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你,隔著山海,十萬八千裡
兩個相愛的人,能走進婚姻的殿堂是一件超級幸福的事情了。
實際上,在談論婚姻的時候,總是有許多的障礙。
現在一結婚,就會涉及到彩禮的問題。
或多或少,都會要樓房和汽車,作為彩禮的一部分。
其他的現金或者金銀首飾,更只是一小部分。
但就是這中國式的彩禮習俗,也拆散了許多對情侶。
女方家裡大多數認為,彩禮是男方家庭對女方家庭的一種重視。
即便這彩禮錢還是會在小兩口的手裡。
最為過分的就是俗說的「賣」女兒了,這裡的「賣」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買賣,而是說女方家裡有弟弟或者哥哥,還未成家的。
父母親會強制性的要一些彩禮,為了兒子以後結婚,能拿的出彩禮。
這樣的父母確實是有一些過分了。
甚至會說,如果你不給這麼多的彩禮,我就不把女兒嫁給你。
如果你聽到這樣的話會不會很氣憤,感覺他們就是在賣女兒。
當然,我是愛你的女兒,但不是你用來嫁女兒的籌碼。
可是,現實也就是這樣。
這些現實的背後是另一種人生與無奈。
社會已然成為了這個樣子,那麼我們也還要隨波逐流麼?
你的反對與阻撓,謀害的不僅僅是我的人生,還有你的女兒的。
你不能仗著我的愛,就讓我做一些我根本達不到的事情。
現在有很多的男人,不僅僅是娶了一個妻子,而是娶了連同妻子之外的所謂的妻子的娘家人。
因為你娶了他的女兒,所以當他管你要他兒子房子的首付時候,他就很理直氣壯。
因為你娶了他的女兒,所以幫助娘家人的事情,更是理所當然。
因為你娶了他的女兒,所以你成為了家裡免費的被呼來喝去的人。
這一切僅僅是因為你愛上了他的女兒,並且娶了他的女兒作為共度餘生的人。
前幾天,看到了一篇極為可笑的報導。
女方的家裡屬於普通的農民家庭,男方要比女方的家庭稍好一些。
這兩個年輕人屬於自由戀愛,談了一年後,雙方家庭也都還不錯,就決定成婚。
可偏偏在這個時候出了岔子,女方父母找來他說:「女婿,只要你幫小舅子出彩禮,我就讓閨女嫁給你。」
男方冷笑道:「不用了,這婚我不結了。」
本來男方就應允了給三十萬彩禮,和一套房子加一輛車。
這些已經花掉了家裡的所有積蓄,還怎麼可能再拿出二十萬給她?
男方家裡與女方家裡好說好商量,等到她弟弟結婚的時候會給拿錢,現在就算了吧。
但女方家裡不同意,必須現在拿。
導致婚期一直拖,最後男方家裡等不及了,最後問了一遍,是不是還是要加弟弟的房子首付。
女方家裡不鬆口,男方家裡最終退了婚。
兩個相愛的人,被家庭當成了犧牲品。
當今社會上還是大有這樣的人在,靠女兒來致富。
有這樣的父母真是這些兒女的悲哀。
但是無論是女兒還是兒子,對待這樣的父母和家庭,要勇敢的去說不。
尤其是深受其害的一方。
還記得曾經看過的電視劇《歡樂頌》中的人物,樊勝美。
她是一個極其可悲的人物,有一個癱瘓在床的父親,一個不管她死活只會要錢的媽媽,更可氣的是他那濫賭成性,不成器的哥哥一家。
為了壓榨她,她的媽媽用盡了所有令人厭惡的手段,她一個人養起了一個家。
她供養了一年又一年,即便是遇到了可以過一輩子的人的時候,她也沒有拋棄他們。
最終讓她爆發的一點,是愛人本說在房產證上加上她的名字,但在真正買房子的時候,卻不寫她的名字。
男方家裡的想法是,她的家裡太多無賴,萬一這房子被她家裡弄走,怎麼辦?
也對,這個家庭壓了她太多年了,她沒有自己的生活,沒有自己的家,卻還在無時無刻的提防著不知什麼時候會冒出的討債的。
用她的話來說,這樣提心弔膽的日子,她過夠了,可是就連這唯一的安穩日子也被家裡給剝奪了。
這是她的現實,但卻不是她本應該承受的一切。
她也想像小蚯蚓一樣,無憂無慮。
她也想像關雎爾一樣生活按部就班。
她更想像曲筱綃一樣,肆無忌憚,想做什麼就去做。
但這一切,她都做不到。
即便是她最終爆發了,但是爸媽是親的,侄子是親的。
她依舊該幫助還是要幫助。
但也至少讓他們明白,我幫你不是必須的,而是自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