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左梅娘、伍中愛
昨天一個讀者的留言讓我很難過,她生於一個離異的家庭,由於父親出軌,所以她自幼和母親相依為命,好不容易考上大學,然後工作順利,婚姻還算幸福,結果老公背叛了她,她又離婚了,她感慨道,難道命運真的會輪迴嗎?為什麼我母親遭遇的事情,又轉到了我的身上?
沒錯,看多了案例,你常常也會覺得,原生家庭給人帶來的「輪迴」的傷害,就像一個怪圈,當事人在其中怎麼兜兜轉轉也走不出來。
於是舊傷未愈,新傷又有了,新舊傷口不斷疊加,癒合的日子似乎遙遙無期。
那麼原生家庭帶給一個人的「輪迴」傷害,真的就不能夠避免嗎?當然不是,那些真正厲害的人,其實都成功避免了這些傷害。
記得我看過的一部片子《風雨哈佛路》,當時很是震撼,這部片子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也就是說,現實中是有原型的。
女主利茲的父母都是癮君子,母親患了精神分裂症,還雙眼失明、後來死於AIDS。從童年開始,小利茲的生活就開始了顛沛流離,她住過收容所,睡過地鐵站,撿過垃圾……從來就沒有一個溫暖的家,然後,她還要扮演家長的角色,要回去照顧她的爸媽和姊姊。
母親去世的時候,她跑到大廈的樓頂,在天空飄下的雨中無助地哭泣,可是老天也幫不了她。
母親下葬,沒有牧師也沒有儀式,待寥寥數人散去,她靜靜地躺在母親的棺木上,低聲嗚咽了很久才離去……這個女孩,連最後的一絲溫暖,也失去了。
可就是這樣的一個女孩,她弱小、貧窮、前半生都活在苦難裡,後來在得知了讀書才是自己唯一的道路之後,她迸發出了全部的力量和熱情, 考上了哈佛大學,成為了改變自己一生的軌跡的救世主。
這樣人太厲害了,沒錯!真正厲害的人,都像利茲一樣對待原生家庭,於是成就了更好的自己。
那麼那些厲害的人,身上都有些什麼特點,才會越活越高級呢?下面這三個讀者的案例都很有代表性。
我的外公是一個脾氣急躁的人,他對兒女奉行打罵教育,而且不分場合、不分年齡段。
曾經,我的舅舅都已經畢業出來上班了,外公還曾一言不合就當眾暴打舅舅。不過在這種教育下長大的舅舅,並沒有讓這種原生家庭的傷害禍及下一代。
舅舅深知有這樣一個急脾氣、專制的父親的痛苦,所以當他結婚後,就和舅母齊心協力營造民主、幸福的家庭氛圍。
他和舅母從來都很尊重表妹的意見。表妹讀大學時,想染髮。舅舅沒有直接反對,讓她考慮好就去做,結果表妹去染了,可一段時間後,她的發質越來越糟糕,頭髮像枯草一樣。
舅舅不失幽默地說,老爸就知道你懶得打理,所以多半是這個結果,看吧,做事只憑一時意興,黑長直秀髮直接變枯草。
這讓表妹不由地笑出了聲,也知道自己錯了。後來在找男友等大事上,表妹都會徵求父母的意見。
舅舅對自己現在的家庭氛圍很滿意,他曾對我說:「你外公雖然暴躁了些,可他讓我明白了民主的重要性,所以,我現在在自己的家中才會如此民主」。
我對舅舅的話非常嘆服,他的原生家庭在外人看來的確很不好,可是他卻從這不好的原生家庭中得到了教益,心態不可謂不樂觀。
曾憲梓說過:「永遠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去拓展自己和身外的世界。」
沒錯,舅舅正是帶著這種積極與樂觀去看待原生家庭,所以,他才既在事業上攀到了高峰,在自己的家庭生活中也做到了規避原生家庭中的傷害。
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這種心態。成年之後,我們要做的不是追究父母的責任,不是希望更多人來同情自己,而是要以此為鑑,從中吸取經驗教訓,爭取讓下一代不用受自己曾受過的傷害,這樣的人,才是真正厲害的人。
我的父母沒讀過多少書,他們卻深知讀好書對改變農家孩子命運的重要意義,所以他們一直對我在學習上寄予厚望。
初中那會,學校發了一本中學生身心健康教育的書,裡面有男女性教育的內容,那本書被我隨意放在了房間的書桌上。
結果,有一天,父母看到了。他們如臨大敵,恨不得把我打一頓那種,又恨不得一句話把我說醒那種,最終母親使出渾身氣力才壓制住怒氣,強忍著語重心長對我說,你那麼小,還不能看那種書!我知道他們所指的那種書是有成人內容的,但我壓根沒有看,我又急又惱,最終才能明白他們是說那本健康教育書。後來是聯繫了老師,才證明了我的清白。
