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話說三遍,雞狗不待見——真正的成熟是一言不發、走向沉默

2020-11-09 智慧研習院


微博上有個熱點話題:人成熟的標誌之一,是失去傾訴欲!

以前的我們,話題打開總是有說不完的東西,和閨蜜說八卦吐槽男友到凌晨2點,和兄弟徹夜推杯換盞,聊理想聊人生。

可是,到了某個年紀,我們突然就失去了傾訴的欲望,又或許是發現能夠陪我們徹夜聊天的人,真的越來越少。

有人說自己越來越像塊木頭;有人覺得說了也沒用,不如自己消化;

也有人說字打了一半,又全部刪除,語音發出去又撤回,覺得自己矯情。

以前單純,一有事就沉不住,心情寫在臉上,開心事拿出來分享,難過事拿出來傾訴。

然而,回應往往是不痛不癢的冷淡。

說了不一定有人想聽,說了也沒人懂,於是,慢慢學會了沉默。

生活經歷告訴我們: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真正關心你的人,除了至親,鳳毛麟角。

失去傾訴欲,在孤獨中勇敢,在沉默中堅強,這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

有一個扎心的現實:

人人都關心自己,你說的話,也許人家根本不想聽;你的生活瑣碎,也許人家根本不感興趣。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是人之常情。

失去傾訴欲,是從彼此不關心對方的瑣事開始的。

知乎網友宏桑分享了他親身經歷的一件小事。

在一次同學聚會上,一個姑娘向大家抱怨她帶的實習生有多笨,什麼事都做不好,搞砸了還需要她來背鍋。

為了不冷場,大家七嘴八舌的聊起來:

自己當初當實習生有多笨;

自己帶實習生時候也一樣痛苦;

感謝當初帶自己的師傅對自己那麼耐心;

這個實習生笨到什麼程度,連這點小事都辦不好;

學校還是和職場脫節,太多技能需要重新培養;

結果那個心煩意亂的姑娘,心情更糟糕了——因為沒有一個人關注她!

你的實習生笨跟她沒半毛錢關係;你的師傅跟她八竿子打不著;學校和職場掛鈎,這道理誰都明白,不需要你說。

問題來了:姑娘說的大家不關心,大家說的姑娘也不在意,那互相傾訴還有什麼意思?

我的雞零狗碎與你無關,你的家長裡短我也不想介入,人與人之間有著或明或暗的界限,這是生活的常態。

沒有誰能夠輕易走進別人的內心,也沒有誰會為他人的情緒永久買單。

前段時間,朋友給表妹牽線,和一個同城的男生互加微信。

男孩說他喜歡看動漫,女孩說也喜歡。有共同愛好,就有共同話題。

接著,女孩開始滔滔不絕說上次在哪個動漫展玩得多開心;說自己除了動漫還喜歡美食,經常周末自己動手下廚;還喜歡插花。

她這頭傾訴欲望十分強烈,結果對方打來兩個字「哈哈」,然後聊天戛然而止。

得不到回應的熱情,就要懂得適可而止。

想傾訴,是因為無論何時何地,對方說什麼話,永遠和自己有關。希望得到的反饋,也和自己有關。

失去傾訴欲,是因為各人有各人的煩心事,沒人管你這檔事。

成熟後我們才發現,希望別人來分擔你的生活瑣碎是多麼愚蠢,人人都只關心自己,沉默是美德。

失去傾訴欲,是從別人不理解開始的。

你說你苦,他說生活沒有不苦的;你說你累,他說死人才不累;你說你窮,他不窮也哭窮。

網友@哆麥lop說了他的一件心酸事。

發生車禍,他死裡逃生。他不敢告訴家人,怕他們擔心。告訴朋友,可除了得到一兩句安慰,似乎也沒有什麼特別。

你連最親近的人都不願向他們傾訴,以免他們擔心受怕,你又為什麼向一個交情不深的人傾訴呢?

