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日本年輕人可以選擇不結婚,而這在中國會被鄙視?

2020-08-28 娛樂每日淘

文/嶺南狐公子

現在越來越多的日本年輕人選擇不結婚。

這是為什麼呢?這個問題的本質和中國年輕人背負的三大問題有異曲同工之妙,那就是「你有對象了嗎?」「你什麼時候買房?」「你一年掙多少錢?」。

這三個問題的本質是什麼呢?

那就是,按照社會的慣常模式講,一個中國年輕人到了一定年紀,就一定要找對象結婚,買房成家,擁有一定收入。

尤其是在春節回家時大家會更深有體會,如果這三個問題答不好,要或多或少受到來自家人和親戚的壓力(甚至是親友的冷嘲熱諷)。

這是社會的主流思想,每個人在每個年紀都必須有一個升級打怪的任務。

在青少年時期的新手任務裡,你的終極任務是金榜題名。如果你不在這個主旋律裡,那麼不好意思,父母、老師(甚至是自己)等各方壓力會向你洶湧奔來。

終於闖過獨木橋,跌跌撞撞地從象牙塔裡畢業之後,你的任務成了「進一家高大上的公司,跟一個超牛的霸氣總裁,收入要高,工作要體面」。如果你狂放不羈,跑去做自由職業者,那麼不好意思,你可能又要被鄙視了(甚至你的同學也要過來鄙視你)。

好了,人到三十,三十而立,如果你沒娶媳婦、沒買房,也要被鄙視;然後三十多歲還沒有娃要被鄙視;四十多歲事業無成要被鄙視;五十多歲娃念書不爭氣要被鄙視……總之,你的人生就這樣在慣性和對比中耗完了。

說了這麼多中國人的慣常思維,下面讓我們來看看日本人的。

日本的國民生活普遍比較富裕,現在的日本人對「每個年齡該做什麼事」這個觀念意識非常淡泊,甚至是亂序的。

舉個例子,就拿談戀愛來說,中國人十多歲時要念書,不能早戀;三十歲成了剩女,得趕緊談戀愛趕緊嫁人——二十歲時期是主流思想標準中唯一一個完成戀愛結婚任務不那麼奇怪的時間段。

而在日本或歐美,並沒有這個時間段的觀念限制,從能區分男女的時候開始,任何時間段都可以談戀愛。

從能區分男女的時候開始,任何時間段都可以談戀愛

為什麼說這一點和國民富裕程度有一定關係呢?

因為在中國,在沒有拼爹條件的情況下,如果錯過青少年時期這個念書的黃金時段,很可能上不了大學,接著是沒有體面、收入高的工作,再進一步的結果大家可以自行腦補。

而在日本,即使不上大學,工作機會也可以有很多,而且收入不一定比大學畢業的人少。日本的藍領收入不低於白領,建築工人的工資要高於普通白領。

正因為有更多選擇的餘地,所以日本年輕人更加注重的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過自己喜歡的生活,「我喜歡做什麼」大於「我應該做什麼」。於是我們就看到了日本年輕人的很多「亂序做法」。

日本年輕人更加注重的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比如有一位日本朋友,在考上日本頂尖大學後休學了,背起背包,開始環遊世界,因為特別喜歡新加坡這個國家,在新加坡刷了幾年盤子,回日本時已經三十多歲了,日本大學的學籍還保留著,於是開始上大學。

你可能會問,為什麼日本人年輕的時候不好好念書?沒有為什麼啊。

還有很多日本女性朋友,不限於二十多歲的年輕人,還有三四十歲、甚至五十多歲的單身女性。她們覺得擁有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自食其力十分好,即使有男友,也暫時不需要結婚。至於以後會不會結婚,那就不知道了,至少眼前不需要。

為什麼一把年紀了還不想結婚?沒有為什麼啊。

以後會不會結婚,那就不知道了,至少眼前不需要。

記得日劇《麵包和湯和貓咪好天氣》裡,有一個帥氣的日本女生是自由職業者,她在面試店鋪職員的時候說,覺得自己不適合穩定的職業,四處打打零工更適合自己。老闆沒有多問,只是點點頭說,這樣啊。

如果你是這女孩的家人,你得多著急啊。

而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在早稻田大學休學,快30歲時才返校畢業。休學期間,談戀愛、結婚、瘋狂地打工來開自己最愛的爵士樂酒吧,最後因為更喜愛寫小說而關閉了酒吧。

為什麼呢?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便完全是率性而為

這些問題都沒有一個能被我們視為理性的回答。什麼家庭單位的崩壞、社會責任感的崩塌,這些大帽子放在個人選擇上都不成立。只能說,當大家不用為生計發愁的時候,選擇會更自由。

所以說,「你有對象了嗎?」「你什麼時候買房?」「你一年掙多少錢?」這些問題從本質上講,是我們在用固有的價值觀來衡量他人的行為。

就像很久之前的一條國內新聞報導:一個211大學畢業的學生,畢業之後不找工作,整天窩在網吧裡打遊戲,沒有朋友,也不跟人說話,靠代人練級,每個月居然能有3000多塊錢的收入。媒體採訪他所在的網吧的老闆和他身邊的人,人們的結論是——這個孩子真慘啊!

