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去天堂了,這裡太累了!」:有多少孩子,在父母身後悄悄崩潰

2021-01-12 騰訊網

前段時間,一位朋友跟我說了這樣一段話:

身為一個教育工作者,猛然發現或許我也不是一個好媽媽,有時候我也會強迫自己的孩子變得很優秀。

跟大多數父母一樣,我最不願意承認的一個事實就是,自己的孩子很大概率上會是一個極其平凡、極其普通的人!

即便是從內心隱約意識到這一點,也定要排除萬難,創造條件把孩子培養成天才。

但不得不承認:我們的孩子終將平凡!

今天,給各位家長朋友們分享一篇文章,也許看完你們會有所觸動。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做家長的共同心願,但你為孩子選擇的路真的能使孩子幸福嗎?

抱著已經冰冷的女兒,素素的媽媽劉毓精神徹底崩潰。

把一個「笨」女兒送進全國知名學府,再讓她進入知名的律師事務所,母親付出了多少心血啊!

可女兒畢業才一年,就用這樣的方式回報母親的深恩!

01

優秀夫妻,不惜一切讓女兒智起來

已經50歲的劉毓,是同齡人中為數不多的全日制本科畢業生,畢業後留校任教,因教學成就突出,一路獲得破格提升,35歲那年就晉升為教授。

她擔任大連某大學工商管理系副主任,是該校當時最年輕的教授和中層幹部。

愛人梁軍是公務員,如今已身居高位。

夫妻倆的事業成就讓許多人羨慕甚至嫉妒。

1984年,劉毓生下女兒,取名梁素素。

她對丈夫說:「咱們家的孩子一定要比別人家的優秀。」

然而,女兒的表現卻讓劉毓大跌眼鏡。

1歲7個月了,別人家的孩子已經會跑的時候,素素還走不穩;別人家的孩子已經會喊「阿姨、婆婆」了,素素連「爸爸、媽媽」也不會說。

女兒的表現讓劉毓很窩火。而真正讓劉毓失望是從素素上小學開始的。

每次考試,那些稍稍需要動些腦筋的試題,素素總是得不到分。

為了讓女兒聰明起來,劉毓成了各種腦保健品的忠實擁躉,每天逼著素素吃各種補品。

不過,學習成績沒有上去,孩子卻早熟起來,小學四年級就有了初潮。最後,還是醫生朋友強烈建議,劉毓才停止了對女兒的「健腦工程」。

但她並沒有因此停止對女兒「優秀工程」的打造,她把女兒的業餘時間安排得滿滿的,請了各科家教對女兒進行一對一輔導。

請家教的結果很顯著,小學五年級第一學期,素素破天荒地考了個班級第一。

素素被老師當作班級裡的「黑馬」選去參加全區的智力競賽。

競賽中,素素居然一次搶答器都沒有按上,因為她還沒聽懂題,其他的同學就已經知道答案了。

在後來寫的一篇日記裡,素素回想起這件事心裡感慨萬分:我反應慢,在團隊活動裡總是拖後腿的那一個。

可是,媽媽不願意承認這一點,她總認為她和爸爸都是精英,按照基因遺傳,我怎麼可能不聰明?

所以,父母能幹並不一定是好事,我不快樂,他們也活在辛苦當中。

02

霸王硬上弓,書呆子上了名校

1997年夏天,素素好不容易上了初中,劉毓用盡家裡所有的積蓄,為素素請來大連市數一數二的各科家教老師。

到了最後,素素被訓練成只要一看到試題的前半部,就知道這道題的解題思路。

所以,每次考試,素素都能取得班級前五名的成績。

劉毓總算滿意了。她在拿到女兒成績單的那一刻,對素素說:

「你的聰明真是被媽媽強行挖掘出來的。」

2000年,素素考入大連第二十四中學。上高中的第一次月考,素素居然門門不及格。為此,班主任老師和劉毓進行了認真嚴肅的對話。

當老師不經意地說有人懷疑素素是通過知道考題的方式考入第二十四中學時,劉毓暴跳如雷:「我可以根據這句話告你誹謗!」

說著,她硬是把老師拖到校長室,一番唇槍舌劍,最後素素班主任向劉毓道了歉。

劉毓藉機向校長提出:

「這樣對素素有成見的班主任,不適合做我女兒的老師。這件事我可以不向教委反映,前提是把素素調到高一(六)班。」

高一(六)班是尖子班,就這樣,本來就跟不上進度的素素被調到了尖子班。

不到一個星期,向來對媽媽言聽計從的素素告訴媽媽:「我要退學。」

劉毓一聽,眼珠子都要瞪出來了。

素素卻相當堅定:「老師講的東西,我根本就聽不懂。高中的課程對於我來說,真是太難了。我想上職校學護工,將來到養老院工作。」

素素的話差點兒沒把劉毓噎死。梁軍試圖說服劉毓尊重孩子的選擇,可是劉毓的反應相當強烈:

「比咱素素差一萬倍的孩子都能上大學,她怎麼就不能?我告訴你梁軍,除非我明天就死了,否則,我一定要素素上大學,而且是名校!」

蒼天不負有心人,2003年,素素考入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

拿到錄取通知書那天,劉毓大哭一場。梁軍更是對劉毓感激不盡:「如果不是你,女兒就廢了。」

03

拔苗助長,註定苗毀人亡

大學的生活為素素開啟了另外一扇窗,她希望沒有媽媽的安排,盡情享受大學生活。

可是,現實很快撲滅了素素的希望。第一個學期結束,素素是全班唯一一個高數沒及格的人。

於是,素素的大學生活過得依然如高中般,除了學習還是學習。

她在日記裡用「可憐」來形容自己和媽媽:聰明的媽媽生了個不聰明的孩子,不肯接受現實,可憐。不聰明的孩子有個聰明的媽媽,被拔苗助長,可憐。

大四吃散夥飯的時候,素素喝了很多酒,輪到她發表畢業感言時,她的發言讓很多同學紅了眼圈。

「畢業了,大家最高興的是終於可以走向社會,自力更生了。而我最高興的是,終於可以不用學習了。這16年的讀書生涯太累了,累得我很多次都不想活了......」

畢業後,劉毓託了各種關係,將素素弄進大連一家專事海事官司的律師事務所。

素素的師父是業界十分有名的律師,對下屬的要求非常嚴格。

上班第一天,師父交給素素一個任務,給加拿大一個客戶發郵件告知官司進展,並讓對方提供一份新資料。

這任務對於其他人來說,或許是小事一樁,可是對素素來說,實在有些為難。

因為她外語水平一般,《海事法》又非她大學時的專業,郵件中的很多用語她都沒有把握。

見師父很忙,素素就向別的同事求助,可是得到的回覆是:「我很忙,你應該知道自己的事要自己做。」

晚上,師父回來了,素素只好實情相告,師父當時就有些生氣:「你做不了,為什麼不求助別人?你知道耽誤一天,得損失多少佣金嗎?」

當素素告訴師父同事不肯幫忙時,師父更火了:「你平時不注意交往,人家憑什麼幫助你?是不是還要我教你如何向別人求助?」

素素的眼淚再也止不住了,她能感覺到很多同事都在外面向屋裡觀望,一個念頭在素素腦子裡產生:單位裡再也不會有人看得起她了。

回到家裡,素素對媽媽說:「媽,我不想在這個單位做了,我根本勝任不了。」

劉毓一聽就火了:「你堂堂一個中國政法大學畢業生,才工作一天,就說這樣的話,不覺得丟臉嗎?」

像以往一樣,素素就是有一萬個不願意,也不得不服從媽媽的安排。

12月25日,事務所舉行聖誕Party,許多人都將其視為展示才華、增強人脈的機會,都拿出各種看家本領。

可是,當主持人點到素素時,她尷尬地站在臺上,實在想不出自己有什麼特長可以展示,最後,她給大家背了一首唐詩才解了圍。

素素明顯感覺到,打那天開始,她徹底淪為公司裡可有可無的人。

「可有可無」的活著還有什麼意義?她再次想到辭職,想去鄉村小學做一名教師。

但媽媽再次斷了她的念頭:

