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順愷創5幅鄧小平畫像 鄧林:畫出了父親的精氣神

2021-01-10 中國新聞網

《最後的囑託》

《大好河山》

《厚望》

  孫克(著名美術評論家):「《最後的囑託》是一件重現歷史瞬間的作品,由於它的題材涉及『文革』歷史的重大事件,成功地刻畫了人物形象,概括了一個重要的歷史階段。周順愷充分運用中國畫的線條和水墨淡彩的功能,在生宣紙上勾勒形象,特別著重臉部和手部的細膩深入的表現,其他服飾、道具則相對簡略,背景空間不著一筆,使主題突出,盡顯中國畫計白當黑之特長。」

  梁江(中國美術館副館長):「他的畫有一種巴山蜀水的清氣和靈氣,他的筆墨、他塑造的人物體現出一種個性,有重慶的特點,他這幾十年的藝術經歷對中國人物畫的探討,是有啟迪作用、有參考價值的,他所體現出的藝術精神也是中國人物畫應該提倡應該鼓勵應該光大的。」

  楊曉陽(中國國家畫院院長):「周順愷是中國實力派畫家中西南地區有代表性的人物畫家,他深入表現了他所處的地域的風情、民俗,同時堅持表現重大歷史題材,堅持現實主義創作方法,他最突出的特色就是真情描繪。

  陳履生(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助理):「周順愷一直堅持他的創作理想,他把他所敬仰的英雄主義和社會的崇高感一直作為表現的主要對象,他把幾十年來形成的對英雄主義崇高感的描繪,在回歸現實的路程中作了種種的努力。」

  「我父親鄧小平的形象是很難畫的,看了很多人畫的,只有少數人畫的是神形兼備。順愷用他的作品很好地展現了鄧小平的神採和堅毅,他的綿裡藏針,他的寬廣胸懷。」這段話是鄧小平的長女、國家一級美術師鄧林對重慶畫家周順愷作品的評價。昨日是鄧小平誕辰110周年紀念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記者在周順愷美術館見到了周順愷創作的與鄧小平有關的多幅作品,並獨家專訪了周順愷。

  文字激發創作欲望

  周順愷第一次畫鄧小平是在1998年。「那時候我看了一本書,是周恩來的保健醫生張佐良寫的《周恩來的最後十年》,裡面有一段關於周恩來1975年9月20日做手術前和鄧小平見面的描述,就是這段話讓我產生了創作的衝動。」周順愷一邊說一邊從書架上很快地抽出了這本16年前看過的書,書的封面已經不見了,但翻開書還能看到當時周順愷做的筆記。記者看到書中寫到「周恩來一見到鄧小平,立刻從被子裡哆哆嗦嗦伸出手來,用他僅有的力氣握住鄧小平的手。『小平同志,你這一年多來的工作證明,你比我強得多!』。」

  「就是這一段描述讓我有了創作的衝動。」周順愷給記者回憶到,這段文字讓他非常感動,而這一段歷史卻是沒有任何影像資料的。「我希望能夠用我的作品來真實還原這一歷史場景,於是我開始構思和創作我的這一件作品,名字就叫做《最後的囑託》。」周順愷告訴記者,其實在這之前,他從來沒有畫過鄧小平,為了完成這幅作品,他開始收集素材。

  高價購買創作素材

  周順愷順利構思好整幅作品構圖後,卻在收集素材時碰到難題。「畫面中周恩來、鄧穎超等人的圖片資料都很好找,我很快也都找到了。但在搜集鄧小平圖片資料的時候,我卻遇到了困難。」周順愷給記者介紹到:「在我的構圖中,鄧小平是俯身握住周恩來的手,我要畫一個鄧小平俯身的形象,還得讓人能一眼看出這是鄧小平,我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圖片資料。」

  直到有一天,周順愷無意之中在一個舊書攤看到了一本畫冊。「時間太久了,我都不記得是在哪一條小巷子的一個舊書攤上,我看到了一本關於鄧小平到四川的圖片集,我翻了一下,裡面竟然有一張角度非常符合我想像的照片,當時非常激動。」周順愷沒能按捺住自己的興奮之情,舊書攤的老闆看出了周順愷對這本書的志在必得,於是開價200元,一分錢都不少。「要知道那是在1998年啊,200元也不少了,一般一本舊書也就幾元錢。」周順愷笑著告訴記者,「沒辦法,為了創作,我也只能出200元把這本非常破舊的畫冊買了下來。」

  作品曾在美展獲獎

  為了更好地完成這件作品,周順愷可謂是認真至極。為了畫好畫中的手術車,周順愷還專門跑到了重慶一家醫院的手術室寫生,還採訪了手術室護士。「這幅《最後的囑託》從開始構思到創作完成,一共花了8個月的時間。」

