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如何把「要我分」變為「我要分」

2021-01-11 四川在線

垃圾分類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居民接受。圖為位於水碾河16號院的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小黃狗」。

可回收物的準確定義是怎樣的?生活垃圾中哪些屬於可回收物?常見的可回收物和不宜列為可回收物的垃圾又有何區別?

12月1日起正式實施住建部發布的《生活垃圾分類標誌》標準,而四川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四川省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置工作方案》,進一步明確將全省城鎮生活垃圾分為「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4種基本類型,確保有害垃圾單獨投放,努力提高可回收物和廚餘垃圾的單獨投放比例。

另外,成都市商務局會同成都市城管委正式印發的《成都市可回收物回收指導目錄》(下稱《目錄》),進一步明確了可回收物主要種類、常見可回收物目錄,為市民提供詳實的可回收物目錄「權威指南」。

政策明確,細則清晰,實際落實和執行情況如何?連日來,本報記者走進成都部分居民小區進行了採訪。

□本報記者文強文/圖

引入智能垃圾分類站 「吞」廢品還能「換錢」

12月8日午飯後,位於成都市青羊區東坡路687號的侍先生拿著上午打掃衛生時收集的廢品出門給女兒「換飲料」。他來到位於小區側門附近一個智能垃圾分類站旁邊,點擊該設備操作界面選擇物品分類,拿出手機掃描二維碼後自動生成並同步列印,緊接著垃圾投遞口開啟,放入回收物品,設備箱門自動關閉,此刻手機上會顯示此次投放廢品之後產生的資金數額和到帳時間。

「其實每次收到的金額並不多,而且到帳也很快,最慢1個小時就可以到。」侍先生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之前的廢品全部扔掉了,自從小區引入了這個垃圾分類站之後,家裡產生的垃圾幾乎都留著,我每次都搶著去扔垃圾,這樣可以給女兒換飲料喝,平時在家裡女兒也會主動對一些廢品進行整理。不僅我們家是這樣,小區其他業主也很喜歡這個垃圾分類站,現場排隊投垃圾的場面很常見,同時還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查詢設備的剩餘容量,免得白跑一趟。」

「這個設備的缺點就是容量有點小,而且每天清運一次的頻率有點低,節假日甚至不清運。」侍先生說,希望這些問題能引起相關部門和企業的關注。

12月6日早上,家住水碾河16號院落的張阿姨拎著幾種不同顏色的袋子下樓,分別放進不同的垃圾桶內。「一袋是易腐爛的,一袋是可回收的,還有一袋是其他生活垃圾。」她笑著說,自從小區開始使用「小黃狗」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自己已漸漸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在水碾河16號院落,像張阿姨這樣的居民還有很多。「『小黃狗』幫我們變廢為寶,又保護環境,大家慢慢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我家小孩子跟我說,以後喝了的飲料瓶要收集起來,等數量多了下去投『小黃狗』。」這些小小的細節,也表明「小黃狗」正在逐步得到社區居民的認可。

垃圾分類方向很清晰 如何打通「最後一公裡」

記者在實際走訪了成都多個小區後發現,引入智能垃圾分類站的小區僅是少數,多數小區基本和之前沒有多少區別。有些小區將宣傳政策張貼在比較醒目的位置,一些小區配置了不同顏色的垃圾回收桶,一些小區正在尋找合適的回收模式,還有一些小區的物管根本不知道這件事情該如何推進。

「垃圾分類這個事情具體怎麼辦?購置垃圾回收設備的費用該如何解決?小區居民不配合誰來管?政府相關部門出臺文件之後只負責檢查嗎?物業企業在這個過程中扮演什麼角色?群眾的垃圾分類意識該如何引導……」這些都是記者在採訪過程中相關人士存在的疑惑。

