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公報》之「婚姻家庭、繼承糾紛」案例裁判規則17則

2021-01-19 澎湃新聞

隨著婚姻觀念、家庭關係的變化,婚姻家庭領域出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新情況、新問題。《民法典》婚姻家庭編以現行婚姻法、收養法為基礎,在堅持婚姻自由、一夫一妻、最有利於被收養人等基本原則的前提下,結合社會發展需要,修改了部分規定,並增加了一些新規定。本文彙編整理17例《最高人民法院公報》中與婚姻家庭、繼承糾紛相關的案例裁判規則,以供參考。

1、鄒某蕾訴高某某、孫某、陳某法定繼承糾紛案

【關鍵詞】繼子女;撫養關係;繼承

【裁判摘要】離婚中,作為繼父母的一方對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明確表示不繼續撫養的,應視為繼父母與繼子女關係自此協議解除。繼父母去世時,已經解除關係的繼子女以符合繼承法中規定的「具有撫養關係的繼子女」情形為由,主張對繼父母遺產進行法定繼承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來源】《最高人民法院公報》2020年第6期(總第284期)第40-43頁

2、劉青先訴徐飈、尹欣怡撫養費糾紛案

【關鍵詞】撫養費;夫妻共同財產權;非婚生子女

【裁判摘要】撫養費案件中第三人撤銷權的認定,需明確父母基於對子女的撫養義務支付撫養費是否會侵犯父或母再婚後的夫妻共同財產權。雖然夫妻對共同所有財產享有平等處理的權利,但夫或妻也有合理處分個人收入的權利。除非一方支付的撫養費明顯超過其負擔能力或者有轉移夫妻共同財產的行為,否則不能因未與現任配偶達成一致意見即認定屬於侵犯夫妻共同財產權。

【來源】《最高人民法院公報》2016年第7期(總第237期)

3、唐某訴李某某、唐某乙法定繼承糾紛案

【關鍵詞】婚內財產分割協議;物權登記;不動產物權

【裁判摘要】夫妻之間達成的婚內財產分割協議是雙方通過訂立契約對採取何種夫妻財產制所作的約定,是雙方協商一致對家庭財產進行內部分配的結果,在不涉及婚姻家庭以外第三人利益的情況下,應當尊重夫妻之間的真實意思表示,按照雙方達成的婚內財產分割協議履行,優先保護事實物權人,不宜以產權登記作為確認不動產權屬的唯一依據。

【來源】《最高人民法院公報》2014年第12期(總第218期)

4、莫君飛訴李考興離婚糾紛案

【關鍵詞】共同財產;離婚協議;法律效力

【裁判摘要】婚姻當事人之間為離婚達成的協議是一種要式協議,即雙方當事人達成離婚合意,並在協議上簽名才能使離婚協議生效。雙方當事人對財產的處理是以達成離婚為前提,雖然已經履行了財產權利的變更手續,但因離婚的前提條件不成立而沒有生效,已經變更權利人的財產仍屬於夫妻婚姻存續期間的共同財產。

【來源】《最高人民法院公報》2011年第12期(總第182期)

5、李維祥訴李格梅繼承權糾紛案

【關鍵詞】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繼承;遺產;集體成員權;消滅

【裁判摘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十五條的規定,農村土地家庭承包的,承包方是本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戶,其本質特徵是以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農戶家庭為單位實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家庭承包方式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屬於農戶家庭,而不屬於某一個家庭成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三條的規定,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不屬於個人財產,故不發生繼承問題。除林地外的家庭承包,當承包農地的農戶家庭中的一人或幾人死亡,承包經營仍然是以戶為單位,承包地仍由該農戶的其他家庭成員繼續承包經營;當承包經營農戶家庭的成員全部死亡,由於承包經營權的取得是以集體成員權為基礎,該土地承包經營權歸於消滅,不能由該農戶家庭成員的繼承人繼續承包經營,更不能作為該農戶家庭成員的遺產處理。

