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社會為什麼普遍奉行一夫一妻制?

2021-01-10 百家號

在自然界中,只有少數幾種哺乳動物實行一夫一妻制,鳥類也偶有實行一夫一妻制的。人類進入文明時代以後,雖然有的地區和民族實行一夫多妻制,但主流還是實行一夫一妻制,許多國家甚至用法律來保護這種婚姻制度。

那麼這種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最初是如何產生的呢?文明社會為什麼普遍奉行這種制度?為什麼一些人會棄守這種制度?


為防殺嬰,逼出來了一夫一妻制?

前不久,英國研究人員為破解一夫一妻制起源之謎,收集了230種靈長類動物的基因數據,並據此繪製出呈現其相互關係的族譜。通過對不同族類的繁盛與衰落歷史的考察,他們發現「殺嬰風險」是促使一夫一妻制產生的最重要原因。

因為考察發現,奉行一夫一妻制的靈長類族群相比實行一夫多妻制的族群,其幼兒走向成年的機率高,其族群成員普遍壽命偏長,這表明一夫一妻的族群能較好地保護幼仔,使其儘量避免遭受其他非親雄性的滅殺,所以其成活率很高。

同時,一夫一妻制能讓雄性分擔育兒的責任,這樣就減輕了雌性的負擔,因此有利於加速雌性的生育,從而壯大自己的族群。而分擔育兒責任的另一個好處是,雌性可以花費更多精力育兒,從而使幼兒的大腦有一個健康的生長期,這就會客觀上讓後代變得更聰明。這也許能夠合理解釋為什麼人類可以進化出更強大的大腦。

弱者為了擁有後代而創建的生存法則?

不過,美國科學家認為,防範殺嬰風險逼出來了一夫一妻制,這種說法看似合理,但證據並不充分,而且很多種類的動物,都存在這種風險,但它們並沒有進化出這種文明習性或制度。

為了確定究竟是什麼因素催生了一夫一妻制,美國科學家建立了一個數學模型,通過輸入不同的因素,來檢測究竟是哪種因素催生出了一夫一妻制,這些因素包括雄性需要獨享交配權等,經過大量數據的處理分析,科學家發現這些因素還不足以使一個物種脫離濫交的習性。

後來科學家對模型輸入因素做了一些調整,不再假設所有的雄性的表現都會一致。科學家測試了下面這種情況:低等級的雄性向雌性提供食物以換取交配的機會;低等級的雄性只會挑選對其忠實的雌性,等等。當科學家把這些因素輸入後,整個族群的交配習性就朝一夫一妻制發展了。最終,一夫一妻制席捲了整個族群。

據此,科學家認為催生一夫一妻制的主要原因應該是族群裡的低等級雄性為了獲取交配權,而主動持續呵護(包括贈送食物等)某一固定的雌性,這樣做,它們偶爾會成功。當這種成功經驗在族群中傳播開來後,蔚然成風,久而久之,便改變了整個族群的交配方式。


為何一些人對配偶不忠?

科學家指出,不論是哪種原因催生了人類的一夫一妻制,這種婚姻制度的出現對推動人類自身進化是功不可沒的。

這種制度促使人類夫妻相互忠誠,並把忠誠的本性銘刻在了基因中,讓人擁有了「忠誠基因」。即便是一些國家和地區存在一夫多妻制,這種制度也規定了女性對男性的絕對忠誠,這種制度也和一些原始靈長類動物的混亂交配習性全然不同。

既然「忠誠基因」規定了配偶間的彼此忠誠,那麼為什麼現實生活中一些人對配偶不忠,不能始終堅守一夫一妻制呢?莫非是他們的基因出了毛病?

英國研究人員發現,女性雙胞胎中,如果其中一人曾對配偶不忠,另外一個約有55%的機率也有類似情形。美國研究人員通過對8000對男性同卵雙胞胎與異卵雙胞胎的比較,發現前者比後者更可能有相同的婚姻狀態。這表明,離婚或者對配偶不忠,很可能是受到了基因的影響。

最近,瑞典一個科學家小組檢測了超過1800名女性的DNA,並調查了她們的伴侶。結果發現,體內攜帶「不忠基因」的女性一般較難與他人保持親密關係,也較難步入婚姻的殿堂;即使結婚了,她們和那些不攜帶該基因的女性相比,維持和諧穩定婚姻的可能性也少50%。而這種「不忠基因」其實是「忠誠基因」的變異體。至於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基因發生變異,目前還是個未解之謎。

這一系列現象有力表明,人類一直在通過「忠誠基因」維繫著一夫一妻制,人類早就從骨子裡深刻認識到,一夫一妻制是人類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石。