這種總是不信任我的痛苦,讓我與父母心靈的距離越來越大,於是我就常常以叛逆的言行來宣洩自己的惱怒與痛苦。
後來我選擇了錯誤的人結婚,結果被騙得很慘,對方一心想算計我的錢,後來被我識穿再也算計不得,便拋棄了我和孩子。
這段婚姻中,我被氣到暈倒休克,被前夫打傷住院……這些重要的時刻,陪在我身邊的都只有我的父母。
這才讓我深深地意識到,他們是真的愛我,只是礙於他們的經歷與見識,他們只能用那種錯誤的方式來愛。從那時開始,我和父母冰冷的關係得以慢慢回暖。
我也在親情的滋養下,恢復了身體,調整好了心態,現在我再婚了,生活很幸福,對於父母我再也沒有任何怨恨了。
後來,我想:每個人都是第一次做父母,誰也沒有經驗,可是他們只要是真愛自己的,那就實在是沒有必要去計較了。
沒錯,父母以他們最大的能力供我們讀書,也是希望我們能過上比他們更好的生活。我們更應理解父母的不容易,原諒他們曾經用錯誤的方式愛自己,而不必和真正愛我們的人較真,把自己禁錮在原生家庭傷害的牢籠裡。
日本伊坂幸太郎說過,一想到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太可怕。可是沒辦法,真的就沒有這樣的考試,或者說就算有這樣的考試,你確定一定能夠選拔出優秀的人做父母嗎?或者被篩選掉的,你能剝奪他們的權力,讓他們不做父母嗎?
所以,沒辦法的,我們攤到了什麼樣的父母,是沒法決定的,但是我們要原諒他們因為經驗不足而無意中帶給我們的傷害,因為只有這樣,我們透過傷害才能看到愛,才會贏得真正向上的力量,成為真正厲害的人。
我們村裡有一戶人家,父母都八十多歲了,他們有兩個兒子,年齡相差2歲。
大兒子看起來很精神,但是很浮躁,讀書沒有讀出來,早早地結了婚,就喜歡呆在家裡,不是睡懶覺就是打遊戲。
他成家以來,孩子的養育也都是父母支持的。他的兒子也越來越像他,沉迷打遊戲,荒廢學業。
看不過眼的好心人勸他,說這把年紀要懂事了,他卻說,這一切都是他父母害的。如果不是他父母當初管教他那麼嚴,他也不會做事放不開手腳,不會需要通過打遊戲來宣洩,也就更加不會帶壞自己的兒子。
一個中年人,說出這樣幼稚的話,真是人變老了也還沒長大!
與之相反,這家的小兒子,當時家裡只想著供大兒子讀書,沒有餘錢讓小兒子讀高中,小兒子就被耽誤了,但是小兒子人很聰明,外出和別人一起打工的時候,努力去學習技術,於是很快,就能獨當一面了,後來他還自學有了本科文憑,沒幾年,靠自己就在外面買了房子,成了家,沒有花父母一分錢,還每年給父母不少錢。
按說小兒子對父母該有更多的怨,然而並沒有。兩相比照,真的是對比鮮明。
成年人,是應該有能力去改變自己的現狀,去擺脫父母錯誤管教的不良影響的了。而不是,拿著原生家庭的傷害,給自己坦然拒絕成長找一個很好的藉口。
有句話說的好,「成功的人找方法,失敗的人找藉口」。那些厲害的人,從來都是找方法讓自己成功,而不是找藉口讓自己怠惰。
就像阿德勒說的那樣,所有我做不到的說辭,其實只是不想做罷了。沒錯,因為不想做,所以就要賴在別人身上,從而讓自己的心裡好過一點兒,這就是這群人的通病。
我們來到這個世上,出生是不可以選擇的。順帶的原生家庭的傷害,也是我們躲避不過的。
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一輩子都會被原生家庭傷害給傷得不能翻身。說到底,還是要看我們是否能夠正確對待原生家庭的傷害。
那些真正厲害的人,遇到問題,不是一味地想著歸因問責誰,不以受害者的身份自我設限。他們不僅能以傷害為沃土讓自己練就強大的自愈能力,還能藉助傷害,完成人生的進階與升級,於是他們就成了那種越活越高級的人。
所以,越是厲害的人,身上越有這三個特點,活得越高級,希望你就是。
圖片來自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繫刪除。
-END-
我是梅娘,你有故事我有酒,一起聊聊人生吧,點擊上方關注,歡迎來到我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