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親家相處,是親近好還是保持禮貌距離好?我分享了三種相處模式

2021-01-18 當什麼媽

前段時間因為疫情,一對親家頻上熱搜。

四川一家9口人,15年來第一次到湖北荊州的親家家中做客。結果,遭遇疫情滯留了50多天。中間方言誤傳,因為一個「吃掉親家三頭豬」的視頻,喜提第一次熱搜。「吃掉親家三頭豬」9口全回家,又上了一次熱搜。

兩方的孩子結婚了15年,雙方父母才第一次見面,這種情況也比較少見了。雖然15年來,這對親家才見了一次,但卻朝夕相處了53天,相信也處出感情來了。

兩姓聯姻,一堂締約。因為孩子,兩戶家庭也成為親家。那麼,跟親家相處,是親近好還是保持禮貌距離好?這個問題也因人、因家庭而異吧。每個人的脾性、所處的家庭環境不同,相處的方式自然也不同。

比如我身邊,就有三種不同的相處模式——

阿姨和她親家

小臭2周3後,家裡請了一個阿姨,每天來3小時,幫忙做飯、打掃衛生。

阿姨是江西宜春的,在這邊租了一套3房的套房,自己和老公一間、兒子一間、親家母(阿姨女兒的婆婆)一間。阿姨和親家還一起上了另外一份班。

聽起來是不是很和諧?事實上,她們已經一起住了十幾年了,在湖南長沙還呆過很長一段時間。阿姨的女兒女婿在長沙,之前她們一直在長沙工作,阿姨的老公和兒子在閩南;今年阿姨也過來了,親家緊隨其後。

我原本以為她親家是長沙的,原來不是。

她們本來就認識,關係不錯,後面才結的兒女親家,之後的關係反而越來越密切,十幾年了,一切如故。

對比起來,我媽和我婆婆就像是鏡子的另一面了。

娘家和婆家

我娘家在閩南的農村,婆家在湖北的小縣,雖然都到過對方家裡,但住一起,就比較不現實了。

不說兩個省份的飲食、風俗等習慣大不相同,連語言都很難互通。我媽說的是閩南式普通話,婆婆說的也是地方口音非常重的普通話,兩個人對話基本雞同鴨講,經常要我們在旁邊翻譯。

即使小臭出生了,因為各種原因,雙方父母都沒有過來專職幫我們帶小孩。

即使公婆過來了,最多一起吃頓飯,飯桌上也是話不投機半句多——

語言吧,不通~工作和生活的環境不一樣,所以聊的話題也不一樣~飲食吧,公婆喜歡吃醃製的魚肉菜、河鮮,我們吃新鮮的魚肉菜、海鮮~沒話說,那是因為酒喝得還不夠?連酒,都有地域差異……公公喝白酒,我爸喝紅酒或啤酒……更不用說一起出去玩、一起過年什麼了。

所以,這對親家的相處模式,應該就是題主所說的,保持禮貌距離了。

都是好人,但不是一路人。就像之前很流行的一句話:XX不同,不必強融。這個XX之於這對親家,應該可以是很多詞:飲食、文化、脾性,各種。

我想,生活中更多親家的相處模式,應該是我家和我嫂子家,這種不特別遠、也不特別近的相處模式吧?

我家和嫂子家

我家和嫂子家,隔了一條街。平時煮個大菜,都要叫對方來家裡吃那種。

所以嫂子的老大出生後,在月子裡,她媽媽每天都來幫忙,但都不會過夜。

雙方經常互相串門,泡茶聊天也能說個半天,會留下吃飯喝酒,然後各回各家。

興致起來了,還能一起旅個遊~

所以咯,沒有統一的親家相處的模式,也沒有說哪種好、哪種不好~

老人和孩子互相相處得舒服,才是最關鍵的。這個舒服的距離,就是實踐出來的了。比如有些親家,一見面就各種不和,把孩子的小家庭搞得雞飛狗跳的,那還是少見面、少相處比較好啦!

你和親家,你的爸媽和公婆/丈人丈母娘是親近還是保持了禮貌距離呢?歡迎分享!

感謝閱讀!我是多平臺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當什麼媽 ,同時也是公務員媽媽、文學碩士、健康管理師。關注我,育兒路上,少走彎路,一起成長~!

