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太過精明的人

2020-09-19 37度女子學堂

作者丨廿一

人生在世,那些精明的人,往往比普通人更容易獲得成功所以,我們總以為精明是才是一個人最大的優勢。

然而,有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越是聰明的人,更是容易仗著自己的聰明。

想著事事佔便宜、投機取巧,到頭來反而傷害到自己和身邊的人。

其實,真正精明的人,從來都不會一味的處心積慮的玩心機、走捷徑,而是懂得「守拙」。

做人,只有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才能夠把事情辦好,才能夠應對生活中的一切變化。

1 作家劉震雲說過:

「我們民族最缺的就是笨人。因為中國人聰明的太多了,越聰明的人,越應該有一種踏實和實幹的精神。」

的確如此,我們無論做人做事,都不能盡耍小聰明,要懂得踏踏實實的道理,投機取巧終是不會長遠的。

表弟子辰是個聰明的人,從小親朋好友就總會誇耀他聰明伶俐,日後必有大出息。

果然,表弟也不負眾望,考上了名牌大學。

實習工作以後,表弟也是八面玲瓏,善於察言觀色,能準確的猜透領導的心思。

所以在工作中,表弟不僅能夠把事情辦到領導心坎裡,深受領導喜愛,還被領導作為心腹來培養。

當表弟熟悉了領導的這個心思之後,他便忍不住在同事面前炫耀起來,還經常拿領導的決定和同事打賭。

比如,領導對某個項目的決策,單位裡要提拔某個職位,他總能一猜一個準,這讓周圍的同事們驚訝不已。

還有的同事忍不住調侃道:「你簡直就是領導肚子裡的蛔蟲啊!」

表弟聽完之後,很是洋洋得意。

可沒想到的是,表弟私下做的這些舉動,一傳十,十傳百,傳到了領導耳朵裡,就此引起領導的警覺。

後來,領導慢慢就疏遠了他,即使有什麼重要的事情,也都不交給他做了。

事實證明,在生活當中,尤其是在職場之上,適當的聰明,是一種智慧,而過於精明,便是最大的缺點。

因為,沒有任何一個領導,會喜歡猜透自己心思的下屬。

所以,那些喜歡賣弄聰明的人,很難取得成功。

2 曾看過這麼一則寓言故事:

很早以前,森林中百獸過著閒逸、安樂的生活。

因為沒有獸王,百獸便商議尋找一個有資格的動物來領導群獸,於是它們開始四處尋覓。

1天, 有隻狐狸跑到一家染衣坊尋找食物,不慎掉進了染缸。

等它爬出染缸時,已是筋疲力盡,它再也沒有心思尋找食物,落荒而逃。

它跑到了河邊,見到水中的倒影,忽然發現自己身上的顏色變得美麗異常,與眾不同。

正在這時,尋找獸王的動物們發現了它,驚奇地問它是什麼動物,是從什麼地方來的?

狐狸靈機一動,詐稱自己是天帝派來做獸王的。

群獸從來沒有見過它這樣的動物,又聽說是天帝派來的,便信以為真,擁立狐狸為王。

當上獸王的狐狸得意忘形,開始作威作福。

不但役使所有野獸為自己做事,百般折磨,還忘乎所以地讓獅子當坐騎,四處遊玩。

動物們本以為有獸王領導,生活會更加幸福、快樂,沒想到卻落得痛苦不堪。

群獸覺得,「獸王」是飛來的橫禍,大惑不解,便暗地裡對它進行觀察,越發的覺得獸王是狐狸所假扮的。

群獸中有隻狐狸找了個機會,偷偷地問獅子:「每月十五月圓之日,獸王是否仍要騎著你去遊玩?」

獅子說:「不,獸王每月十五都給我放假,它總是單獨離去。」

這隻狐狸說:「我們狐狸每到十五日就會昏迷一陣。你可以在十五日那天跟蹤獸王,看它是不是狐狸所扮。」

等到十五日,獸王照常向遠處跑去。

獅子便悄悄地跟在後面,到了一個山洞裡,果然看見獸王像死屍一樣倒在地上,昏迷不醒。

獅子這才知道動物們都上當受騙了,尤其是自己,居然被狐狸當坐騎戲弄了這麼久。

獅子惱羞成怒,一躍而上將這隻狐狸吞食了……

群獸因為沒有好好考察,讓一隻卑劣的狐狸當了獸王,結果都受到了莫大的痛苦。

那自作聰明的狐狸,也落了個自取滅亡的下場。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那些盡耍小聰明的人,算來算去,到最後終究會算到自己的頭上來。

這樣的人,不僅傷害了自己,同事也在傷害著身邊的人,所以,生活中我們一定要擦亮眼睛,遠離耍小聰明的人。

3 正所謂:「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人,不必精明得過火,處心積慮的算計著過日子,總想著好事佔盡。

不然遲早有一天,會把惹周圍的人厭煩你。

而真正聰明的人,懂得適時的裝傻,也不失為一種智慧的處世之道!

