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告訴我們生活,痛苦的徹悟

2021-01-09 莫落望

文/莫落望

語堂先生最後說,一個人徹悟的程度,恰等於他所受痛苦的深度。

……

Part1 天堂

語堂先生說,讓他和草木為友,和土壤相親,他便已覺得心滿意足。他的靈魂很舒服地在泥土裡蠕動,覺得很快樂。當一個人優閒陶醉於土地上時,他的心靈似乎那麼輕鬆,好像是在天堂一般。

真的天堂是肯定沒有的,天堂?!哼!算了,但是隨便想想還是可以的。

冬天的陽光更適合犯懶的我。常常習慣在冬日裡找一處陽光,像一隻冷血的黑貓一樣把自己曬在草地上,不知覺中會迷糊睡過去。夢中,我是一條魚,不小心就擱淺在玻璃裡,有人在看著我。我開始懶散地遊著,突然,那個人不知道懷揣著怎樣情懷讓我回到了大海,可是我發現我被淹死了。所以,我的靈魂倒沒有語堂先生的那種心滿意足的快樂,反倒常常會在很暖的陽光中驚醒。南方冬天的陽光還是太刺眼!還有一個原因是,心裡一沉,一陣窒息襲來,我22歲了,青春啊!

我是一條魚,可是卻被淹死在海水裡,是因為海水比較鹹嗎,還是我根本就是被大海嚇死的?

Part2 美人魚

語堂先生說,如果他自已可以自選做世界上作家之一的話,他頗願做個安徒生。能夠寫女人魚(The Mermaid)的故事,想著那女人魚的思想,渴望著到了長大的時候到水面上來,那真是人類所感到的最深沉最美妙的快樂了。

如果真的有如果,那我不做什麼安徒生,因為莊子老先生說過,子非魚,怎麼會知道魚之樂呢!做一條魚就好了,不是那條神往王子的愛情的幻成泡沫的美人魚,所以,The Mermaid才有人沒譯成美人魚吧。生活哪有那麼多的美人魚啊!簡簡單單地,只是一條遊戲在水中的魚,但是要有海豚的微笑,甚至是鱷魚的眼淚,然後再帶有魚普遍擁有的七秒的時間記憶。這條魚帶著微笑和眼淚,守著一條河流,開始學會流浪,它的方向一定要是逆流。因為我是南方的一條魚,只有逆流的的方向才能一路向北。

可是,誰說逆流的方向就一定是向北呢?難道它不可以是向西,向東,更甚至向南嗎?誰知道他中間又拐了幾個彎啊!

Part3 旅行家

語堂先生說,一個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個流浪者,經歷著流浪者的快樂、誘惑,和探險意念。旅行必須流浪式,否則便不成其為旅行。旅行的要點在於無責任、無定時、無來往信札、無嚅嚅好問的鄰人、無來客和無目的地。一個好的旅行家決不知道他往那裡去,更好的甚至不知道從何處而來。他甚至忘卻了自己的姓名。

我是個迷糊並且沒有方向感的人,所以也就不知道我要往哪裡去,至於從何處來這件事真的要解釋起來怎麼也會落入唯心論的陷阱。所以,按語堂先生的一個好旅行家的說法,我就已經達到一半了,可是我怎麼也不能忘卻我自己的姓名的,除非我不愛我的父母了。但是,腳步和思想總有一個要走在旅途中,告訴自己,哦,我在路上。所以,一事無成的我有染上一個「惡習」——愛做夢。夢中的我是一條魚,擁有七秒的記憶,這樣的我就可以忘記名字,在一條潛流暗湧的河流讓自己一意孤行地執著遊行。可是夢中魚也是要覓食的,我發現了食物,可是有別的魚說,那是人的誘餌。

我不信,其實是我犯懶又心戀僥倖。我悠閒地吃完後,我發現原來我錯了,但是我卻對別的魚說,這證明我是一條勇敢的魚。

Part4 結局

結果,夢裡,作為一條水裡的魚,我還是回到了岸上。張著魚嘴,一閉一合,我翻著死魚眼,肚皮朝天。一隻冷血的黑貓從草叢中悠閒地走來……

然後,驚醒!