「留在一個好單位,你才可以找一個條件好一些的對象。你放心,只要你不辭職,礙於你爸的情面,這個公司永遠不可能把你掃地出門。」

終於,在一個下午,素素從單位21樓飛身而下,當場身亡。

幾天後,劉毓才在自己的郵箱發現素素自殺前發來的一封郵件,內容很簡短:「爸爸媽媽,我一直希望可以成為你們希望我成為的那種人,可是,我始終成不了那種人。

我很累,我一直活在不屬於自己的圈子裡,別人的優秀都是用來突出我的愚笨。太累了,就想休息,或許在天堂可以找到我的同類,不聰明,但活得很快樂。「

這些文字,讓劉毓久久無法平靜。

接受筆者採訪時,這位母親含淚說:「我把家醜外揚,只是想用女兒的生命換來其他家長的警醒。」

土耳其有句諺語:上帝為每隻笨鳥都準備了一根矮樹枝。

這是從素素日記裡看到的一句話。

可是,我偏偏讓她去夠那根本不屬於她的高枝兒,結果,她最終從不屬於她的高處摔了下來。

回頭想想,我不就是希望她幸福嗎?用這個標準去衡量,什麼成績、名校,一點都不重要。

吃糠咽菜的生活,只要她喜歡,又有什麼不好呢?

這對母女的故事讓我們很痛心,逝去的女兒,悲愴的母親......身為父母,到底該如何愛我們的子女呢?

是嚴是慈?是圈養還是放養?我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作為父母,如果真的抱有萬一的希望,企圖讓孩子成為一個不平凡的人,或者至少希望他能過得快樂、幸福,那就不要捨本逐末,還是回歸本源,先教會孩子在平凡中如何獲取幸福吧!