  至今為止,周順愷一共只畫了5幅與鄧小平有關的作品,除了1999年完成創作的《最後的囑託》,另外還包括2002年為慶祝重慶日報創刊50周年創作的《厚望》,2004年創作的《東渡黃河》,2005年創作的《大好河山》,以及2010年創作的紀念鄧小平誕辰100周年的作品。雖然創作的與鄧小平有關的作品不多,但周順愷在這上面花費的精力可不少。「有人說過,歷史題材創作就是美術中的重工業,這句話一點不假。」周順愷告訴記者,僅僅為了創作好鄧小平這一個形象,「我翻看了很多文獻資料、圖片記錄,我自己都數不清有多少本了。同時我不僅看紀錄片,連與鄧小平有關的電視劇我都全部要看,我記得當時去買了很多盒有關鄧小平的電視劇的錄像帶和光碟」。

  作品獲鄧家人認可

  周順愷的付出也得到了認可。《最後的囑託》參加了第九屆全國美展,被著名藝術家關山月欽點獲得了美展的「關山月中國畫創作獎」,《東渡黃河》也被中國美術館收藏。不僅有學術界的認可,周順愷筆下的鄧小平形象更是得到了鄧小平家人的肯定。

  2012年,鄧小平長女、國家一級美術師鄧林回到廣安舉辦個人畫展,特意通過重慶市文聯邀請周順愷參加。「在這之前我和鄧林並不相識,後來我才知道,鄧林是在畫冊中看到了我畫的鄧小平,所以專門邀請我去參加她的個展。」周順愷在廣安見到了鄧林,並和鄧林就作品的創作進行了交流。「當時鄧林就在口頭上肯定了我筆下的鄧小平形象,沒想到後來還專門為此寫了一篇文章」。

  記者看到了周順愷收藏的這篇名為《畫人要畫精、氣、神》的文章原件,是鄧林2012年3月30日親筆書寫的,文章中提到,周順愷的畫「不求人物表面的所謂『好看』、『華麗』,而是力求忠實於所寫人物的當時心態、精神面貌……我父親鄧小平的形象是很難畫的,看了很多人畫的,只有少數人畫的是神形兼備。順愷用他的作品很好地展現了鄧小平的神採和堅毅,他的綿裡藏針,他的寬廣胸懷。」

  本版文/重慶晨報記者 孔令強

  本版圖/重慶晨報記者 楊新宇

  藝術家簡介>

  周順愷,1950年生於重慶。現為重慶畫院名譽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重慶市中國畫學會會長,重慶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相關焦點

