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靡全球的「正念」生活哲學究竟是什麼?2021年你需要全新的生活態度

2021-01-11 騰訊網

作者:美美子 持續精進中,更要成為更強大溫暖的女孩

編輯:auroral-L

人總是沉浸在對過去的後悔和對未來的擔憂焦慮和憧憬中,唯獨不珍惜當下,但是過去和未來又何嘗不是每一個當下組成的呢?

一項有趣的研究發現,我們每天有47%的時間花在去想跟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無關的事(Killingsworth&Gilbert,2010)。

這也符合我們的日常體驗:我們在生活中非常容易胡思亂想,時間總在不知不覺中溜走。

工作的時候期待著休假,無法專注;休假的時候焦慮馬上要上班了,無法盡情放鬆;期待獨處時光,真正一個人在家時又很空虛,想出去玩,無法靜下心來。

我們生活中大部分不快樂,都來自於過去已經發生的事和未來尚未發生的事。我們為很多未來的可能性持續生活在焦慮中,但如果我們能深刻感受活在當下的這一刻,我們就可以很大程度上減少自己的負面消極情緒。

沒有刻意覺察前,我們都處於「自動駕駛」狀態中。

大部分人對於平時的生活是無覺察的。我們的生活,就好像是一輛自動駕駛模式的汽車。

我們的行為模式,思維方式和情緒反應,都像是被設定好的,自動發生的。

比如,我們每次感到憤怒,被憤怒衝昏頭腦,控制不住的對身邊人發脾氣,摔東西,發洩情緒。

一旦出現某種相似的狀況,我們的反應就陷入自動駕駛模式。此刻,我們無法控制自己,做出傷害自己也傷害他人的舉動。這時,我們是被情緒掌控的奴隸,不再有真正的自我意識。自動駕駛模式也會破壞我們和他人之間的關係。長此以往,我們和重要的人的關係也會變得疏遠。

我們會按照固定的思維模式做決定,看不到自身和周邊環境的變化,倉促被迫作出決定,事後又會陷入悔恨,周而復始,形成一個閉環。

又或者,我們會慣性的拿自己和周圍人比較,比較後會陷入消極情緒,從而無法專注自己的目標,感到懈怠,感到自身價值不足。

在這種自動駕駛模式下,我們無法真正把握自己的人生。

大部分人在二三十歲就死去了,

因為過了這個年齡,

他們只是自己的影子,

此後的餘生則是在模仿自己中度過,

日復一日,更機械,更裝腔作勢地,

重複他們在有生之年的

所作所為、所思所想、所愛所恨。

——羅曼·羅蘭

你可能正過著一種不夠正念(mindless)的生活,你是否發現自己很多條都可以對號入座?

感覺生活單調而平淡,每天重複著三點一線,很無趣

缺少耐心,即使沒什麼要緊的事,也感覺自己一直很急躁

周末和假期一晃而過,來不及感受就過去了

吃到撐,才記起本來是要控制飲食的

總是被腦海中的很多想法裹挾著,思緒在不斷飄搖

......

我們生活中的很多方面問題的產生,其實都與這種不夠正念的生活狀態有關

比如,工作學習上,很難持續投入注意力,效率低下;又或者,完全提不起興趣,上班、上學如上墳,總是在煎熬中度日。

正念:一種越來越流行的生活方式

近十年來,正念在逐漸成為一種廣受歡迎的健康生活方式。這其中,也包括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明星。

超模Miranda Kerr就是正念的一名擁簇者。在一次採訪中,她提到正念不僅幫助她日常保持清晰的頭腦,還陪伴她走出了困境。

「瑞秋」Jennifer Aniston提到,自己每一天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進行正念訓練。

除此之外,基努裡維斯,阿湯哥,麥當娜,科比,Kate perry...... Ta們都是正念的支持與愛好者。

就連影片《星球大戰》中,絕地武士都在通過正念的方式進行修煉。

而在矽谷,正念不僅成為一種主流的減壓方式,也在幫助人們更好地激發創造力:

谷歌自主研發了交互式培訓課程「探索內在自我(Search Inside Yourself)」,帶領員工進行正念練習,提升幸福感(well-being)、領導力(leadership)及修復力(resiliency);

已故蘋果聯合創始人史蒂夫·賈伯斯生前也曾長期實踐正念,保持冷靜、理清思路,更好地進行創造。

甚至在矽谷的創業企業家中有這樣的說法:如果你還沒有開始練習正念,那麼你就要落伍了。

現在全美共有超過2000萬人,將正念作為緩解壓力和精神疲憊的治療方法。如果你進行相關搜索,還可以找到更多的文章和書籍,還有學術研究和新聞報導。

正念作為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逐漸在全世界成為一種潮流。

正念距離我們也並不遙遠。每個蘋果手機的用戶,打開手機中自帶的「健康」APP中,就有關於「正念訓練」的方式方法與數據,在各大軟體下載平臺中,也有關於正念的應用商品。

正念會為我們的心智、認知能力及情緒健康帶來諸多益處

正念在全球如此風靡,在下文,我會為大家解釋什麼是正念,如何將正念融入到生活中。

正念的頭腦狀態是什麼樣的?

