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孩子有那麼好麼?我這才結婚半年,婆婆就開始催我們生孩子。」
「我說暫時沒有要孩子的想法,婆婆的臉直接就拉下來了,好像我欠她幾百萬一樣」
閨蜜程程說,當初結婚時和老公商量決定兩年內不要孩子,好好過過二人世界。結果,這個國慶假期剛到老家就被婆婆催著生孩子。
動媽其實很理解程程的心情,畢竟也是被催過兩次的人。好在先生比較給力,和婆婆的溝通工作都是他出面完成的。
在動媽看來,很多人即使是內心想要生孩子,也不會喜歡被老人家們催著、逼著。
當然,老人們喜歡催著兒女婚後要孩子,很大程度上也是怕兒女們玩心或者事業心太強,而選擇「丁克」,畢竟現在選擇「丁克」的夫妻越來越多了。
而老人們催我們要孩子的理由最常見的有三個:
1.「趁我們還能動,能幫你們帶帶孩子」
2.「要個孩子,你們老了有人照顧」
3.「早點生孩子對身體好,生得晚恢復慢」
那結婚後到底要不要因為這三個原因要孩子呢?我們一個個分析一下:
「趁我們還能動,能幫你們帶帶孩子」
這種類似的「勸告」很多媽媽們都聽過,曾被列為「婆婆(老媽)忽悠生娃的最大謊言之一」。因為,當你生完孩子後,你會發現婆婆或者媽媽可能幫不到你太多。
不僅是因為老人本身精力和體力有限,也因為現在的孩子養育太講究,從輔食餵養到早期教育都被要求的越來越專業,再加之新舊育兒理念的不同。如果你的要求太高,婆婆或者媽媽他們的水平可能達不到你想像的標準。
再加上生了孩子後,你會發現越來越愛自己的孩子,可能一分一秒都不想和他分開。
所以,最後在帶孩子方面還是你自己要花費大量精力。
「要個孩子,你們老了有人照顧」
已經9012年了,這種「養兒防老積穀防饑」的意識還是深陷在很多人的意識當中。但是,現實是不孝兒女和「啃老族」大有人在。
這種將「防老」風險強加在未出生的孩子身上,遠不如買份養老保險更為保障。
更何況,生孩子為了防老這種做法我們也沒有經過孩子的同意不是?這是不是也算得上「強買強賣」了?
「早點生孩子對身體好,生得晚恢復慢」
在身體機能各方面來說,確實是30歲前生產對女性來說要好一些,因為30歲以後身體的機能和產後恢復確實是會慢一些。
但是,隨著醫學的進步,健康產子(女),產後恢復良好的高齡產婦越來越多。
所以,如果僅僅是為了讓自己身體恢復得好而要孩子,好像還是有些片面了。
那麼,結婚後到底應該因為什麼要孩子呢?
付出與欣賞
在生孩子以前,動媽若是看到這五個字也就能理解後面的「欣賞」兩個字,畢竟可愛、萌萌的寶寶誰能不愛呢?聽話、聰明、懂事的孩子又有誰能不欣賞呢?
但是,直到生完孩子,將自我精氣神兒全都打碎又撿起重組後,才知道,生了孩子後「付出」要佔有很大比重的。
從孩子一出生,當媽媽的就要經歷一系列小卻讓人崩潰的問題,如乳頭皸裂、漲奶堵奶、嚴重缺少睡眠(孩子出生的後的前4個月,隨時餓了隨時餵養母乳,夜間要醒3-6次餵奶、換尿布溼),還要學會科學餵養(6個月後添加輔食)會做各種輔食,而最為難熬則孩子生病。
還記得,寶寶在一歲半時高燒,體溫從38.5℃迅速的升到39.6℃。即使用了美林,溫度也沒降下來多少。
因為藥物降溫有時間限制,於是,一整個晚上,動媽就一直給他物理降溫,每隔30分鐘測量一次體溫。好在孩子雖然高燒,但是沒有出現高熱驚厥的現象,且第二天早上體溫下降到38.5℃以下。
本以為,寶寶體溫降下來了,我這個媽媽可以休息一下。
沒想到,寶寶根本不給我喘息的機會——醒來就哭鬧著「媽媽抱」,生病的孩子情緒都不好,當媽媽的只能儘量安撫。
好吧,抱著!
