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準備推行AI婚配,年輕人會為「愛情算法」買單嗎?

2021-01-09 中國科學技術館

    文/海怪

  去年《奇葩說》裡,有一期的辯題是「伴侶有個Soulmate(靈魂伴侶),我該介意嗎?」

  介意不介意的暫且不提,我們可能要發自內心地問一問自己:「我們是如何把海誓山盟的戀人變成床邊不離不棄的兄弟的?」

  也可能我們從一開始談婚論嫁,也就是看著順眼不順眼,條件合適不合適,哪裡還考慮什麼是不是「Soulmate」這回事。這大概是很多中國夫妻的真實寫照。

  但我們的鄰居日本,人家可不這麼想。最近看到一則報導,日本政府決定從明年開始引進AI婚配系統,讓年輕人在相親時能夠匹配到更加符合心意的Soulmate。不過,政府出臺這一政策的目的,主要還是為了提高結婚生育率,應對日益嚴峻的「老齡少子化」趨勢。

  根據報導,日本埼玉縣在2018年就建起了這個「邂逅支援中心」,兩年時間裡撮合成功了69對情侶,其中33對是這個AI婚配系統選出來的,這一成功率堪比江蘇衛視的《非誠勿擾》了。

  好奇心驅使我們想進一步去一探究竟:這個AI婚配系統到底是如何選出的Soulmate?日本的年輕人會為「愛情算法」買單嗎?如果這套「愛情算法」擺在我們面前,我們該如何使用呢?

  「愛情算法」,究竟靠譜嗎?

  日本政府決定斥資20億日元引進的這套AI婚配系統,有哪些獨特之處呢?

  我們都很清楚,傳統的婚姻,主要就是講究個門當戶對、郎才女貌。相親市場裡通常考察男方的是職業、收入、學歷、年齡、身高和長相,是否二婚帶孩子之類的,考察女方的是年齡、相貌、身高、生辰八字加學歷、收入這些條件。

  從這些標準裡,你大概就能看出我們這個追求實用主義的社會裡赤裸裸地將婚戀「物化」的傾向。如果上面這些條件匹配上了,兩個人交往的時候再稍微考驗下對方的三觀和興趣愛好,就大概率進入婚姻這一步了。

  這應該是人類社會最行之有效的「婚戀算法」了,中國社會大抵如此,日本社會的婚戀市場也同樣奉行這些標準。

  相比之下,AI婚配算法的優勢之處,就在於不完全重視配對者的這些硬性條件,而是將兩個年輕人在長期交往中才能體現出來的興趣、價值觀納入算法模型當中,優先進行考慮。人類算法優先考察的是兩人的物質基礎,而AI優先考慮的是兩人是否個性相合,能不能長久相處。日本政府,為了國民婚姻大事,這真是「為之計深遠」吶!

  據介紹,這一套AI婚配系統,為了找到能夠長久生活在一起的「完美」伴侶,設計了一個長達100多道題目的測試題庫,分為「你重視的價值觀」和「希望對方具有的價值觀」,題目小到個人衛生、家務分配,中到興趣愛好,大到人生選擇,通通都會問到。

  AI系統會以價值觀診斷報告作為基礎,挑選出與你三觀一致、性格相合,「可能對你產生好感」的有緣人,雙方的契合度會以一星、兩星、三星進行評價,當然前提是參加答題的人能夠很「真誠」地回答問題。

  因此,這套AI婚配系統是具備一定優點的,也就是它不會完全按照你的硬性條件(比如收入、學歷、身高)去匹配伴侶,而是可能找到讓你找到那個相處起來更融洽、性格更風趣的人,通常這種人在傳統相親市場上第一波就會被篩掉。

  不過,這套AI系統也是有BUG的,因為系統只是根據人們回答問題的答案進行婚戀對象的匹配,如果有足夠多的樣本,或者對答案進行分析,但凡花些心思的人也是可以知道如此作答是可以找到一個怎樣的伴侶的。

  因此,不怕系統找不到,就怕用得人想「自欺」和「欺人」,想的不是找合適自己的另一半,而是那個自己心心念念的理想型的「白月光」。據報導說,1997年出生,前乃木坂46成員、現役朝日主播的齋藤千春對這個AI婚配充滿興趣,想親自嘗試下。

(圖中右一為齋藤千春)

  齋藤千春能不能通過AI找到匹配的伴侶尚未可知,但是估計會有眾多的男生會嘗試突破算法的禁錮,改變真實的答案去接近齋藤千春的價值觀模型吧?