正念的概念最初源於佛教禪修,從坐禪,冥想,參悟等發展而來。是有目的的,有意識的,關注,覺察當下的一切,而對當下的一切又都不做任何判斷,任何分析,任何反應,只是單純地覺察它,注意它。

首先,我們需要理解,什麼是覺察

覺察,是我們能夠意識和關注當下正在發生什麼。當我們覺察自己的體驗,我們其實是在主動關注,在這一刻,自己究竟有哪些想法、情緒、和身體感覺。

大多數時候,我們對自己的內心世界毫無覺察,任由自己重複固有的思維定勢和情緒反應,卻從來沒有真正「看到」內心正在發生什麼。

很多時候,我們對自己總是很苛刻,總是下意識地做出一些負面的評判,習慣性的指責自己,「我怎麼這麼的笨?」「為什麼這樣簡單的事我都做不好?"

當我們去感受自己的時候,這些「好與壞」、「是與非」的評判,會給我們了解到的自己加上刻板印象,影響我們「看到」真實的自己。

正念需要正是我們在覺察自身體驗的時候,先停下評判,不預設哪些想法、情緒是好的或是不好的。不要戴著有色眼鏡判斷自己。

有時,我們會被情緒綁架,和他人發生衝突時,賭氣的話脫口而出,沒有給自己反應的時間,我們在一瞬間被情緒掌控,做出自動化,無覺察的反應。

至於憤怒情緒背後的真正原因,說出口的話是否能收回去,在那一刻,我們都還來不及看清楚。至於除了出口傷人外的其他選擇,我們此刻也看不到;而在衝動做出選擇後,我們也就失去了其他選擇的機會。

正念需要我們先不做出反應,只是去覺察自己此時此刻的想法和感受。當我們擁有這種「遲鈍」的能力,我們實際上也擁有了思考的選項:

這件事中,我的潛意識是什麼?我有幾個選擇的餘地?我此刻的思想會不會過於偏激?依靠這樣的思考,我們的行動也就有了轉折的餘地。

在這種前提下,我們依然可能做出和原來一樣的行動選擇,卻會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因為匆忙做出反應而後悔的可能我們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做,也能夠明確我們的行為真的是自己想要做出的。

正念的覺察是時時刻刻的。正念是一種生活態度,是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我們的頭腦狀態都是正念的。我們不再需要提醒自己,現在該切換到正念模式了。時時刻刻的覺察,意味著我們是以清醒的個體而存在,不再被情緒所掌控。

正念推崇的生活內涵是什麼?

正念減壓的創始人喬·卡巴金博士曾提出過7項「正念的態度」,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什麼是正念的生活狀態。

1.保持未知和好奇,開放而充滿新鮮感地看待內在的自我與外部世界。

初心的態度-Beginner's Mind: 初心是一個願意看待萬事萬物都如初見的態度。正念提倡新手心態的生活哲學。這樣,每次練習都是新的練習,不帶著對於過往練習中的期待和感受,才有可能對新的感覺保持接納的態度。不讓自以為「知道」的想法或信念妨礙我們看到事物的另一面貌。

時時清空自己的固有感受,打破思維定勢,以新手姿態看待生活中的種種事物,我們才會有更多的進步。即使是同樣的事物,在不同的心境下去體會,依舊會有別樣的感覺。

2.面對生活中的種種體驗和經歷的事情,只去觀察它是什麼,不去給出是非對錯的評判。

非評判的態度-Non-Judging: 擱置評判。我們的頭腦習慣於評判,給所有的事物貼上好或壞的標籤,如果好就趨之若鶩,如果壞就避之不及,不好不壞就會覺得無聊。

在正念練習中,我們要覺察自己的評判和想法,即使發現內心中存在著一些批判時,也不要慌張,覺察到這些評判的存在,讓它們像雲朵一樣從你的腦海中慢慢飄進,慢慢飄出,「注視」著他們並且不去進一步評價或刻意消除。