相關焦點

  • 跟親家相處,是親近好還是保持禮貌距離好?我分享了三種相處模式
    因為孩子,兩戶家庭也成為親家。那麼,跟親家相處,是親近好還是保持禮貌距離好?這個問題也因人、因家庭而異吧。每個人的脾性、所處的家庭環境不同,相處的方式自然也不同。比如我身邊,就有三種不同的相處模式——阿姨和她親家小臭2周3後,家裡請了一個阿姨,每天來3小時,幫忙做飯、打掃衛生。阿姨是江西宜春的,在這邊租了一套3房的套房,自己和老公一間、兒子一間、親家母(阿姨女兒的婆婆)一間。阿姨和親家還一起上了另外一份班。
  • 家庭關係:親兄弟反目成仇該怎麼相處?三種相處模式
    三種不同成因,三種相處模式:1、平衡的相處模式:因金錢利益導致反目,雙方應該去恢復情感平衡,減少利益糾葛;2、親近的相處模式:因家庭矛盾導致反目,雙方應該主動的拉近距離,嘗試化解矛盾;3、監督的相處模式:因父母贍養導致反目,雙方應該統一意見去盡孝,主動尋求調解。
  • 兩性之間正確相處模式有三種,很多人都羨慕,但卻總是做不到
    如果不是男女朋友,只是普通朋友,相處起來,雖然少了很多期待,但是要想愉快,更是難以達到那種境界。其實,兩性之間的正確相處模式有三種,這三種模式,如果把握得好,那相處一定是非常愉快的,也是會讓很多人羨慕的。但是,這三種模式,你可能知道,但不一定做得到。一,不遠不近的距離,始終保持一種近一步太密,遠一步太疏的狀態。
  • 「三位一體」的相處模式,才是兩性正常相處模式
    兩性正常相處有利於工作、生活和學習,有利於家庭和諧和睦;反之可能就會帶來負面效應。那麼什麼是兩性正常相處的模式呢?一、保持一定的社交距離所謂保持一定的社交距離,就是兩性相處時要掌握好一定的相處距離,既不能太近也不能太遠。
  • 情感解讀:孩子們結婚後,兩親家相處注意事項有哪些?
    但也別大意,孩子們的婚姻生活的穩定與兩親家之間的關係息息相關,雙方良好的相處更有利於促進孩子們的婚姻生活。那麼,當孩子們結婚後,兩親家相處注意事項有哪些呢?主要有3點注意事項:1、保持合理的距離感。只需要關係不錯即可,不可太過親密;2、把握言行舉止分寸。親家如何與你無關,一切以和諧為主;3、兩親家要相互尊重。雙方相處保持禮貌,切不可任意為之。
  • 最好的相處,是保持一個舒適的距離
    為了顯示我們關係好,她經常不問我的意見,就把我的東西拿去和別人分享。真正的朋友不就是這樣,相處的時候輕輕鬆鬆,彼此信賴,也會把握好距離感,尊重對方。出門在外,家人也沒少勸她回家,每次都是朋友幫她一起打「圓場」,這才讓父母放心不少。我懂你,你也知道我要的是什麼,這樣的相處才令人舒適。查爾卡曾說,朋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而使友誼永存。
  • 婆媳相處之道:保持好距離,把持好分寸
    那麼,婆媳之間到底該怎樣相處?君不見,翁婿之間為何就沒有婆媳之間這麼多是非?對比之下,原來問題出在這裡:保持好距離,把持好分寸,也許正是婆媳相處的最好方式!01.距離產生美,保持好距離,矛和盾就沒有了進攻和回擊的機會兒子要結婚,兒媳娶進門,做父母的總是要力盡所能為他們買房
  • 親家相處最大的禁忌是什麼?
    親家之間相處最重要的是保持一定的界限和分寸,不僅是親家之間相處這樣,任何人之間的相處,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分寸感和距離感決定的兩個人之間的關係,是否能夠相處的舒服和融洽,親家之間的感情相處起來,其實非常困難的,因為婚姻本身就是男女雙方的一場博弈,比誰在這段婚姻當中能夠佔據主動權,而親家之間的相處也像男女關係之間的籌碼
  • 關係再好,也要保持這三種距離
    這樣的人,總是讓人忍不住親近,和他相處沒有壓力,和他共事不必多慮。但也有一種人,其實你和他交情不深,他卻總和你「無話不談」;其實他對你了解不夠,卻偏要事事幹涉,讓你啞口無言。人與人之間,適當保持「三種距離」,才能相處舒服,讓感情更加長久。
  • 為什麼和同事相處會讓對方皺眉,可能是你沒有把握好交友的距離感
    為什麼和同事相處會讓對方皺眉,可能是你沒有把握好交友的距離感老劉和我說了他最近的一個問題,就是和同事聊天的時候,他發現同事經常皺眉。他自己身上也沒有其他的味道,嘴巴裡也沒有口臭,為什麼會導致這樣的原因呢。於是我仔細地詢問了老劉和其他同事聊天的場景,以及他的語言。
  • 「親家,一起來做個伴」「好,我把房子賣了」