【有獎調研】如果百度知道各領域專家為您提供個性化服務,你會來體驗嗎?——點我拿獎品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未來一夫一妻制一定會消失?
    目前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婚姻制度都是一夫一妻制,第三者的插足,無論從法律層面還是道德層面都會受到相應的譴責與制裁。然而縱觀人類歷史的發展,一夫一妻制的存續問題有待考量,甚至可以說未來一夫一妻制一定會消失。人類是社會性動物,其思想衍生出了倫理、道德、風俗等一系列精神文化,婚配觀念也隨之受到重大影響。
  • 自私的基因與兩性博弈:人類為什麼會選擇一夫一妻制?
    當男女一方固定,而另一方不固定時也會導致婚姻,而此時的婚姻便表現為一夫多妻制和一妻多夫制。「多夫多妻」形式實際上等同於亂交,由於這種性行為完全不排他的模式與婚姻的本質不符,因此還不能稱之為婚姻。由此看來,在人類發展史上,婚姻以三種形態存在:一夫一妻制、一夫多妻制和一妻多夫制。
  • 一夫一妻制是自然的嗎?
    了解承諾和一夫一妻制有證據表明,隨著可用候選人數量的變化,配對的願望(尤其是在什麼條件下)發生了巨大變化。研究人員發現,在地理區域內稀少的男人比富有的男人更容易單身。男人為什麼承諾恐懼?一夫一妻制是自然的嗎?隨著人類平均壽命的延長,人們對於人們是要與一個伴侶終生還是連續或多次擁有多個伴侶的爭論越來越激烈。沒有人知道答案是什麼,但現代世界中的大多數人都在尋求情感親密的伴侶,而脆弱的基礎可能會終生陪伴或建立家庭。
  • 一夫一妻制:只會成為人們的選擇,而不再是生活必需品
    ------朱嘉銘自從人類文明出現以來,就有了婚姻制度,並且一直成功延續到了今天。不管是古代的一夫一妻多妾制,還是現在的一夫一妻制,都是婚姻制度的不同表現形式。為什麼說未來一夫一妻制一定會消失呢?在現代社會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據有關科學數據表明,人類的平均壽命可以達到七十多歲。
  • 現代社會主流的「一夫一妻制」從何時開始,淺談婚姻制度的演變
    從遠古時期開始人類的婚姻制度主要有幾種形式,分別是:雜婚、血緣婚、搶親婚、族外婚、對偶婚和一夫一妻制。01 古代婚姻制度之雜婚近現代學者研究古代的婚姻制度時,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理論的影響,特別是受美國原始社會史學家摩爾根婚姻階段理論的影響較大。馬克思在《摩爾根<古代社會>一書摘要》中說:」 最古是過著群團的生活,實行雜亂的性交。」
  • 說一說做小三的危害,以及為何必須實行一夫一妻制?
    01做小三的危害一夫一妻制,是一切平等的基礎,也是一切法律的基礎。所以,女子要注意恪守一夫一妻制。於是,人類的婚姻制度從群婚制、對偶婚制、進化到一夫一妻制了。在一夫一妻制的古希臘、丈夫仍然購買奴隸作為性補充,而妻子卻不可以。古代希臘家庭妻子的地位,就是女子奴隸的總管。在古代亞洲,實行一夫一妻多妾制。家庭妻子的地位,就是婢女們的總管。
  • 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到底保護了誰?
    聽過一個最有意思的言論就是,如果國家不實行一夫一妻制,多少個男人都沒老婆,一夫一妻制是保護了你們男人。真是如此嗎? 在古代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戰爭呢?是因為他們吃飽了閒著嗎?沒事找一兩個國家打打仗鍛鍊身體嗎?
  • 一夫一妻制的由來與演變
    愛斯基摩人的妻子西方一變為基督教世界後,「一夫一妻制」的正統地位就牢不可破。除了在邊陲的「未充分開化」地帶,倫理才不得不遷就當地的實際條件。在十五世紀旅行到北極的日耳曼人南森,就曾記下北境邊民的「罪孽」,「格陵蘭人犯得最多的是第七戒(不可姦淫)……遺產的傳承、家世和系譜對他們來說意義有限,他們看得最重的是孩子」。
  • 一夫一妻制在未來會消失嗎?
    單身人數越來越多,結婚越來越晚,離婚的越來越多……  為什麼婚姻在走下坡路,難道婚姻制度本身有問題嗎?  未來的某天,婚姻制度會消亡嗎?  朱嘉銘曾說:「性道德觀的演變將動搖一夫一妻制,法律意義上的婚姻制度必將走向滅亡。」
