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都說少來夫妻老來伴,生活幾十年的夫妻沒有感情也有親情,可就有些老人做事過分,妻子去世沒有百天,就急忙領新老伴上門,這樣的做法太傷兒女們的心。
對於老人再婚,決定權在他們身上,老伴去世,尋找自己的第二春無可厚非,但畢竟家裡又添新人,難道不該提前和孩子們打一聲招呼,讓孩子們心裡也有一個接受的過程。
一個朋友向我講起了她公公找新老伴的事,做為兒媳婦她不好多說,但心裡有氣,只好向我發洩,我們聽聽她怎麼說。
公公居然結婚了,讓我們做子女、媳婦的大吃一驚,太意外了!
婆婆去世才一個月,73歲的公公就把他的新老伴領回了家,並打電話讓我們集體回去見面。
老公一聽心裡有氣,畢竟是自己的親媽去世才一個月,我們還在孝中,連百天都沒出,自己父親就迫不及待領人登堂入室。公公交待:你是老大,你負責給小傑和小娜打電話通知此事,這周六回家。
老公兄妹三人,小弟和小妹聽大哥說爸又給他們找了個後媽讓回家見面,氣得在電話中數落他這個哥哥,說他不孝,爸找新老伴他這個長子就是罪魁禍首。
老公冤枉透了,他真不知道父親會這樣做,婆婆過頭七至三七,都是我們夫妻二人張羅一切,公公雖然照樣外出鍛鍊,我們還以為他心情不好,可他竟然絲毫不顧及子女的感受,在老伴還沒過百日,孩子們孝還在身,就公然讓新老伴進門。
我知道婆婆生前和公公兩人感情不太好,可公公也不能這樣涼薄啊!
到了聚會的日子,我和老公回家了,因為我們是老大,必須出面,弟妹都在看著我們呢,也得回家了解一下情況。
見到公公的新老伴,人倒乾淨利索比我公公年輕,可渾身上下說不出的反感,處處趾高氣揚的把我們以前的家當成了自己家,熱情招待我們吃水果、嗑瓜子。看似親切噓寒問暖地關心,可我看不到她微笑面孔下的真誠。
我和老公都不習慣,畢竟這是我們以前生活過的家,突然被一個外人招呼渾身不自在。老公起身去了婆婆以前住的臥室,那個阿姨急忙叫到:你不能去,裡面現在成了我的畫室,別亂動我的東西。
老公一聽,呼地打開了門,只見婆婆以前的東西和床全都不見了,他生氣質問父親:我媽的東西呢?
公公一聽,慢條斯理道:人都走了,要那東西幹什麼,都賣給收破爛了。
我和老公一聽,真是氣不打一處來,再怎麼說也是他生活幾十年原配妻子的舊物,怎麼說扔都給扔了,也不徵求孩子們的意見。都說人一走茶就涼,這太傷人心了。
婆婆以前對人和善,愛織毛衣,給我們媳婦和孫子輩都織過,穿在身上洋氣又溫暖,不但針角均勻,還帶複雜的花形,並且還是織的斜插肩,手工特別好。同事都問我在哪兒買的,當聽我說是婆婆織的,大家都說我找了個好婆婆。
可這樣的好婆婆,卻一輩子不受公公待見。
公公和婆婆是家裡包辦的婚姻,公公是老三屆大學生,婆婆只是小學畢業,但她善良有愛,對人溫柔和氣,但卻讓公公一直嫌棄到去世。
而公公年輕時常因婚姻不自由而耿耿於懷,把對家人的不滿都撒在婆婆身上,對婆婆很冷淡。婆婆知道自己配不上他,所以一直在公公面前低眉順眼,勤儉持家,直到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出生,也就是有了我的老公,兩人的感情才緩和。
聽老公說:媽媽這一輩子活得最委屈,苦也吃了,力也出了,氣還沒少受,就是文化低,所以也讓爸看不起。
公公當年在外有第三者,婆婆知道後大哭一場要求離婚,但爺爺奶奶不同意,把公公狠狠教訓一番,並讓他和外面的女人斷絕來往。
但自此以後,公婆兩人經常冷戰,公公有時住單位辦公室家也不回,婆婆一個人帶三個孩子可想而知有多艱難,所以婆婆和他生了一輩子氣也沒收回他的心。
現在婆婆剛一去世,他不但把婆婆的東西丟了,還把婆婆生前住的房間改造成新老伴的畫室,著實讓我們氣憤。
到中午,小弟和小妹過了12點才回,兩人進屋,人也不叫,看來是對自己的父親有氣。新婆婆給我們做的飯,她招呼著我們入座,不停給我們布菜,按說是在討好我們,可老公接受不了,弟弟和妹妹都冷臉以待。
公公給我們介紹說:以後這位王阿姨就是你們的新媽媽,叫什麼不重要,希望你們接受我們的再婚。
小妹在家最嬌慣,她氣得臉都白了,對著那個王阿姨說:你這麼急著嫁進我們家,不怕我媽找你算帳,晚上你能睡得著嗎?
