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現在男性比女性多3000萬人,按照這個數量其實女性找對象比男性要容易很多,但事實其實不是的,那些男性比較多的地方大都集中在農村。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種現象,越是大城市,剩女越多,在北上廣超一線城市35歲的女人不結婚也司空見慣。
我老家在十八線小縣城,別說35歲,到了28歲如果不結婚那家裡肯定急得不得了,會給你安排相親,最主要的是鄰居和親戚朋友都會對你指指點點,數落的你抬不起頭。
有人說,「剩女」是經濟發展的產物,現在經濟越來越發展,男女選擇變多,不再像以前一樣將就過日子,其實也是一種好現象。
我一個表姐在北京,在我國首付能安定下來也成了她的夢想,也算是一種成功的標誌吧,而且那裡經濟發達,機遇多。
她在北京8年了,現在年收入不超20萬,而且已經35歲了,目前還是單身,成了大家口中的大齡剩女。
提起結婚,表姐也著急,可一直沒有合適的對象,用她的話說,寧可高傲的單身也不願意將就結婚,她寧可「剩」在北京,也不願意回老家,回老家會讓人指指點點,而在北京像她這樣的剩女已經泛濫,所以在北京的壓力沒有在老家那麼大。
表姐大學畢業後外加呆了兩年,在我們這個小縣城當老師,每月三四千的工資,非常穩定活的也比較安逸,但表姐不甘心一輩子就在這個小縣城裡,於是辭掉了工作,說去北京追求自己的夢想,拼搏一次。
表姐當初辭職的時候,其實我挺佩服他的,那時候想等我畢業了也一定要去大城市闖蕩一番,但表姐到了北京後發現那些電視劇中年入百萬的工作連門都進不去,所以她一直在北京做前臺。
期間,我一直都勸他回來,畢竟在老家的編制教師工作要比做前臺體面的多。而且在老家這個工作也很受人尊重。但表姐覺得,在北京這種大城市就算當前臺也比回老家當老師強多了。
後來我就特別不理解,放棄了好的工作,在北京租個幾平米的房子,苦苦掙扎在大城市究竟是為了什麼。也許人各有志吧。
表姐一去北京就八年,年齡越來越大,姑姑越來越著急,姑媽說可以在老家找一個,結婚以後可以一起去北京那也很好,可表姐說,我在北京八年了,還在老家找個男人,那多沒面子,堅決不在老家找,就算是剩女,也要剩在北京。
其實表姐說也只有回到老家才會感到壓力,她這個年齡沒結婚在北京很常見,所以表姐每次最害怕的就是過年,每次回來被親戚各種催婚。所以表姐說她過年根本不想回家。
期間姑媽也讓我勸過表姐,但根本不管用,其實我覺得人最主要的還是要對自己有清楚的認知,其實回老家是對她來說最好的選擇,因為她能力一般幾乎不可能在北京出人頭地,不如回家,找個對象,安穩度日。
在北上廣這些大城市「剩女」泛濫已經是常態,我不能說她們的選擇是對是錯。再大的大城市人也需要結婚,真的有勇氣孤獨到老的有幾個呢?也希望那些「剩女」們有一天能看清形式,早日找到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