我們要超越非黑即白的評判,從而看到事物更真實,也更複雜的樣貌。

3.對於未來可能發生的變化,無論是我們想要的或是不想要的,都保持開放的心態。

放下的態度-Let it go: 我們的內心總是想抓住愉悅的,排斥不愉悅的體驗。在這樣「抓緊-抗拒」的過程中,我們漸漸形成了一套有關自我、他人和生活的固定概念。比如,「我必須要瘦下來」、「我只有擁有大量的金錢,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和認可」,等等。

放下的態度,我們要有意識的把這種傾向放在一邊,只是如實的覺察每一個升起的體驗,提醒自己放下那些衝動,只是任由他們升起熄滅。這樣做的時候,我們也是逐漸放下自己心中的執念。

正念提倡「順其自然」的生活哲學。去覺察自己的評判、執念和情緒,不去抓住其中的任何,只是允許它們自然地出現,也允許它們慢慢地離開。

4.看到、承認事物當下的樣子,而不是花費力氣抵抗它的存在。

接納的態度-Acceptance: 接納意味著與事物如其說是的樣子達成共識。在你改變之前,先得接納自己現有的樣子,不去浪費很多精力對事實加以否認和抗拒,強迫事態按我們喜歡的方式存在。比如,期望戀人變成我們理想中的樣子,期望Ta能理解我的心意等等。

我們總是在試圖改變別人,然而只有「接納」,我們才能看到人、事、物本真的樣子,獲得更多新的體驗和信息。

這並不意味著你什麼都得喜歡,被動的放棄自己的原則和價值觀,而是不把自己的強烈意願強加到我們的體驗中,學習看見事物此刻本來的面目。

如果當下感到緊張,我們的目標不是「不要緊張」,如此的話你會更緊張;你應該告訴自己「是的,我現在有緊張的情緒,我現在內心和身體有這樣的狀況」,當你並不企圖對抗它,不企圖掌控它,接受現狀時,它的力量就會開始消失了。這就好比你被蚊子咬了,你會發現它越抓越癢,不去想它時,過一會兒,就不那麼癢了。

5.相信自己的感受、直覺,而非總是向外求索。

信任的態度-Trust:正念的精神更強調做自己,成為更好的你自己。這並不意味著固步自封,當你想從別的地方學習時,仍然應該保持開放的態度,但這一切的基礎,是你要擔當起做你自己,相信自己的體驗,直覺和權威,相信自己具備基本的善良和智慧。

正念鼓勵我們感應自身、並相信它。如果某件事、某個人令我們感到不適,請不要無視這份不適感,而是信任它的存在有其原因,並願意探索它來自何處。

即使我們的感受並不一定準確,但在這個探索的過程中,我們也是加深了自己與自己,自己與外在世界的聯結。

6.意識到並接受很多事情只能以它們自身的節奏展開。

耐心的態度-Patience: 了解事物有其自身發展的時間和節奏,包括自己,在體驗不到平靜,放鬆和清醒時,在沒有所謂的積極變化發生時,也能夠用耐心的態度提醒自己不被湧動的思想所裹挾,被更多的思考來填滿我們的瞬間,給自己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允許事情發生。

如同麵包等待發酵,蝴蝶等待蛻變一樣。

我們的人生是由無數個當下組成的。當我們缺乏耐心,我們是在丟掉感受當下的機會,也是在丟掉我們的人生。

7.放下那些用力追逐的執念,深深傾聽自己,而不是馬上行動。

無為不強求的態度-Non-Doing: 許多人拼盡全力奮鬥,是在追求成為某個「應該成為的樣子」。但在用力追求的同時,「我們此時此刻是不夠好的」這個念頭也在心中生根發芽,並因此感到焦慮急躁。

