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開始廢掉的3個跡象

2020-10-04 中華會計網校


作者 | 樊登讀書 火火

編輯 | 李小白

來源 | 樊登讀書(ID:readingclub_btfx)


一個人怎樣才算廢掉?


我們無法定義成功,但卻可以吾日三省吾身,警惕自己掉入以下思維陷阱中,以免日常生活中消耗熱情,迷失方向。


物化自己,尊重自我價值


物化自己,照字面意思理解,就是把自己當成物品一樣來對待,給自己的長相、行為、生活處境、方式明碼標價。

大家不要詫異,真的會有這樣的思維存在嗎?

比如相親市場裡,很大一部分男方會把女性物化成:胸大腿長臉蛋好,甚至連工作屬性也被分為受相親市場歡迎和比不歡迎。


調查顯示,相親男性普遍喜歡女方從事教師、藝術行業、護士等工作。這些符號的意義有時候比人本身的意義還要大,這就是典型的物化思維。


在我們的社會裡,某些成就常常被認為是夢寐以求的、至關重要的。


與物質財富相關的成就,例如擁有高報酬的工作、擁有成功的事業或者擁有貴重的物品,對很多人來說是身份的象徵。

比如,名校畢業通常被看作「精英」的標誌。

追求這些目標並沒有錯。可是,當我們把取得的成就當做評判自身價值的根據,就會出問題。


Matthew McKay與Patrick Fanning在他們的著作《自尊》當中描述了一種人:


有的人把自己看作空的殼子,認為自己本身沒有什麼價值;只有取得某種成就之後,他們才有價值。


這就是「空殼綜合症」。


確實,985大學在一定程度上能代表一個人過去的努力,但這一不代表一個人的全部,也不代表這個人的所有未來。

物化自己,以某些社會成就論價值,短期內可能會激勵我們更快地獲得某種成功。但,這樣的衡量會使得我們變得想當脆弱。

順利的時候,你可能感覺很好;不順利的時候,你會覺得被全世界放棄了。

如果陷入物化自己的思維誤區裡,我們很容易進入「過度關注物質-焦慮感加劇-不幸福-認為自己物質不夠-過度關注物質」的思維內卷中。


不過分追求附和社會評價體系,關注自我價值,尊重自我,內心才會更堅韌有力量。


簡化人生,磨礪生活底色


唯意志論哲學始祖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認為,整個世界本身就是一種意志的存在。


他在經典著作《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直指:


生命是一團欲望,欲望不能滿足便痛苦,滿足便無聊,人生就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人生實如鐘擺,在痛苦與倦怠之間擺動。


雖然叔本華代表的是典型悲觀主義視角下的世界,但卻也直指,我們的一生是運動著、變化著的。

所以,不要默許生活本應該一帆風順,事業本應該一馬平川,狀態本應該節節攀升。


正如985廢物引進計劃小組,本質其實是給我們創造一個允許失敗的空間。


在這裡,不再有人把順遂的人生看做一種理所當然,而是把每一個目標看做是可習得的進步。


通過和同頻的人不斷討論、復盤失敗,獲得再次出發的從容。希望人生事事順遂的期盼,看似非常正能量,但實則也是一種懶惰。


不願意去做好面對挫折的準備,只願意一心等待好運降臨。但,正如老話所說,每一個認真生活的人,才值得被認真對待。

朋友曾經分享他最大的人生收穫,便是作為農民的父母教會給他的:


我們種地,有些植物,得五年以後才有收成。做人做事,不要只看眼前,不要想當然。

磨難才是生活的底色,勇氣是我們通往幸福和成長的必修課。


停止無意義思考


知乎上關於「人是怎麼廢掉的?」這個問題,有一個高贊回答:


沉溺於輕易獲得高成就感的事情比如遊戲,在虛擬世界中我們可以低代價地獲得成功;