【關於作者:廿一丨每晚一本書(ID:yitiaobao)原創專欄作者。一個佛系青年。每晚一本書丨每晚讓思維充充電,做一個有內涵的人。】

相關焦點

  • 遠離那些太過精明的人
    都說,利己是人的本能。 為人適度的精明也不是壞事,但過猶不及,精明過了度,處處算計,就有損人品,有失德行。在人際交往中,遇到這類人,能遠離就遠離。 01太過精明的人,總把別人當傻子 02太過精明的人,最後會「死「於精明
  • 遠離那些太過精明的人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
  • 遠離太過精明的人(深度好文)
    人生在世,那些精明的人,往往比普通人更容易獲得成功所以,我們總以為精明是才是一個人最大的優勢。然而,有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越是聰明的人,更是容易仗著自己的聰明。想著事事佔便宜、投機取巧,到頭來反而傷害到自己和身邊的人。
  • 凡是太精明,太算計的人,大多數過得都不幸福
    點擊關注 梵心佛語錄 今天做人,不能太精明,太精明,斷了人脈。做人,不要太算計,太算計,人人疏遠。這個世上,凡是太精明,太算計的人,大多數過得都不幸福。人只有糊塗,才有好福。做人,糊塗一點挺好,該忘記的就忘記,該翻篇的就翻篇,不要糾纏,不要計較,只有放下,才能擁有快樂,只有看淡,才能遠離憂愁。
  • 太精明算計的人,過不好這一生
    01 太過精明算計,其實是給自己挖坑只能說,太過精明算計的人,到頭來只能自食其果。02太精明算計的人,路越走越窄我從不排斥精明算計。人都有利己之心,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精於算計,也無傷大雅。03太過精明算計的人,多數都很不幸說到精明算計,《紅樓夢》中王熙鳳堪稱「鼻祖」。
  • 《安家》孫儷成備胎:「太精明的男人,請遠離他」
    有人說,精明的人,是聰明人。我的看法,卻恰好相反。一個太精明的人,通常也沒有什麼好結局。02.而那些自以為聰明,太會算計的人,才是真的笨,因為他不知道自己失去的,將會是什麼。在網上,曾有過這樣的新聞。有一個男友,經常把自己的錢算得很精。
  • 「精明過頭,事業到頭」:太精明的人,事業易遭三個瓶頸,需避免
    "精明是一個褒義詞,但是過於精明卻是一個貶義詞。精明的人一般都是比一般更精於規劃,這樣的人往往是大家都非常喜歡的。但是凡事都要有個度,過於精明則超出了精明的這個度。過於精明的人往往工於心計,似乎把所有人都運籌帷幄在內,但是其他人並不是喜歡這種被算計的感覺。所以精明過頭的人往往朋友並不多。人過於精明了,就會過分計較自己的得失。
  • 人可以精明,不可以沒品
    知道了哪些人值得深交,哪些人需要遠離。有人給過你溫暖,就有人給過你涼薄。 做人,可以精明,但不可以沒人品。因為精明是為了防備他人的惡意,而人品卻是一個人做人的根本,有品眾人幫,無品眾人拆。 聰明的人,做事圓滑,不得罪任何人;不輕易表明自己的態度;善於隱藏自己的想法,不輕易暴露自己的情緒。人品好的人,都自帶光芒。從不怕吃虧,為人厚道又講究誠信,心地善良還待人寬容。
  • 高人論精明與厚道,說的太對了,現實生活案例很多
    精明與厚道,在道德實踐中,並非一種根本對立的價值取向。在日常生活中,精明與厚道實際上是互為前提而存在的。試想,一個理智能力欠缺的人,他在涉及個人利益選擇的過程中,缺乏應有的理智算計功利得失的能力。對於這種人因為選擇能力局限性,而在交易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不計個人得失」的所謂「厚道」,我們能夠將這種實踐中,因理智能力的缺失,而表現的個人權益的喪失,稱其為道德人性範疇中的「厚道」嗎?
  • 人生敗筆之(六)——活的太精明
    俗話說水至清則無魚,人太精明就沒有朋友,即使有也是利益上的朋友。結交朋友時,誰也願意和「許三多「這樣的憨厚老實人做朋友。太精明的人往往想的太多,算計的太多,很難和他人交心,所以就交不到真心的朋友。人活在世上,不能太精明,也有的人是不得已裝糊塗的,這就是鄭板橋式的「難得糊塗」。
  • 做人不要太精明, 做事不要太張揚
    一般來講,每個人的智商基本都夠,誰又不比誰傻多少。所以才有聰明反被聰明誤一說。不要總在琢磨佔人家的便宜。
  • 精明不如厚道
