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樊登讀書 火火
編輯 | 李小白
來源 | 樊登讀書(ID:readingclub_btfx)
一個人怎樣才算廢掉?
我們無法定義成功,但卻可以吾日三省吾身,警惕自己掉入以下思維陷阱中,以免在日常生活中消耗熱情,迷失方向。
物化自己,尊重自我價值
物化自己,照字面意思理解,就是把自己當成物品一樣來對待,給自己的長相、行為、生活處境、方式明碼標價。
大家不要詫異,真的會有這樣的思維存在嗎?
比如相親市場裡,很大一部分男方會把女性物化成:胸大腿長臉蛋好,甚至連工作屬性也被分為受相親市場歡迎和比不歡迎。
調查顯示,相親男性普遍喜歡女方從事教師、藝術行業、護士等工作。這些符號的意義有時候比人本身的意義還要大,這就是典型的物化思維。
在我們的社會裡,某些成就常常被認為是夢寐以求的、至關重要的。
與物質財富相關的成就,例如擁有高報酬的工作、擁有成功的事業或者擁有貴重的物品,對很多人來說是身份的象徵。
比如,名校畢業通常被看作「精英」的標誌。
追求這些目標並沒有錯。可是,當我們把取得的成就當做評判自身價值的根據,就會出問題。
Matthew McKay與Patrick Fanning在他們的著作《自尊》當中描述了一種人:
有的人把自己看作空的殼子,認為自己本身沒有什麼價值;只有取得某種成就之後,他們才有價值。
這就是「空殼綜合症」。
確實,985大學在一定程度上能代表一個人過去的努力,但這一不代表一個人的全部,也不代表這個人的所有未來。
物化自己,以某些社會成就論價值,短期內可能會激勵我們更快地獲得某種成功。但,這樣的衡量會使得我們變得想當脆弱。
順利的時候,你可能感覺很好;不順利的時候,你會覺得被全世界放棄了。
如果陷入物化自己的思維誤區裡,我們很容易進入「過度關注物質-焦慮感加劇-不幸福-認為自己物質不夠-過度關注物質」的思維內卷中。
不過分追求附和社會評價體系,關注自我價值,尊重自我,內心才會更堅韌有力量。
簡化人生,磨礪生活底色
唯意志論哲學始祖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認為,整個世界本身就是一種意志的存在。
他在經典著作《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直指:
生命是一團欲望,欲望不能滿足便痛苦,滿足便無聊,人生就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人生實如鐘擺,在痛苦與倦怠之間擺動。
雖然叔本華代表的是典型悲觀主義視角下的世界,但卻也直指,我們的一生是運動著、變化著的。
所以,不要默許生活本應該一帆風順,事業本應該一馬平川,狀態本應該節節攀升。
正如985廢物引進計劃小組,本質其實是給我們創造一個允許失敗的空間。
在這裡,不再有人把順遂的人生看做一種理所當然,而是把每一個目標看做是可習得的進步。
通過和同頻的人不斷討論、復盤失敗,獲得再次出發的從容。希望人生事事順遂的期盼,看似非常正能量,但實則也是一種懶惰。
不願意去做好面對挫折的準備,只願意一心等待好運降臨。但,正如老話所說,每一個認真生活的人,才值得被認真對待。
朋友曾經分享他最大的人生收穫,便是作為農民的父母教會給他的:
我們種地,有些植物,得五年以後才有收成。做人做事,不要只看眼前,不要想當然。
磨難才是生活的底色,勇氣是我們通往幸福和成長的必修課。
停止無意義思考
知乎上關於「人是怎麼廢掉的?」這個問題,有一個高贊回答:
沉溺於輕易獲得高成就感的事情比如遊戲,在虛擬世界中我們可以低代價地獲得成功;
比如網絡小說,在文字間我們可以輕易地徵服世界、人心;比如刷短視頻,在畫面刺激下我們不用思考,便能獲得快樂。
停止思考,才是真正地放棄希望。
日本著名斜槓青年(其實現在是中年)松浦彌太郎,不僅是日本最受歡迎雜誌《生活手帖》總編輯,同時也是作家、經營自己的書店。
他的一生豐富多彩,富含人文氣息。
松浦彌太郎在其多部作品中都表達了思考的重要性,更是在採訪中直言:不管是誰,不作任何思考、隨波逐流地過日子,都會變得很寂寞。
但關於思考,楊絳先生在回復晚輩的一封信中卻也直言道: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
所以,開始思考,首先就需要明白,善於思考和想太多的區別。思考是分析,想太多是揣測。
思考需要具備以下條件:
1、有目的;
2、客觀事實為主;
3、理性判斷;
4、關注事實和本質;
5、能找到工具、方法解決問題。
而想太多,通常是在情緒的基礎上,漫無目的地主觀臆斷。
這也是為什麼,楊絳先生告誡年輕人,如果不知道自己要思考什麼,不如先從閱讀開始。
閱讀可以幫助累積客觀事實、累積分析問題的方式方法,在你需要思考分析時,成為你的工具庫,讓你可以從容調度素材,進行判斷。
另一方面,思考,也不僅僅是一個輸入過程,同樣要重視輸出。
比如,在你進行閱讀的時候,你可以嘗試自己整理讀書筆記,或者是嘗試留言,寫下你的想法。
這也是非常重要的思考方法之一。
當你從思考開始時,你會發現,思考多了,才知道是實踐少了。實踐多了,才發現忽略思考了。
而當你思考結合實踐時,你才會猛然發現,原來已經出發這麼遠了,原來目標離你這麼近了。
寫在最後
都說成年人的崩潰,是從懂得世事開始。
我們自認為越來越明白,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其實努力和不努力的區別不大,或者結果根本完全相反。
但正如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Romain Rolland所說:生活中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你怎麼度過今天,基本上就會怎麼度過每一天。如果今天不開始做,那你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做。
如果你感到辛苦的時候,不如想一想這一群可愛的「985廢物」,他們寒窗苦讀18載,終於考入名校,以為要迎來輝煌人生的時候,卻遭遇失學失業各種挫敗。
可是,他們卻選擇拒絕脫離實際的幻想,同意現實社會的苦難,也承認平凡如我的事實;選擇保留去愛、去勇、去追求的信念。
即便自冠「廢物」之名,卻也要含著淚,昂首挺胸地向前奔跑。這就是生活:一面笑著哭,一面咬著牙努力,不是嗎?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樊登讀書(ID:readingclub_btfx)。作者,火火。作為優質的內容平臺,樊登讀書一直在打磨好內容,精推好書,為無數書友的實際生活帶來改變。關注樊登讀書,和3600萬+書友一起用讀書點亮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