比如網絡小說,在文字間我們可以輕易地徵服世界、人心;比如刷短視頻,在畫面刺激下我們不用思考,便能獲得快樂。


停止思考,才是真正地放棄希望。

日本著名斜槓青年(其實現在是中年)松浦彌太郎,不僅是日本最受歡迎雜誌《生活手帖》總編輯,同時也是作家、經營自己的書店。


他的一生豐富多彩,富含人文氣息。

松浦彌太郎在其多部作品中都表達了思考的重要性,更是在採訪中直言:不管是誰,不作任何思考、隨波逐流地過日子,都會變得很寂寞。


但關於思考,楊絳先生在回復晚輩的一封信中卻也直言道: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


所以,開始思考,首先就需要明白,善於思考和想太多的區別。思考是分析,想太多是揣測。

思考需要具備以下條件:


1、有目的;

2、客觀事實為主;

3、理性判斷;

4、關注事實和本質;

5、能找到工具、方法解決問題。

而想太多,通常是在情緒的基礎上,漫無目的地主觀臆斷。


這也是為什麼,楊絳先生告誡年輕人,如果不知道自己要思考什麼,不如先從閱讀開始。

閱讀可以幫助累積客觀事實、累積分析問題的方式方法,在你需要思考分析時,成為你的工具庫,讓你可以從容調度素材,進行判斷。


另一方面,思考,也不僅僅是一個輸入過程,同樣要重視輸出。


比如,在你進行閱讀的時候,你可以嘗試自己整理讀書筆記,或者是嘗試留言,寫下你的想法。


這也是非常重要的思考方法之一。


當你從思考開始時,你會發現,思考多了,才知道是實踐少了。實踐多了,才發現忽略思考了。


而當你思考結合實踐時,你才會猛然發現,原來已經出發這麼遠了,原來目標離你這麼近了。


寫在最後


都說成年人的崩潰,是從懂得世事開始。


我們自認為越來越明白,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其實努力和不努力的區別不大,或者結果根本完全相反。

但正如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Romain Rolland所說:生活中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你怎麼度過今天,基本上就會怎麼度過每一天。如果今天不開始做,那你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做。


如果你感到辛苦的時候,不如想一想這一群可愛的「985廢物」,他們寒窗苦讀18載,終於考入名校,以為要迎來輝煌人生的時候,卻遭遇失學失業各種挫敗。


可是,他們卻選擇拒絕脫離實際的幻想,同意現實社會的苦難,也承認平凡如我的事實;選擇保留去愛、去勇、去追求的信念。


即便自冠「廢物」之名,卻也要含著淚,昂首挺胸地向前奔跑。這就是生活:一面笑著哭,一面咬著牙努力,不是嗎?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樊登讀書(ID:readingclub_btfx)。作者,火火。作為優質的內容平臺,樊登讀書一直在打磨好內容,精推好書,為無數書友的實際生活帶來改變。關注樊登讀書,和3600萬+書友一起用讀書點亮生活。