王阿姨尷尬地抬起頭,公公啪把筷子拍在桌子上怒道:小娜,你媽已經走了,這個家以後你王阿姨當家。
小妹眼淚在眼眶內打轉,她忍著不讓淚掉下來說:我媽剛去世一個月,你們就住在一起,知不知道羞恥二字怎麼寫,都說死者為大,你們活了一大把年紀不怕外人戳脊梁骨嗎?還這麼不尊重我媽。爸,你的心是石頭做的嗎?我媽她畢竟跟了你快50年啊,你有良心嗎?
公公呼地一下站起來,指著大門說:你給我滾,這個家以後不許你再來。
小妹真是氣勢,拿了自己的包開了門「咚」一聲關得震天響,讓我們都解氣得很。
我們站起來也要走,公公拿眼瞪著我們,王阿姨急忙站起來說有事好商量,彆氣壞你爸,他年紀大了也不容易。
我們一聲不吭都離開了那個熟悉的家,接不接受又能怎樣,人都住進來了,這個家已經沒有前婆婆的遺物和氣息,讓我們做子女的真是意難平,婆婆屍骨未寒,公公他們這樣做,真的就不怕外人罵嗎?
生與死,是人生最關鍵的兩件大事。生,是生命的起始;死,是生命的終結。
人都要經歷生老病死,只是婆婆這一走,公公的做法太讓人寒心,孩子們還都陷在失去母親的悲痛中沒有走出來,父親公然接新人進門,確實有些過分,在感情上於理不通,在親情上把孩子們的心傷了。但我們要一分為二看問題,分析如下:
1、公公在外有第三者,不顧兒女們的感受
從這位公公的做法看,他早在婆婆沒去世前,就和這位新老伴交往了,即使再有感情,也不能這麼迫不及待,於情於理都讓人難以接受。
古時候父母去世,子女要一般要守孝三年,在這三年守孝期間,不可以舉行婚嫁之事,也不得舉行吉慶之事。高堂去世,對子女還這麼嚴要求,那麼對於老伴呢,是不是就沒有限制?
現在社會,雖然沒有那麼多講究,有的把守孝時間縮短,但是都忌諱子女尋歡作樂。
而這位父親,雖然和老伴沒感情,但他忽略了孩子們的感受,沒有站在兒女的角度替孩子們考慮。孩子們生氣也在情理之中。
2、公公和新老伴做法欠妥
也許他們二人有情有義,但操之過急,在原配還沒有去世前就已經暗生情愫,有失道德評判,百日未過,就急於迎新人進門做法欠妥。
不管如何,這對老人是鐵定要生活在一起,做為兒女可以生氣,但也要理解。父母畢竟是包辦婚姻,兩人都不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而這位公公不管是年輕還是晚年行為都讓人唾棄,他們現在一意孤行生活在一起,做為公公可能就想體驗年輕時沒有享受過的真愛。
任何事都要一分為二地看問題,公公其實在內心一直對愛情有種美好的期待,只是他這種背叛妻子和家庭的行為不值得提倡,說白了也是懦弱的表現,年輕時不敢反抗家庭的安排,逆來順受,不但傷害了妻子也傷害了自身。
3、男人做法看似絕情,其實是傷情太深
死者已逝,生者仍要繼續生活,公公有錯,對原配不尊重也傷了孩子們的心,做為子女要盡的孝道不可少。
在公公這種行為裡,原配妻子剛去世一個月就接新老伴進門,看似絕情,對妻子無情,其實他自己內心的怨言和不滿有誰去理解他呢?兩個沒有感情的人生活幾十年,一旦一方先離世,從他的感情上來說是解脫也是另一種新生,只不過公公的做法操之過急。
從另一方面也說明他對這婚姻是負責任的,妻子生病,但他並沒有拋棄原配,而是讓她安心地離開,有時絕情與無情以及親情,真真假假可能連他們自己都說不清。
建議:
作為子女,也不要把父親禁錮在沒良心和無情之人加以批判,人死不能復生,喪葬亦可適度。
雙方都要學會共情,多理解和體諒對方,父親有錯在先,子女可以指出來,但對老人仍以尊敬為主。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從另外角度來說,公公身體不錯,重新找新老伴一起安享晚年也沒有什麼不好,有人幫你們照顧父親也省兒女很多心,要盡的孝道不能少。
有人說時間可以撫平創傷,人不可以忘本,但也要把握現在,只要他們晚年幸福,學會釋然吧。
今日話題:
老伴去世,另一半多長時間再婚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