客套敷衍的安慰毫無意義,無視和嘲笑只是在你傷口上撒鹽。

有些事,不說覺得憋屈,說了得不到理解,又覺得後悔,所以學會了默默承受。

沒有親身經歷,就談不上感同身受;沒有切身體會,就不能將心比心。

得不到共鳴的傾訴,只會讓人更加失落。

傾訴,只有身邊有真正關心你、疼愛你的人,才有意義。

有人說,十有八九的欲言又止,在日後想來都慶幸。

因為,沉默能避免許多問題。終有一天,一切都會隨風而逝,你會在沉默裡釋然。

越長大越發現,真正能做到「快樂著你的快樂,悲傷著你的悲傷」的人,只有自己的老父老母。

坦白地講,世界上就是有些人見不得別人好,等著看別人的笑話。

所以,一些事情,只能自己咬咬牙,挺一挺就過去了;一些話,只適合爛在肚子裡。

村上春樹說:

「你要做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了,不準情緒化,不準回頭看,去過自己另外的生活。」

成熟的我們懂得了,時間和沉默是治癒一切傷痛的良藥。

不如把滿腹心事、滿心委屈,用時間來淡化,用沉默來消化,不抱怨、不打擾別人,自我吞咽,是每個成年人應有的自覺。


有人說:有些話無人可說,有些人無話可說,找一個知心人傾訴太難。

可生活的荒誕就在於,有時明明你有心裡話要說,也有知心人,卻發現兩人不同頻,一切變了樣。

人與人之間漸行漸遠,使人們逐漸失去傾訴欲。

知乎上有個問題:好友間的關係是如何變淡的?

網友@曾少賢的回答獲得了高贊。

他說在大學裡無話不說的好友,畢業後各奔東西。

同學A進了本地事業單位,工作穩定清閒;同學B去了魔都一家外企,工作繁忙,加班到深夜是常態;

同學C回老家創業;而你考上了外地知名院校的研究生。

剛畢業,你們建了一個群,一起回憶青春,互訴衷腸。

俗話說:好話說三遍,雞狗不待見。

笑話說多了都會膩,何況是回憶。漸漸的,群裡互動少了、安靜了。

你不願好友變淡,於是你打算打電話給他們,拉拉家常,掏掏心窩。

同學A滿嘴官場險惡、各種潛規則,你感到滿身負能量,掛了電話;

同學B接都沒接,後面也沒了音訊,你猜到他忙,以後也沒再打擾;

同學C接了,但說著說著就沒了話題,尷尬之下,以有急事為託詞,各自掛了電話。

無論多深的友誼,也架不住時空的距離和心的遙遠,你們有了各自的人生際遇和不同的生活經歷,再也說不到一起去了。

你終於明白,你們再也回不去了,話不投機半句多,傾訴欲也灰飛煙滅,你變得沉默了。

朱自清在《沉默》中說:

「自己以外有別人,所以要說話;別人也有別人的自己,所以又要少說話或不說話。

於是乎我們要懂得沉默。」

人人都自顧不暇,哪有閒情逸緻聽你傾訴?你看淡了任何人的漸行漸遠。

沒事各忙各的,成熟就是你在沉默中,寧靜又安詳。

你也許會說:

向這個傾訴不妥,向那個傾訴也沒用,那些心酸痛楚、迷茫惆悵憋在心裡,豈不是要憋死嗎?

你問對了,這裡我想給你3個小建議,在你欲訴無人時,不妨試一試。

1. 寫出來

我有個同學,在上海一所中學裡當老師,每當她有不願訴說的心事,身邊又沒個親人,她都寫在QQ空間的私密日誌裡,跟自己聊聊,在文字中釋放了情緒。

還有人把自己的煩惱寫出來,發到樹洞裡。你會從熱心網友提的建議和意見中,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還記得《朗讀者》裡的「倒黴」老頭魏世傑嗎?

他一雙兒女都是智障,生活不能自理,妻子重疾臥床,77歲的他成了家庭頂梁柱,他就是靠寫作,給心靈以慰藉。


英國作家馬特·海格,靠寫出《活下去的理由》這本書,戰勝了抑鬱症。

寫出來的好處是既釋放了情緒,又不麻煩人,省去了很多尷尬。

2. 看書

在年度演講《對白》中,白巖松首談抑鬱自殺的事。

五年抑鬱,白巖松天天睡不著覺,他告訴妻子後腦有塊斑禿,他妻子說早看到了,不敢告訴他。

提到抵抗抑鬱,他說看書的確有一定幫助。

他說:

「我發現所有最牛的人都有他內在的焦慮和各種各樣的問題,外在的職位、財富並不直接和幸福快樂劃等號。」

白巖松在讀書中提升了自己,接受缺陷之後他就好多了。

西漢劉向說: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

閱讀就像陽光,能驅散你心中的黑夜。

3. 跑步

跑步,不僅可以強身健體,塑造漂亮的體型,還能讓人幸福愉悅。

《跑步聖經》裡說:

「跑步時,大腦能釋放出「血清素」和「內啡肽」這些「幸福激素」,能夠讓你感到舒適,不容易沮喪。」

很多長跑運動員都說跑到一定程度時,忽然覺得內心安靜,忘卻自我,有一種祥和愉快的感覺。

我自己也親身體驗過,有一年的一段時間,我心煩意亂,無從說起,然後我就在黃昏時圍著外環路的公園邊跑步。

夕陽的餘暉映照在樹梢上,天上的白雲變幻莫測,耳邊清風徐徐,大汗淋漓之後,我頓時豁然開朗,覺得一切都不是個事。


村上春樹在《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中坦言,他的寫作靈感和素材都是來源於跑步。

他還在跑步中領悟了「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的深刻道理,對於「千年諾獎陪跑王」這個稱謂淡然處之。

跑步,真的能讓你忘卻煩惱,帶來精神上的輕鬆愜意。

試試看吧。

當然,這些方法不一定適用於每個人,除了這些,你還可以找到其他適合自己的方式,比如唱歌、收拾屋子、打球、畫畫等。

忙,是治癒一切負面情緒的良藥。

失去傾訴欲,因為我們發自內心地明白:學會自我治癒,自我承擔,在孤獨中成長,在沉默裡堅強,是一個人走向成熟的必修課。

正如奧黛麗·赫本的遺言:

「人,最重要的是,有能力自我修復,自我復活,自我救贖,永遠不要指望任何人。」

真正的成熟,是做自己悄無聲息的擺渡人!


智慧研習院--貧窮-經濟學-富有-富有-脫貧-健康-養生-智慧-成都-蘇州-杭州--犀利-花語-話語-語錄-金句-警句

關注智慧研習院,用智慧點亮人生,與智慧的人一同前行!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說:未經反思的人生與生活,是不值得過的!

同時也希望您能隨手將文章分享給摯友、分享到您的朋友圈,讓更多的朋友可以獲得更多有價值的資訊,感恩有你的陪伴與同行!