    在眾多的親情關係中,親家可以說是一個比較特殊的關係,儘管沒有任何血緣上的關係,但是因為兩家的孩子成為了夫妻,所以說,兩家的父母也就成了親屬關係。現實生活中,相處和諧的親家有很多,畢竟,兩個孩子假如能過得幸福的話,就是兩家父母最大的心願了,對於相處和諧的夫妻而言,往往親家之間也處得不錯。
  • 中年夫妻保持好關係的相處方式:「各顧各」
    中年夫妻保持好關係的相處方式:「各顧各」1、給彼此空間才能保持好關係都說距離產生美,在中年夫妻身上也是一樣的道理,這個時候的你們需要適當的距離來增加彼此相處時的新鮮感和吸引力。夫妻在根本上還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獨立人格,在一定程度上我們還是要做到彼此尊重,比如支持對方的興趣愛好,在一定程度上就能減少彼此生活中的摩擦,讓彼此能夠相處得更加舒服,同時也給對方傳達了自己的心意,使得彼此之間更顯溫情。
  • 一段好的感情,應該是這樣的相處模式
    文 | 林空圖 | 網絡當兩情相悅兩個人確定戀愛關係後,面臨的第一個難題是如何相處,相信許多情侶都或多或少遇到過這個問題,也有許多感情都是葬送在一段不愉快的相處之中,那麼一段好的感情,都有著怎樣的相處模式呢?
  • 與人相處,即使關係再好,也要保持一定距離
    與人交往保持一定的距離,不是疏遠對方,而是在交往當中,學會尊重別人。學會了尊重與理解,結交的朋友就會很長久。寒冷的冬天,刺蝟像其他動物一樣,它們需要擠在一起來取暖,但是,它們卻不像其他動物那樣有柔軟的被毛,反而是長著一身傷人的刺,它們靠得太近了,彼此身上的刺都扎進了對方的身體。一隻刺蝟說:「離我遠一點!」
  • 異性相處,女人這些表現,是在刻意保持距離
    不論是否單身,有一部分女人,在與異性相處時,都會條件反射地與異性保持距離。但這種保持距離,並不代表她們沒有動心這樣的姿勢,無異於在向對方說明,她們的內心是並沒有向其敞開的,彼此間的交流,也僅止於禮貌和寒暄的程度。
  • 為什麼在民間有「兩親家最好還是少些來往比較好」的說法呢?
    俗話說得好「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兩個人今生今世能夠結為夫妻,不管是以何種方式,從相識、相知到相愛,最終走到一起,都是一種難得的緣分。而由於姻緣的原因,讓兩親家變成關係比較特殊而又親密的親戚,從而有所聯繫和走動。然而,為什麼在民間有「兩親家最好還是少些來往比較好」的說法呢?甚至有的農村老話還說,「親家少來往,兩邊多安康」,這有道理嗎?似乎有點誇張。
  • 親家之間要相處的密切嗎?
    就這樣,每年的臘月二十六朋友從遼寧,親家從山東風風火火的兵分兩路,浩浩蕩蕩的進京過年。到了之後,朋友親自出馬購物買菜,買雞,買魚肉,回家也是朋友親自下廚掌勺做飯做菜,包餃子擀麵,所有的一切都是朋友和兩個孩子做。
  • 兩性相處這三種方式最舒服,常用感情會變好
    兩性相處是一門大學問,許多人經常在感情裡面受挫,絕不僅僅是運氣的問題,更是思維方式和異性相處模式的問題,所以無論男女,都要懂得跟異性相處的模式,而這三種方式,往往是讓對方感覺最舒服的。1.詢問對方的感受不管是戀人還是夫妻,都不要只想著自己的感受,因為這樣你雖然很爽很開心,可是對方卻未必樂在其中。
  • 有對象後怎麼跟異性保持距離?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暖暖軍戀,ID:nuannuanjunlian520】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有事說事沒事別聯繫說完事就消失別動手動腳▼保持距離?我身邊的異性沒一個不知道我對象就自動和我保持距離了▼對所有人說明有對象自己開啟直男直女模式▼公開,禮貌但不會有多餘的接觸常常把心上人掛在嘴邊▼如非工作必要其他男性就沒必要加微信了平時聊天和對象就很快樂了沒必要和其他人再多聊天
  • 和親家一起帶孩子,怎麼相處才好?
    我們小區有一家就是兩個親家母幫帶雙胞胎孫女的,男方是青海人,女方是四川人。相互誇獎首先是稱呼,小孫女稱呼男方的父母為奶奶,喊外婆就還是按照四川人的稱呼「婆婆」,這樣讓外人一聽就明白誰是誰。看似風平浪靜的一家人相處的非常融洽,晚上出來遛彎的時候,媽媽和外婆帶著一個孩子走一起,爸爸和奶奶帶著一個孩子走在一起,交談甚歡,畫風溫馨。很多人覺得奇怪,為什麼兒媳不和婆婆走在一起,女婿和丈母娘一起呢?這小兩口說,和自己媽媽走在一起,聽聽她們的嘮叨,可以為她們打開心結,然後小兩口再交流意見,免得有大的矛盾了,就不好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