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十年寒窗苦讀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可現實卻是殘酷的,研究生畢業的我們同樣也面臨各種各樣的困境,過著迷茫壓抑的生活。還記得畢業前的散夥飯上,我們推杯換盞,暢談著未來的理想和規劃,如今,畢業已經一年,我們過著不同的生活,都有各自的艱辛和心酸,我們無時無刻不在交流和分享工作和生活,將學生時代的友誼延續下去,看到同窗好友們走向不同的生活,我常常陷入沉思中,究竟如何才能做出不後悔的選擇?
畢業後小張選擇了去事業單位,他讀研期間在外面的公司實習了一年,早已經了解清楚了公司的工作和生活,他對公司的環境不太喜歡,所以就下定決心考公務員和事業單位,進體制是他的規劃,最後去了一個不錯的事業單位,過著我們非常羨慕的生活,雖然工資待遇不是特別的理想,但是確實他過上了我們想要的生活,雙休、節假日、工作環境和各種福利都是我們夢寐以求的。
小鄧去了一家大型的民營企業,是一家在行業內數一數二的公司,這家公司給了相當誘人的待遇,小鄧為了賺錢買房,毫不猶豫的選擇了這家公司,但是資本家的錢哪有那麼好拿,這份工作的強度之大是小鄧完全沒有想到的,早上六點起床工作到晚上十一點才做完手裡的工作,經常需要熬夜完成工作內容,這樣的工作算時薪的話是遠遠低於事業單位的,一仔細計算就能發現資本家的把戲,這時候的小鄧對馬克思的剩餘價值理論理解的極其深刻,但是又無法抗拒,看到工資的時候又打消了辭職的念頭,錢是我們不斷向前的推動力,小鄧打算幹兩年賺一筆錢就回老家買房結婚生子,找個輕鬆的工作度過餘生,畢竟現在這家大公司的工作強度下身體健康是沒有保障的,一直幹下去也是不現實的,總有一天也會選擇離開。
小宋去了一家公司做基層的工作,工作了沒一個月就受不了了,在一個很偏遠的地方上班,沒有大城市的燈紅酒綠,沒有年輕人,小宋每天都過得很壓抑,對他這個外向的人來說,這樣的工作環境確實接受不了,最後選擇了辭職,去做了銷售,奔波於片區的各個城市和鄉村,每次打電話聊天的時候,總能感受到他對自己工作的熱愛,他喜歡自由,喜歡這種可以開車到處見識的生活,也算是找到了一條路,一條自己的路。
還有一些同學去了普通的民營企業過著平平淡淡的生活,也有很多的抱怨和吐槽,但也只能選擇沉澱下去,慢慢的去提升自己,爭取早點混出點名堂出來。我的話畢業去了一家大公司,這家公司工作強度不大,管理也比較鬆散,內部存在很複雜的關係,關係戶也很多,在這樣的公司裡,少說話多做事是剛進去的我唯一的選擇,初入社會有很多不懂的地方,容易得罪人,把各方面的事情處理好需要很高的情商。後面把我分配到一個分公司裡,工作內容極其的簡單和單一,每天一兩個小時的工作量讓我無聊到懷疑人生,我不知道二十幾歲的年輕人該不該過這樣的生活,我始終抗拒著這樣的生活,我知道周圍也有很多混日子的人,混著混著也就習慣了,有時候我真的想把工作做好,可是事與願違,做好一件事需要人脈、資源、資金和制度等等的東西,然而在這複雜的人際關係和複雜的工作環境裡,一件極其簡單的事情都需要很久很久才能解決,為此也是很無奈。
畢業後,我們走向了不同的生活,不同的選擇決定了未來很多年的命運,或忙碌,或悠閒,沒有兩全其美的選擇,選擇了穩定就放棄了機會,選擇了收益就必須承擔風險,選擇了金錢就得承受資本家的剝削,我們的選擇都是根據當時的處境做出的選擇,當時的我們沒有進入社會,也沒有社會經驗,以一種局限的思維做出了自己認為還不錯的選擇,但是工作後才發現,很多事情並非想像的那樣,所以我們的想法又會發生改變,調整後再選擇,或許會走上想走的路,過上想要的生活,不管如何,都要多嘗試,只有自己親身體驗了之後,才能多一個選擇的衡量標準,才能做出不後悔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