老祖宗告誡我們:做人要有心機,做事要懂心計。正所謂「心無城府,活得辛苦」:做人學會下面這3個心機,餘生越來越順利。
古人云:「受恩深處宜先退,得意濃時便可休。」不是所有的前進都是好的,也不是所有的後退卻是因為無路可走,適時的後退不僅可以讓眼前的道路更清晰,有時還能為我們帶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開朗。
「走為上」是用兵的常用策略,說白了就是捨棄、退卻和逃跑。當一方具有壓倒的優勢,而另一方沒有把握勝利的時候,唯三條路可行,即投降、和談、退卻。投降是徹底的失敗,和談是失敗了一半,而退卻並非失敗,相反是轉為勝利的關鍵。
走也是一種舍,表面看來是退卻,實際是最高的戰法,它具有切實的實用性,令人有「與其賣弄小聰明,倒不如退為佳」的感覺。
走的計策,在做人做事上,則有「隨退隨進竹一說,退是舍,進是得。的確,疾風知勁草,人須有傲骨,面對險惡的局勢,人應當有一種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精神。這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視死如歸」的精神我們自應提倡,也是我們一直所倡導的一種精神。
但是,客觀世界是複雜多變的,就某個具體的事情來說,也有其「時」、「勢」的問題,在某些特定的時間裡、環境下,採取以退為進、以合求得的方法,也是一種積極的人生策略,而並非是消極退讓。
一個人在小事上糊塗,有柔,有寬,有退;在大事上不糊塗,有剛,有嚴,有進。剛柔相濟,寬嚴並用,進退得當,才能有利於大局,幹成大事。也可以這樣說,在小事上糊塗一些,更有助於看明白、想清楚、做成功大事。
美國有個叫威廉的男士曾經是一個非常精明的人。他知道這家店的褲子比那家店便宜幾分錢;那家快餐店比這家店多給顧客一張餐巾紙;他知道何種路線乘哪輛公交車車票最便宜,也知道何時去看電影票價最低。30歲時,威廉病魔纏身,經常得跑醫院,儘管他知道哪家醫院的醫生醫術最高及哪家醫院的藥費最便宜,但仍然沒有一天好日子過,更談不到健康和幸福了。
小事上很清醒計較的人,實際上很不幸,甚至多病或短命。他們大多非常貪婪,過高過多的欲望沉重地壓在心頭,因而沒有一點快樂。在生活中應該「大事清楚,小事糊塗」,意即對原則性問題要清楚,處理要有準則,而對生活中無原則性的小事,不必認真計較,生活中的種種矛盾很難避免,如果一個人遇事總是過分計較,一味地追究到底,硬要討個「說法」,煩惱和憂愁便會先於「說法」而來,久而久之,不得於身心健康。
心胸開闊些,眼光長遠點。遇到小事「糊塗」一些,讓人一分,能使矛盾化解,使緊張的氣氛變得輕鬆愉快,生活在祥和的環境與氣氛中,人自然輕鬆愉快、坦然、安然和悠然。
現實生活中,人們常常不願意放下自己的身份,人的「身份」是一種「自我認同」的感覺,這並不是什麼壞事,但這種「自我認同」也是一種人為的「自我限制」,不願放下身份的同時也失去了成功的機會。
對於那些不願意放下「身份」的人來說,他們的路只會越走越窄。這並不是說有「身份竹的人就不能取得成就,但有一點是需要考慮的,那就是在非常時刻,如果還顧及自己所謂的身份,那麼你就有可能進入死胡同。在人生道路上,機會不是常常有,如果你能放下架子,那麼路會越走越寬,生活也會因此而改變。
人的一生就像是在走路,途中會遇到很多岔路口,每到一個路口都面臨一次選擇,而每次選擇都會影響著未來。你如果想在社會上真正走出一條路來,活出從容快樂的人生,那麼你就要放下自己的架子,不要再背著你的學歷、你的家庭背景,讓自己回歸「普通人」。還有一點,也不要在乎別人的眼光和批評,做你認為有意義的事,追求你所愛的東西。
在人生的奮鬥中,能放下自己高貴的身份架子的人,他的思考富有高度的彈性,不會有刻板的觀念,而能吸收各種新鮮的事物,豐富自己的頭腦和智慧,這將是他最重要的本錢。
放下是一種態度,是一種機會,更是一種智慧。
朋友們,做人要學會3個心機,餘生越來越順利。大家覺得有道理嗎?
歡迎你在評論區留言,大家一起交流。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