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中說:「大巧若拙」。
最精巧的方法和技能總是看上去不太精明,沒有多少技巧可言。
同樣的,為人的最高境界不是精明利己,而是大智若愚。懂得守拙,才能洞察萬物,看清事物的本質;懂得守拙,才能心平氣和,刻苦修煉;懂得守拙,才能以拙制巧,贏人於無形。
守拙的人,才是大智之人,才能成大事!
我們在生活中常常見到這樣的人,做人做事吃不了一點虧,明嘲暗諷,劍拔弩張,為了一些利益用盡手段,達到自己的目的後,還看不起別人,而沾沾自喜。
你說他聰明嗎?確實聰明,畢竟普通人也想不出那麼多招,況且他目的是達成了。
你說他愚蠢嗎?那也是真的愚蠢,他們真把其他人當傻子以為別人看不透他們的心機,殊不知,別人早就默默看他表演了,淺薄俗氣,可見一斑。
山東聊城有一個「仁義胡同」,也稱「六尺巷」。
這裡流傳著一個故事,清代開國狀元傅以漸,在京城為戶部尚書。家中因為宅基糾紛,傳來信件,希望他能為家裡撐腰。
收到家中的書信,立刻修家書一封,只見家書中寫到:「千裡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裡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人看到傅以漸的來信後 ,主動讓出三尺,鄰居知道後,也深感慚愧,讓出三尺來,於是就形成了今天的六尺巷。
傅以漸不是聰明人嗎?沒有一點智慧能有傅閣老的稱號嗎?以他的權勢宅基地糾紛肯定能夠獲勝,但他沒有,真正智慧的人,不會逞一時之快,不會事事精明,有時候難得糊塗,才是真正的聰明。
正是由於他的寬厚待人,善於守拙,才化解了鄰裡矛盾,也使得傅姓成為了當時水城的第一大姓。
菜根譚裡說,「鷹立如睡,虎行似病」,真正有德行有能力的人不會自我炫耀,不會事事較真,精明利己,他們懂得守拙的智慧,不走捷徑,不爭輸贏,適時糊塗,反而能夠收穫一片天地。
正所謂「利不可賺盡,福不可享盡,勢不可用盡」,人生中的成敗得失都是有一定限度的 ,事事求巧,精明自我,佔據上風,總有一天會自食惡果。
唯有藏巧於拙,以拙應巧,才能如青梅煮酒的劉備一般,韜光養晦,在別人沾沾自喜之時,成就一番大事業!
———————————————
志同道合的朋友們,懇請大家批評指正!
也希望能得到知音們的「關注與支持」!☝
希望能與你們共同學習中國國學經典,領悟更多人生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