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素心箋言。歡迎您點擊右上角的「關注」,來查看更多文章。同時歡迎點讚+收藏+分享
文丨素心箋言(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個人轉發)
01
結婚本是一件十分浪漫的事情,但在如今這個思想較為開放的年代,它卻充滿了爭議。
相信很多正處在適婚年齡的年輕人,都經歷過父母的催婚。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兒女能娶個好媳婦、嫁個好老公,同時也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能享受一番三世同堂的天倫之樂。
但隨著現在年輕人婚姻觀的不斷變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了晚婚,甚至是不婚,尤其是身處在大城市裡的年輕女性。
02
前幾天一個多年不聯繫的大學同學向我諮詢一些事情,聊到最後我才知道她馬上就要博士畢業了,她本想進博士後流動站,可她的導師卻勸她畢業後趕緊找個人嫁了。
其實,在此之前,我也知道她在讀博,本以為她已經結婚生子了,後來我才知道關於她相親的一些悲催往事。
她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家在皇城根旁有一套老四合院,月薪30000,父母也都有退休金,算得上是小資家庭了。自從大學畢業後,親戚朋友陸續地給她介紹過好幾個對象,最後都不歡而散。如今畢業已經10年,始終沒有找到自己心儀的對象,工作幾年後感覺生活有些無趣,於是便讀了研,考了博,現在還想繼續攻讀博士後。
她說自己身邊與她同齡的大齡剩女有很多。的確,像她這個年齡,在小城市估計早就出嫁了,而在一線大城市卻到處是「剩女」。
根據相關調查顯示,北京「剩女」已經突破80萬人,創世界之最。
如果按照目前的男女比例來說,男性比女性多出了3000萬人,剩下的應該是男性,可為什麼北京會有如此多的「剩女」呢?
03
其實,北京的「剩女」主要分為兩類:
一類是地地道道的北京女性。她們出身在大城市,家庭背景較優越,自己上進心也強,眼光自然就很高,所以她們找對象,肯定是想找一個條件比自己更優越的本地男性。
另一類就是來北京打拼的知識型女性。她們思想獨立、經濟獨立,上進心也很強,經過自己多年的努力在北京站穩了腳跟,有了一席之地。但她們由於工作的限制,交際圈特別窄,能接觸到的男性少之又少,所以她們眼界很高,不想將就委屈自己,導致高的攀不上,低的又瞧不起,最後只能淪為「剩女」。
04
造成北京「剩女」泛濫的原因主要有三種:
隨著現代女性的社會地位越來越高,她們的思想和經濟得到了雙重獨立,不再把婚姻或家庭作為自己生活的全部,不想被束縛。她們認為只要自己活得開心、自在,能夠追求自己想要的,其他的都可以隨意。也就是這樣的生活態度,決定了她們的婚姻選擇。
很多有女兒的家庭,父母對男方的要求過於高,不僅看重人品,還看重經濟實力。雖說父母出發點是好的,但對子女的過度幹涉會影響到她們的婚姻觀,從而導致觀念上出現了偏差。
社會習俗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上遷婚」,是指女性總是想選擇一個比自己高一個階層的男性為婚姻對象。
女性在這種思想觀念的影響下,以及女性眼光和格局的提升,她們潛意識地會對自己的另一半要求很高,不僅要有車有房有事業,還要細心體貼會照顧自己。可這樣的男性畢竟是少數,高不成低不就最後只能成為「剩女」。
05
「剩女」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人們對女性原有的刻板印象。在以前,女性到了一定年齡後必須要結婚生子,可現在很多女性卻認為,結婚生子不再是她們必然的使命。
或許正是現代女性打破了人們的傳統思想認知,因此人們賦予了「剩女」很多稱號,比如25~30歲是「剩鬥士」、30~35歲是「必剩客」、35歲以上是「齊天大剩」等等。
不過,年齡畢竟只是一個標籤,女性只要活得開心、過得舒坦那便是最好的狀態。
婚姻神聖而又美好,但前提是不要將就;女性可以結婚,但一定不要稀裡糊塗地結婚。
今日互動話題:各位朋友,你們如何看待大齡剩女的時代?歡迎在下方評論區分享!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