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知道,對他人對世界無所求,才是一個內心最強大的人。你不能完全無所求,你所求越少便越強大,正所謂的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換句話說,你私心越大、越自私自利,內心就越心虛越懦弱。當然,作為一個凡夫俗子不可能沒私心、沒自己的利害關係。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做到最強大呢?那就是走大道、走正道,講道德、講理想,做一個正氣凜然者。有正義正氣的加持,你不強大都不行。
在這樣一個變化多端、人性複雜的時代,你要真正活得灑脫,還必須有一定的經濟條件。儘管經濟條件的優越,不能完全決定你是否強大,但經濟條件可以讓你最大限度地少受制於人,享受到一個現代人該有的權利,你的權利越多,你的生活就會越自由幸福。試想,一個沒有幸福感的人,他內心能有多強大呢?當然,要在這個現代社會獲得優越的經濟條件,你就需要與他人的合作,這是不是又回到了受制於人的原點呢?這就又不得不提道德的重要。上文已說過,講道德之人才是有正義之人,有正義之人才能內心強大,所以在這個講究與人合作的時代,道德變成了一種做人的智慧(當然,道德也許從一開始就是一種智慧)。沒有道德也就沒有智慧。說一句題外話,佛為什麼法力無邊?因為他正義,而正義往往是一種道德的表現、善的表現,所以善和道德才能使人有萬變不窮之妙法。
當然,有時候我們會因為堅持正義而喪失應得的利益,但你也會因為為了利益不折手段而冒更大的險受更大的損失,甚至千夫所指、丟掉性命;兩相一比較而言,你說哪一個更划算呢?在這個世界上,堅持任何一種生活方式都是需要成本的。做一個內心強大的人也是會有壓力,甚至更大的壓力;但與做一個唯唯諾諾、雞零狗碎之人相比,做一個強者所能獲得的更多。這也是符合經濟規律的,成本越高之物,所獲利潤也會越大。
行文到此,內心強大似乎是一種人生的選擇,而不是天生具有的稟賦?也就是說它是後天的修養所治,沒有一個人是天生內心強大的。除了優越的經濟生活條件能給人帶來強大之感,一個具備知識、才華和智慧的人,也能做一個強者,甚至是一個更徹底的強者。所謂內心者,即是指這些看似抽象無用的事物,內心的強大就是指這些事物擁有的多寡。而這些,你可以像積累金錢一樣地積累起來,而且也應該積累的,否則你用赤貧之身何以顯示強大、何以應對萬物?但兩者有一個根本的不同,金錢是要你有利可圖,而這些精神的追求是要你放下利益、利害之心,僅僅用興趣與熱愛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