「作為物管企業最想把垃圾分類回收這件事情向前推進,但一個只有服務功能的企業如何讓政策落地?如何引導業主?如何把小區垃圾堆放點變得更乾淨更整潔?」一不具姓名的物管企業負責人說,上級檢查之後如果出了問題,物管企業就會受到批評,但在落實過程中,企業既沒經費又無權強制執行。「垃圾分類在這最後執行階段很難推進,不知道找哪個部門協調和推進,只有先看下其他小區的情況再說。這個事情推進的過程中真的存在很多問題,有些事情僅靠文件規定是推不動的,還需要責、權、利明確切實推進。」

「為了使院落居民了解並熟悉使用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社區黨委通過黨員志願者帶動群眾、院落骨幹帶動老年人、孩子帶動家長的形式手把手操作使用方法。」牛市口街道華成路社區相關負責人說,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走進社區院落,發揮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技術優勢,實現對生活垃圾進行前端返現分類回收、中端統一運輸、末端集中處理的「物聯網+智能回收」模式。一方面,通過現金獎勵刺激居民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從「要我分」轉變為「我要分」;另一方面,自建回收清運體系,並擁有分揀、再利用的完整生態產業鏈,確保生活垃圾真正變廢為寶。

相關焦點

  • 【家•禮】瑞安市婦聯開展「我家垃圾 我來分」垃圾分類進萬家...
    ,近日,瑞安市各級婦聯積極開展「我家垃圾 我來分」垃圾分類進萬家主題宣傳周活動。玉海街道鎮海門社區婦聯開展「我家垃圾 我來分」垃圾分類進萬家主題宣傳周活動。汀田街道為進一步加強垃圾分類工作力度,提升廣大村民對垃圾分類的認識,培養綠色、環保、低碳、文明的生活方式與生活態度,汀田街道在聯勝村開展了「我家垃圾 我來分,我家垃圾 我會分」垃圾分類宣傳活動。
  • 【家•禮】瑞安市錦湖街道開展「我家垃圾,我來分」 垃圾分類進...
    【家•禮】瑞安市錦湖街道開展「我家垃圾,我來分」 垃圾分類進萬家主題宣傳活動 2020-12-18 15: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生活垃圾怎麼分 分類達人有妙招兒
    經過5個月的線下習慣養成和線上的遊戲互動,越來越多的居民由「要我分」變成「我要分」,同時還湧現出一大批垃圾分類達人,他們不僅帶動家庭倡導綠色生活理念、參與垃圾分類,還熱心引導周邊同事、親友、鄰居共同參與垃圾到分類行動中來。  自製分類桶 生活垃圾對應投放  「這是專門放塑料製品的袋子。」
  • 垃圾分類,從我做起
    「爸爸,今天我學會了垃圾分類,也了解了垃圾分類知識呢!」近日,在新區楓林小區,一個五、六歲的小女孩拉著她爸爸的手,一起把不同的垃圾袋分別扔進對應的垃圾桶。同時,設置大型宣傳欄8塊、牆面宣傳字體兩處,花草牌45個,單元入口處安裝宣傳展板115個,營造生活垃圾分類濃厚氛圍,群眾參與率達80%。目前市、區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已覆蓋320家,覆蓋率達到70%。完成了新區朝陽小區、楓林小區、杏林苑小區等25個生活垃圾分類示範樣板小區建設,對四類垃圾進行分類收運。
  • 「我愛我家 垃圾分家」 創意主題展寓教於樂
    ,「你知道棒骨其實並不是易腐垃圾嗎?」……面對講解員們提出的這些問題,參展群眾們紛紛表示「有點懵」。正所謂垃圾分類裡學問可不小,「你不知道的垃圾事」可還多著呢!近日,「我愛我家」垃圾分類創意主題展在黃龍萬科中心綜合體順利開展。在這場從暑期持續到國慶的主題展裡,不僅有形式多樣的垃圾分類互動小遊戲,更包含了趣味性十足的垃圾科普小知識,才剛開展便成為了「網紅打卡地」。
