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民政局的統計數據,自2008年以來,中國的離婚率持續攀升。2008年離婚人數僅226.9萬對,而到2018年依法辦理離婚手續的卻達到446.1萬對,比上年增長2.0%。2019年全國離婚登記人數延續上升的趨勢,2019年三季度全國登記離婚人數310.4萬對,同比增長7.1%。
在這些冰冷的數據背後,是一個個破碎的家庭和一個個滿身傷痛的男男女女,尤其是還有那些在小小年紀就經歷這些傷痛的幼小心靈。為此,我們不得不來探討一下是什麼導致了婚姻的失敗,我們又能做點什麼來經營好我們的婚姻呢?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變革,維繫婚姻的主要條件也隨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古代和近代社會中,在婚姻關係中,女性對男性是一種人身和經濟依附的關係,男性把女性在某種程度上視作是一種私人財產,因此這種人身和經濟的依附關係是古代和近代社會中婚姻得以維繫的基本力量。社會發展到現在,女性獲得了經濟上的獨立,同時法律也賦予了女性在婚姻中的平等地位,男性和女性在現代社會的婚姻中的地位實現實質意義上平等和獨立,在選擇婚姻的開始和結束方面,男性和女性都獲得了充分的自由。因此,當下維繫一段婚姻關係的主要條件變成了情感需求是否能夠得到滿足以及是否能夠智慧的處理分歧。
故而,想要經營好一段婚姻,我們就必要能夠充分回應對方的情感訴求,同時理解和接受分歧,並用智慧和藝術處理好這些分歧,為此,我們需要遵循以下幾個處理夫妻關係的黃金法則。
黃金法則一:革了你心中那個理想伴侶形象的命
在走入婚姻之前,我們每個人都已在自己的心中虛構了一個理想的妻子或者丈夫的形象,而當我們走進婚姻殿堂,開始了柴米油鹽的日常生活以後,我們將無一例外的發現真實生活中的那個妻子或者丈夫與理想中的那個妻子或者丈夫存在巨大的落差。隨著情感熱度的下降,這種落差會越來越明顯的在我們心中呈現出來,終於有一天,雙方對這種落差的忍受會達到極限。於是,我們開始產生改造對方的企圖,希望將對方改造成我們心中那個理想的伴侶。一個人要求被改造是痛苦的,因此改造一個人的企圖勢必導致對方的強烈抵制,於是改造企圖引發了情感危機,因為一方會認為對方不肯改變因為不愛自己,否則,為什麼就不能為了愛人而做出一些改變呢?這個邏輯是那麼地合情合理,以致於雙方都會以此為據不斷地要求對方為自己做出改變。但是,無論雙方如何努力改變,雙方都不可能從根本上彌合那個理想伴侶和現實伴侶間的落差,因為那個理想的伴侶是不存在的,我們在現實中是不可能創造出一個一模一樣的形象出來的。
因而,改造對方是一條死胡同,真正解決問題的辦法是消滅我們心中那個理想的伴侶形象,因為這個理想伴侶從一開始就是我們自己虛構的,是在現實中不可能找到的。那個別人家完美的妻子或者丈夫其實也是我們心中那個理想伴侶的化身而已,當真的把那個你原本認為的完美的別人的妻子或者丈夫變成你的伴侶的時候,你依然會驚訝的發現那種落差依然存在。沒有天生就知道如何做妻子或者丈夫的人,是婚姻讓一個男人變成了丈夫,讓一個女人變成了妻子,但是在此之前,他們只是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而已,我們所有人都是在婚姻中學習如何做妻子、如何做丈夫的。因而,結婚前我們心中的那個妻子或者丈夫的形象本身就不是一個妻子或者丈夫應有的形象,因為在結婚之前,事實上我們誰也不清楚理想的妻子和理想的丈夫到底應該是什麼樣的。
放棄你心中那個理想的妻子或者丈夫的形象是一個成功婚姻的基本前提,只有做到了這一點,我們才能壓抑住改變對方的衝動,不對對方進行強行改變,對方就不會產生抵制,生活中大部分的矛盾和衝突就不會出現。
黃金法則二:理解和接受
