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拙,做人的最高境界

2020-08-26 歐陽國勝

轉自爐叔 圍爐夜讀 2018-06-14

花開無須太豔,懂得守拙,是人生最高的境界。

For the love of a Princess

James Horner - Braveheart (Soundtrack from the Motion Picture)

文丨爐叔

有一天公司開會,同事帶著新入職到他手下女孩子參加,部門負責人提出問題,讓大家交流,我們大伙兒腦迴路還在迴轉當中,女孩清脆的聲音就打破安靜的氣氛,她一甩馬尾,滿臉自信的樣子開口:「這個問題我覺得很簡單啊。」

當她三言兩語說完她小兒科般的論調之後,同事一把將她拉回座位,反問「你這麼說有考慮過風險性?有考慮過可行性嗎?」姑娘瞬間啞口無言。

會議結束,我走在他們後面,只聽同事對女孩道:「新人要多表現自己,但是一定要分清場合,不要覺得自己了不起,花開無需太豔,況且比你牛逼的人很多!」

這個世界上從不缺少喜歡鋒芒畢露的人,但是缺少明明有鋒芒,卻又能夠收放得體,斂藏適度,懂得守拙的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東坡曾慨嘆:「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抱樸守拙,是中庸儒學的處世態度,有時候也是虛心進取的一種姿態。

有次聽朋友說起他們公司新到的愣頭小子張文的故事,我一直留有很深的印象。小夥子名校畢業,可是看起來傻乎乎的,戴著黑框眼鏡,一副書呆子模樣,對人很有禮貌,常說自己是新人,希望大伙兒多指教。

直到在一次比稿當中,才見識到他的厲害。當時客戶追問,而問題又剛好不是答辯人的專長領域,千鈞一髮之際,張文大大方方得站出來,機智的讓組長免去尷尬,同時又憑藉自己的專業知識給了對方滿意的答案。

他的出色表現,讓大家很是意外。事後,朋友問張文,明明你自己很有能力,可以碾壓很多人,為什麼還這麼低調,不努力拼一拼呢?張文只是傻傻一笑:「我只懂書本上的死知識,論實踐和應用,我根本比不上各位前輩!」

胡適晚年曾說:「凡是有大成功的人,都是有絕頂聰明而肯作笨工夫的人。」

這種人不張揚、不浮躁,聰明卻不鋒芒畢露。他們既能夠做到斂起鋒芒存有實力,又能夠認識到自我的不足。也不會用自己的長處去較他人的短處,徒惹來別人的羨慕嫉妒恨。

他們懂得收起自己的鋒芒,卻又能看到他人的鋒芒,取他人之長,彌補自己真正「拙」的部分。

他們總能夠恰到好處把握住出頭的時機,既不會讓自己「木秀於林」,又留心觀察著大局,必要的時候,總能夠精確分析局勢變化,關鍵時刻當仁不讓。不高人一等,不頤指氣使,自然能夠得到身邊人的歡迎。

