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最佳分類人 Vol.02 | 垃圾分類這件事還是我牽的頭

2021-01-11 網易

2021-01-02 15:22:54 來源: 德立信智能垃圾分類

舉報

  

  他們都是這個城市中

  尋常的一份子

  與你我無異

  他們或早或晚

  接觸到垃圾分類這件事情

  他們或是積極參與或是主導分類工作

  為了讓自己身邊的環境變的更加美麗

  他們開始在家安置生活垃圾分類桶;

  開始不再使用一次性用品;

  開始每頓飯都儘量光碟;

  開始帶動家人朋友一起;

  體驗環保生活中的趣味

  他們有的已經是小區裡的分類大師

  有的開始投身到環保事業中來

  從一顆稚嫩的「小樹苗」

  長成分類領域的參天大樹

  他們就在我們的身邊

  每天跟我們看著同樣的日出日落

  卻在垃圾分類這件事上走在了前頭

  他們就是

  德立信2020年度

  「最佳分類人」

  深圳市德立信環境工程有限公司運用德立信自研大數據平臺的精確分類投放記錄,在各部門的協同努力下,找到了這五名「平凡」生活中,不平凡的——德立信2020年度「最佳分類人」,為同樣心系環保的你,分享屬於他們的分類故事。

  本期「最佳分類人」專訪中,我們想要介紹的是目前居住在深圳的羅先生。希望心系環保的你在看完本期專訪後,能重新定義垃圾分類這件利國利民的「小事」,下面就請跟隨小編的腳步,一起來看看吧!

  羅先生

  

  「垃圾分類這件事還是我牽的頭」

  羅先生所住的小區是深圳常見的城中村結構,但是在公共區域卻擺放著許多生機盎然的綠植,入口不遠處在一片居民自發擺放的綠植中圍繞著的便是德立信智能垃圾分類設備。「畢竟是老舊小區,綠化當然沒有高檔小區那麼好,所以我們居民都是在公共區域、不影響別人的情況下養綠植的。」羅先生解釋道。

  

  據羅先生介紹,德立信智能垃圾分類設備從17年便開始入駐該小區,算是深圳比較早的一批。「我是這棟樓的樓長,說起來垃圾分類這件事還是我牽的頭,當年鹽田說要搞什麼垃圾分類試驗區,我第一次看到這個設備就很喜歡,當時還是我籤的字。」德立信自14年參與打造垃圾分類「鹽田模式」至今已經完成了分類收集設備全區覆蓋、分類收運全覆蓋、分類處理全覆蓋、智能監管全覆蓋的垃圾分類減量處理完整鏈條,形成了獨具鹽田特色的「四個全覆蓋」生活垃圾分類運營管理模式。

  因為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開始的早,智能設備進駐的也比較早,羅先生目前的分類帳戶積分,已高達28000分,在全國範圍內名列前茅。「因為我本身是樓長,自己也要起到帶頭作用嘛,平時也會號召所有人一起參加垃圾分類,我跟我老婆也是每天都在分,然後拿過去丟,所以垃圾分類這件事還是得看堅持。」

  「響應國家號召且利於個人」

  羅先生說,平時在家沒事就喜歡看看電視或者和其他老朋友們聚在一起打打麻將,剛開始了解到垃圾分類還是從電視上了解到的。「我記得一開始是看電視上說日本嘛,垃圾分類搞得很好,街道啊什麼的都很乾淨,那我覺得說,別人好的我們也要向別人學習啊。」

  

  2019年年中,上海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實施後,羅先生一度覺得十分「羨慕」。「那時候看電視天天講上海開始垃圾分類了,也搞得很好啊,所以我一直覺得,我們深圳身為一線城市也不能落後,也得把我們的城市搞好。

  隨著深圳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出臺,羅先生也分外高興與妻子一同投身到了垃圾分類宣傳工作當中,羅先生的妻子說道「我們家做垃圾分類宣傳,也是他主外我主內的,平時他就會去上門啊,跟其他住戶講要怎麼分類,要積極參與,甚至還會跟別的小區的人宣傳垃圾分類,所以我們這裡是所有人都在積極參加的,甚至連隔壁小區也有不少人會拿垃圾過來丟。而我就是在家做好我們家自己的垃圾分類,不能做了個壞榜樣嘛。」羅先生也補充說道「自從開始分類,環境好了,我心情都變好了!