【來源】《最高人民法院公報》2009年第12期(總第158期)

6、李雪花、範洋訴範祖業、滕穎繼承糾紛案

【關鍵詞】特留份;遺囑;無效;婚生子女;人工授精

【裁判摘要】夫妻關係存續期間,雙方一致同意利用他人的精子進行人工授精並使女方受孕後,男方反悔,應當徵得女方同意。在未能協商一致的情況下男方死亡,其後子女出生,儘管該子女與男方沒有血緣關係,仍應視為夫妻雙方的婚生子女。男方在遺囑中不給該子女保留必要的遺產份額,不符合繼承法第十九條規定,該部分遺囑內容無效。

【來源】《最高人民法院公報》2006年第7期(總:117期)

7、單洪遠、劉春林訴胡秀花、單良、單譯賢法定繼承糾紛案

【關鍵詞】舉證責任;夫妻共同債務;對外債務

【裁判摘要】《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24條的規定,本意在於加強對債權人的保護,一般只適用於對夫妻外部債務關係的處理。人民法院在處理涉及夫妻內部財產關係的糾紛時,不能簡單依據該規定將夫或妻一方的對外債務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其他人民法院依據該規定作出的關於夫妻對外債務糾紛的生效裁判,也不能當然地作為處理夫妻內部財產糾紛的判決依據,主張夫或妻一方的對外債務屬於夫妻共同債務的當事人仍負有證明該項債務確為夫妻共同債務的舉證責任。

【來源】《最高人民法院公報》2006年第5期(總:115期)

8、向美瓊等人訴張鳳霞等人執行遺囑代理合同糾紛案

【關鍵詞】遺囑執行人;代理協議;執行遺囑

【裁判摘要】遺囑執行人在遺囑人沒有明確其執行遺囑所得報酬的情況下,與繼承人就執行遺囑相關事項自願籤訂代理協議,並按照協議約定收取遺囑執行費,不屬於律師法第三十四條禁止的律師在同一案件中為雙方當事人代理的情形,應認定代理協議有效。

【來源】《最高人民法院公報》2004年第1期(總:87期)

9、楊清堅訴周寶妹、周文皮返還聘金糾紛案

【關鍵詞】結婚登記;民間習俗;同居關係

【裁判摘要】我國婚姻法第七條規定:「要求結婚的男女雙方必須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進行結婚登記。符合本法規定的,予以登記,發給結婚證。取得結婚證,即確立夫妻關係。」由此可見,只有履行了結婚登記手續,才能結婚。最高人民法院在《關於人民法院審理未辦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第三條規定:「自民政部新的婚姻登記管理條例施行之日起,未辦結婚登記即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按非法同居關係對待。」因此,雙方未辦結婚登記,而是按民間習俗舉行儀式「結婚」,進而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構成同居關係,這種關係不受法律保護,應當依法予以解除。

同居生活期間的財產處理,根據若干意見第十條的規定,解除非法同居關係時,同居生活期間雙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購置的財產,按一般共有財產處理。同居生活前,一方自願贈送給對方的財物,可比照贈與關係處理。

【來源】《最高人民法院公報》2002年第3期(總:77期)

10、人工授精子女撫養糾紛案

【關鍵詞】夫妻關係;人工授精;法律地位

【裁判摘要】最高人民法院於1991年7月8日在《關於夫妻關係存續期間以人工授精所生子女的法律地位的復函》中明確指出:「在夫妻關係存續期間,雙方一致同意進行人工授精所生子女應視為夫妻雙方的婚生子女,父母子女之間權利義務關係適用《婚姻法》的有關規定」。由此可見,在夫妻關係存續期間,經雙方同意以人工授精所生的子女,與婚生子女一樣,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

【來源】《最高人民法院公報》1997年第1期(總:49期)