  其實也有人設想,如果這套AI婚配系統放到國內,就有人開始摸透推薦算法,刷新完美人設,結識理想伴侶,最後可能徹底把這套算法給玩壞。因為只要面對一套可以評價的考試系統,一些人為自己刷完美人設、結識理想型伴侶的衝動就會出來作祟吧。

  不過,從目前成功匹配並結婚的兩對夫妻來看,他們對這個系統還是非常滿意的,一方面是相信日本政府已經做了篩選,至少能確保參與者身份的真實性,另一方面是能夠幫助他們篩選掉那些性格特別不合的人,相比線下相親會,則是大大提高了碰到心上人的效率。

  「愛情算法」很奏效,但是日本政府想要通過提高婚戀配對率的方式來提高結婚生育率的目標,到底能否實現呢?

  阻撓年輕人步入婚姻的,不止「愛情」,更可能是「現實」

  這套AI婚配系統的效果如何呢?根據報導,目前日本有埼玉、愛媛和秋田等十多個縣已經用上了這套系統,而且效果還不錯,比如開頭提到的埼玉縣在使用這套系統一年裡,也就是在2019年結婚的38對新人中,就有超過半數的新人是通過AI婚配而喜結良緣的;而據稱愛媛縣的結婚率也從13%提高到29%。

  如此來看,好像這套AI系統還是很有效的。不過要知道這套系統是埼玉縣花費1500萬日元(接近95萬人民幣)引進的,一年內促成的結婚的年輕人是19對,按這套系統可以用10年平均下來促成一對新人的成本也接近5千元。

  去年日本的新生兒數量降至 86.5 萬以下,再創歷史新低,早已低於日本的人口可更替水平以下,也就是說日本正遭遇「亡國滅種」的危險也不為過。而這才是日本政府想盡辦法促成年輕人找到合適伴侶,步入穩定婚姻,共築愛巢,為國生育的主要原因。

  那麼,通過AI婚配的價值觀匹配真的能解決人口出生率問題嗎?事實上,這可能也只是一種無可奈何的補救手段了。

  歸根結底,年輕男女不願意走入婚姻的原因還是在於雙方錯配的「擇偶觀」和令人望「婚」生畏的現實環境。

  根據日本媒體TBS對男性和女性擇偶觀的調查,日本女性已經從平成時代的「三高」(高學歷、高收入、高身材)降低到2008年後的「平凡男子」(收入平均、工作平穩、性格平穩)的標準,但仍然出於對婚後生活質量和育兒成本的考慮,會要求男性要達到一定的收入標準,但現實是只有少部分男性能夠達標。

  (日本男子眼中的理想伴侶:面容好、身材好,感情經歷簡單,精通料理)

  反過來看男性,他們的擇偶標準從平成時代到如今的令和時代則基本是「從一而終」,那就是:貌美膚白、溫柔賢惠、持家有方。但是越來越多的日本女性擁有了高等學歷,也有了體面的全職工作,但仍然被社會要求按照「相夫教子」的模式來支持家庭,所以難怪這些女性更加不願意步入婚姻了。

  對於現代女性來說,只有物質沒有愛情的婚姻固然是不幸的,但只有愛情沒有物質和平等地位的婚姻是萬萬不可能的。

  現在,通過AI婚配系統,也只是貌似找到了兩個「心靈相通」的人,但這不意味著兩個有趣的靈魂在一起就一定要步入婚姻,哪怕步入婚姻也不一定要生兒育女呢?兩個人愉快地玩耍,再養個貓貓狗狗,不也是可以的嗎?

  廣大單身人士,該如何使用這套AI婚配算法呢?

  曾經一度,「國家給分配對象」成為很多單身汪追捧的社交梗。這句話背後其實是對自己單身現狀的些許不滿,又有對進入戀愛、婚姻關係的深深擔心。

  戀愛是一件麻煩的事情、婚姻更是一件麻煩的事情,那麼這種事情如果不用自己費心費力就能實現,那豈不是一件非常完美的事情?