  「開始是有不適應的時候」

  17年羅先生所住小區開始垃圾分類時,還沒有深圳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的支持,所以剛開始的時候也遇到了不少阻礙。「有,一開始進行垃圾分類當然有很多人不適應的,連我自己都不適應,但是慢慢的宣傳力度上去了,從那時候開始經常都有分類督導員來我們小區進行宣傳,我自己也會動員他們一起參與,畢竟環境衛生人人有責,垃圾分類就是促進環境衛生變的更好的嘛,現在已經幾乎沒有人不參與垃圾分類了,每天我們小區都是按照鹽田區定時定點投放那個規則去丟垃圾的。」

  同時,城中村垃圾分類一直是深圳垃圾分類工作進展的一道坎,過道窄、環境潮溼,很容易滋生蚊蟲老鼠,而羅先生所住的小區自從實行了垃圾分類之後,環境得到了肉眼可見的「大變化」。「以前我們小區丟垃圾就用那種普通的大垃圾桶,什麼垃圾都丟進去,蒼蠅老鼠多的不得了,而且蓋子經常打開,味道也很臭,夏天我在家裡都能聞到,現在好很多啊,那個設備又是封閉的,平時都會關著,蟑螂老鼠都沒有了,而且廚餘又定時定點丟和運走,環境真的乾淨了不少。」

  「智能設備是有很大幫助」

  「那個智能垃圾分類設備有很大的幫助,從環境衛生就可以看出來了嘛,你看它這樣一箱一箱丟,也不會像以前那樣丟的亂七八糟有些人不知道自己的垃圾是屬於什麼的,看一下那個箱子上的指示也懂了,對於居民是很方便的。」

  

  在跟羅先生交談的過程中,小編也不由思考到,對於老年居民來說,設備上的一些更先進的功能老年居民會不會使用上有什麼困難,但顯然是小編多慮了。「不會啊,我平時自己都有用人臉識別登陸那些功能,也有下載手機APP,我們小區居民也都很多在用人臉識別登陸的,我們老人家還是跟得上時代的,只要有人願意來教我們用一次,也就記得了,那個設備用起來又不是很複雜,還是很方便的。」

  對2020年做個總結?

  「2020年發生了這麼多事,又有這個疫情,之前隔壁小區的人都會拿垃圾過來丟,後來疫情沒辦法不給隨便進,你像政府現在也是著重強調垃圾分類、公共衛生安全防護,所以這個垃圾分類還是要好好做,只有公共衛生安全防護做好了,疾病才沒有那麼容易傳染,如果全國人民一起參與,那這個疫情不就更容易得到控制了嗎?所以垃圾分類,確實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

  寫在最後

  在羅先生的分享中,我們看到了他身為小區的垃圾分類「領頭羊」自17年起也為推進垃圾分類做出了很多貢獻,同時也是個積極了解國家大事,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的良好市民,在他的垃圾分類故事當中,我們看到了平凡人的魄力。