  • 綠色家庭 | 垃圾分一分,生活美十分!
    綠色家庭 | 垃圾分一分,生活美十分!從什麼是垃圾分類、為什麼要垃圾分類、如何進行垃圾分類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說明。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大家說這個屬於什麼垃圾?」「廚餘垃圾有哪些?」……老師現場與大家互動,對常見垃圾進行現場模擬分類操作,並答疑解惑。 垃圾分類不是小事,既關係到每個人的生活環境,也關係著城市資源的節約和利用。
  • 我的志願故事(251)垃圾分類,從我做起
    2016級9班侯怡旭垃圾分類,從我做起8月16日上午水城國際居委會聯合社區青少年志願者們積極開展垃圾分類進社區宣傳活動,普及「垃圾分類,人人參與」的意識。而我則有幸參與其中。待集合完畢,我們來到了小區內專門設置的「垃圾分類小屋」。整個屋子以綠色調為主,一打眼兒看見的不是垃圾,而是幾個不同樣式的桶與袋子。心裡正疑惑著,只見工作人員走來,微笑著向我們介紹他們的用途。原來,這一些都是盛放垃圾的器具,但垃圾有不同的分類,垃圾袋自然也要用不同材質的。比如,可回收物要裝進藍色的垃圾桶裡,而有毒垃圾則要裝進紅色的垃圾桶裡,以便區分。
  • 「畫」說垃圾分類 用繪畫訴說家庭垃圾分類小故事
    日前,蘭谿市綜合行政執法局赤溪中隊聯合街道婦聯、團委在蘭溪王鐵店村開展「小手拉大手 垃圾分類從我做起」活動。活動現場,20多位小朋友帶著自己畫的「垃圾分類」圖畫踴躍上臺,介紹自己的作品,講述自己腦子裡的「垃圾分類」,分享生活中關於垃圾分類的小故事。比如幫助提高爸爸媽媽垃圾分類意識,教爺爺奶奶「豬豬分類法」等等。分享結束後,孩子們一起玩起了「垃圾分類」飛行棋遊戲。
  • 大連垃圾分四類不同於「上海標準」
    而實際上目前「大連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辦法」與「上海標準」不同,並不分乾濕垃圾。  大連日常垃圾如何分類  那麼按「大連標準」日常產生的垃圾到底該怎麼分呢?  可回收垃圾:  就是垃圾中適宜回收和資源化利用的垃圾。主要包括未被汙染的廢紙、廢金屬、廢玻璃、廢塑料、織物和瓶罐等。
  • 女兒教我垃圾分類
    自上海市開展垃圾分類以來,一直是女兒對家裡的垃圾進行分類,這已成為我家的一種習慣。每日7時至9時、18時至20時,是小區居民進行垃圾投放的時間。女兒經常提著兩隻垃圾袋,步行到小區門口的垃圾分類處,將一隻垃圾袋扔進幹垃圾箱,另一隻垃圾袋扔進溼垃圾箱。扔完後,她熟練地走到水龍頭前,腳輕輕下踩開關,接住自來水,認真搓洗一雙白皙的小手。
  • 南昌垃圾分類 你想了解的都在這兒
    除了具體如何分類外,「南昌垃圾分類是否會跟上海一樣引入信用懲戒?」「扔垃圾有時間要求嗎?」「垃圾處理費怎麼交」……以上這些問題,想必很多人也尤為關心,也特別希望有關部門能儘快給出解讀。為此,12月7日,大江網問政江西「問計於民」欄目開闢「『垃圾分類』我有話說」互動話題,徵集網友對新規的建議或疑問。
  • 東莞:垃圾分類「痛」在何處?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唐波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俊偉 今年5月,《東莞市生活垃圾分類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出臺,東莞正式進入生活垃圾「分類時代」。半年多過去了,垃圾分類推進如何?
  • 垃圾分類,曙光校園新時尚