相關焦點

  • 一個人開始廢掉的3個跡象,有一個也要注意了
    有人說,這是個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作家李尚龍曾說過:「搞給你一個安靜狹小的空間,給你一根網線,最好再加一個外賣電話。好了,你開始廢了。」是的,廢掉一個人真的很簡單。如果你有了以下3個跡象,趕緊改正,不然也就廢了。
  • 一個人開始淪為「廢柴」的3個跡象
    而總抱怨,卻沒有改變現狀的行動力,是一個人開始淪為廢柴的第一個跡象。後臺有一個粉絲留言說:「因為疫情,離職在家5個月,負債4萬多,感覺太焦慮了。」我問他:「這5個月在家幹什麼?」原來這兩個月他還是除了刷抖音、打王者,什麼都沒幹,負債也從4萬漲到了6萬……廢掉一個人真的很容易,讓他一直處在舒適圈就夠了。
  • 一個人開始廢掉的2種跡象
    3廢掉一個人這兩樣東西就夠了作家李尚龍寫過一篇文章:廢掉一個年輕人,只需要三樣東西就夠了。哪三樣呢?一根網線,一臺電腦,一個電話。教育學家葉聖陶先生認為閱讀有兩個好處:其一是獲取知識,其二是訓練思維。我以為,閱讀遠遠不止兩個好處,好的,持續性,優良的閱讀習慣,會讓你終身受益。第一, 閱讀首先意味著思考。文字轉換成信息被大腦接收,需要動用到大腦的抽象思考能力。文字只有被理解了,才有意義。
  • 一個人走下坡路的3個跡象,中一個你就要警惕了
    小時候,希望自己快點長大,長大了,卻發現遺失了童年;單身時,開始羨慕戀人的甜蜜,戀愛時,懷念單身時的自由。很多事物,沒有得到時總覺得美好,得到之後才開始明白:我們得到的同時也是在失去。我是情感小百科,你有故事,我有酒。喜歡我,從此你就是我的人了...
  • 一個人開始廢掉的3種跡象
    一個人要想取得一些成就,或者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歸根到底離不開一個好的心態。 心態好的人,即使遇到一些挫折也能夠沉著應對,在時機合適的時候再展現自我,實現自己的價值。 但是一旦心態不好了,即使眼前再成功,這種成功也是建立在沙丘上的,一遇到風吹浪打就可能崩潰。心態如此重要,那麼,不好的心態又是怎麼產生的呢?
  • 心理學:一個開始廢掉的人,往往都有這四種跡象,有你嗎?
    一個懶惰的男人趴在桌子上 自身不努力誰也救不了你當一個人出現以下這四種跡象時,說明你開始變廢,變成一塊廢材。一、太閒,懶惰,足以讓你廢掉。人不要在年輕時選擇安逸,先苦後甜苦盡甘來。一個人如果太閒,不去做事,整日懶懶散散,不思進取,隨遇而安就會什麼都不想去動,久而久之身體素質也會變差。人閒起來腦子會長鏽,平日裡又缺乏獨立思考的習慣,安於現狀,即便身上擁有再多的財富,也總會有天揮霍掉。
  • 一個人「開始廢掉」和「還沒廢掉」的區別
    其中獲得最高贊的回答:「一個廢掉的人,喜歡沉溺在容易獲得高成就感的事情中,總是希望能夠付出得少,卻有很大的收穫,就算這種收穫是虛假的,也能讓他很高興。結果就是讓人越來越不容易滿足,越來越依賴這種虛假的成就感,陷入惡性循環當中。
  • 一個女人開始廢掉的10個跡象,你中了幾槍?
    【點擊上方藍色文字關注,今日有我陪伴】「只有當一個女人開始注重內在的肌理,她才能散發自信的魅力
  • 一個人廢掉的跡象,從感到無聊開始
    文|泡芙(富書專欄作者)我想,任何一個人都不會嚮往監獄裡的生活當一個人在純粹的生活環境和狹小的生活空間生活久了,較少受到來自外部的刺激,生活就變得很蒼白,也就容易被無聊侵蝕。這些同學更像個夢遊者,永遠都被外部的力量牽制,推你一下,前進一步,扯你一下,就開始後退,他們對生活的太輕率也太被動。生活是選擇的結果,要麼被動痛苦,要麼主動幸福,現實也是因為你自身的改變而改變。
  • 一個人廢掉的三種跡象
    >作者 | 樊登讀書 · 火火一個人怎樣才算廢掉確實,985大學在一定程度上能代表一個人過去的努力,但這一不代表一個人的全部,也不代表這個人的所有未來。3)停止思考知乎上關於「人是怎麼廢掉的?」當你從思考開始時,你會發現,思考多了,才知道是實踐少了。
  • 一個人在「廢掉」之前,往往會出現這3個徵兆,及時改正還來得及
    俗話說:「一個人廢掉的過程往往是不知不覺的」,也就是說一個人不會突然的廢掉,整個過程就像是溫水煮青蛙一樣,鬥志和激情會一點點的消耗殆盡,慢慢地就會淪為一個無能的廢人。而在我們逐漸廢掉的整個過程中,我們一點也覺察不到自己會廢掉,有時甚至還會去享受廢掉的過程。