  • 兩幅「秋山圖」辨偽:看整體效果是否有精氣神
    兩幅「秋山圖」辨偽:看整體效果是否有精氣神 我在查閱濟南市博物館藏高鳳翰作品資料時,發現了兩幅《秋山讀易圖》,兩幅作品幾乎一模一樣。我將這兩幅作品進行對比總結,從中發現真偽作品的區別。  圖一題款:「危巖壓屋如披廈,翠嶂排門儼列屏。三十年前拋擲句,拾來客話竹西亭。起句為濟南某僧題畫作,已棄去不存久矣,昨象兌侄偶過見此幅,重拈題之,若為竟作者,老阜左手記。仿白石翁秋山讀易圖」。鈐印:「煮石山人」,「介亭」,「南阜居士」。
  • 給爸爸親手畫一幅畫
    眼看著父親節就要到了,李可決定要為自己的爸爸送一份別致的禮物。因為她總覺得爸爸們太默默無聞了,雖然為家庭付出的一點也不少,甚至承受了更多的壓力,受了更多的委屈,但父親節總是得不到重視。「老爸的很多個瞬間是我很難忘記的,我忘不了我拿到北京一所高校錄取通知書時他喜笑顏開的樣子,我忘不了他送我到大學校園忙碌的身影……」李可決定為自己的爸爸也畫一幅畫,然後快遞給他,「我已經能看到他收到快遞高興的樣子了!」 自幼喜愛畫畫的李可開始臨摹老爸的照片,「可能會不是特別像,但是這是我心中的老爸。」
  • 12幅插畫,畫出爸爸對女兒的愛,只有做父親的人才能體會
    就像是一群人面對同一幅畫作,有的人就可以欣賞到它的獨特之處,有的人則會對其嗤之以鼻,畫作並沒有變化,而是不同的人生閱歷,不同的心境造成不一樣的結果。在國外,就有一位名叫斯尼賈娜的插畫家,專門畫了一組給父親看的插畫,這組插畫作品引起了許多父親的共鳴,而一些沒有孩子的人,則完全感受不到這些畫中父親與孩子之間的感情,只會認為這是一組看起來有些可愛的插畫作品。
  • 父親的畫一幅值1億,他卻捐了幾十幅給國家,自己一家人甘於清貧
    王健林曾經花了650萬買下了傅抱石的一幅畫。這張畫叫做《虎踞龍盤》是傅抱石的巔峰之作。這張畫多年之前就有人出價2億求購。求購者就是李嘉誠的長江集團。當年王健林買下這幅畫的時候,本來跟傅家談好了800萬的價格,而且還是分期付款。後來傅家急著要錢,就讓王健林一次性給錢,但是價格降到了650萬。650萬如今至少值5個億以上。不過這還不是王健林最成功的一筆藝術品投資。
  • 「父」出真愛 幼兒園父親節活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父親的角色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現代家庭中,爸爸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是繁忙、威嚴,爸爸參與教育孩子的機會甚少。為此,在父親節來臨之際,我園特開展了「『父』出真愛,感恩相伴」活動,提供孩子和爸爸溝通交流的機會,增進父子、父女間的感情。
  • 陳家溝僅存的一張畫像,隱藏著太極拳發展歷史怎樣的一段秘密?
    陳家溝僅存的一幅陳王廷和蔣發畫像,陳小旺題字陳家溝陳正雷編著《陳氏太極拳械》。上卷第一頁也刊登了這幅畫像。畫像右上角陳正雷題有「太極拳創始人陳王廷公與友蔣發遺像」。在畫像的底部題:「太極拳鼻祖陳王廷及徒弟蔣發像。」說起這幅畫的來歷,那是1962年陳家溝弟子陳慶州在陳家溝祠堂磕頭拜師的時候。
  • 女兒給媽媽畫畫像,作品太醜慘遭爸爸嘲笑,媽媽卻做出這樣的反應
    一個黑人小女孩在自己的家中嘗試著給自己的媽媽畫一幅任務花香,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在那裡等待著。十分鐘過去後,媽媽主動詢問孩子「你畫的怎樣麼樣了呀,可以給我看看嘛?」這時候媽媽說了:「這幅畫實在是太天才了,我從來都沒有看見過比這幅更好的畫!」可是小女孩卻說:「我覺得很難看啊,你看老爸都笑得打滾了。」「你老爸能懂什麼呀!這個臉頰是用了法國最流行的畫法,色素沉澱法,把輪廓表現得非常立體,你究竟是從哪裡學的,還是自己創造出來的,怎麼那麼天才啊。」這時候小女孩感到了一點安慰,露出了羞怯的笑容,對於畫畫這件事情,又提起了興趣。
  • 一生只畫一個女人,他才是真正愛妻狂魔!
    於是卡米勒從生活中走進莫奈的畫中,又從畫中走進他的內心世界,莫奈以卡米勒為模特創作出了《綠衣女子》 成就了他早期的輝煌。《綠衣女子》 1868年他們有了第一個孩子吉恩。1870年普法戰爭前夕,莫奈與卡米勒結婚了,開始了他們短暫的9年婚姻。
  • 父親畫18歲女兒,6年內沒讓談戀愛?畫了30多幅人體1個億也不賣?
    陳洪標|文【本文共 3500個字,17張圖片】父親畫18歲女兒,6年內沒讓談戀愛?畫了30多幅人體1個億也不賣?很多網友說這個畫家身為父親,畫誰不好,為什麼偏偏要畫自己的女兒,而且是畫人體畫。這世上,有畫模特人體的,有畫妻子人體的,但從來沒有父親畫女兒人體的。讓女兒給自己當人體模特,他怎麼受得了?他究竟是不是親生父親。
  • 一生只畫一個女人 痴情畫家莫奈
