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回收——我給垃圾找個家」,智能垃圾分類項目啟動儀式舉行

2021-01-11 齊魯壹點

為了構建智能化垃圾分類治理體系、構建智能化垃圾分類治理體系。5月13日下午3:00,由東城街道府前工作站慧海居委會主辦,山東微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兜回收)承辦的「「兜回收——我給垃圾找個家」垃圾分類項目啟動儀式在東城街道慧海小區舉行。

活動現場,工作人員介紹了「兜回收」溯源一體機的項目;志願者為居民講解並演示「兜回收」溯源一體機的使用方法,居民只需要動動手指,就可在智能一體機上完成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等步驟。

記者現場了解到,慧海居委會引進的「兜回收」溯源一體機的項目,不僅能方便居民處理垃圾,而且廚餘垃圾會化作農業肥料,實現生活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

相關負責人表示,「兜回收」溯源一體機的項目是府前工作站目前正式啟動的第一個科學垃圾分類項目,一是倡議大家共同守護城市「潔淨」這張新名片,二是呼籲大家加入到創建「我給垃圾找個家」志願服務團隊伍中來,積極做垃圾分類的參與者、宣傳者和美麗東營的建設者。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宋少雙

相關焦點

  • 「兜回收——我給垃圾找個家」項目落戶東城慧海小區
    大眾網·海報新聞東營5月13日訊(記者 李欣)5月13日下午,「兜回收——我給垃圾找個家」垃圾分類項目啟動儀式在東營東城街道慧海小區舉行,標誌著該項目正式落戶慧海小區。活動現場,工作人員進行了「兜回收」溯源一體機智能垃圾分類使用演示。
  • 給垃圾找個「家」,讓分類更細緻!
    為全面貫徹落實全市垃圾分類推進大會精神,充分發揮黨政機關帶頭作表率作用,引導並動員市民群眾了解、支持、參與垃圾分類工作,9月16日上午,市城管局聯合市審管辦、市金投集團、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在市民中心舉行「給垃圾找個『家』、 讓分類更細緻」垃圾分類主題宣傳活動。
  • 新街口街道推出「街道垃圾分類在我家」微信小程序
    9月9日上午,新街口街道「黨建引領 垃圾分類在我家」啟動儀式暨守桶人上崗承諾活動舉行。同時,「新街口街道垃圾分類在我家」微信小程序正式亮相。垃圾分類,六大責任主體齊發力。啟動儀式上,新街口街道工委副書記寇豔華強調,要發揚「釘釘子」精神,認真落實好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廣泛動員起黨員、小巷管家、家庭主婦、街巷小管家、青年職工等眾多力量,在黨的引領下,以社區共商共治的方式,推動垃圾分類這「關鍵小事」。
  • 磁縣垃圾回收項目廣東廠家
    磁縣垃圾回收項目廣東廠家垃圾回收項目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物質消費水平大幅提高,我國生活垃圾產生量迅速增長, 環境隱患日益突出,已經成為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制約因素。遵循減量化、資源化、 無害化的原則,實施生活垃圾分類,可以有效改善城鄉環境,促進資源回收利用, 加快「兩型社會」建設,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和生態文明建設水平。智能垃圾回收系統通過大數據、人工智慧和物聯網等先進科技,實現對生活垃圾前端分類回收、中端統一運輸、末端集中處理的「物聯網+智能回收」 新模式。
  • 給垃圾找個家·秋水苑變形記:三套方案推行垃圾分類[新聞深一度]
    繼續來關注大型新聞行動,給垃圾找個家《秋水苑變形記》。秋水苑垃圾分類31天改造實驗即將於7月1日正式啟動。為推行計劃,我們聯合綠色浙江環保組織設計了三套推行垃圾分類的方案,一個是溫情型的「單獎不罰」,只獎勵垃圾分類做得好的居民;一個是激進型的「有獎有罰」,做得不好就得認罰;最後是「不獎不罰」。居民們會選擇哪個方案呢?
  • 垃圾分類一周年,湛山交出亮眼成績單
    「新時尚」變「好習慣」 多維度宣傳,居民分類更自覺1月10日清早,在秀湛路小區一處垃圾分類投放點,居民張阿姨拎著兩包垃圾,分別投放到了其他、廚餘垃圾桶內,「時間長了也就習慣了,我們家兩個桶,一個放其他垃圾,一個放廚餘垃圾。」在湛山街道,分類投放垃圾早已成為家喻戶曉、人人踐行的好習慣。好習慣的養成,離不開全方面的宣傳工作。
  • 給垃圾找個合適的「家」
    姜厚美是社區垃圾分類指導員,每天6時至8時、18時至20時是她要在垃圾投放點指導居民分類投放垃圾的時間。但她總會提前到達,先把垃圾箱裡裡外外擦個乾淨。 垃圾分類指導員(右一)在指導市民正確投放垃圾。姜厚美負責的垃圾投放點共有10個垃圾桶,分橙色、綠色、紅色和藍色四種。
  • 大學生發明智能分類垃圾桶,能語音識別 60 種垃圾
    IT之家11月26日消息 合肥工業大學 大二學生崔翔赫與團隊發明了家用智能分類垃圾桶,通過語音即可將不同垃圾快速分類,例如只要說出「礦泉水瓶」,就會自動進入可回收垃圾。該發明獲得了2019年金磚國家青年創客大賽一等獎。
  • 來安縣:垃圾分類共參與 幸福惠及你我他
    2020年,通過公開招標,蘇州市伏泰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該縣高創中心、縣二小、110大樓、香樟苑小區、金瑞花園小區5個單位的生活垃圾分類試點項目。 生活垃圾分類從陌生到熟悉要有一個過程,提高居民對生活垃圾分類認識是工作基礎。