  正如日本漫畫《戀愛禁止的世界》所設定的世界觀當中,在未來社會,日本政府規定,一個年輕人只要年滿16歲,國家就會分配一個伴侶給他們,省去了他們自己談戀愛的麻煩。當然,為了不造成「強行拉郎配」的悲劇,政府在分配前會測試兩個人之間的契合度。

  魔幻照進現實,現在日本政府推出的AI婚配系統就已經在實現這一半的「願望」了,只不過還是留給年輕民眾可以選擇參加或拒絕的自由。

  不過,「戀愛禁止」的意思正是指向這樣一個矛盾——由算法匹配的結果還能算是戀愛嗎?

  如果通過AI系統的判斷就能量化出兩個人在未來戀愛婚姻上的契合度,那麼這個傳統的那些「三高」「三平」的相親標準又有什麼本質的不同呢?

  最終,AI婚配不過是給很多不願為戀愛、婚姻付出時間和精力的年輕人,多了一個可以「分擔責任」的參考意見,這個匹配結果可能成為很多人將就進入婚姻的藉口而已。就像英劇《黑鏡》第四季《Hang the DJ》當中,女主對那個完美結婚對象的懷疑一樣,這究竟是不是在被算法設定之後的一種妥協呢?

  根據物理定律,一切做功都是需要能量的,而一切獲得也都是要付出代價的。在戀愛、婚姻這件事情上,如果你不願真的投入時間和精力,大腦裡裝載了一個簡單婚戀算法,甚至只按照這套算法來規劃未來,那麼你大概率是要在婚戀這條路上吃大虧的。

  比如,現在我們經常看到一些針對大齡高知女性的「殺豬盤式」的婚戀騙局。騙子用到的算法其實非常簡單,「富有多金、成功人士」的傳統算法成功吸引你的注意力,「甜言蜜語、噓寒問暖」的情感算法攻克你的戀愛腦,最後「謀劃未來,投資理財」騙取你的終極信任,最後落得人財兩空、傷心傷神的地步。

  顯然,這一套人工設計的算法,比AI設計的算法簡陋很多,但它總能屢屢得手,根本原因還是那些渴望一段美滿婚戀關係的單身人士,卻懶得在這種決定未來幸福的重大關係中,付出真正的努力。

  回到「一個單身汪是否需要用到AI婚配系統」的問題上。如果有的話,用當然可以用,畢竟可以幫你節約大量溝通成本。但是信不信呢?還得由你自己花時間去驗證,畢竟你不知道AI選出的那個人是不是已經「套路」了算法,不知道是不是只想在你陷入狂熱的幾個月熱戀期捲走你的積蓄,讓你欠下累累債務。

  但話又說回來,過度的懷疑或過於完美的期待,又很難讓一個人真正走進一段深度關係當中。這世上哪裡有無比完美的Soulmate。按照概率論計算的結果,在你一生中可能遇到的十多個合適的伴侶當中,一般遇到第三、四個的時候,就果斷下手吧。