是夢,所以我不是一條魚。拍著胸口說,我還能活在有空氣的岸上。然後又感嘆,我還得活在岸上,記得我的名字,不能犯懶和心戀僥倖。

也許,看到這,語堂先生會用他那一貫的幽默:「啊,善了個哉,果真,子非魚。」

生活沒有如果,所以,我不可能成為一條魚,半條也不可以,但是生活卻可以讓我成為一個安徒生,沒有一個,那也有半個吧,管它是否在生活中繞了幾個彎。

這就是生活,林語堂先生懂,我亦不懂。

(感悟隨筆——書評+影評+自創+生活,文/莫落望,圖/網上侵權刪。更多是自言自語的人生,希望自己在文字中不藥而愈,希望和你在悅讀裡不期而遇,希望我們在美好間不言而喻!更多文字悅讀請關注——莫落望)

相關焦點

  • 林語堂談工作:只有人類為著生活而工作,工作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生活已經如此艱難,為何不讓自己更快樂呢?一般人不能領略這個塵世生活的樂趣,那是因為他們不深愛人生,把生活弄得平凡、刻板,而無聊。我們用最簡單的方法解決最複雜的事,萬物只有我們為生活而工作,這不更印證了人類的獨特之處嗎?徹悟與痛苦林語堂作為一代文豪,說的話總是那麼有哲理。
  • 林語堂:和誰在一起,他都會幸福
    陳錦端不僅容顏絕世,與林語堂更是心靈之交,林語堂對她講:「我要寫作,讓全世界都知道我林語堂」,陳錦端也告訴林語堂陳天恩便迅速出手,告訴林語堂他已經為陳錦端定了親,這個消息猶如晴天霹靂,讓林語堂這個樂觀的人陷入了極度的痛苦中。
  • 林語堂臺灣庭院故居,文人理想與生活美學的結合
    提到林語堂我們並不陌生,作為中國現代著名的文化大師,他曾憑藉《京華煙雲》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在演講臺上他是幽默風趣的智者,是那個時代「兩腳踏東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的語言天才。關於這位文化大家的故居,大家一定很感興趣,而且是經由他自己親手設計,可以說是融合了文人理想的居所,它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 中年女人的徹悟:婚外的感情,一分快樂,九分痛苦
    這一發現讓美娜心碎了,她真的沒辦法想像,如此一個文藝男,居然有著這麼骯髒的生活。但事實終歸是事實,美娜知道自己愛上了一個渣男,她不想再被他哄騙,主動跟他提出了分手,不肯接他電話,也不願再見他。但分手說起來容易,雖然下了決心,可痛苦的感覺卻是徹骨的。一面是無處安放的,曾經付出的感情,一面是被欺騙後,說不清是憤怒,還是憂傷的情緒,這些都讓美娜覺得備受煎熬。
  • 林語堂|中國人的生活藝術
    ——林語堂01我們只有知道一個國家人民生活的樂趣,才會真正了解這個國家,正如我們只有知道一個人怎樣利用閒暇時光,才會真正了解這個人一樣。只有當一個人歇下他手頭不得不幹的事情,開始做他所喜歡做的事情時,他的個性才會顯露出來。
  • 林語堂《生活的藝術》:24 件快樂小趣事!
    文/飛魚林語堂算得上是一個生活達人,從讀他寫的這本《生活的藝術》中,品味到了他對生活樂在其中,因而對生活的感知中,寫出了二十四件生活小趣事。在這本書中,你會被他甘之如飴,樂此不疲中庸的思想境界所感染;思緒也隨著林語堂所描繪的高雅世界如何觀山、玩水、看雲;如何聽風、吟雨、賞月;如何養花、養鳥……將他曠懷達觀陶醉在性情中的生活方式皆傾訴在筆下,為我們展現出對生活的認知;通過他的藝術生活方式,提醒人們,在紛紛擾擾忙忙碌碌的當下,悠閒的情緒平凡的生活,也一樣會給你的帶來快樂。
  • 人到晚年,四種「痛苦」會接踵而來,寫完我忍不住流淚了
