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經歷磨鍊,我們才能成長。成長,不是身體長高、體重上漲,而是心路歷程的變化,是不斷地成熟,學會自己解決問題。
《陽臺上》每一個人都對待生活的態度,代表著我們在成長中的某一個階段。只要我們在成長,在某一瞬間,都會有像他們一樣。
1、天真少女陸珊珊
陸珊珊,一個智力低於常人的人,即便她20多了,但是心裡年齡就只有十歲,內心永遠保持的天真、潔白無瑕。當我們長大之後,遇到種種的困難、在現實碰壁。有時候我們會想,以前當小孩子的時候真幸福,那時候的我們天真可愛,在大人的庇護下,不用去面對現實。如果可以,真的不想長大。
2、熱愛生活的女店員愛麗斯
女店員(沈重女友),雖然在上海的工作,不是在高層的寫字樓。而是在充滿油煙的飯店,就連廁所都是又髒又亂。但是不管工作的環境如何,不管工作有多辛苦。這個女店員永遠都是化著精緻的妝容來上班。
有一次她和沈重一直在底下把散落的水晶撿起來。沈重說要不別撿了,咱重新買。女店員卻說「你懂什麼呀,這可是施洛華水晶。」
在女店員每次被直呼其名的時候,她都要對人家說一句,請叫我愛麗絲,這是我的英文名。而且她還建議店長,為了能夠提高一個餐館的文化,建議每個人都有一個英文名字。
從她每天化著妝,對飾品的了解,以及對自己形象的塑造。可以看出來她在上海即使是在底層,但是從來不缺乏對生活的熱愛,對美的追求。
就好像我們在遇到困難之後,又開始一輪新的「自我洗腦」,告訴自己明天會更好,把淚痕擦乾,告訴自己要對生活充滿希望,繼續美美的去上班。
3、抱怨生活的沈重
沈重,總是騎著他的摩託,任憑粉色的秀髮在空中飛揚。一開始的他為了提高生活水平,喜歡租著個摩託每天兜兜風,給人一種生活很苦但是也要活得精彩。
但是等到男主問他「你不想你的母親嗎」,他開始抱怨他的母親。一直以為他要比男主成熟,但是從親情,還有盜竊這兩點來看,沈重才是最長不大的那個。
他不僅對母親充滿埋怨,還對這個社會充滿了恨意。心裡也就想著玩別的女生,希望能夠像許文強那樣死在百樂門門口,做鬼也風流。
這也是我們的一種常態,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也常常抱怨這個社會的不公,或者是被哪個領導為難了,被針對了。
4、嘗試勇敢、不斷長大的張英雄
男主在父母的溺愛之下,沒有什麼工作能力。更因為他是上海戶口差點不被飯店接受,只有在他籤訂了放棄三金的協議之後,他才能被接納。
很多剛出去工作的年輕人,涉世未深,工作經驗相對較少。當他們遇到的公司福利待遇不好,甚至還有可能總是被同事排擠、上司為難。但是憑藉現在的能力,他能找到的最好的工作就是這樣了。
在能力還沒有得到提升之前,他們只能隱忍,告訴自己,先幹這段時間,等自己能力慢慢提升了,再另尋高就。「在堅持一下」就是他們平時最多的內心獨白。
男主一直在成長,從依賴父母、寄人籬下,到出去找工作養活自己,再到觀察仇人女兒時的情竇初開,為了保護女孩不惜去殺害他的男友,隨後開始認識到母親老了,懂得了親情。
最後放下對仇人的怨恨,知道他不過也是這個社會的弱者,對仇人的釋懷,就是明白了社會百態大家都不容易。電影中諷刺的是他叫張英雄,但他懦弱無能,卻也在慢慢成長。
就好像我們每個人的成長,從小,在父母的關愛下長大。生活在溫室裡的我們,也要嘗試著自己到社會上去工作,發現其實社會並不那麼美好,甚至有點殘酷、現實。
我們會像張英雄那樣迷茫,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會像沈重那樣抱怨,但是現實就是現實。不能戰勝現實,就只能被現實踩在腳小,我們慢慢接受現實,開始釋懷。
最後又像愛麗絲那樣,對生活充滿希望。長大了的我們,開始懂得父母的不易,有些時候我們真的不想長大,就一直保持著陸珊珊的那種純真。
很多人說到最後了,感覺主人公意義不大,就算放下了仇恨,張英雄始終會是那樣懦弱甚至還是無能,他永遠都成為不了英雄。
正是這樣,這個人物才貼近現實,因為生活中我們都不是馬雲、劉強東,我們可能一輩子就是那麼平庸、碌碌無為。你可以有自己的追求,做一名成功人士,我也可以安於現狀,有一個安身之所,閒時咪咪小酒便也足矣。
這部電影裡的每一個角色,都有側重,都有不同。但是他們的一些性格、做法,似乎在成長的道路上我們不謀而合,他們對生活的態度是我們成長必經的心路歷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