如果我們能夠首先在心中放棄那個虛構的理想伴侶形象,我們就不會拿著一把尺子一樣時時刻刻地去丈量現實中的伴侶,這我們開始去理解對方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提供了可能。當我們開始用心去理解對方的時候,一片新的天空就被打開了。我們會知道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成長經歷和教育背景,這就決定了我們每個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必然是不同的。有些在我們看起來與我們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並不一定是錯的,它僅僅只是一些與我們自己身和我們理想中的方式不同而已。有了對這些方式不同的認知,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伴侶,更好地理解能夠讓我們更加容易接受這些不一樣的思維和行為方式,理解和接受也能從另一個維度去抑制我們改造對方的衝動,從而減少不必要的矛盾和衝突。因此,理解和接受對方是和諧婚姻關係的重要保障。
黃金法則三:積極回應對方的情感需求
根據前文分析,現代社會背景下,維繫婚姻的核心力量來自於對伴侶情感需求的回應。這是現代社會男女雙方對婚姻的核心訴求,也是維繫一段成功婚姻的基石。
當下,生產力的發展和物質資料的豐富極大的改善了人們的物質生活條件,人們在吃穿住行等等方面相較於古代社會獲得了極大的提高,然而人們對於物質的欲望並沒有因為物質資料的豐富而獲得等效的滿足。相反,人們變本加厲地追求對物質的獲取,甚至當我們所獲得物質資料遠遠超出了我們的實際需要的時候,我們依然無法停止這種追求,我們把對物質追求本身當成我們的需求。這是一種被物質異化了欲望,我們陷入了這種欲望的漩渦,只有不斷地獲得對這種欲望的滿足,我們才能感到快樂。我們追逐那些物質,不是為了獲得那些物質以及那些物質之於我們生存的功用,而僅僅為了獲得追逐物質欲望的滿足感。我們忘記了我們的生存需要的是那些物質,而不是那些欲望。這種基於欲望得到滿足的快感不斷得到強化,從而使得我們的欲望無限制的膨脹,最終,我們的欲望必然超出我們獲取物質並創造這種滿足感的能力之外,於是,我們不可避免的會陷入到欲望無法得到滿足的極大痛苦之中。正是這種痛苦使得我們在情感上感到特別的空虛和孤獨,於是我們產生了強烈的情感需求,每個人都不同程度地都在找尋那個可以寄託我們情感和靈魂的精神家園和情感港灣。
婚姻關係的形式為人們尋找這種情感寄託提供了完美的形式,伴侶之間的核心內涵就是雙方可以從對方那裡找尋到生命的意義以及情感的寄託。因而,在婚姻中,一方對另一方最大的訴求就是獲得情感的回應,使得我們可以感受到別人的愛,也使得我們可以有人可愛。別人對我們的愛可以是我們的靈魂得到慰藉,我們對別人的愛可以幫助我們找到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我們都需要得到別人的愛,我們也同樣都需要有人可愛。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就抓住了婚姻關係的實質,那就去愛你的伴侶,也得到伴侶的愛。那麼在日常的相處中,我們要善於去發現對方對愛的需求,從而適時地向對方展現我們的愛。就如同小孩有時候會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一樣,他或許只是為了引起家長注意並獲得關愛而已。伴侶有時候會提出一些看似無理的要求,或者發出一些毫無根據的抱怨,其實他或她同樣只是為了引起你的注意,獲得你的愛。而回應對方這種愛的需求,並不需要你付出巨大的物質代價,只要一句暖心的話語,一個小小的驚喜就足以,因為對方需要的只是你的愛,關鍵在於你必須要及時回應並表達你的愛,至於如何表達,真的不重要,因為無論你如何表達,只要對方能感受到愛意,她就會非常滿足和快樂。
黃金法則四:主動適應對方
如果你能做到前面三點,那麼恭喜你,第四條法則於你而言是水到渠成的。當你不用虛構的理想伴侶形象來與現實中真實的伴侶進行對比,當你能夠理解和接受伴侶的思維和行為方式,當你明白了婚姻中伴侶之間的最大訴求是獲得情感需求的滿足,當你能夠及時向你的愛人表達愛意,那麼你自然而然的就能夠為了你的伴侶而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主動地去改變自我,從而去適應對方的方式和節奏。當夫妻雙方都朝著這樣的方向努力的時候,不僅在情感上,而且在生活的細節方面,夫妻雙方也都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實現同頻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