  • 一個人開始高度自律的4個跡象
    開始時,黑豆多黃豆少,他就不斷反省並激勵自己。漸漸黃豆和黑豆數量持平,他更加嚴格要求自己。久而久之,瓶中黃豆越積越多,黑豆越來越顯得微不足道。能夠把那些琳琅滿目的誘惑毫不猶豫地拿開,並按照對自我的高要求嚴格去做,正是一個人開始高度自律的第二個跡象。
  • 一個人開始走上坡路的三大跡象
    一個人如果是在不斷向上走,哪怕現在暫時處於比較差的境地,日後也能逐漸走出低谷。那麼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在向上走呢?第二個跡象是其實,有焦慮並非完全是一件壞事,這可能是一個人正在變好的一大跡象。真正優秀的人,或者說,那些以後會越來越好的人,往往都是帶著焦慮感在活著。有些人之所以能一直保持優秀,一直保持著向上走,就是因為他們有危機感。
  • 廢掉一個人很容易
    讓一個人成功真的不容易,不僅你要具備成功者的基本素質和才能,還須要有一定的人脈資源、機遇條件等外部環境而廢掉一個人卻比較容易,只要這幾件就夠了。一是給他一部功能強大的手機,讓他玩手機。手機內的信息量是海量的、虛擬世界是多彩的,耗費起時間、浪費起人的生命也是沒商量的。我們從許多低頭族、手機控者專注的目光中不難看出手機的誘人吸引力。如果說前幾年遊戲廳毀了一些年輕人,那麼現在的智慧型手機使許多人深受其害,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也廢了不少人。二是讓他閒著,讓他安逸。
  • 一個人開始變老的3個跡象,你中了幾個?
    已經40歲的吳尊,依然和剛出道時一樣,保持著良好的身材,臉上也看不出多少歲月的痕跡。雖然娛樂圈工作繁忙,但他仍然堅持去健身房運動。除非是忙到連睡覺時間都不夠了,才會在家用「做伏地挺身」代替去健身房。還有網友夜裡11點偶遇吳尊去健身房健身。有人說,只有管理好身材,才能管理好自己的人生。
  • 一個人開始「衰老」的3個跡象,看看你有沒有?
    生活中,當你發現自己有了下面這3個跡象,那麼你就開始「衰老」了。01.安於穩定馬雲曾說:「如今有多少年輕人,晚上思索著千萬條路,早上起來卻依舊走老路。」誠然,走出舒適圈是一個痛苦的過程,考驗的不僅是一個人的能力,更是他的毅力,然而,它卻是我們走上坡路的最好途徑,是我們與命運較量的絕佳機會。
  • 一個人開始變老的三個跡象,不是從身體而是從心裡開始的
    一個人真正變老,是從心裡開始的,開始放棄了對生活的熱情,開始任憑餘生消磨,開始等著生命結束的那天。而我的奶奶自從我爺爺60歲那年去世的後,她就放棄了生活的一切。她那年才57歲,但是從此就再也不種菜、不縫衣,給自己連一頓好好的飯菜都不肯用心做了。她總是逢人就說,自己年齡大了,幹活也幹不動了,就等著老去呢。
  • 一個人開始變老的四大跡象
    我們也可以用這條標準來看現在的自己,看看自己處於什麼的狀態,是依然年輕還是已經開始變老了。實際上,我很敬佩那些中年創業者,或是對現有安逸生活進行徹底革新,很佩服那些五六十歲還報培訓班學習新技能的人。在他們身上,往往看不到年齡感,只有激情和活力,只有戰鬥和夢想,這是非常了不起的。眾所周知,這個世界是屬於年輕人的,未來是年輕人的。同樣的道理,這個世界也是屬於新興事物的。
  • 一個人真正開始強大的跡象。
    這些跡象,暗示一個人的內心越來越強大了,看看有你嗎?01願意接納生活中的不完美追求完美是當下很多人的特點。但是生活的現實就是不完美的,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總存在各式各樣的缺陷。面對生活的不完美,我們怎麼辦呢?如果你不接受這個現實,就會抱怨、指責、批評。
  • 廢掉一個人,真的很簡單
    90後作家李尚龍說:在城市裡,想讓一個人廢掉特別的簡單,只需要給他一個不大的空間,再給一根網線,如果再加上一個外賣電話,如果這三樣東西俱備,那墮落往往就從此開始。習慣了三點一線,短暫的溫馨與舒適,很快能磨掉一個人的稜角,開始變得矯情,變得沮喪,好像世界上不痛快的事情都找上門來。可怕嗎?還有更可怕的!很多人對此現狀只剩下了抱怨,而沒有想過要去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