  • 社會婚姻現狀:底層一妻多夫,中層一夫一妻,高層一夫多妻
    當人們對這種一妻多夫的理念提出質疑甚至開始嘲諷時,我們有沒有發現社會中其實還存在另一種有意思的現象。當你在看短視頻時,經常會看到很多漂亮的女人,她們說自己離異,有的甚至帶著孩子。在這樣的短視頻下面,你會發現很多「求交往」的留言,有的更是直言不諱,稱呼對方「老婆」。也許你會納悶,為什麼離異的女人還成了「搶手貨」,或許這就是現實。
  • 未來一夫一妻制會消失嗎?
    在經濟學家看來,一夫一妻制度的確立是社會經濟發展所決定的。婚姻制度的發展大致經過群婚制、對偶婚制,其後才發展出一夫一妻制。群婚時代、對偶一夫一妻婚姻制度的出現由生產力與生產關係決定。在以血緣為基礎的群婚時代,社會生產工具極為簡陋,此時自然選擇顯示出極大的優越性。
  • 一夫一妻制在未來會消失嗎?社會學家:有可能,開放式婚姻會出現
    朱嘉銘曾說:「性道德觀的演變將動搖一夫一妻制,法律意義上的婚姻制度必將走向滅亡。」社會學家李銀河,也曾經就這個問題給過解答。而在現在,一夫一妻制度要求對著一個人五六十年,厭倦和不滿自然也隨之加大了。有些人一聽就會望而生畏,難以忍受。
  • 一夫一妻制在未來會消失嗎?社會學家:有可能,開放式婚姻會出現
    朱嘉銘曾說:「性道德觀的演變將動搖一夫一妻制,法律意義上的婚姻制度必將走向滅亡。」 社會學家李銀河,也曾經就這個問題給過解答。 主要有5個原因,導致了這樣一種情況。
  • 新中國成立後,立法強推一夫一妻制,那些娶回家的姨太太何去何從
    我們應該都了解一個人類的發展史,在很早的時期,我們人類因為繁衍的問題大家都會很注重生孩子,女性的社會地位也遠遠高於男性。所以大家也都稱之為母系社會,但是後來隨著工具的應用,男性的體力開始不斷的擴大,很多人都開始承認男性的力量。
  • 一夫一妻制的由來
    在人類的原始社會階段,是沒有所謂「婚姻」的概念的。按照現代的叫法,那時期的婚姻形式叫做「群婚制」。也就是所謂的亂交,兩個人瞅對眼了就可以脫掉樹葉或者虎皮裙兒在一起了。群婚制使得孩子出生後不知道自己的親生父親是誰。初期的人類主要靠狩獵與採摘為生,這也誕生了人類最早的分工。
  • 為啥說「走婚制」比「一夫一妻制」更文明更先進?
    「走婚」為什麼不會讓男人到處風流呢?母系社會裡,男人的財產只是自己勞動所得的一部分,無法繼承家庭財產,沒有錢,自然風流不起來。男人從出生那一刻開始,就永遠屬於媽媽的家庭,他到妻子家只是「做客」。如果一個男人今天這家明天那家,四處風流,又長得沒有肖戰那麼帥,也沒有王思聰那麼有錢,你想,他會是個什麼結局?當然是沒有女人要他,只能回家找媽了。
  • 經濟學家提倡「一妻多夫」?來看看社會學家怎麼解釋人類婚姻制度
    01 靈長目動物的啟示 首先,這個星球上4000多種哺乳動物當中,有3%選擇了一夫一妻制。 這個數目小了點,為什麼這麼小呢?有學者認為,曾經選擇一夫一妻制的哺乳類動物還要更多一些,後來萎縮了。為什麼萎縮了呢?
  • 一夫一妻制或會消失?開放式婚姻和合同婚姻,你更支持哪一個?
    要討論一夫一妻制是否會消失,首先要討論的是這個制度是如何發展而來的。「一夫一妻制」實現了交Pei權的平等,解決了制約社會發展的各種矛盾,降低了犯罪率,鼓勵男性去工作而不是打架。這樣一來,此類社會擁有了更強的生產力,更少的破壞性,更容易擴張。
  • 一夫一妻制會不會消亡?
    在這種前提下,社會上毀譽參半的性學家李銀河發出了疑惑:人們不再熱衷於結婚,那麼一夫一妻制會不會消亡?在後世的理解中,那時的人們實行的婚姻制度應該是一夫多妻制,但事實上,中國自古以來的婚姻制度都是一夫一妻制——這是自從封建禮制建立完善後就在律法中的制度。每一個男子的妾,始終只是妾,從當時的律法上來說,妾是沒有法律意義的,只有正妻才具有法律效應。帝王三宮六院,佳麗三千,但真正能夠和帝王一起參與祭祀被認可的,只有王后一人。
  • 一夫一妻制,對男人有利,還是對女人有利?
    1假如一夫多妻制是合法的,且男女比例相當,那麼就會有少數富有的男性擁有多名女性從供求邏輯看,一夫多妻制真正傷害到的是男性,而不是婦女。2我們設想下,在一夫多妻制的社會裡,除去少量的富裕階層一夫一妻制保護了誰?還不是保護了男人,免得他們為了討好女人而過得太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