    這幅同樣以卡米爾為模特的《綠衣女子》,讓莫奈在重要的沙龍展上大獲好評,第一次嘗到成功的滋味。莫奈跟梵谷一樣,對浮世繪情有獨鍾。在這幅《日本裝的莫奈夫人》裡,畫中的妻子卡米爾穿著一身紅色和服,眉眼帶笑,看著對面的莫奈,她的眼神是多麼的有愛。這幅《紅圍巾:莫奈夫人畫像》,莫奈畫了整整 10 年,是他自己最鍾愛的妻子畫像之一。
  • 感恩偉人鄧小平獻計廣安助跨越
    廣安市委書記侯曉春出席座談會,詳細介紹了廣安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並代表市委市政府和470萬廣安人民向各位專家為廣安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的突出貢獻表示衷心的感謝,真誠希望各位專家繼續給予廣安更大支持,幫助廣安人民把小平家鄉建設得更加美好,以煥然一新的面貌迎接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市委副書記、市長羅增斌主持座談會。
  • 莫奈一生只畫一個女人 此女就是前妻卡米爾
    畫中的卡米爾是如此的溫婉嫻靜,難怪莫奈會如此的著迷。儘管莫奈也不過是雜貨商出身,身份不見得有多高貴,然而他的家人並不接受這位模特兒,他的父親為了表示反抗,一度切斷了莫奈的經濟來源。現實的艱難並不沒有夭折他們的愛情,反而日後證明卡米爾是愈發的旺夫女。
  • 北宋18歲少年,一生只留下一幅畫,卻火了千年,最終下落卻是謎
    有詩歌,有畫作,有藝術品,這些都構成了我們民族重要的文化財富。在北宋時期,有這樣一位少年,他留給後世的只有一幅畫作。但是他卻憑藉這幅畫在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他的這幅畫也讓無數藝術愛好者為之驚嘆,甚至在千年之後的今天也依舊閃爍著燦爛的光輝。
  • 他的想得卻不可都都在這畫裡了
    大家在看到這幅畫時會不會也有同樣的疑問,以梵谷的個人經歷怎麼會有這樣的作品呢?的確,這事實上是梵谷向法國畫家米勒致敬的一幅摹畫。米勒出身農民家庭,年輕時到巴黎學藝,為了討生活不得不畫些迎合上流社會審美的畫作,直到35歲那年為了躲避黑熱病攜家來到巴比松,米勒才終於回歸自己熱愛的田園,開始用畫筆謳歌鄉村。我們來看看原畫。
  • 父親節,和羅中立一起畫我的父親
    6月16日下午,由羅中立美術館、課堂內外藝術學院主辦的公教系列活動上,50餘名來自重慶各個中小學的同學,與藝術大師羅中立面對面交流,一起畫心中的父親。當天下午,羅中立美術館,一位老師正帶同學們參觀,為孩子們講解作品背後的故事。
  • 如果愛是一首歌 / 一幅畫 / 一場電影……
    「我不相信一見鍾情」,「遇到喜歡的人,我願意改變自己」……短片中的井柏然和劉雯飾演著性格和愛情觀都不同的男女,他們在表達內心感受時也展現出了一張多樣的「愛的面貌」。短片中六句簡單直接的臺詞,呈現了面對愛,不同人的不同模樣。提到對愛的經典詮釋,心裡總會跳出來幾句歌詞、書裡的臺詞和影視劇中的畫面。
  • 母親生日送什麼禮物好,送一幅畫可好?
    送母親生日禮品,國畫葡萄就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對於母親來說,子孫滿堂、家庭和諧、幸福美滿,就是她心中最大的願望,而這幅葡萄畫掛在家中寓意年年都有好兆頭,正寓意著多子多福、年年有餘的意義。 推薦二,松鶴牡丹圖,福壽延年
  • 以跨年盛典為圓心,東方衛視2020年有這樣的平臺畫像……
    以跨年盛典這一IP為圓心,以平臺不同領域的內容為半徑,在一個個「同心圓」中跨越風雨,勾勒出東方衛視的平臺畫像。 東方衛視跨年盛典:李雪琴《像我這樣的人》 「2020年,你們好嗎?
  • 圍城裡的男人和女人,是一幅畫和一首歌的區別
    我想,這句話挺合適的,愛情對於男人和女人的區別,就是一幅畫和一首歌。愛情對男人來說,是房間牆上掛著的一幅畫;愛情對女人來說,卻是房間裡播放的一首歌。對男人來說,一個房間可以掛一幅畫,也可以掛多幅畫,並且相安無事。但對女人來說,一個房間裡只能放一首歌,不然兩首歌同時播放,在房間裡的人,都會因為噪音而不舒服。這就是男人和女人在圍城裡最大的區別。也造成了婚姻最根本的矛盾。
  • 老家堂屋掛曆上的一幅畫,幾乎代表了我一生的情感走向
    江南老家,堂屋的牆上用鐵釘掛了一個掛曆,有一幅畫我至今不會忘卻,它幾乎代表了我一生的情感走向。畫上一個懸在天空的月亮,月亮的位置居於天空的一半多一點,月亮呈金黃色,像雞蛋黃的金黃色;畫的下部是開放著的花,是牡丹或玫瑰,花朵很大;中間是一個裙裾飄舞的女子,向著月亮飛去,那是與月亮關係最為密切的仙女嫦娥。這幅畫應該就是寄寓了中國老百姓美好情愫的「花好月圓」。我們的餐桌就靠著掛曆擺放。吃飯時,飯菜的熱氣,在餐桌周圍環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