相關焦點

  • 真正的成熟,是做自己悄無聲息的擺渡人
    說了不一定有人想聽,說了也沒人懂,於是,慢慢學會了沉默。生活經歷告訴我們: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真正關心你的人,除了至親,鳳毛麟角。失去傾訴欲,在孤獨中勇敢,在沉默中堅強,這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
  • 走向成熟的過程是以沉默的方式開始的
    壹在《嚮往的生活》有一期中來了很多明星,黃磊在茶話會中曾說過這樣的話:「你們這一堆人來,因為我跟你們也不熟,我沒必要跟不熟的人瞎扯。」直到好友老狼來了,他才盡情暢聊起來。很多人在成年後,開始精簡社交,慢慢發現沉默的好,其實,逐漸變得沉默是個過程,人的傾訴欲越少,自控力越強,同時也就越發走向成熟,沉默實際上是一種閱盡千帆後的歷練。小時候交朋友,多半是想有個人一起玩;長大後交朋友,大多是想有個人談心;但成年後卻發現,走心的人越來越少,時間越來越寶貴,人也越來越沉默。
  • 一個人真正的成熟,是從學會沉默開始
    沉默不代表懦弱,而是一種睿智。適時的沉默,能不著痕跡地化解矛盾和尷尬,緩和了氛圍,也讓人如沐春風。真正成熟的人,不會過於張揚,不會毛毛躁躁,也不會過分情緒化,懂得沉默的人,更注重自己內心世界的平和。走向成熟的道路,正是如此。沉默的坦然接受自己看不慣的,和看不慣自己的。在悄無聲息中汲取其中精華,最後成為人生最寶貴的閱歷和智慧。
  • 真正成熟的男人,從三個失去開始(深度好文)
    是啊,真正成熟的男人,都學會了沉默面對,不言滄桑。抓住機會尋求突破,就會收穫成功,反之,必然走向滅亡。每個男人的一生,都需要經歷靈魂的暗夜,孤獨的包裹,才能披上成熟的外衣。拿破崙說過一句話:「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得下一座城池更偉大。」的確,一個真正成熟的男人,都懂得做脾氣的主人,摒棄傷人的戾氣。因為他們深知,什麼脾氣,就是什麼命。
  • 真正成熟的人,都很「安靜」
    那些內心真正成熟的人,不會將所有的事情都寫在臉上,掛在嘴邊。而是將一切能都放在心底,保持安靜。他們不僅是言語上的安靜,更是內心深處的沉靜。人生最難,也值得慶幸的,就是擁有一個安靜的世界。有很多人,他們安靜卻富有,他們與世無爭,卻心有滿足。其實,一個人的成功與魅力,不一定需要大肆宣揚,一個人的成就感,也不一定是來自於人群裡的喧囂。
  • 沉默才是真正的成熟
    微博上有個熱點話題:人成熟的標誌之一,是失去傾訴欲。以前的我們,話題打開總是有說不完的東西,和閨蜜說八卦吐槽男友到凌晨2點,和兄弟徹夜推杯換盞,聊理想聊人生。可是,到了某個年紀,我們突然就失去了傾訴的欲望,又或許是發現能夠陪我們徹夜聊天的人,真的越來越少。
  • 真正的成熟,是「不理事非」
    CFIC導讀與其花費時間去看別人的戲,不如在自己的舞臺演好自己的劇。一個真正成熟的人,往往經歷的也越來越多,從不張揚自己,也不議論別人。俗話說,說人是非者,必是是非人。真正厲害的人,不會去參與他人的是非,不會去傳播他人的流言。這種行為不是不合群的表現,而是他明白,做人就應該坦坦蕩蕩,話無不可當面對人言。有些人,就喜歡無事生非,議論他人的錯處,糾結他人的生活,卻把自己的日子過得烏煙瘴氣。
  • 真正的成熟,是「不聞不問」
    真正厲害的人,知道謹言慎行,往往「不聞不問」。眼中有目標,心中有乾坤,不會因雞毛蒜皮影響自己,不會對小是小非糾纏不放。一個真正成熟的人,往往經歷的也越來越多,從不張揚自己,也不議論別人。俗話說,說人是非者,必是是非人。真正厲害的人,不會去參與他人的是非,不會去傳播他人的流言。
  • 一個女人越來越成熟的標誌:沉默
    無論是痛苦委屈,還是甜蜜歡喜,成熟的女人都很少向朋友吐露,或者在朋友圈透露自己的心境。是因為她清楚:生命中來來往往的事情,其實很少有人能真正設身處地,站在你的位置,為你歡喜,為你悲傷。成熟的女人,習慣把自己的心情都隱藏起來,變得越來越沉默。這種沉默的背後,是一個女人成熟的標誌,在沉默中,女人開始變得清醒,變得強大,變得擁有一種不動聲色的力量。
  • 愛情裡,真正的絕望是沉默不言
    因為愛,兩個陌生的人走向熟悉,最後走到一起,後來,因為攢夠了足夠的失望,所以一方先說再見,先行離開。你有沒有思考過,什麼才算是對一個人的絕望。有人曾這樣告訴我過,當對一個人徹底失望的時候,你不會哭,也不會鬧,而是沉默,不再言語,然後慢慢離開。想想似乎真的是這樣,當我足有失望的時候,沉默才是最悲痛的存在。
  • 人到中年,如果你能在這幾種時候保持沉默,說明你真正成熟了