    「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從美化學校到美麗社區再到環保株洲,曙光學校引領師生學習、了解垃圾分類知識,真正實踐垃圾分類,從我做起。全校以「垃圾分一分,校園美十分」為著力點,啟動儀式後,通過國旗下講話、校園廣播、公眾號宣傳,加上「垃圾分類」專題手抄報、志願服務和各班級組織主題班會等活動,讓全體師生不僅懂得垃圾分類知識,也從行動上落實。
  • 垃圾分類從我做起
    生活中避免不了產生垃圾,但其實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寶物,合理處置它,它就造福人類;不合理處置它,它就會破壞環境。所以,垃圾分類是變廢為寶的有效措施。垃圾分類,只不過是舉手之勞,卻可以變廢為寶、美化家園。我們家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也進行了垃圾分類。
  • 垃圾分類志願者的一天:「我是居民,也是志願者!」
    進入11月,南京市已經有3900個小區完成"撤桶並點",開展定時定點垃圾分類投放。指導居民提高分類質量,垃圾分類志願者這一角色至關重要。他們的日常工作有哪些?又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呢?現在就跟著一名垃圾分類志願者去看看。
  • 垃圾分類 從我做起 居民自製家庭分類垃圾桶既實用又方便
    「咱們居民家裡的主要是乾濕垃圾,這個超級方便,袋子往瓶口一掛,相當牢靠,做飯的菜葉或者擦完手的紙巾隨手就可放入分類桶中,也實現了廢物利用。」家興小區居民張淑清一邊介紹著她自製的分類垃圾桶一邊演示著。 日前,記者來到玉泉區三裡營東社區的家興小區,就生活垃圾分類做法採訪了居民張淑清。記者在張淑清家中看到,廚房的洗菜池下邊整齊擺放著兩個「搶眼」的礦泉水和食用油桶製作而成的分類垃圾桶,主要區分乾濕垃圾。垃圾桶頸部挖開,瓶口掛著塑膠袋一端,張淑清進行了試用展示,十分方便實用。
  • 垃圾分類 弄不清楚怎麼辦?
    青城垃圾分類助手小程序上線運行已經有段時間了,運行情況如何?市民能否方便使用?對我市垃圾分類工作有何幫助?昨日,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青城垃圾分類助手小程序操作過程簡單易學家住永泰城1號樓的卜女士告訴記者,自從得知青城垃圾分類助手小程序上線她就下載了,因為有好多垃圾不知道該怎麼分類。
  • 生活垃圾陷「不知如何分」窘境 宣傳教育待加強
    還有居民說,「我們家的垃圾基本沒做過分類,都是裝在一起扔掉就行了,也沒想過去分類,我覺得家庭的生活垃圾沒必要分類啊。不過,我比較注意一點,我不會隨意扔廢舊電池,因為廢電池如果處理不好會汙染土壤和水質。我覺得垃圾站的工作人員不會這麼仔細地將電池挑出來,所以我都把廢舊電池留著,但不知道該怎麼處理,現在家裡已經有一堆了」。
  • 家庭垃圾該如何分類?你只需要「兩桶一袋」就夠了
    什麼是「兩桶一袋」? 「最開始毫無頭緒,分類時總是混淆,現在無論是什麼垃圾,我都知道屬於哪個種類。」陳少麗告訴記者,垃圾分類試點剛開始時,家人都不知道如何具體實施。經過社區的宣傳引導,全家人已牢牢掌握垃圾分類的「本領」,已從最初的不知所措到現在的遊刃有餘。陳少麗告訴記者,開頭幾天還是不太適應。
  • 年度最佳分類人 Vol.02 | 垃圾分類這件事還是我牽的頭
    「我是這棟樓的樓長,說起來垃圾分類這件事還是我牽的頭,當年鹽田說要搞什麼垃圾分類試驗區,我第一次看到這個設備就很喜歡,當時還是我籤的字。」  因為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開始的早,智能設備進駐的也比較早,羅先生目前的分類帳戶積分,已高達28000分,在全國範圍內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