    ——周星馳我們最愛的人肯定是自己的父母,因為他們給予我們的陪伴,是我們一生當中最寶貴的東西。而且父母給予我們的愛,也是非常無私的,正是有了這些愛的存在,才讓我們一次又一次的從人生的低谷當中,義無反顧的衝了出去。可是這種愛也會敗給時間,當然在到了晚年的時候,總要面對父母的離去,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誰也左右不了這些。
  • 人生的徹悟,是風雨由他的淡然
    什麼是徹悟?放下便是。萬事皆有因果,有舍才能有得。放下執著是一個人徹悟的表現。所謂事與願違,不過是執念在作祟。凡事均有兩面,人性亦是如此,至於如何取捨判斷,但憑人心。窮盡一生積累財富的人,把自己活成守財奴的同時,也付出了享受生活的權利。追逐財富說到底是因為內心的不安。生命本就起起落落高低不定。生活需要的是耐心等待,不要急。在靜靜等待的時光裡,保持積極向上茁壯成長。欲速則不達,非寧靜不致遠。等一顆心成熟,等一棵樹長大。
  • 林語堂這10句話,足以溫暖涼薄的世界
    1、徹悟與痛苦一個人徹悟的程度,恰等於他所受痛苦的深度。2、如果我們沒有幽默沒有幽默滋潤的國民,其文化必日趨虛偽,生活必日趨欺詐,思想必日趨迂腐,文學必日趨乾枯,而人的心靈必日趨頑固。3、享受悠閒的情緒享受悠閒生活當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要享受悠閒的生活只要一種藝術家的性情,在一種全然悠閒的情緒中,去消遣一個閒暇無事的下午。
  • 生活的意義是什麼?林語堂如此回答,不愧是最具逍遙精神的中國人
    作為橫跨中西文壇的作家,林語堂曾兩次被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他用英文寫的《生活的藝術》長期佔據美國暢銷書排行榜首,再版四十餘次。林語堂能成為一代名家,一半來自天賦,一半來自父親的悉心栽培。八歲時,林語堂說長大後要當作家,偷偷寫了一本教科書,每頁課文後再附插圖,後來被大姐發現,兄弟姐妹都背下其中一首詩,「人自高,終必敗;持戰甲,靠弓矢。而不知,他人強;他人力,千百倍。」他曾在文章中寫過這件趣事,自我調侃「好難為情」。後來,17歲的林語堂去了上海聖約翰大學。有次他倚欄沉思,同學以為他想家了,想要安慰他,誰知他皺眉道:「梁啓超為什麼成了今天的梁啓超?」
  • 有種愛情叫林語堂:門當戶對不重要,戀愛從結婚開始
    引言:美好生活的本質不是處處美好,而是當你面對不如意的時候,你也能夠靜靜享受,賦予生活新的意義,活出嚮往的人生。顯然,大文豪林語堂就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樣子。他嚮往詩和遠方的同時熱愛生活,與他跨越一生所愛的人廖翠鳳的婚姻令人豔羨。
  • 林語堂:後臺朋友
    林語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龍溪人,林語堂早年留學美國、德國,獲哈佛大學文學碩士,萊比錫大學語言學博士。回國後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廈門大學任教。1945年赴新加坡籌建南洋大學,任校長。曾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美術與文學主任、國際筆會副會長等職。林語堂於1940年和1950年先後兩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 想要圓滿婚姻和生活的人,讀完林語堂的語錄,便再也不想要了
    但大多數男人還是會為了婚姻生活選擇繼續打拼,拼命賺錢,所以我們也看到很多男人為什麼下班了還在加班賺錢的原因。說到這裡,如果大家對以上的回答和分析不是很滿意,也是想要圓滿婚姻和生活的人,我們不妨一起來讀一下林語堂的語錄,讀完林語堂的語錄,便再也不想要了!文字如下: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人生不完美是常態,而圓滿則是非常態,就如同「月圓為少月缺為多」的道理是一樣的。