    這個世上,真正了解你的人很少,能夠跟隨你的就更少了。人生在世,只能是冷暖自知,沒有人和你感同身受。做人,與其到處找人訴苦,不如自己靜心思考;與其到處尋找幫助,不如自己做大做強,提升本領。真正懂得你的人,你就是一言不發,也會知道你在想什麼,可以給你最好的安慰,能夠幫助你走出困境。俗話說:「你不說話,沒有人把你當啞巴。」
  • 懂得「沉默」,才是真正的大智若愚
    事實並非如此,很多習慣保持沉默的人,往往能夠輕而易舉獲得成功,這難道不是高級的智慧嗎?「沉默是金」,這個成語道出了沉默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在不少的情況下,表現出來沉默,遠遠比不停的說話還受人歡迎,還能彰顯實力與氣魄。沉默的人往往與穩住靠譜掛鈎,給人留下比較好的印象,其威嚴度與信服力,也會在潛移默化之中影響到身邊人。
  • 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懂得在「三處」沉默
    郭德綱先生也曾說「三年學說話,一生學閉嘴」,由此可見,沉默在人生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很多人之所以會被排擠,甚至會被人詬病,恰恰是因為不懂得沉默,說了一些本不該說的話,要麼就是得罪人,要麼就是說錯話。很多時候,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懂得在「三處」沉默。
  • 真正成熟的人,從三個失去開始(深度好文)
    剛開始的時候,閨蜜很用心的聽,給我講各種道理;時間久了就推脫還有事情要做先不聊了;再後來,就是一個嗯字表達了所有。我當時認為閨蜜變了,我在她心中的位置大不如從前,認為整個世界都拋棄了我。好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冷靜後,我才意識到,變的人不是她,其實是我自己。
  • 有一種成熟,叫「沉默」
    大多數人總是急於表達自己,一吐為快,卻忽略了對方的感受和承受能力,一點也不懂對方。真正厲害成熟的人,都知曉「沉默是金」的道理,沉默不是一聲不吭,而是少說多做,能夠用實際行動去證明的,都不要去說;一知半解的,都不說;一清二楚的,也是點到為止。
  • 學會沉默:當你懂得沉默,成熟才剛剛開始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第一次領略到,沉默的愛比用言語表達出來的愛更有力量,更刻骨銘心。成熟的人,懂得運用沉默的力量,靜靜地守護自己所愛之人。當你真正學會沉默,成熟才剛剛開始。身邊的朋友走走停停,留下的不多。現在的我,能自己解決的事情就儘量自己解決;出去旅行,更喜歡拍拍風景拍拍美食,把美景美食都儲存在記憶裡是更好的選擇;與朋友相處時,學會了給對方和自己留有空間,時間彌足珍貴,不如多聊聊彼此都感興趣的話題。不論是友情、愛情還是親情,沉默並不意味著關係的變質或情感的流失,而是關係變得比以前更成熟、更走心了。
  • 男人不待見女人的三個表現,希望你的他沒有
    當然,深愛你的男人無論你是何種模樣,依舊深愛,而不愛你的男人即使你有再好的內涵修養,他仍然不待見你。有時候兩個人在一起,也許你心中固若磐石,可是在對方心中你堅定的愛意卻如柳絮一般,根本不被在意。和一個不待見你的人相處,真的是一件很煎熬的事情,你一心一意的去對待他,希望他也能夠把你放在心裡。未曾想,你付出的一切,他接受卻並不覺得感恩,他和你在一起,卻並不愛你。那麼,男人一旦不待見女人會有什麼表現呢?很多女人都很好奇,因為生怕發生在自己身上,到時候痛苦不堪。男人不待見女人的三個表現,希望你的他沒有。
  • 真正成熟的人,從三個「失去」開始
    回復【早安】送你一張專屬祝福卡片文 | 九月 · 主播 | 楚翹來源 | 碧讀好書(ID:renshengbidu)
  • 真正成熟的人,從三個失去開始(值得收藏)
    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有事自己扛,有苦自己嘗,凡事只有自己經歷過,才是真正的成長。他們不敢犯錯,害怕聽到爭吵聲,學會用沉默去處理事情。有多少時刻,當發完脾氣後回想起來,才意識到其實也沒必要發那麼大的脾氣,也不是什麼原則性的問題,可是,為什麼當時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呢?
  • 一個人走向成熟的四大標誌
    有些人雖然年紀輕輕,但卻有著遠超同齡人的成熟,說話處事得體老練,遇事沉穩理智。這肯定不是天賦使然,任何一個人變得成熟都是練出來的,和他的認知、經歷、環境有直接關係。那麼,有人或往後或許會對這樣的話題有興趣:一個人如何快速地走向成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