切,你怎麼知道人家不是在享受這種生活狀態呢!

當大家不用為生計發愁的時候,選擇會更自由

更多精彩請點擊「關注」,如有不足之處還請批評指正,敬請留言,必定認真回復!

文中圖片來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中國年輕人為何結婚難?
    中國結婚難,就是男青年結婚難。為什麼難呢?根本原因是女性對婚姻的需求下降了。他們即使不結婚過的也會很好,因此他們不再尋求沒有附加值的婚姻。對婚姻需求下降了,寧肯單身也不願將就,廣大男青年在無形中被判了死刑。
  • 日本將為新婚夫婦發4萬補貼!當代年輕人為何給錢也不結婚了?
    當代年輕人不想結婚的願望有多強烈?我發了一篇文章,大意是說結婚客觀上可以給人歸屬感,結果網友評論說「女孩子結婚後就沒有家了」「結婚後完全失去自我了」……除了各種吐槽婚後生活的不如意,還有一大片恐婚恐育的……一片倒的評論區讓人不得不感嘆:這年頭,勸人結婚,還天打雷劈了?
  • 中國禁止近親結婚,為何日本卻十分盛行兄妹婚姻?原因很簡單
    但是就是這麼多活生生的例子,日本到現在也還是十分的流行表兄妹結婚,可以說非常的特立獨行了,當然這其中也與我們也有著非常深的淵源,那就是在古代中國對這些的認知雖然是有,但是在過去生產力十分的低下,本身人口就十分的有限,而在有限的人口中,還有比較特殊的貴族或者皇族的存在,對於皇族是認為自己的血統是十分的高貴的,與普通人是不一樣的。
  • 中國姑娘為了籤證,嫁給日本老男人!背後不簡單
    大多數人的軌跡十分相似,年少時到日本留學,在日本上大學,當院生(國內的研究生),然後畢業之後在日本找到一份工作,穩定的生活。可是有些人的則是選擇另一條路,通過鑽法律的空子,在日本進行生活。雖然這樣的事情為人所不齒,但是事情遠不止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偽裝結婚被捕的中國姑娘這張照片最近幾天在國內的各大網站上流傳,許多網站也刊登文章報導這個事情。
  • 為什麼中國禁止近親結婚,日本卻盛行兄妹聯姻?看完讓人難以置信
    但是即便如此,在當今社會中,依舊存在著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那就是近親結婚對於新時代人群究竟意味著什麼?為何當今世界上,近親結婚一直被許多國家所禁止,中國也是其中之一,唯獨日本卻盛行兄妹結婚,這其中究竟有什麼緣由,以及近親結婚究竟會帶來些什麼危害性?
  • 央視熱評日本式單身:不結婚陷入了「惡性循環」
    據統計,中國的單身人口已經達到了2.4億。單身率還在持續增加的,除了中國,更典型的當然是日本。圖片來源:攝圖網近一半日本年輕人不打算結婚據日本上一次(2015年)實施的人口普查數據,30-34歲這個適婚年齡段,每兩個日本男性當中就有一個人未婚,每三個女性裡有一個未婚;而一生都未結婚的比例,男性佔23.37%,女性佔14.06%。
  • 「近親結婚」影響後代,而日本卻盛行兄妹之間結婚,這是為何呢?
    現如今大家都清楚近親結婚的危害因為近親之間有很多相似的基因,如果這些基因結合的話,基因在遺傳組合中就會出現一系列的變化,而這些變化就很容易會讓下一代患上難以治癒的疾病。,畢竟古人當時的科技並不發達,他們也不可能知道近親結婚帶來的危害,而古人選擇近親結婚多數是為了維護血統和維護家族利益。
  • 日本成低欲望社會:處女率40%,年輕人不買車房,不想結婚生子
    日本學者有一部作品《低欲望社會》引起了很多日本人的共鳴,在這部作品裡面,日本陷入低欲望社會已經成了事實。那麼究竟日本為什麼會發展成這樣呢?2.日本處女率40%,年輕人不願意買房結婚2016年,根據日本政府的最新調查結果顯示,在18—34歲這一最適合結婚的黃金年齡裡面,竟然有40%的人對於性沒有任何經驗,而且他們都選擇了不結婚,這樣的調查結果在我們看來是荒誕至極的。
  • 日本網友:為何日文發音與中文有點像?只因中國有一方面比日本強
    其實很多對日本文化比較感興趣的朋友一定會發現一個事實,那就是一大串的日文中,我們總是能夠看到夾雜著幾個漢字,如果你細心一點的話,甚至會發現這些語句的讀音甚至都與中文有些類似,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日本網友在國外歷史論壇提出這一疑問:「為何日文發音與中文有點像?」
  • 中國美女遠嫁日本,感嘆日本男人不如中國男人,這一點難以接受
    眾所周知,日本是中國的鄰國。自古以來,在文化傳統上,就有很多的地方,是和中國是差不多的。而日本如今的經濟非常的發達,很多的中國人都會選擇去到日本發展。而在日本發展的過程中,就有很多的中國人會和日本人組建家庭。
  • 日本銀髮創業潮,未來會在中國流行嗎?