為了儘快達到某種目的,逃避焦慮的狀態,我們可能會脅迫自己或他人,強迫某件事按照自己的意願發生和結束,最終是身心俱疲的結果。

正念倡導「非用力追求」的生活哲學。它鼓勵我們放下那些用力追求的執念,只是和當下的自己待在一起,覺察和體會此刻自己內心的種種想法和態度,而不是馬上去行動。

當覺察到自己需要小憩時,可以允許自己安然地休息,無需任何責備;當覺察到需要進一步行動時,再做出適當的行動。

正念是關於時間的,也是關於「無知」的;正念讓我們學會像一個旁觀者那樣,觀察自己的內在世界。

正念是一種生活的哲學。在實踐這種生活哲學時,我們不需要急進、也不需要強迫自己,只要讓它逐漸融入每一天的生活中、向著這個方向去做,就可以了。

而當我們逐漸用正念的方式生活時,我們也許就能看到生活不一樣的模樣。我們不再活在過去,也不活在未來,而是真正地活在當下。

以上。

正念路漫漫,先點個「在看」~

相關焦點

  • 「修心」4張圖,告訴你正念如何改變你的生活
    對於「正念」這個詞,我們應該都不陌生,而且我們還經常聽說正念有多麼多麼好。比如,修習正念可以改變我們的生命狀態、改變飲食習慣、改變睡眠質量、提升專注力、減少壓力、改善情緒狀態等。那麼,說到底,正念到底是怎麼改變我們的生活、改變我們的生命,以及改變我們的呢?今天,我們想用4張圖來告訴你答案:正念是如何改變生活的?
  • 正念冥想,讓「我」看清人性的真相,帶著愛生活,帶著愛戰鬥
    這是我之前很多年一直感興趣的,但是一直覺得非常沉重、難以觸及的話題。在第二年發現這種探討變得相對容易一點了。▸問:你說的人類最基本的問題是什麼呢?答:包括我們的人生、生活、思想,這個世界的本質,人與自然這些問題。
  • 2021年全球打工人真正想要什麼?
    【TechWeb】1月14日消息,全球疫情重塑了很多「打工人」的工作方式甚至工作心態。在2021年開啟之初,思傑人才加速器報告的一項新研究揭示了他們將需要什麼。思傑公司調查了全球大型成熟企業和中端市場企業的2,000知識型員工和500名人力資源總監。這項研究集中在金融服務、醫療健康和生命科學、電信媒體和技術(TMT)、專業服務、製造業和零售業等領域。
  • 2021年,十大預測
    根據霍普金斯大學測算,實現群體免疫需要為70%-90%的人口接種新冠疫苗,按75億人計算,若採用兩針免疫,全球新冠疫苗需求至少是100億劑。 然而,尚未量產的新冠疫苗卻已經被西方富國「預購」得乾乾淨淨!杜克大學最新數據,全球各國「預購」的新冠疫苗訂單達到96億劑。
  • 《正念的奇蹟》第2課:什麼是「正念」?
    所以,如果想真正保持清楚的覺知(從現在開始,我將用「正念」這個詞來指稱「對當下的實相保有覺知」),就要即刻在日常生活中開始修習,而不只是在禪修時。當你行走在通往鄉間的小路上,你就可以修習正念。走在這條四周都是綠草的泥土路,如果你修習正念,你就能(真正)體驗這條小路,這條帶你去往鄉村的小路。你可以通過練習保持覺知來修行正念:「我正走在這條通往鄉間的小路上」。
  • 2021,你想實現什麼自由?-全球電動車網
    一則突如其來的熱搜 引起了小愛的注意短短七個字仿佛是歡樂按鈕的開關帶來了2021年的第一份happy相較往年水漲船高的趨勢來說這價格四捨五入等於白送啊(手動狗頭)2021實現車釐子自由的夢想達成了!如果生活是一次抽卡普普通通的R還是人人豔羨的特別限定現在由你決定↓↓↓
  • 2021年,30個全球最矚目建築
    建成後,將有7萬名研究人員,居民和訪客在此生活和工作。設計「以興隆湖及周邊環境為靈感,旨在增強社區的福祉,讓企業像荷花一樣自然生長」。 讓我們一起期待2021年又會有哪些新建築在阿那亞落成吧。
  • 2021年,關於中國的十大新趨勢預測!
    根據霍普金斯大學測算,實現群體免疫需要為70%-90%的人口接種新冠疫苗,按75億人計算,若採用兩針免疫,全球新冠疫苗需求至少是100億劑。 然而,尚未量產的新冠疫苗卻已經被西方富國「預購」得乾乾淨淨!杜克大學最新數據,全球各國「預購」的新冠疫苗訂單達到96億劑。
  • 正念大師卡巴金是如何面對生活中的繁雜瑣碎?
    我已經學會辨別這種衝動,並對它持懷疑態度。我努力學著對它說不。這種衝動往往使我在吃早餐時兩眼緊盯著燕麥盒,一遍遍地看上面附列的營養成分說明,或者看廠家禮品大贈送的廣告。這種衝動只要你見縫插針地做點事情,而並不在乎你具體做什麼。報紙往往更能吸引我的注意力,產品目錄也一樣,周圍任何別的東西也都具有同樣的吸引力。
  • 你對生活的態度藏著你的運氣,忙碌的生活讓很多人遠離了生活本身
    》中也給出了答案:時刻保持覺知,將正念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如果你也想在日常生活中練習正念,歡迎訂購《正念的奇蹟》!我也是通過這本書的啟發,才開始認真觀察生活並開始真正生活!今天是你的,生活是你的!當你記住這一點時,你的心中自然會蕩漾起一圈微笑,讓心安住在正念中。