11、劉玉坤訴鄭憲秋離婚及財產分割案

【關鍵詞】夫妻共同財產;共同支出;人身性

【裁判摘要】夫妻雙方感情破裂且已分居一年之久,經多次調解無效的,應準予離婚。一方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間參加殘疾人運動會獲得的獎牌,有特定的人身性,不應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其所獲得的獎金,已用於製作假肢、治病等花費,屬於家庭共同支出。因此,在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另一方要求平分獎牌和獎金的,於法無據。

【來源】《最高人民法院公報》1995年第2期(總:42期)

12、王健華等五人訴王汝範繼承糾紛案

【關鍵詞】繼承;虐待;繼承權喪失

【裁判摘要】《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七條規定:「繼承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喪失繼承權:(一)故意殺害被繼承人的;(二)為爭奪遺產而殺害其他繼承人的;(三)遺棄被繼承人的,或者虐待被繼承人情節嚴重的;(四)偽造、篡改或者銷毀遺囑,情節嚴重的。」由此可見,繼承人虐待被繼承人情節嚴重的,不論是否追究刑事責任,均可確認其喪失繼承權。繼承人虐待被繼承人情節是否嚴重,則可以從實施虐待行為的時間、手段、後果和社會影響等方面來認定。

【來源】《最高人民法院公報》1993年第2期(總:34期)

13、謝東輝、鄭兆本訴陳世軍等繼承糾紛案

【關鍵詞】事實婚姻;共同財產;遺產繼承

【裁判摘要】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未辦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見》第二條規定,1986年3月15日《婚姻登記辦法》施行之後,未辦結婚登記手續即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如同居時雙方均符合結婚的法定條件,可認定為事實婚姻。因此,雙方在同居期間的財產,應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

我國繼承法第二條規定,繼承從被繼承人死亡時開始。遺產繼承,在繼承開始後,依據繼承法第十條第二款的規定,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能繼承;在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時,方能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來源】《最高人民法院公報》1992年第3期(總:31期)

14、紀毛治訴紀亞琴房屋繼承糾紛案

【關鍵詞】收養關係;繼承權;扶養義務

【裁判摘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二十六條第二款的規定:「養子女與生父母之間的權利和義務,因收養關係的成立而消除。」由此可以看出,養子女不能作為生父母的法定繼承人來繼承其遺產。養子女對生父母盡了較多扶養義務的,依照繼承法第十四條關於「繼承人以外的對被繼承人扶養較多的人,可以分給他們適當的遺產」的規定,可以給養子女分得生父母的適當遺產。

【來源】《最高人民法院公報》1988年第4號(總:16號)

15、莫美歡、岑潤明訴岑榮安、岑卓、林月弟繼承糾紛案

【關鍵詞】婚姻存續期間;共有財產;遺產認定

【裁判摘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十七條規定:「夫妻在婚姻關係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資、獎金;(二)生產、經營的收益;(三)智慧財產權的收益;(四)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款規定的除外;(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因此,對於在婚姻關係存續期間,由夫妻一方所承包經營的收益,依法認定為夫妻共有財產。對於該共有財產,在遺產認定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二十六條規定,應當先將共同所有的財產的一半分出為配偶所有,其餘的為被繼承人的遺產。

【來源】《最高人民法院公報》1988年第1號(總:13號)

16、王貴學等三人與王遠德繼承案

【關鍵詞】直系血親;代位繼承;遺產份額

【裁判摘要】《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二十四條規定:「夫妻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父母和子女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對於被繼承人的子女先於被繼承人死亡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十一條的規定,應當由被繼承人的子女的晚輩直系血親代位繼承。代位繼承人一般只能繼承他的父親或者他的母親有權繼承的遺產份額。因此,被繼承人的子女先於被繼承人死亡的,其子女的晚輩直系血親依法享有代位繼承權。