  最後我們想說的是,僅僅想靠AI就想找到完美伴侶的單身汪其實都是耍流氓。完美伴侶不是算出來的,而是長期相處磨合出來的。

  這一點AI實在是幫不上忙,我們只能好自為之了。

相關焦點

  • 宇博證券郭泰來內容學院:日本推出智能相親
    根據報導,日本埼玉縣在2018年就建起了這個「邂逅支援中心」,兩年時間裡撮合成功了69對情侶,其中33對是這個AI婚配系統選出來的,這一成功率堪比江蘇衛視的《非誠勿擾》了。  宇博證券郭泰來內容學院報導,好奇心驅使我們想進一步去一探究竟:這個AI婚配系統到底是如何選出的Soulmate?日本的年輕人會為「愛情算法」買單嗎?
  • 誰為他們的愛情買單?
  • 年輕人,求求你們,生個孩子吧!
    你看,在廣大的農村,人們為了避開村幹部生娃,寧願含辛茹苦當「超生遊擊隊」,這不就是中國人愛生孩子的證據嗎?甚至有些文化學者提出,整個受儒家文化影響的東亞都愛生孩子。因為儒家文化特別強調宗族、家庭、「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但是,2019年的生育率恐怕要打臉這種論調了。
  • 知名專家黃有光提出,國內應推行「一妻多夫制」,具有可行性嗎?
    導語:知名專家黃有光提出,國內應推行「一妻多夫制」,具有可行性嗎?眾所周知,我國存在男女比例失衡的問題,在此環境下產生很多問題,其中一點便是適齡男子難以婚配,對此不少人發表了個人意見。01知名專家黃有光提出,國內應推行「一妻多夫制」,具有可行性嗎?專家黃有光認為,在男女比例失衡下,如果推行「一妻多夫制」,將會讓這個問題迎刃而解,因為能夠解決男性在這方面的需求。
  • 蝦米推出全新電臺,AI算法升級讓好音樂主動「找」到你
    日前,蝦米音樂全新升級了「蝦米電臺」這一金牌產品,用戶可以聽到由技術算法推薦的、與個人喜好相近的歌曲。升級後,作為全國首個「沉浸式電臺」,蝦米在視覺、交互等功能上為用戶提供了更好的電臺音樂陪伴環境,也為音樂愛好者提供了在電臺裡溝通交流的可能。
  • 拯救生命的AI:算法識別高自殺風險人群
    編者按:家長和老師等人作為傳統的「守門人」角色,會對青少年們的自殺傾向進行一定幹預,但當LGBTQ人群出現心理問題時,由於很多歷史原因,他們可能無法幹預。那,谷歌和人工智慧可以幫忙嗎?本文作者Sidney Fussell講了谷歌對自殺援助非營利組織Trevor Project的支持,雙方希望算法能夠第一時間識別高自殺風險人群,進行更及時的幹預。
  • 為了提高結婚率遏制低出生率 日本政府開「AI婚介所」
    12月7日,據日本《讀賣新聞》報導,日本推政府婚介服務,使用人工智慧(AI)篩選婚配對象。該項目的建議將基於男女之間的潛在適合度,而不是參與者提出的年齡和收入條件。報導說,為了提高結婚率,遏制低出生率,日本25個縣推出了政府婚介服務,主要依據參與者的年齡、教育背景和收入。
  • 阿里雲啟動天池醫療AI大賽,鼓勵算法挑戰早期肺癌診斷 | 雲棲 2017...
    據稱,天池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智能平臺,匯聚了6萬多名AI算法科學家。具體來說,醫療大數據平臺零氪科技將為大賽提供經脫敏處理,以及由專家標註的高清胸部CT掃描影像數據。選手需要通過原始CT影像圖片訓練模型算法得到結節特徵,最終實現對影像圖片結節區域的智能化判斷。當前癌症治療的弊病:誤診漏診結節是影像學上的一個描述性名詞,只有在發現結節之後才能進一步確認是良性還是惡性。
  • 孤獨死老人「遺骨無人認領」,日本多地推行「生前登記墓地」
    孤獨死老人「遺骨無人認領」,日本多地推行「生前登記墓地」 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 2018-07-05 08:03 來源:澎湃新聞
  • 婚配是兩個人的事,只有兩個人都能感受到愛的婚配才叫快樂
    波嬸近來在追挺熱的城市言情劇《三十云爾》,感覺整個人都變得「硬氣」了,稍有不順心就1副不準備和你湊合過的模樣......因為愛情才走進婚配的殿堂,但愛情卻經不起時間的銼磨。對方不會再為你換了新髮型而打動欣喜,也不會認為你早起迷惘的雙眼充溢性感。你是胖了、瘦了、白了、黑了,你整個的變革都被對方忽視,統統都顯得稀鬆平常。為何會這樣呢?這裡就要說到1個專門的經濟學觀點——邊沿效用遞減。
  • 婚配:相信門當戶對?緣分?還是感覺?