  • 林語堂幸福婚姻的秘訣:把妻子當媽媽,把自己當孩子
    在民國作家中,大部分人的婚姻生活都不幸福,他們一邊高舉「沒有愛情基礎的婚姻是不幸福的」,一邊又與裹著雙腳的舊式妻子生兒育女。但林語堂卻是個例外,他不僅沒有經歷過舊式的婚姻,還和妻子過著令人羨慕的婚姻生活。雖然妻子不是自己的最愛,也不是自己喜歡的類型,林語堂卻把婚姻生活過得美美滿滿,他幸福的秘訣是:把妻子當媽媽,把自己當孩子,因為媽媽永遠都會愛孩子,孩子也永遠會愛媽媽。林語堂一生經歷了三次戀愛,初戀名叫賴柏英,身材苗條,長得楚楚動人,聲音特別好聽。
  • 悅讀| 林語堂:一年又一年,且行且珍惜
    ——林語堂《人生不過如此》2/9幸福: 一是睡在家的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飯菜。三是聽愛人給你說情話。四是跟孩子做遊戲。——林語堂3/9我要有能做我自己的自由,和敢做我自己的膽量。——林語堂《我的願望》4/9生活所需的一切不貴豪華,貴簡潔;不貴富麗,貴高雅;不貴昂貴,貴合適。——林語堂5/9最重要的事,就是不要依賴著金錢。人應當享受財富,也要隨時準備失去了財富時應當怎麼過日子。
  • 林語堂:婚姻如一艘雕刻的船,看你怎樣去欣賞它,又怎樣去駕駛它
    廖翠鳳對林語堂一往情深,母親曾告訴她:「林家是沒有什麼錢的。」 「那有什麼關係?」廖翠鳳對此一臉淡然。就這樣,廖翠鳳成為了林語堂的新娘。「結婚證只有離婚的時候才用得上。」 這是林語堂在新婚之夜說的話,說罷,他便燒掉了結婚證。林先生是一個務實的人,已經選擇了廖翠鳳,他便知道該怎麼做,所以林語堂和廖翠鳳的婚後生活十分幸福。
  • 林語堂先生的英語學習秘方
    林語堂先生可能有些朋友不熟悉,先介紹一下先生。(內容來自百度百科)林語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龍溪(今漳州)人,原名和樂,後改玉堂,又改語堂 ,中國現代著名作家、學者、翻譯家、語言學家,新道家代表人物。早年留學美國、德國,獲哈佛大學文學碩士,萊比錫大學語言學博士。作品包括小說《京華煙雲》《啼笑皆非》。散文和雜文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藝術》以及譯著《東坡詩文選》《浮生六記》等。
  • 林語堂的人生不過如此,人生的意義就在於灑脫和自然
    俗語說三歲看老,通常的觀念包括心理學家們也不否認童年的生活對於一個人的成長會有不可磨滅的影響。這裡忍不住抱下林語堂的大腿,初讀就喜歡上了,因為我也是農家的孩子,童年時也一樣從青山綠水中走過。林語堂說:因為那些青山的緣故,相信簡樸的生活和高尚的思想。讀此心有戚戚焉。
  • 新婚之日,林語堂當眾燒毀結婚證,相伴半個世紀:無爭吵、不變心
    陳家是當地有名的富豪人家,而林語堂家境普通,甚至求學的費用也是靠朋友資助的。陳父不願自己的女兒日後受苦,果斷決定要女兒與林語堂分手。他們最終沒有再相見,陳錦端不知道如何面對昔日戀人。林語堂心中的苦楚不言而喻,愛而不得的痛苦仿佛撕裂了林語堂一般。
  • 林語堂先生和他的《開明英文讀本》
    《開明英文讀本》是林語堂先生為中國人量身定製的英語教材,此教材一出,不僅救活了一家書店——開明書局(當時正處於破產邊緣),而且為林語堂先生賺了一大筆銀子。最惹人注意的是,這套教材的橫空出世,很快就導致當時市面上其他的入門英語教材近乎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