【來源】《最高人民法院公報》1985年第4號

17、華枝熙等與華寧熙等遺產繼承案

【關鍵詞】撫養關係;繼承權;代理;限制行為能力人

【裁判摘要】《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二十四條規定,夫妻之間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父母和子女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第二十條規定:「在舊社會形成的一夫多妻家庭中,子女與生母以外的父親的其他配偶之間形成撫養關係的,互有繼承權。」

我國繼承法第六條關於無行為能力人、限制行為能力人繼承權的行使中規定,限制行為能力人的繼承權,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為行使,或者徵得法定代理人同意後行使。法定代理人代理限制行為能力人行使繼承權時,其不得損害被代理人的利益。根據《意見》第八條規定,明顯損害被代理人利益的,應認定其代理行為無效。

【來源】《最高人民法院公報》1985年第4號

原標題:《《最高人民法院公報》之「婚姻家庭、繼承糾紛」案例裁判規則17則》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民法典》人格權編之「隱私權」相關案例裁判規則彙編 | 法寶案例
    【作者】北大法寶司法案例編輯組(高亞麗 高迪)  【來源】北大法律信息網、北大法寶司法案例庫  《民法典》人格權編之「隱私權」相關案例裁判規則彙編  (2020年第24期,總第56期)  隱私權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寧與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護
  • 漢臺法院一案例入選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人身安全保護令十大典型案例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與全國婦聯、中國女法官協會聯合發布人身安全保護令十大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法院審委會委員、民一庭庭長鄭學林,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長劉敏,全國婦聯權益部部長高莎薇,中國女法官協會秘書長、政治部一級巡視員唐虎梅出席發布會介紹相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 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第六批司法改革案例
    《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案例選編》是最高法在深化司法體制改革過程中打造的一項亮點工程,旨在全面搜集、深度挖掘各地法院推進司法改革的特色經驗,提煉可複製、可推廣的典型做法,並以案例形式推廣,為各地法院推進司法改革實踐提供重要參考。
  • 最高人民法院發布10個人身安全保護令典型案例(附全文)
    11月25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與全國婦聯、中國女法官協會聯合發布人身安全保護令十大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法院審委會委員、民一庭庭長鄭學林,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長劉敏,全國婦聯權益部部長高莎薇,中國女法官協會秘書長、政治部一級巡視員唐虎梅出席發布會介紹相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 廣東法院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糾紛典型案例(全文)
    近日,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首次統一發布了20例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糾紛典型案例。這些案例反映了近年來廣東法院審理的涉港澳民商事案件有關生產經營權、商標權、土地使用權,以及跨境投資、跨境婚姻、跨境務工等領域權益保護等內容,對廣東全省法院審理相關民商事案件進行指導。
  • 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案例選編(八)
    「成都樣本」  【案例141】四川天府新區成都片區人民法院:細化辦案規則  強化配套保障  全面激發院庭長辦案示範引領作用  【案例142】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堅持「四結合」  破除「四難題」  構建完善中級人民法院院領導辦案考核評價體系  改革案例第127號北京市大興區人民法院
  • 婚姻家庭、遺產繼承、時間效力……最高法發布首批民法典司法解釋
    為切實推動民法典實施,更好保障人民權益,最高人民法院30日發布了與民法典配套的第一批7件司法解釋,與民法典同步施行。記者從最高法30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獲悉,民法典頒布以來,最高法對591件現行司法解釋及相關規範性文件進行全面清理。
