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囑託》
《大好河山》
《厚望》
孫克(著名美術評論家):「《最後的囑託》是一件重現歷史瞬間的作品,由於它的題材涉及『文革』歷史的重大事件,成功地刻畫了人物形象,概括了一個重要的歷史階段。周順愷充分運用中國畫的線條和水墨淡彩的功能,在生宣紙上勾勒形象,特別著重臉部和手部的細膩深入的表現,其他服飾、道具則相對簡略,背景空間不著一筆,使主題突出,盡顯中國畫計白當黑之特長。」
梁江(中國美術館副館長):「他的畫有一種巴山蜀水的清氣和靈氣,他的筆墨、他塑造的人物體現出一種個性,有重慶的特點,他這幾十年的藝術經歷對中國人物畫的探討,是有啟迪作用、有參考價值的,他所體現出的藝術精神也是中國人物畫應該提倡應該鼓勵應該光大的。」
楊曉陽(中國國家畫院院長):「周順愷是中國實力派畫家中西南地區有代表性的人物畫家,他深入表現了他所處的地域的風情、民俗,同時堅持表現重大歷史題材,堅持現實主義創作方法,他最突出的特色就是真情描繪。
陳履生(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助理):「周順愷一直堅持他的創作理想,他把他所敬仰的英雄主義和社會的崇高感一直作為表現的主要對象,他把幾十年來形成的對英雄主義崇高感的描繪,在回歸現實的路程中作了種種的努力。」
「我父親鄧小平的形象是很難畫的,看了很多人畫的,只有少數人畫的是神形兼備。順愷用他的作品很好地展現了鄧小平的神採和堅毅,他的綿裡藏針,他的寬廣胸懷。」這段話是鄧小平的長女、國家一級美術師鄧林對重慶畫家周順愷作品的評價。昨日是鄧小平誕辰110周年紀念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記者在周順愷美術館見到了周順愷創作的與鄧小平有關的多幅作品,並獨家專訪了周順愷。
文字激發創作欲望
周順愷第一次畫鄧小平是在1998年。「那時候我看了一本書,是周恩來的保健醫生張佐良寫的《周恩來的最後十年》,裡面有一段關於周恩來1975年9月20日做手術前和鄧小平見面的描述,就是這段話讓我產生了創作的衝動。」周順愷一邊說一邊從書架上很快地抽出了這本16年前看過的書,書的封面已經不見了,但翻開書還能看到當時周順愷做的筆記。記者看到書中寫到「周恩來一見到鄧小平,立刻從被子裡哆哆嗦嗦伸出手來,用他僅有的力氣握住鄧小平的手。『小平同志,你這一年多來的工作證明,你比我強得多!』。」
「就是這一段描述讓我有了創作的衝動。」周順愷給記者回憶到,這段文字讓他非常感動,而這一段歷史卻是沒有任何影像資料的。「我希望能夠用我的作品來真實還原這一歷史場景,於是我開始構思和創作我的這一件作品,名字就叫做《最後的囑託》。」周順愷告訴記者,其實在這之前,他從來沒有畫過鄧小平,為了完成這幅作品,他開始收集素材。
高價購買創作素材
周順愷順利構思好整幅作品構圖後,卻在收集素材時碰到難題。「畫面中周恩來、鄧穎超等人的圖片資料都很好找,我很快也都找到了。但在搜集鄧小平圖片資料的時候,我卻遇到了困難。」周順愷給記者介紹到:「在我的構圖中,鄧小平是俯身握住周恩來的手,我要畫一個鄧小平俯身的形象,還得讓人能一眼看出這是鄧小平,我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圖片資料。」
直到有一天,周順愷無意之中在一個舊書攤看到了一本畫冊。「時間太久了,我都不記得是在哪一條小巷子的一個舊書攤上,我看到了一本關於鄧小平到四川的圖片集,我翻了一下,裡面竟然有一張角度非常符合我想像的照片,當時非常激動。」周順愷沒能按捺住自己的興奮之情,舊書攤的老闆看出了周順愷對這本書的志在必得,於是開價200元,一分錢都不少。「要知道那是在1998年啊,200元也不少了,一般一本舊書也就幾元錢。」周順愷笑著告訴記者,「沒辦法,為了創作,我也只能出200元把這本非常破舊的畫冊買了下來。」
作品曾在美展獲獎
為了更好地完成這件作品,周順愷可謂是認真至極。為了畫好畫中的手術車,周順愷還專門跑到了重慶一家醫院的手術室寫生,還採訪了手術室護士。「這幅《最後的囑託》從開始構思到創作完成,一共花了8個月的時間。」
至今為止,周順愷一共只畫了5幅與鄧小平有關的作品,除了1999年完成創作的《最後的囑託》,另外還包括2002年為慶祝重慶日報創刊50周年創作的《厚望》,2004年創作的《東渡黃河》,2005年創作的《大好河山》,以及2010年創作的紀念鄧小平誕辰100周年的作品。雖然創作的與鄧小平有關的作品不多,但周順愷在這上面花費的精力可不少。「有人說過,歷史題材創作就是美術中的重工業,這句話一點不假。」周順愷告訴記者,僅僅為了創作好鄧小平這一個形象,「我翻看了很多文獻資料、圖片記錄,我自己都數不清有多少本了。同時我不僅看紀錄片,連與鄧小平有關的電視劇我都全部要看,我記得當時去買了很多盒有關鄧小平的電視劇的錄像帶和光碟」。
作品獲鄧家人認可
周順愷的付出也得到了認可。《最後的囑託》參加了第九屆全國美展,被著名藝術家關山月欽點獲得了美展的「關山月中國畫創作獎」,《東渡黃河》也被中國美術館收藏。不僅有學術界的認可,周順愷筆下的鄧小平形象更是得到了鄧小平家人的肯定。
2012年,鄧小平長女、國家一級美術師鄧林回到廣安舉辦個人畫展,特意通過重慶市文聯邀請周順愷參加。「在這之前我和鄧林並不相識,後來我才知道,鄧林是在畫冊中看到了我畫的鄧小平,所以專門邀請我去參加她的個展。」周順愷在廣安見到了鄧林,並和鄧林就作品的創作進行了交流。「當時鄧林就在口頭上肯定了我筆下的鄧小平形象,沒想到後來還專門為此寫了一篇文章」。
記者看到了周順愷收藏的這篇名為《畫人要畫精、氣、神》的文章原件,是鄧林2012年3月30日親筆書寫的,文章中提到,周順愷的畫「不求人物表面的所謂『好看』、『華麗』,而是力求忠實於所寫人物的當時心態、精神面貌……我父親鄧小平的形象是很難畫的,看了很多人畫的,只有少數人畫的是神形兼備。順愷用他的作品很好地展現了鄧小平的神採和堅毅,他的綿裡藏針,他的寬廣胸懷。」
本版文/重慶晨報記者 孔令強
本版圖/重慶晨報記者 楊新宇
藝術家簡介>
周順愷,1950年生於重慶。現為重慶畫院名譽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重慶市中國畫學會會長,重慶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