  對於羅先生的經驗和感悟,你有從中得到什麼對垃圾分類的新看法麼?歡迎留言評論,與我們分享你的此刻所想。

  評論贏分類年終獎活動仍在進行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年度最佳分類人 Vol.05 | 垃圾分類也有我們家的一份功勞
    他們都是這個城市中  尋常的一份子  與你我無異  他們或早或晚  接觸到垃圾分類這件事情  他們或是積極參與或是主導分類工作    他們就在我們的身邊  每天跟我們看著同樣的日出日落  卻在垃圾分類這件事上走在了前頭  他們就是  德立信2020年度  「最佳分類人」  深圳市德立信環境工程有限公司運用德立信自研大數據平臺的精確分類投放記錄,在各部門的協同努力下,找到了這五名「平凡」生活中,不平凡的
  • 女兒教我垃圾分類
    自上海市開展垃圾分類以來,一直是女兒對家裡的垃圾進行分類,這已成為我家的一種習慣。每日7時至9時、18時至20時,是小區居民進行垃圾投放的時間。女兒經常提著兩隻垃圾袋,步行到小區門口的垃圾分類處,將一隻垃圾袋扔進幹垃圾箱,另一隻垃圾袋扔進溼垃圾箱。扔完後,她熟練地走到水龍頭前,腳輕輕下踩開關,接住自來水,認真搓洗一雙白皙的小手。
  • 視頻來稿|一戶上海家庭的垃圾分類故事:小學生自製分類標籤
    視頻來稿|一戶上海家庭的垃圾分類故事:小學生自製分類標籤 澎湃新聞記者 欒曉娜 2019-02-20 07:34 來源:澎湃新聞
  • 【垃圾分類 重在行動】曙光街社區:垃圾分類從我做起從家開始
    【垃圾分類 重在行動】曙光街社區:垃圾分類從我做起從家開始 2020-12-17 20: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垃圾分類 我家在行動 |堅持分類不平凡 傳遞綠色環保家風
    垃圾分類 我家在行動 |堅持分類不平凡 傳遞綠色環保家風 2020-12-02 18: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垃圾分類,從我做起
    「爸爸,今天我學會了垃圾分類,也了解了垃圾分類知識呢!」近日,在新區楓林小區,一個五、六歲的小女孩拉著她爸爸的手,一起把不同的垃圾袋分別扔進對應的垃圾桶。據資料顯示,全國餐餘垃圾的年產量達到千萬噸,不僅破壞生態環境、影響市容市貌,而且它所滋生的細菌,散發的氣味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  現在,城市廚餘垃圾分類師——廚餘垃圾「綠車隊」就像每天清晨的第一抹陽光,照進每個人心裡。
  • 東莞:垃圾分類「痛」在何處?
    既定的年度目標是否達成? 連日來,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深入全市各地發現,東莞的生活垃圾分類雖在艱難中起步,但正有序推進。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幾乎實現全覆蓋,各大小區、社區、學校、商超等,亦有了實質性動作。不過,縱觀整個分類工作,尚存在上熱下冷、引導不夠、機制不活等諸多問題。
  • 垃圾分類從我做起
    生活中避免不了產生垃圾,但其實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寶物,合理處置它,它就造福人類;不合理處置它,它就會破壞環境。所以,垃圾分類是變廢為寶的有效措施。垃圾分類,只不過是舉手之勞,卻可以變廢為寶、美化家園。我們家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也進行了垃圾分類。
  • 垃圾分類我知道
    什麼是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是指按一定規定或標準將垃圾分類儲存、分類投放和分類搬運,從而轉變成公共資源的一系列活動的總稱。分類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資源價值和經濟價值,力爭物盡其用。 垃圾分類有什麼標準?
  • 「我愛我家,垃圾分類」|記在我們身邊的最美垃圾分類達人(一)
    垃圾分類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已經不是一個新鮮詞它已經作為一種行為方式、一種生活理念成為了一種新時尚為進一步引領全縣廣大婦女及家庭成員科學規範進行生活垃圾分類,號召廣大家庭和婦女投身垃圾分類,養成生活垃圾分類良好習慣,全力營造垃圾分類、家家有責的良好氛圍,縣婦聯也從各方全面推進了生活垃圾分類「進家庭」工作,在此期間也湧現出了一大批在我們身邊默默無聞
  • 「畫」說垃圾分類 用繪畫訴說家庭垃圾分類小故事