  • 用鏡頭記錄垃圾分類經驗和成效
    日前,以「嶺東雄郡耀南粵、垃圾分類我來拍」為主題的惠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主題攝影大賽拉開帷幕,200餘名攝影愛好者參加了大賽開鏡儀式。本次大賽由惠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將充分展示當前惠州垃圾分類處理終端設施建設成效和垃圾分類工作好經驗好做法。
  • 垃圾分類,從我做起
    「爸爸,今天我學會了垃圾分類,也了解了垃圾分類知識呢!」近日,在新區楓林小區,一個五、六歲的小女孩拉著她爸爸的手,一起把不同的垃圾袋分別扔進對應的垃圾桶。  為了充分發揮好公共機構在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中的示範引領作用,有力推動全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順利開展,2020年以來,我市始終堅持黨建引領、示範推動、全民參與、法治保障的運行機制,新區被列為全省9個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區之一,按照「1+3+X」的思路,打造了楓林小區、杏林苑小區兩個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小區,設置生活垃圾分類定時定點集中收集屋7座、智能兌換設施兩座,配備專職督導員11名,對居民投放行為進行現場引導
  • 垃圾分類怎麼做?示範小區有「妙招」
    而且各小區還根據自身情況,各出妙招,讓垃圾分類真正融入市民的生活當中。  為了進一步推進垃圾分類工作,今年省、市民生實事項目提出「建成省級高標準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小區60個」「深入實施生活垃圾治理,建成省級垃圾分類示範小區65個,市級垃圾分類示範小區55個」的任務要求。
  • 聊不完的垃圾|鄉村垃圾分類,可能比城市更好做
    當時有兩個方向,一個是有機農業,一個是垃圾。正好有一個前同事跟中國扶貧基金會有個項目,在一個村裡面做扶貧,遭遇了嚴重的垃圾問題,問我能不能看看怎麼做垃圾分類。因為要做旅遊開發,就不能有垃圾。工業化以前,中國農村的大部分地區是沒有垃圾的。土地裡種出來的東西被吃掉,秸稈之類可以餵牲畜,牲畜糞便可以堆肥成為種植的養料,這是一個生態循環系統。
  • 【垃圾分類 重在行動】曙光街社區:垃圾分類從我做起從家開始
    【垃圾分類 重在行動】曙光街社區:垃圾分類從我做起從家開始 2020-12-17 20: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智能!垃圾分類精細化管理,紹興山村放大招
    「喏,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內桶是村裡統一配置的,滿了,跟放在家門口垃圾箱的內桶互換一下就可以了。」說話間,俞芬打開貯藏室小門,只見並排有兩個紙板箱。紙板、礦泉水瓶等放入可回收箱,廢電池、廢燈管等歸集在有害物箱內,「有害垃圾倒到村委門口的紅桶內,可回收物賣到再生物資回收站。」垃圾分類監督員周玲玲,就是「家訪人」。
  • 我為垃圾找個家 九江小學開展「垃圾分類」主題活動
    2019年,「垃圾分類」走進了千家萬戶,九江小學在校園裡積極組織開展「垃圾分類」主題活動,讓「垃圾分類」的思想在少先隊員們心中播下種子紮下根,讓他們更加懂得如何去愛護環境,
  • 垃圾分類如何把「要我分」變為「我要分」
    他來到位於小區側門附近一個智能垃圾分類站旁邊,點擊該設備操作界面選擇物品分類,拿出手機掃描二維碼後自動生成並同步列印,緊接著垃圾投遞口開啟,放入回收物品,設備箱門自動關閉,此刻手機上會顯示此次投放廢品之後產生的資金數額和到帳時間。「其實每次收到的金額並不多,而且到帳也很快,最慢1個小時就可以到。」
  • 垃圾分類的「繡花」功夫
    「喏,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內桶是村裡統一配置的,滿了,跟放在家門口垃圾箱的內桶互換一下就可以了。」說話間,俞芬打開貯藏室小門,只見並排有兩個紙板箱。紙板、礦泉水瓶等放入可回收箱,廢電池、廢燈管等歸集在有害物箱內,「有害垃圾倒到村委門口的紅桶內,可回收物賣到再生物資回收站。」垃圾分類監督員周玲玲,就是「家訪人」。
  • 垃圾分類「環翠模式」引領生活新風尚
    近日,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發布《關於公布2019年城市品質提升試點項目的通報》,威海市環翠區「雙四分基本分類法+智能回收」生活垃圾分類體系項目成功入選。雙四分基本分類法包括「四色分類法」和「區域四分法」。
  • 垃圾分類,曙光校園新時尚
    「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從美化學校到美麗社區再到環保株洲,曙光學校引領師生學習、了解垃圾分類知識,真正實踐垃圾分類,從我做起。全校以「垃圾分一分,校園美十分」為著力點,啟動儀式後,通過國旗下講話、校園廣播、公眾號宣傳,加上「垃圾分類」專題手抄報、志願服務和各班級組織主題班會等活動,讓全體師生不僅懂得垃圾分類知識,也從行動上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