    銀髮創業在日本是特指60歲以上的老年人創業現象。有調查顯示,現在日本年輕人越來越少有創業的欲望。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日本老年創業者的數量顯著增加,如今每3個創業者中,就有一個是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而30年前,這個數字只有8%。
  • 日本年輕人不結婚是因為AKB48的握手會?!這個鍋不能背!
    日本NHK電視臺最近製作了探討年輕人不婚甚至不戀愛的專題報導,矛頭直指科技進步與娛樂生活多樣化的影響,例如社群網站監視著人們的一舉一動導致難以發展親密關係,或是五花八門的娛樂足以產生「虛擬戀愛」滿足年輕人,而所謂虛擬戀愛也包括戀愛漫畫、AKB握手會等文化……原來年輕人不婚的兇手是她們啊!?
  • 不結婚不戀愛的年輕人,他們會怎麼消費珠寶
    是遊戲不好玩,還是劇不好追了?」這句在網際網路上廣為流傳的段子,很好的折射了中國年輕人對於「單身」這件事情的看法和態度。沒事,我們獨自美麗就好……這群不結婚不戀愛的年輕人特別是培育鑽石,同樣的品質,價格卻少了許多,這不正好就是輕奢珠寶最優的寶石材質選擇嘛。
  • 為何日本沒有彩禮這一習俗,女性也很優秀,但男性卻不願結婚呢?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如今講究婚姻自由,戀愛自由的時代,原本應該促使更多的年輕人,勇於追逐自己的愛情和婚姻,但是位於我國的鄰國日本,作為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這裡卻出現了不少男性寧可單身,也不願意結婚。
  • 為何現在越來越多的外國女生嫁到中國?日本姑娘:只因這一點特長
    於是這個時候就有人好奇了,這為何現在越來越多的外國女生嫁到中國?日本姑娘表示:只因這一點特,這都知道,日本和我們中國一樣同屬於亞洲國家。 許許多多的日本女生也都因此而嫁到我們中國來做我們的中國媳婦了,這說道我們中國男性的特長其還是很多的,但是要說這讓許多外國姑娘都認同的一點特長那就是中國的男生非常懂得尊重女生
  • 「不結婚、不生娃」,年輕人到底怎麼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問題,現實生活中,不少年輕人不願意結婚,也不願意生孩子……有單身人士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表示,與其低質量的婚姻,不如高質量的單身,有年輕的女士還直言,結婚能帶來什麼?自己能賺錢、能洗衣做飯,一個人生活挺好,那麼,年輕人不願意結婚、不願意生孩子,會給中國帶來什麼影響呢?
  • 日本準備推行AI婚配,年輕人會為「愛情算法」買單嗎?
    介意不介意的暫且不提,我們可能要發自內心地問一問自己:「我們是如何把海誓山盟的戀人變成床邊不離不棄的兄弟的?」  也可能我們從一開始談婚論嫁,也就是看著順眼不順眼,條件合適不合適,哪裡還考慮什麼是不是「Soulmate」這回事。這大概是很多中國夫妻的真實寫照。  但我們的鄰居日本,人家可不這麼想。
  • 日本逃兵在中國開了一家診所,結婚30年不透露身份,如今備受尊敬
    作為一個生活在日軍侵華時期的日本人,山崎宏為何會來到中國,並且成為救治中國人的醫生呢?這背後有一段動人的故事。 01 1908年,山崎宏出生與日本岡山縣,他的父母都是普通人,上面還有一個哥哥,兩兄弟的關係很不錯。山崎宏從小就立志成為一名醫生,他覺得救死扶傷是一項很偉大的事業。
  • 日本婚禮儀式是什麼樣的?這是少有沒受中國影響的習俗了
    在眾多的中國遊客喜歡去的旅遊國家中,日本是中國遊客旅遊體驗最好的國家,很多遊客都會把下一次的旅遊計劃預訂為日本。這是因為日本的城市建設完善,能夠給遊客很好的旅遊體驗,在「交通、飲食、住宿、治安」等方便都比其他的國家要好。加上日本的文化源自中國,雖然到了日本之後被融合本土文化,但是依然能夠看到中國文化的影子。在旅遊過程中,遇到的很多日本文化,我們都能夠理解。
  • 現在結婚都穿婚紗,為什麼不穿漢服?老祖宗的文化為何被日本傳承
    還記得幾年前,我們根本不注重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這些中華民族自己的文化傳承。我們在意的是情人節、元旦、甚至就連雙十一也成了年輕人狂歡的節日。這是何其可悲,不過最近幾年,因為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會放假一天,也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這一天大家會給長輩送祝福,送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