    日前,蘭谿市綜合行政執法局赤溪中隊聯合街道婦聯、團委在蘭溪王鐵店村開展「小手拉大手 垃圾分類從我做起活動現場,20多位小朋友帶著自己畫的「垃圾分類」圖畫踴躍上臺,介紹自己的作品,講述自己腦子裡的「垃圾分類」,分享生活中關於垃圾分類的小故事。比如幫助提高爸爸媽媽垃圾分類意識,教爺爺奶奶「豬豬分類法」等等。分享結束後,孩子們一起玩起了「垃圾分類」飛行棋遊戲。
  • 王麗霞:兒子與垃圾分類的故事
    現在幼兒園的小朋友都知道,我們每天通過電視節目、公益廣告、小區的廣告欄、垃圾分類的科普宣傳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垃圾分類,記不清從什麼時候開始,小區裡的垃圾桶不再單一,變成了四種有明確顏色和標識的垃圾箱。眼下,垃圾分類在全國不少城市開展起來,增強了人們的環保意識,也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 垃圾分類怎麼做?示範小區有「妙招」
    而且各小區還根據自身情況,各出妙招,讓垃圾分類真正融入市民的生活當中。  為了進一步推進垃圾分類工作,今年省、市民生實事項目提出「建成省級高標準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小區60個」「深入實施生活垃圾治理,建成省級垃圾分類示範小區65個,市級垃圾分類示範小區55個」的任務要求。
  • 垃圾分類玩出新時尚 我愛我家垃圾分類主題公益活動進社區
    8月26日上午,共青團北京市朝陽區委員會聯合我愛我家發起的「環保新時尚 社區好幫手」垃圾分類公益活動在朝陽區管莊地區麗景苑社區舉辦。通過精心設計的互動問答、趣味十足的遊戲以及實用的獎品等創新形式,吸引了社區居民踴躍參與,在遊戲、歡笑中,學習了垃圾分類知識,提高對垃圾分類行動的知曉率和認同感。
  • 垃圾分類,曙光校園新時尚
    經過這次的學習活動,大部分的同學都會自覺的將垃圾丟進垃圾桶裡了,雖然小賣部還是有許許多多的同學去購買小零食,但是小賣鋪周圍已經沒有那麼多食品包裝袋了;甚至有一些比較愛護環境衛生的同學,看到地上有垃圾,會主動將垃圾撿起來分類放進垃圾桶裡。
  • 明月談|垃圾分類的「神奇」故事
    昨天應勇市長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講的這句話,贏得最熱烈掌聲,會後代表們也一再提及。不是上海人容易驕傲,而是大家都知道,垃圾分類達標率從15%提高到90%,每個人都付出了很多。我個人也很感動,畢竟被市長現場表揚,還是第一次。圖說:小區居民自覺進行垃圾分類投放。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劉歆 攝昨天下午浦東代表團的聯組審議會上,至少有三位代表在發言中提到垃圾分類。
  • 垃圾分類進我家
    又到周末,我懷著興奮的心情來到奶奶家。無意中,我發現奶奶家多了個圓頭圓腦的東西。這是什麼?我好奇地打量著它。只見這東西上寫著「廚餘垃圾」,下面竟然還有一個「機關」!我踩了一下,沒想到這東西的蓋子突然彈了起來,把我嚇了一跳,原來這是個垃圾桶。
  • 垃圾分類的「繡花」功夫
    1月6日中午,上虞區梁湖街道拗花山村村民俞芬正在廚房做午飯,土豆削皮、茄子掐尖去蒂……她把廚餘垃圾扔進易腐垃圾桶,「桶內有我家的身份信息,分錯了,有人會上門來『家訪』。」廚房顯眼處貼著垃圾分類圖表。「喏,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內桶是村裡統一配置的,滿了,跟放在家門口垃圾箱的內桶互換一下就可以了。」說話間,俞芬打開貯藏室小門,只見並排有兩個紙板箱。紙板、礦泉水瓶等放入可回收箱,廢電池、廢燈管等歸集在有害物箱內,「有害垃圾倒到村委門口的紅桶內,可回收物賣到再生物資回收站。」垃圾分類監督員周玲玲,就是「家訪人」。
  • 我的志願故事(251)垃圾分類,從我做起
    2016級9班侯怡旭垃圾分類,從我做起8月16日上午水城國際居委會聯合社區青少年志願者們積極開展垃圾分類進社區宣傳活動,普及「垃圾分類,人人參與」的意識。而我則有幸參與其中。待集合完畢,我們來到了小區內專門設置的「垃圾分類小屋」。整個屋子以綠色調為主,一打眼兒看見的不是垃圾,而是幾個不同樣式的桶與袋子。心裡正疑惑著,只見工作人員走來,微笑著向我們介紹他們的用途。原來,這一些都是盛放垃圾的器具,但垃圾有不同的分類,垃圾袋自然也要用不同材質的。比如,可回收物要裝進藍色的垃圾桶裡,而有毒垃圾則要裝進紅色的垃圾桶裡,以便區分。
  • 聊不完的垃圾|鄉村垃圾分類,可能比城市更好做
    我跟他去了廢品回收市場,之後又去了北京五六環之間的廢品交易市場。很多人能把這些買來的、撿來的可回收物品分得清清楚楚——塑料甚至被分為幾十類。可回收物被他們分類後拿去賣,或者運到下遊工廠裡作為生產所需的再生原料。如果沒有這些產業鏈條,可回收物就無法成為再生資源。我發現,廢品回收不只是一個經濟活動。垃圾不只是物體,而是和人有關的——不管是環衛工人,還是廢品回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