就這樣,抱著一個20斤重的寶寶,一邊做飯,一邊餵飯,一邊吃自己的飯。
結果,不舒服的寶寶根本不好好吃飯,餵他的飯被他打翻了,我自己的飯也被他弄得到處都是。
缺覺加上心情糟糕的我在那一刻徹底崩潰了——大吼了寶寶一聲。
可能是被我嚇到了,寶寶呆了幾秒,然後癟癟嘴想忍著哭,沒忍住,還是哇哇大哭。
那一刻,我真的後悔極了,一邊和寶寶說「對不起,媽媽不是有意吼你的」,一邊哄寶寶說:「你得吃點東西,不然身體沒力氣」
直到下午三四點 ,出差回來的先生到家後,我才終於輕鬆了一點——有人做飯了,我只要抱著這個黏人的寶寶就好了。
生了孩子後,當媽媽的除了要付出耐心,還有一些寶媽要付出自己的事業。
每個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想要事業更紅火,在事業上放的精力就更大一些;想要孩子更快樂,在孩子身上付出的精力就更大一些。
動媽沒有太多的事業心,加上對孩子的愛越來越深,最後就乾脆做起了全職媽媽。
每天不僅要給孩子做各式各樣的吃食,還要陪孩子玩鬧。
這樣的結果是,孩子很開朗,很懂禮貌,即使沒有上早教課程,也會了很多小技能。但是與此同時,我的收入來源只剩了先生「上繳」的部分。
好在一點是,先生和公婆都不會因此很看輕我的付出。
學姐L也是一枚全職寶媽,卻和她老公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
原因就是,她老公認為她每天在家就是哄哄孩子,做做飯,也沒累著,怎麼他一下班,就讓他陪孩子。
「他總說他上班一天了很累,想玩一會兒手機。」學姐說,男人是不是總覺得孩子和他們無關呢?不然為何不願意陪孩子玩?
學姐說:「我全職前,每月工資也一萬多啊!不是為了照顧孩子,我也不至於辭職。他白天不在家,晚上回來讓他陪陪孩子,盡一下爸爸的義務怎麼就這麼難?」
所以,你看,生了孩子後,無論是為人母,還是為人父,其實是都需要付出的。
為人母需要付出耐心和精力,為人父需要對疲憊的妻子更加包容,同樣也要參與孩子的成長,否則就容易和妻子產生矛盾,消耗的就是夫妻的感情了。
當然,有了孩子後才能更加體會到生命的偉大。
有了孩子後,他的一顰一笑,他的翻身、坐起、爬、和行走都會讓父母興奮好久,甚至有心的父母還會拍照或者錄視頻紀念。
更不用說他們第一次開口叫「媽媽」、「爸爸」了,那種感動真的是語言無法形容的。
李艾在《新生日記》中曾說過一段話,動媽深以為然:
「把你帶到這個世界上,不是你的決定,是我們的決定。所以,我會承擔很多責任,你放輕鬆就好。我不會拿辛苦、付出綁架你,要求你孝順優秀。你能來,就是我和爸爸最大的幸福。」
在動媽看來,生孩子的唯一理由就是:我願意生,我想要生,我愛他(她)。孩子不是繼承夢想和香火的工具,也不是晚年投資的產品,他只是我的孩子。
我是「動媽育兒」:自媒體達人,一名從企業管理職位辭職的寶媽,目前是一名寶寶私人營養師、育兒師和多平臺主邀原創作者。寫文不易,歡迎大家多多關注和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