守拙藏暉存在於生活的時時處處,它是一種處世智慧,更是一種尊重他人的道德素養,你有鋒芒,但請不要刺傷別人。

相較於坦然自若、抱樸守拙從不爭的人,某些急於表現自己、出風頭的人,那種樣子真醜、真膚淺。

之前熱播的反腐大劇《人民的名義》中有的人物讓人非常扼腕。

劇中人物祁同偉的身份是市公安廳廳長,為了取悅領導,他甚至做出領導家裡死人,他去「哭墳」的舉動。那可不僅丟了他自己的臉,也是在丟無數人民幹部的臉。

有才的人,恃才傲物,急於出風頭,死的最快。

三國時期的楊修是出名的才子,曹操愛才惜才,所以多次容忍他。曹操用雞肋做為夜裡的口令,他便鼓動士兵收拾行裝準備退兵,擾亂軍心,曹操忍無可忍,最後只好殺了他。

有時候仗著自己的小聰明,絲毫不尊重別人,妄自忖度他人心思,尤其是上級,那種膚淺的行為,只是在葬送自己的前途而已。

電視劇裡經常會看到為了跟主角一爭高下,急於出風頭的配角各種出醜,各種被吊打,反倒是從來「不爭」的主角得到了最好的結局。作為觀眾,我們深深的鄙夷那種醜陋的配角。

在生活中,某些時候,我們也難免會不理智、不冷靜,頭腦一熱衝到了最前面,結果卻是替他人做了嫁衣。

其實,這個時候,如果學會守拙,就是給自己一個緩衝期,讓自己冷靜下來,理智的思考你即將奮不顧身去爭風頭的事情,究竟值不值得,性價比有多高。

守拙是一份暫時將自己置身事外的智慧,從旁觀者的角度看清事態,避免盲目出擊,做出醜陋又膚淺的行為。

守「拙」還是一種進可攻、退可守的應變策略。懂得守拙的人,能夠正確分析自己身邊的局勢,認清自己所處的位置,規避風險,謀求最好的生存和發展。

胡適曾以藏暉為室名,藏暉與守拙有些異曲同工的味道。他在給胡光信中說道:「老兄是絕頂聰明人,總未免鋒芒太露,未免得罪人。這是聰明人很難避免的災禍。」

「聰明人」往往是被人們羨慕最多也是攻訐最多的。聰明很難,由聰明到糊塗更難。隱藏鋒芒,藏拙其外,有時候是一種避免災禍,求生存的大智慧。

西漢時期「功高無二,略不世出」開國功臣韓信,由於功高震主且個人鋒芒太盛,最後被呂后、丞相蕭何以謀反的罪名騙入長樂宮,斬於鍾室,夷其三族。

在誅殺淮陰侯韓信平定叛亂之後,劉邦格外獎勵了丞相蕭何,可是蕭何的門客召平卻披麻戴孝面見他,給他弔喪。對他說:「您對別人明白,怎麼對自己就糊塗了?」在召平的進諫之下,蕭何做出「自毀名節」的舉動。

他民望很高,怕被懷疑別有居心,於是他讓人低價強徵百姓的房屋,惹起民憤。這一舉動,反倒是讓劉邦對他放鬆了警惕,以至於能壽終正寢,避免了同韓信那般身首異處滿門抄斬。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在某些不利處境中,守拙不失為一種自我保護的措施。

守拙還是一種難得糊塗的境界。聰明反被聰明誤的事,從古至今,從現實裡到故事裡都沒少過。《紅樓夢》中,最聰明、最機巧的王熙鳳「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日子過的簡單一些不是很好嗎?勾心鬥角、機關算盡有什麼意思呢?又不是在演後宮甄嬛傳。所以,在生活中,面對某些不值得計較的事情、言論、人,難得糊塗是最好的應對方式。

曾國藩有句名言:「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這句話,其實還告訴我們另外一個道理:腳踏實地。