|箴言22:6|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

相關焦點

  • 「媽媽,我去天堂了,這裡太累了!」
    高一父母離婚後,一直和母親生活在一起。過年期間,在母親建議下,魏天樺去見了父親,父親給了他1400元的壓歲錢,他沒有把這件事情告訴母親。後來母親因為這件事跟他拌了幾句嘴。第二天上學後,兩人又在微信中聊起了這件事,魏天樺有說到:「都是我的錯,我不應該活在這世上」,「以後用不著你付出了」。
  • 「媽,我去天堂了,這裡太累了!」震驚全國父母
    再後來,魏天樺對母親發出了最後一條簡訊,「我真的想好好學,考個好大學,希望這個願望,下輩子可以實現吧,我愛你,下輩子,別做我媽了,太累了。」說到站在母親的角度,孩子的感受完全被忽視了的這個問題,讓我想到了另一個家庭,這位媽媽把一個「笨」女兒送進全國知名學府,再讓她進入大連知名的律師事務所,母親付出了多少心血啊!
  • 媽媽在天堂等我
    母女倆最大的分歧,在對孩子的教育上:孫女嘗試自己穿襪子,女兒也鼓勵孩子,母親卻跑來幫孫女給穿好,因為孫女要去趕校車。    女兒忍不住批評母親:「這根本不是愛!」    母親很難過,說:「你要是覺得我做得不夠好,我明天就可以走。」    女兒:「好,我明天請保姆。」    看到這裡,我依然淚目。
  • 二胎家庭,有多少扶弟魔在悄悄培養中
    因為扶弟魔姐姐太可怕了,仿佛魔怔一般,為了幫扶弟弟,自己再累再苦無所謂,自己離婚過不下去也在所不惜。幫扶弟弟的心好像十頭牛都拉不回來。我們很難以理解扶弟魔姐姐這種完全犧牲自我,奉獻為弟的「獻身」精神。殊不知扶弟魔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功,必得從小養成記。
  • 媽媽_天堂安好(原創)
    半生存了多少話,藏進了滿頭白髮......。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鹽半輩子,轉眼就只剩下滿臉的皺紋了......"世上最好聽的聲音是母親的呼喚和爸爸的叮嚀,春暉未報,寸心何安?,留給子女的是無限遺憾和錐心般的疼,世上從此再無父母之愛了。
  • 身後空無一人,我怎敢倒下
    我摸了摸孩子的頭和脖子,覺得他有可能發燒了,(這幾年獨自照顧孩子,我的手都成了不那麼精確的體溫計了,)忍著頭疼,我趕緊爬起來,連衣服都顧不得披上一件,給他找體溫計。 38.2°,還好還好。我趕緊給他貼了冰貼,然後給他加了被子,燒了熱水,給他喝了點,自己也喝了點。
  • 有一種奢侈,叫做:「你有什麼願望?」「我希望,夢到媽媽。」
    轉眼間,就傳來了背負一生的噩耗……之前在採訪裡提到媽媽,她笑盈盈地說:「跟媽媽有關的,我覺得做什麼都幸福。」一場意外,所有的幸福感隨之消逝。有一次,譚松韻被問到:「有什麼願望?」,誰能想到在一次不足為奇的旅行中丟掉了性命……天災人禍的背後,不知藏著多少悲痛欲絕的人,又有多少人會在自責、悲痛中度過餘生。
  • 太累了,做媽媽不如做爸爸好,全能的女人是被生活磨鍊成的
    有時只是僅僅的理解是不夠的,嘴裡的理解不如行動的理解,虛有的理解還不如實在的理解。比如可以幫忙分擔點家事或者孩子的事,或少點對老婆的抱怨,因為她所做的事跟你同樣有意義,或對她的關心多一點不要太過於吝嗇!
  • 【律動三陽川】媽媽,你在天堂有熱炕嗎
    媽媽,你在天堂有熱炕嗎作者:匿名離開媽媽已近十年,您卻從未遠離我的身邊。
  • 去看你,路過天堂
    生在人間,逝往天堂。一年了,我在墓碑的外邊,雙親在裡邊,骨肉相斷,從此不見而散。這一年,我悟明白了生死。生與死,簡單的,僅差一段碑文。雙親的碑文中,我在最後,加了六個字:去吧,天堂很美。 可我還在凡間,看不清天堂的美。凡間是三維的,天堂至少是四維空間。
  • 親眼目睹了媽媽和她的情人約會,我崩潰了
    講述:親眼目睹了媽媽和她的情人約會,我崩潰了。我不知道要不要告訴爸爸,也不敢想像爸爸知道後會怎麼樣。他們一直關係不好,我知道爸爸不愛媽媽,他暴躁,粗俗,愛罵人。媽媽也不愛爸爸,他們吵了半輩子,一吵就嚷著離婚,媽媽說要不是為了我她早就走了。我從小就很乖很聽話,努力學習,希望全家都能開心一點。
  • 媽媽,我想讓你當公主:有一種愛,叫孩子心疼媽媽
