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我的故事細水長流,敬你的孤獨擇日而終。關注貓夫人,看盡人生百態
我曾經問過我的母親,在他們那個年代,都是怎樣結婚的。母親告訴我,其實他們小時候是不敢和異性說話的,更別說還要自由戀愛了。
等到了結婚的年紀,大多都是父母包辦婚姻,包括我的父母也是,由介紹人相親認識,父母覺得還可以,就成了,而感情大都是在婚後培養的。
那時候的思想觀念比較傳統,一旦結了婚是不可以離婚的,不然會被人戳脊梁骨的。因此,大多家庭都是在婚後柴米油鹽的磨合中,一點一點積累起對伴侶的感情的。
而當這一代人的子女逐漸長大,也面對著結婚生子的問題,看到了包辦婚姻的劣勢,逆反心理讓他們掙脫父母的枷鎖,開始更加渴望以愛情為前提而步入婚姻殿堂。
那麼,真的像年輕一代認為的那樣,先戀愛後結婚,比先結婚後戀愛更靠譜嗎?
萌萌和男友是我們班公認的一對模範情侶,兩人從校服到婚紗,真是羨煞旁人。他們之間的愛情可謂是轟轟烈烈了,除了每天都要在朋友圈打卡秀恩愛,之後還為了嫁給那個窮小子和家裡大鬧了一場。
在那個年少輕狂的歲月裡,好像轟轟烈烈,才算是瘋狂愛過了一回,可這樣的後果也是難以承受的。
萌萌的父母怕女兒嫁過去吃苦,直接陪嫁了一套城裡的房,小兩口直接住了進來。原以為窮小子會有上進心有能力,沒想到是個鳳凰男。
男方不僅帶自己父母一起住了進來,農村的親戚還隔三差五找他們借錢,壓根兒沒想還。而鳳凰男好面子,不還就不還吧,沒啥大不了的,打腫臉充胖子,和萌萌的小日子很是拮据。
萌萌原諒了一次又一次,最後眼看小家被掏空了,甚至老公向自己父母借錢,就為了去借給親戚,終於狠下心離了婚,獨自一人帶著孩子。當初我們班最恩愛的一對,就這樣悲劇收場。
反觀萌萌的閨蜜小新,同樣是家境不錯的城市女孩,在受了情傷後一度自暴自棄,接受了全家人都喜愛的一個相親對象,像完任務一樣去步入了自己並不抱有期待的婚姻。
對方入贅做上門女婿,不過沒有任何怨言,反而很有上進心,事業很穩定,收入一多半都主動交給了小新。生活上對小新也很溫柔體貼,總是擔心小新太累,主動承擔起家務與照顧孩子的責任。
這個上門女婿的心思極其細膩,甚至對於一些小新不太擅長的婆媳矛盾,他會巧妙處理,並不會讓小新為此煩惱。
直到後來,小新在逛商場,路過男裝區,竟然心血來潮想要給老公買一件衣服時,她突然意識到,自己又重新墜入愛河了。
1.戀愛與婚姻是有區別的
去年在節目《我家那閨女》中,高亞麟對焦俊豔說過這樣一句經典的話:「戀愛是分享,婚姻是分擔。」一字之差,天壤之別。
戀愛是兩個人的事,只要關注雙方的情感需求就好,平時的日常也只是約會吃飯看電影;可婚姻是兩個家族的事,婆媳大姑子等等之間的矛盾要處理好,而生活也變成了柴米油鹽醬醋茶,浪漫的時間少之又少。
因此,先戀愛後結婚,會將戀愛中的情緒帶入婚姻,天真地認為婚姻也會像戀愛時一樣恩愛甜蜜,一旦面對現實就很難接受。
如若先結婚後戀愛,一開始就生活在現實中,之後即便浪漫也不會脫離現實,腳踏實地的戀愛更接地氣,貼近生活,也就不會有虛無縹緲的幻想。
2.有感情基礎,所以有期待
網上有句話說得好:我們總是和一個人的優點在戀愛,而和一個人的缺點結婚。
在戀愛中,兩性關係展現出來的都是自己最美好的一面,最優秀的一面,能夠對對方產生足夠的吸引力,對未來婚姻生活產生了憧憬的期待,才願步入婚姻。
而結婚後,生活在同一屋簷下,每天朝夕相伴,不免會舌頭磕到牙齒,在日積月累的相處中發現對方的缺點,難以忍受的話,之前完美的伴侶形象就會轟然倒塌。
而如若先結婚再戀愛,一開始看到的就是對方的缺點,因此對婚姻不抱有任何期待,反而在相處中發現更多對方的優點,也就更容易產生逆襲的心動感。
林志玲是和黑澤良平在以朋友身份相處多年後達成共識,認同了先結婚、後戀愛的相處模式,才決定閃婚的。
其實,每一段愛情與婚姻都有自己的相處之道,沒有一個特定的規律可言,不是因愛情而結婚就一定會幸福,也不是婚後再培養感情的就一定是將就。
只要兩個人在一起輕鬆自在,有自己的相處模式就好,外人無從置喙。畢竟婚姻就像是鞋子,合不合腳,只有自己知道。
今日話題:你認為先結婚後戀愛好,還是先戀愛再結婚好?
歡迎留言討論。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