    待人之道,精明不如厚道。01賈伯斯說:「永遠不要以為自己的聰明是真正明智的。要始終保持傻瓜的狀態。」是說做人不必太過精明,太過算計,而做回一個老實本分的厚道之人,能避免自己活得東倒西歪。很多時候,太過精明,太會算計的人,往往會錯失很多東西。包括親情,友情,愛情,貴人,機遇,等等一切……02早年間,有一位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雖然已經退居幕後多年,但因為他的聲望很高,所以上門找他合作的人總是絡繹不絕。無論什麼人找上門,他都是謙和有禮、客氣有度,以上賓之禮接待。
  • 這3類人,不好惹,因為城府深,智商高,太精明
    有的人看起來咋咋唬唬,其實心裡很細膩。有的人朋友很多,情商很高,跟誰都能做朋友,有的人性格內向,朋友就那麼固定幾個。我覺得,成熟穩重,性格內斂,情商高,如果一個人佔了這幾項就很完美了。但是有的人呢,不僅很精明,而且城府很深,什麼事都能處理,而且精明歸精明,是好事,但這種人就是太精明了,反而不是什麼好事。
  • 做人不要「太精明」,學會守拙,才能成大事
    最精巧的方法和技能總是看上去不太精明,沒有多少技巧可言。同樣的,為人的最高境界不是精明利己,而是大智若愚。懂得守拙,才能洞察萬物,看清事物的本質;懂得守拙,才能心平氣和,刻苦修煉;懂得守拙,才能以拙制巧,贏人於無形。守拙的人,才是大智之人,才能成大事!
  • 小舅的一生毀在他的「精明」,太累了
    我作為一個80後,從我記事起,小舅家的生活條件,要比其他人家好很多,小舅穿著很講究,夏天總是喜歡穿著白襯衫就像城裡的幹部下鄉一樣,他有一輛自行車,那可是我們這些人愛不釋手的東西。小舅說起話來,也跟其他人不一樣,小舅作為一個50後,他是家裡唯一一個高中畢業的人,在村裡當過代課老師,很有文化的樣子。
  • 老家的精明之人——「李貓兒」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總會在過往的經歷中,遇到不少能掐會算的精明之。無論小到村間普通百姓,大到身居高位的達官貴人,總會讓這些精明之人,把人性的不同層次演繹得爐火純青。便總會出現一些精明能算的「能幹人」,把一天的活都安排得滿滿的,不會讓請來的人白白浪費這一天8小時的時間。那時我還小總會覺得怎麼那麼會算,精明之人恨不得請一次人,把一年的活都給他做完。在農村我們俗稱這樣的人「算計好」,用直白點話就是「鬼精」。
  • 精明與厚道的辯證
    真正成熟的人明白,精明與厚道從來都不是相對立的,做人既要精明,又要厚道。精明有精明的用,人精明,能明察秋毫,洞若觀火,不輕易遭人算計,辨別真偽,避免上當受騙。但不能只有精明沒有厚道,如果一味精明,工於心計,處處算計,自私自利,為了目的不擇手段,以傷害別人和踩踏別人為手段去實現利益的最大化,反而眾叛親離,沒有朋友。厚道有厚道的用,厚道待人,換來人心之溫暖和朋友之歡喜;但只知厚道的人,缺乏察言觀色、審時度勢的靈活,也容易淪為被欺負的「老好人」、「軟柿子」,一味臉太薄,心太軟,不善爭取,自己的正當利益可能損失。
  • 社交縱橫第二十七術:大隱隱於市 為人不要太「精明」
    如果有人在別人面前評價你「是一個很精明的人」,你會很得意嗎?其實,得到這樣的評價,你已經算不上真正「精明」的人。因為人們對「精明」的人往往會設防。如果讓你選擇一個合作方或合伙人,你會選擇很「精明」的人,還是會選擇一個「傻實在」的人?恐怕大家都會選擇後者吧?
  • 「水至清,則無魚」:做人,四個方面不能過於精明,會功虧一簣
    這句話表面意思是:水太清了,魚就無法生存;人太精明了,就沒有朋友。後人常常藉此告誡,一個人看問題,不能太過於苛責,這樣容易使人害怕並逃離,那樣就功虧一簣了。其實,這句話如果延伸到今日,也可以說明很多問題。不管是從家庭處事還是人際交往來看,它都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 做人絕對不能太單純,過來人的4句話,讓你成為「精明富貴」人!
    做人絕對不能太單純,過來人的4句話,讓你成為「精明富貴」人!這樣的人,就是「太單純」了。別遇到誰就都「坦白」,懂得凡事留一點,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萬不可因為一點小恩怨和小摩擦,就和人撕破臉。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今天你能對旁人的誤會和摩擦免泯一笑,給旁人留有餘地和後路,他日你遇到困難,旁人一定義不容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