    兒子放學回來,看到媽媽滿臉疲憊的樣子,就去道具箱拿了個拍攝用的皇冠,把它戴在媽媽的頭上,對媽媽說:「媽媽,我想讓你當公主,這樣你就不會那麼累了。」聽到兒子暖心的稚語,表姐瞬間紅了眼,緊緊抱住了兒子。「你累嗎?」「不累。」「你跟其它孩子有什麼不同?」「他們貪玩,我不貪玩。」​看著小男孩一臉的輕鬆與從容,可以看出他很開心,因為他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幫到自己的父母。周圍的鄰居都忍不住稱讚,這孩子是真懂事啊!
  • 媽媽這個崗位好難,到底有沒有說明書?
    同樣的路,她走過3650多次,每一次,都有一個女人悄悄跟在身後,用身體為她阻擋車流。有人說,直接帶孩子回家不就得了,那麼大費周章做什麼。媽媽說:「總有一天,我和她爸爸會離開這個世界,我想讓她學會堅強、自信,什麼都能自己去克服。」做一個為孩子遮風擋雨的父母很容易,但做一個心上插把刀看著孩子受苦的父母非常不容易。」
  • 新手媽媽深夜崩潰,惹哭28萬人:「我是全世界最惡毒的人」
    有一位網友說:為什麼都要母親做?憑什麼讓一個女孩做這樣的母親啊!都讓媽媽去做超人,卻沒有人記得,媽媽也只是一個小女孩。那個小女孩並不「偉大」,也並不想做超人。這樣的「英雄」,誰愛當誰當在網上看到過一份《媽媽的崩潰守則》:媽媽的崩潰,是要學會隱藏的;媽媽的崩潰,是要有道德素養的;媽媽的崩潰,是要尊老愛幼的;媽媽的崩潰,是需要理智的;媽媽的崩潰,是要考慮性價比的;媽媽的崩潰,是不能打麻藥的;媽媽的崩潰,是要分時間和場合的;
  • 太突然!黃子韜父親辭世,年僅52歲:你走後,我身後空無一人
    我們和父母,從一出生,就指向了分離。我相信任何一段關係都講求緣分,人生的聚散也都有它的定數,你無法索取,更無力延期。我們能做的,就是用一次又一次不厭其煩的陪伴,把和父母的緣分,積得深一點,再深一點。這樣才不會在必須告別的時候,不去懊惱千萬次錯失的機會,無法彌補的遺憾,和未能說出口的話。
  • 想您,我天堂的媽媽
    媽,我想你了我知道你也想我了,這幾天腦子裡每時每刻都是你的存在,這一年半的時間讓我接受了你離開我們的現實,可為啥到現在我還是感覺你還是在家等我呢,再一愣神才真正明白我沒有媽了,因為我們這裡出現在疫情過年到現在我沒能去看姥姥,正月二十二你的生日想給姥姥打電話怕她傷心沒打,想替你盡孝去看看去不了
  • 有多少孩子,父親節,不好意思對他說「節日快樂」
    同學群裡大家說起,應該怎樣給父親過父親節,有個同學發了一句:有多人只發紅包,不知道怎麼祝福?沉默片刻,有個同學回了一句:為什麼我們可以和孩子無障礙的說愛你,卻對父親張不了口?班長發了一段長文,其中有一段:母親做手術的那天,本來說是4個小時的小手術,但整整10個小時手術室的燈還是亮的。
  • 教師節又讓我想起了顧媽媽,然而天人永隔,您在天堂還好嗎?
    金秋九月,又迎來了教師節,也再度讓我想起了當年的班主任顧媽媽。然而我知道此生我是再也見不到她了,早在十年前她就永遠地離開了我。顧媽媽全名叫顧鑫,她是我初中時的老師。那時父親常年在外地工作,母親帶著我和妹妹生活,對於我的學習她也自然沒有精力去管。我的成績在班上一直都屬於中等偏下,母親也曾對我表示過失望。
  • 兒子說:「姥爺被埋在了地裡了,他去了天堂!」
    有時候晚上妻子想起嶽父的時候會偷偷的掉眼淚,兒子發現後會悄悄的跟我說,「爸爸,媽媽想姥爺了。」「恩,去安慰一下媽媽,她心裡很難過。」我告訴他。「恩,好的!」兒子會慢慢走到媽媽身邊,用小手拍拍她,顯得格外懂事。「媽媽,別哭了,姥爺埋到地裡了,他去天堂了。」兒子奶聲奶氣的說著。妻子沒有說話,只是摟著兒子哭出了聲。
  • 媽媽呀媽媽,我想您!——謹以此文獻給天堂的母親
    把夢境和媳婦說了,她說夢有心生,你這是想媽媽了。後來便和媳婦商量,帶上孫子一起回老家給母親上墳,媳婦說:「天氣熱,孩子們又小,不能讓孩子上墳」。我們這邊農村有個習俗,小孩子沒過12歲,不能到墳地去,說陰氣重,怕傷著孩子。我想,還是我一個人回去吧。吃過晚飯,給孩子們洗完澡,哄他們入睡後,便躺在床上攆轉反側難以入睡,回想母親的一生,我黯然淚下……父母所生我們姐弟五個,我在家裡是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