  • 「火鍋是一種生活態度」,好人家引發全民火鍋態度大討論
    2020年12月31日,天味食品(股票代碼:603317)旗下高端火鍋底料品牌「好人家」抖音挑戰賽「火鍋是一種生活態度」圓滿收官。截至挑戰賽結束,6萬多名網友共計上傳7萬餘條「火鍋態度」創意挑戰視頻,話題頁面的播放熱度突破6.4億。2020年底,「好人家」以一場全民共創的短視頻熱潮,為2020年全年的品牌營銷戰役劃上圓滿句號。
  • 每天一次正念冥想,重新掌控你的生活
    什麼是正念冥想練習?正念冥想是一種刻意的關注,不加以任何評判,對當下大腦中最真實的想法的觀察的練習。為什麼要做正念冥想練習?1 可以幫助我們提高專注力你是不是經常在做一件事的時候被環境或者其他情況幹擾,導致事情做一半,也有可能直接前功盡棄。
  • 2021全新開始,黃金開盤就來勁,高位瀑布難再現?
    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我們一生,除了自己,沒人知道這輩子到底有多少悲傷和無奈;那些深一腳淺一腳走出的路,眼含熱淚的笑容背後,究竟隱藏了多少心酸與痛苦。生活不易,學會微笑;有些事,有些痛,只有自己能懂;心情鬱悶的時候,就聽聽音樂,或者出去走走。
  • 1816年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何全球出現六月飛霜,原因究竟是什麼?
    文/仗劍走天涯1816年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何全球出現六月飛霜,原因究竟是什麼?想必大家都有聽過六月飛霜的典故,這是來自於中國的《竇娥冤》當中的。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其實六月飛霜的故事,不僅僅只是存在於故事當中,而是在歷史上,也是真實出現過的。
  • 神諭卡測試 | 2021年,需要你改變的使命是什麼?
    祝大家元旦快樂2021年的第一場雪,比以往來的更早一些,也冷一些。冬日是收縮的季節,適合去思考,去厚積薄發。雪下蓋的是種子,雪化了會滋潤種子。雪,就像眼前的困難與迷茫。種子,就是你。2021年,需要你的改變的使命是什麼?
  • 哲學是你生活中的解藥
    ······如果哲學既不是你接下來要考的科目,也不是你掙錢的工作,你卻會偶爾思索著這些奇奇怪怪的問題,那麼從某種角度上說,你也是個「哲學家」。因為這些疑問的本質就是哲學,就是我們應該如何理解自己?如何判斷是非對錯?如何看待世界?如何對待生死?
  • 2021年,一大批新規將正式實施,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來源 | 都市現場綜合中國政府網、新華網、光明網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如刪除來源必究2021年即將到來一大批新規也將正式實施這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一起來看看吧↓↓↓民法典時代到來2021年1月1日起,我國依法保護民事權利即將進入全新的「民法典時代」。
  • 惠普亮相2021年CES消費電子展:助力打造全新創作和協作計算體驗
    北京,2021年1月11日 ——今日,惠普公司亮相2021年CES消費電子展,向大眾呈現了一場對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與場所具有革新意義的計算創新盛宴。此次發布的一系列新品專為混合工作環境和個人創作空間而打造,在PC愈發重要的當下,惠普為業界帶來更多全新設備和解決方案。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居家辦公和娛樂成為新常態,據研究顯示,人們使用PC的時間在疫情爆發後平均每周增加了七個小時,並且由於疫情仍在世界蔓延,當前全球仍有超半數的員工在遠程辦公。
  • 塔羅推測:2021年內,你的好運是什麼?需要注意什麼?
    文字:梵星心語我們已經進入2021年好幾天了,儘管這一年挑戰繼續存在,卻依舊是令人期待的一年。2020年的陰霾已離我們而去,關於2021,相信不少小夥伴也有不少新的想法,大家憧憬著,希望著……今天就一起隨小梵來塔羅一下,看看2021年內,自己的好運是什麼?需要注意些什麼吧?
  • 在2021年的新年願望裡,我們看到了大家生活的模樣
    作者 | 許詩雨插畫 | 於 瑒「天哪,怎麼就2021年了!」大概從2020年12月開始,這種驚嘆就接連出現在社交網絡上。無他,2020年實在是太魔幻了。用一位名叫Mr.Bonbon的讀者給我們的留言來說就是,「今年還沒過明白,就2021 了。」但新年一詞總是能給予人內心一些溫熱的鼓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