某次瀏覽網頁新聞看到一則消息,某男子偶然間中了百萬彩票,可最後反倒負債纍纍。這種暴發戶式的機巧,終究不如腳踏實地累積資本換來的財富更踏實和穩固。

守拙,簡單的兩個字,卻蘊含著值得人品味和學習一生的道理,它的內涵,應該遠遠不止於此。

相關焦點

  • 做人的最高境界,貴在"守拙"
    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藏巧於拙,抱樸守拙。明明什麼都知道,卻一副痴呆愚頑的表情。這種人不張揚,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眾人的歡迎。社會是很現實的,人心更是難測的。當你的聰明外觀、鋒芒畢露時,則遭人妒忌。那又何必呢?炫耀自己,無非想讓人高眼看你,無非為了虛榮、臉上有光,但當你在官場、職場被排擠,不能盡情揮灑時,不知是否有聰明致禍之嘆?
  • 做人不要「太精明」,學會守拙,才能成大事
    同樣的,為人的最高境界不是精明利己,而是大智若愚。懂得守拙,才能洞察萬物,看清事物的本質;懂得守拙,才能心平氣和,刻苦修煉;懂得守拙,才能以拙制巧,贏人於無形。守拙的人,才是大智之人,才能成大事!我們在生活中常常見到這樣的人,做人做事吃不了一點虧,明嘲暗諷,劍拔弩張,為了一些利益用盡手段,達到自己的目的後,還看不起別人,而沾沾自喜。你說他聰明嗎?確實聰明,畢竟普通人也想不出那麼多招,況且他目的是達成了。你說他愚蠢嗎?
  • 做人的最高境界:裝傻
    做人的最高境界,不在於你有多精明,而在於你是否懂得裝傻。 懂得裝傻的人,遇事更能遠離是非,遇人更能友好相處。裝傻,不是真傻,而是一種沉默的表達;裝傻,不是懦弱,而是一種執著的堅強;裝傻,不是無能,而是一種成熟的象徵。有時候,理,不要爭得太明白;事,不要弄得太清楚。
  • 做人的最高境界:裝傻
    做人的最高境界,不在於你有多精明,而在於你是否懂得裝傻。 懂得裝傻的人,遇事更能遠離是非,遇人更能友好相處。裝傻 ,是一種趨吉避兇的智慧。
  • 做人的最高境界:裝糊塗
    其實人生的最高境界,不是憑藉聰明走向人生巔峰,而是學會自然而然的裝糊塗。糊塗是福,這一點越是到人生的後期,越是明顯。不是經歷過一定的世事,實在是看不透這個道理。裝糊塗,其實就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 做人最高的境界:苦而不言,喜而不語
    做人最高的境界是什麼?曾國藩說:做人要收斂。做人的最高境界是:苦而不言,喜而不語。 做人要收斂,不止是喜要收斂,苦也要收斂。抱怨要少點,虧也要吃點。花宜半開,酒宜微醉,做人最宜低調收斂,韜光養晦。 《菜根譚》中說:「淡泊之士,多為濃妝者所疑;檢飭之人,多為放肆者所忌。君子處此,固不可少變其操履,亦不可太露其鋒芒。」喜而不語,說的更是不張狂自傲。
  • 懂分寸,是做人最高的境界
    懂分寸,是做人最高的境界俗話說:「做菜講究火候,做人注意分寸。」只有把握好分寸,懂得讓別人舒服,才能達到做人做事的最高境界。這其實也是在善意地提醒我們,做人做事一定要看得長遠,既要向前看,不做後悔之事;
  • 「捨得」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嗎?我的回答是否定的,看完你就知道了
    最近有一句話很流行,說做人的最高境界是「舍」。有一天和朋友聊天,我問他對這句話如何理解?他說這是做人的大智慧,有舍才有得,無舍就無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捨不得。我聽完後無語,今天我就來談談對「舍」和「得」的理解。
  • 做人,最高的境界,就是淡然
    淡然,是做人最高的境界,唯有靈魂淡然,才能隨遇而安。人這一生,會被很多事情困擾,也會遇到很多的煩惱,真正能夠做到淡然的人不多。淡然,多數人只是表面裝裝,至於靈魂深處的淡然,古今能有幾個?怕是寥寥無幾!老子想要告訴我們的就是做人要懂得天行合一,順其自然,唯有包容萬物的胸襟,和大詩人和諧相處,才能生活得快活逍遙,無所為而無所不為。
  • 人生的七個最高境界!
    人生的七個最高境界!1、學習的最高境界是「悟」知識,可以通過學習來獲取,但智慧,僅僅通過學習,是很難獲取的。一個人的智慧,除了學習,更需要悟,悟,是學習的最高境界。如何去悟?我們需要不斷反思自己,反思過去,總結經驗教訓,用心去感悟,從經歷中提取屬於自己的人生智慧。
  • 世間萬物唯有糊塗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世間萬物唯有糊塗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做人不需太過於較真,越是聰明的人越懂得退一步。人生苦短,與其把精力用在計較上,還不如學會釋懷,讓自己的心靈松梆,輕裝上陣欣賞生命途中的美景。我們就會發現最美妙的風景,其實就是內心的淡定和從容。遇事不較真,才能活得自在過得舒心。
  • 做人的最高境界(非常精闢)
    11、讀書是為做人,而不是謀生一個人為什麼要讀書明理,是先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果要問中華民族、中國人素來的教育目的是什麼?讓我們再重複一句:是為了「做人」,而不是為了「生活」。12、多跟有益自己的人交往多跟人格成熟、品行可靠的人往來,幫忙你成長,急難的時候可靠。多和老年人往來,可以學很多經驗學問。
  • 「三七開」就是生活的最高境界
    「三七開」就是生活的最高境界。人生在世,不過兩詞:拿得起,放得下。學會選擇,懂得放下,才能擁有海闊天空的人生境界。清醒做事,糊塗做人,是立身處世的救命法寶。很多時候,糊塗不是傻氣,也不是愚昧,而是一種氣度,一種修養,更是一種人生的境界。俗話說,做人先做事,聚財先聚氣。
  • 有度,才是做人最高境界
    老話說「人生有尺,做人有度」,「度」代表了做人的分寸和做事的格局,人生的巧妙就在於有「度」。為人處事,有了「度」,才能進退自如。而人生中最重要的7度,是適度、速度、力度、大度、厚度、寬度和高度。只有把握了這人生的7度,才能掌控做人做事的尺度,在分寸之中,達到人生的高度。
  • 人生的四種最高境界
    南懷瑾說:「人生最高境界是: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裡悟道,終歸詩酒田園。」人生在世,讓你煩惱的,不外乎是功名利祿;讓你真正強大的,其實是無欲無求;讓你自由的,恰好是十年如一日的自律生活;讓你輕鬆的,是捨去了所有可有可無的東西,無官、無債、心中無事、身上無病,一身輕。
  • 做人的最高境界,是懂得「放棄」
    做人的最高境界,是懂得「放棄」。01曾看到一個寓言故事。每年初夏,寺院中那兩株剛開的花,花香四溢,沁人心脾,可不知怎的,今年有一株花只開了一半。平時,小和尚對這兩株花呵護有加,照顧的無微不至,可只開了一半的那株,竟然沒有好轉的跡象,反而慢慢枯萎,葉子也開始泛黃。
  • 「三七開」 才是生活的最高境界
    >
  • 裝,做人的最高境界
    裝,其實是一種很高的做人境界,今天我放下心裡的執念,不在耿耿於懷的跟婆婆計較那些家長理短,親密的叫她媽,不懂的問她怎麼做,她累了,要她多休息。自己洗完碗就說一句,要去休息。不在把情緒掛在臉上,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其它的就不用管了。這樣心裡也很輕鬆,相處也很融洽,自己也有更多的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 「看破,不說破」,才是做人最高的境界
    >人生,最高的修養便是做人最高的境界,莫過於看破不說破。
  • 人生三守:守信、守拙、守心
    多年後,林肯順利競選上總統,也因為做人信守良心、品德貴重,得到了很多人的欽佩和擁戴。做人,一旦沒有了底線,便等於失去做人的原則,所有的堅守都成空;一旦丟了良心,便等於丟了內心的安寧,一輩子受到良心的譴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