    門當戶對,是長輩們為子女婚姻設置的門檻。相信緣分,是男女青年追求愛情過程中成功的宣言或失敗的託詞。如果一定要選擇,那即非門當戶對,也非彼此緣分,而是男女之間無法言說的感覺!感覺!感覺!億元級婚配、千萬級婚配、百萬級婚配;博士婚配、碩士婚配、本科婚配;廳級婚配、處級婚配、科級婚配;土豪婚配、中產婚配、平民婚配等等,男女結親形成公式化、程序化,社會上的人們會被分割成三六九等。一大批文藝界人士恐怕會失業。什麼「嫁入豪門」、「窮小子逆襲」、「梁祝」等等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就會成為絕唱;老少配、姐弟戀、異國婚等等人們津津樂道的文藝題材也將銷聲匿跡。
  • 2020最佳AI論文,都在這裡了
    儘管2020年發生了很多事情,研究者們仍然為人工智慧技術的進步做出了大量重要的貢獻。位於蒙特婁的 AI 內容創作者 Louis Bouchard (他的 YouTube 帳號叫 What's AI) 匯總了一份2020年最值得關注的 AI 論文名單(點擊閱讀原文,連結為 GitHub,需要工具)。
  • 日本的政府用AI人工智慧幫群眾找結婚對象!依據契合度自行介紹
    依據日本媒體新聞報導,日本的政府方案發布一種婚姻介紹所服務項目,此項服務項目將利用AI(AI人工智慧)挑選婚配目標。該新項目將依據雙方的潛在性契合度進行介紹,而並不是參與者的年紀和工資等標準。新聞報導中還提及,為了更好地提升 結婚率並且抑制高齡化,日本國現階段現已有25個縣發布了政府部門的婚姻介紹所服務項目,主要依據參與者明確提出的年紀、學歷和工資標準進行介紹。日本國福井縣等10個縣在這個基礎上導入了AI人工智慧系統,發布了「AI人工智慧愛」等婚姻介紹所服務項目,挑選出「可能對你抱有好感的人」,即使不符雙方明確提出的標準,也會給出介紹。
  • 為何日本年輕人可以選擇不結婚,而這在中國會被鄙視?
    文/嶺南狐公子現在越來越多的日本年輕人選擇不結婚。這是為什麼呢?這個問題的本質和中國年輕人背負的三大問題有異曲同工之妙,那就是「你有對象了嗎?」「你什麼時候買房?」「你一年掙多少錢?」。這三個問題的本質是什麼呢?
  • 算法與活法:當你不再被需要
    戀愛中,一個跟你凡事都合拍的AI難道會不如現實中那個需要你投入時間和金錢的麻煩對象嗎?於是,無論在職場還是情場,人都越來越不被需要了。因為疏於人際交往的練習,我們註定越來越難以互相溝通,就像當下正在發生的那樣,人人被困於手機之中。被算法淘汰未來,或許沒有「打工人」的生存空間了。
  • Adam Coates離職,吳恩達招人,「散落天涯」的百度AI研究力量
    Coates 將 SVAIL 定義為一個「端到端」的機構。他說,「我們旨在通過理解用戶真正的需求以及從零開始開發新技術來將偉大的研究工作轉為產品。偉大的產品通常由新鮮出爐的的技術解決方案支撐,我們把語音、系統、應用型機器學習算法和產品開發融合在一個機構裡,並承擔起將研究交付到用戶手上的責任。」
  • 性取向如何,現在AI掃描一下你的臉就知道了
    AUC基本保持在0.6-0.8之間,偶爾還會超過0.8 (下圖之左虛線為5x5,右為大圖) 。所以,大概是靠氣質判斷的吧┑( ̄Д  ̄)┍。因此算法可能是根據臉上的配飾做出的判斷。fast.ai創始人Jeremy Howard認為,說AI無法通過照片判別性取向顯然是不客觀的,但相關性不等同於因果關係。神經網絡只是發現面部特徵和性取向的相關性,沒有解釋這背後的原因,它只是一臺識別機器。又炸鍋的網友和兩年前一樣,這項政治不正確的研究帶來了極大的爭議。
  • 婚配俗語是迷信嗎
    隨著人類思想的開放,「姐弟戀」、「老妻少夫」的婚配現象屢見不鮮。在年輕人眼裡,年齡不是問題、身高不是距離、體重不是壓力。而在我們老祖宗的眼裡,那是容不得一點沙子。老祖宗:寧嫁老頭,不嫁小猴,「小猴」指的啥?婚配俗語是迷信嗎?
  • 日本愛情《近距離戀愛》
    ◎譯  名 近距離戀愛◎片  名 Kinkyori ren ai/A Short Distance Relationship◎年
  • 日本人的愛情與婚姻
    當時出現了不少以浪漫愛情為題材的通俗小說,但能流傳至今的傑作並沒有幾篇。20 世紀80年代,日本電視臺推出了一種新型連續劇——都市愛情劇,這種劇一般是以東京為背景的愛情輕喜劇,頗受觀眾歡迎。故事情節發生在大都市,茫茫人海中孤獨的男男女女們以極為戲劇化的方式遇見他們命中注定的另一半,後歷經來自家庭與他人的重重阻撓,故事最後總以他們幸福快樂地生活在一起結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