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是經過我自己的反省所做出的總結,也是我的一些經驗,供大家參考。
回答上面的問題首先我們要明白我們在這個世界最先要保障的是什麼?
從人性的角度來講,最先保障的是自己,因為人性是自私的。
那麼我們應該要保障自己什麼呢?
第一個硬性條件,肯定是生存的問題,連生存都保障不了,還談什麼其他,所以生存是必備的第一條件。
好,那麼第二條件是什麼呢?
我想就是發展了,光有生存,沒有發展,那也只是在苟延殘喘的活著,而不是人們所認為的生活。
生存與生活有著本質的區別,一個是苟延殘喘的活著,一個是幸福快樂的活著。一個是天天為著柴米油鹽去奔波,而一個是我下一餐該吃什麼好呢?
這個問題只是一個基礎,而你做出的任何選擇都應該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脫離了這個基礎,那你離災難性的後果就不遠了。
任何的貪婪與僥倖都是不可取的。
任何的熱血與勇敢在無能否確保生存的前提下,都是不理智的,因為你不是第二個馬雲。
被那些勵志雞湯給洗腦的人,總有一天會被現實潑一盆涼水,給他清醒清醒。我不否認那些勵志都是不好的,有些勵志還是可取的,但一定要用對地方,用不對地方,那會起反作用的。
如果在沒有客觀的搞清楚自身的情況下,以及弄清楚自身的條件,如:認知方面、思維層次、能力高低、經濟實力、人脈資源等等這些情況下,你做出的任何重大決策,風險係數都是極高的。
假如你抱著背水一戰的決心或投機取巧的心理,那麼現實給你的打擊一定是相當沉重的,會打破你所有的期待和希望。
所以我們在做出選擇時更應該理性的去思考,思考自身的條件和客觀的狀況,評估風險和概率等等。
不管那件事是多麼的有前途,有前景,也要顧及到自身的認知、思維、能力以及客觀的一些因素,不然就是頭破血流的下場,沒有那個金剛鑽,就不要攬那個瓷器活。
網絡上有句話說的非常好,你永遠賺不到超出你認知範圍之外的錢,除非你靠運氣,但是靠運氣賺到的錢,最後往往又會靠實力虧掉,這是一種必然。
你所賺到的每一分錢,都是你對這個世界認知的變現,你所虧掉的每一分錢,都是因為對這個世界認知有缺陷。
這一段話很好的闡明了財富與認知的關係,但我不是說你認知達到了就可以做出正確的選擇了,不能片面的看,還要顧及到其他因素;比如,思維能力、資源人脈等等因素,如果把這些都忽略了,你所做出的選擇,也會讓你心想事不成。
要想做出正確的選擇與決策,一定要全面綜合的思考問題,深刻的認清自己,更加客觀的看清楚這個世界,才不至於犯下不可挽回的錯誤性決策與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