  •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一)》已於2020年12月2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25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提供司法服務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發布一圖讀懂司法服務和保障自貿港建設30條舉措《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分七個部分三十條,明確了人民法院服務保障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總體要求及重點領域的具體舉措。
  • 最高法發布人身安全保護令十大典型案例 向家庭暴力說不
    中新網11月25日電 據最高法網站消息,最高人民法院25日發布人身安全保護令十大典型案例。此次十大案例由最高人民法院、全國婦聯和中國女法官協會首次聯合發布,旗幟鮮明地向社會表明了多方合力、聯合治理家庭暴力,向家庭暴力堅決說「不」的態度和決心。資料圖:最高人民法院。
  • 婚姻家庭|婚姻家庭「煩心事」, 民法典給你答案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婚姻家庭關係和諧與否,一頭連著家庭的幸福感,一頭連著社會的安定團結。  對方婚前隱瞞病情該不該介意?婚姻中對方欠的債你有沒有義務還?離婚後孩子的撫養權歸屬要聽誰的?  對此,民法典婚姻家庭編取消了將疾病作為禁止結婚情形的規定,明確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應當在結婚登記前如實告知另一方;不如實告知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撤銷婚姻。婚姻無效或者被撤銷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 ...最高人民法院對外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為海南自由...
    (原標題:【最高法發布服務保障海南自貿港建設意見 提出30條具體舉措】最高人民法院對外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意見)【最高法發布服務保障海南自貿港建設意見 提出30條具體舉措】最高人民法院對外發布
  • 因監護權引發的家庭糾紛案例分析
    一、監護權糾紛的概念(一)監護的概念監護是指具有利害關係的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對於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性行為能力人設定專人保護和管理其權益(人身權益和財產權益)、監督其行為以及為其行為承擔責任的對有利害關係的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一種制度。它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 關於人民法院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
    進一步完善以案件甄別、防控、化解、處置機制等為重點的重大敏感案件專項管理機制,對政策性強、社會關注度高、裁判結果可能影響面大的案件,納入專項管理,實時跟蹤、穩妥處理。對自由貿易港建設中糾紛多發類型、易發特徵、風險環節等及時分析研判,實行實時監測、動態跟蹤和及時預警,就糾紛動向和風險防範提出司法建議,為全面推進自由貿易港改革開放提供支持和保障。
  • 最高法公布典型案例:前女友、前男友也能適用《反家庭暴力法》
    11月25日,最高法與全國婦聯、中國女法官協會聯合發布人身安全保護令十大典型案例,其中一個案例就對此給出明確答案:家庭成員以外共同生活的人可以被認定為是擬制家庭成員,能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據最高法的案情通報,包女士(女)與洪先生原繫戀人關係,雙方共同居住生活。洪先生在因瑣事引起的爭執過程中毆打包女士,導致包女士頭皮裂傷和血腫。包女士提出分手,並搬離共同居所。
  • 打擊家庭暴力 我國將加快完善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
    北京商報訊(記者 陶鳳 王晨婷)人身安全保護令不僅是人民法院依法、及時、有效預防和打擊家庭暴力,防止家庭暴力行為再次發生的有效手段,也是及時化解矛盾糾紛,維護婚姻家庭、贍養、撫養等家事權利義務關係穩定和保證雙方當事人合法權益的基礎。
  • ​彩禮、家暴、生育、離婚……最高法明確了這些婚姻大事(附...
    30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與民法典配套的第一批共7件新的司法解釋,其中《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司法解釋(一)、《民法典》繼承編的司法解釋(一)就上述人們關注的熱點話題,從法律層面上進行了明晰。新的司法解釋將於2021年1月1日與民法典同步施行。
  • 這三個婚姻家庭故事,值得每個人一讀!
    對此,民法典婚姻家庭編取消了將疾病作為禁止結婚情形的規定,明確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應當在結婚登記前如實告知另一方;不如實告知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撤銷婚姻。婚姻無效或者被撤銷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 反家庭暴力十大典型案例:除了拳打腳踢 還有哪些家庭暴力?
    典型意義本案是一起典型的針對家庭暴力作出人身安全保護令和對違反人身安全保護令予以司法懲戒的案例,主要有以下幾點典型意義:第一,通過作出人身安全保護令,依法保護家庭暴力受害者的合法權利,彰顯了法治的應有之義。中國幾千年來都有「法不入家門」的歷史傳統,但隨著時代的更迭和進步,對婦女兒童等弱勢群體的利益保護已經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