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一直是各大商家們爭相促銷商品的絕佳時機。因為這個月,從開始到結束,「消費」的列車從未停歇過。歡樂的六一兒童節啟動六月,點燃購物熱潮;緊接伴隨著「618」年中狂歡駛入巔峰。還有即將到來的端午節小長假進行接力,最後青春畢業季來做收尾。可見,整個六月的空氣中到處是瘋狂消費的氣息。
但這瘋狂之餘,還是有一股「黯淡之風」來中和這個夏日狂歡。這股風就是「父親節」。比較來看,父親節相對於前面的消費狂潮,就顯得「冷清」很多。就拿今年的父親節來說,它的存在感又再一次降低。
6月21日,父親節當天上午,朋友圈和社交平臺上大家紛紛送禮物、曬照片、發感悟,到處充滿了節日裡該有的氛圍。但是到了下午,立刻就被「日環食」的照片瘋狂刷屏,完全蓋住了父親節的風頭。對此,不少網友調侃稱這是「上午夸父,下午逐日。」
當然,這也不完全怪「太陽」,走進商場,或者打開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相比五月母親節眼花繚亂的促銷優惠、宣傳噱頭,父親節就顯得格外樸實。前有「618」,後有端午小長假,處於中間的父親節著實難以發光。
父親節都在送什麼?
4DSIWEI的營銷分析師接受瀟湘晨報記者採訪時說,「父親節,肯定還是有做促銷活動的。」他指出,像專門的男士用品、男裝系列等,各大商家都會有對應的促銷活動,(但可能力度上沒有像其他節日那樣令人心動)。
據拼多多6月22日發布的《父親節熱銷商品榜單》來看,最熱銷商品中有4類商品均與顏值有關,其中就包括了男士護膚品、男裝搭配福袋等。此外,「數碼玩樂」「茅臺酒」等也是當下年輕人父親節禮物的首選。
根據拼多多的調研,母親節消費的客單價比父親節更高。對此,拼多多新消費研究院的研究員範日召表示,雖然男士護膚品也在熱門禮物之列,但品類不如女士護膚品豐富。而男性喜歡的數碼電子產品,由於迭代速度快、使用門檻高,目前尚未普及開來。
另外,像鮮花常常出現在禮物清單上,但是為何在父親節就不是主流?一位花店老闆告訴瀟湘晨報記者,現在專門為父親購買鮮花的人非常少。她表示,父親通常是家庭裡理性主義的代表,性格上大多是堅硬的,那對於鮮花這種代表柔軟、感性的禮物,氣質上就不太符合。因此,鮮花並不是父親節主打的消費元素。比較來看,功能性強的、符合男性魅力的物品才是父親節的首選。
值得注意的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對于贈送節日禮物,都逐漸傾向於採用發紅包的方式。在市區上班的趙先生說:「現在父親節,我都是直接在微信上發一個大大的紅包。一來覺得這樣最經濟實惠,二來也可化解當面送禮物的尷尬。」趙先生表示,成年人突然溫情,總是會不知所措。
為何父親節的營銷勢弱?
「父親節,沒有任何電商、商場有什麼大的折扣,可以看出這個群體的商業價值低的可憐。」一位網友在父親節當日,這樣感嘆道。
對此,上訴分析師認為,個人覺得,這和家庭地位有點關係。因為消費鏈條上存在著一條鄙視鏈:孩子>老人>女人>寵物>男人,這條鄙視鏈也可以看做是家庭地位的投射。他表示,這與一些知名商家不借勢父親節做大型促銷宣傳,或者做品牌宣傳多少有點關係。「站在營銷角度,一方面是因為父親這個形象,確實是父愛如山,不太好演繹到創意中。」
其實,整體來看,每年的5月母親節和6月的父親節都是品牌借勢熱點。通常情況下,母親是帶有高濃度的愛,總以溫暖、奉獻、陪伴等等情感標籤作為消費元素;但是父親就不是如此,有人說父親和子女的感情很微妙,很複雜,這對品牌做父親節的表達增加了挑戰。
北京一家網際網路營銷廣告公司擔任策劃總監的劉欣告訴瀟湘晨報記者,「商家們對於父親的洞察大多比較呆板無趣,也難以引發消費者的情感共鳴,表現形式上自然就不及母親節一類的女性節日豐富。」劉欣表示,在中國的社會文化中,父親的角色往往扣上的標籤是都是隱忍、沉默、疏離、忙碌。客觀來說,父親節缺乏儀式感,也缺乏記憶點,確實對產品營銷表達上增加了困難。
眾所周知,大多數的節日禮物,都是充滿儀式感和並具備物化符號的。比如說端午的粽子、情人節的玫瑰巧克力、聖誕節的蘋果、聖誕老人和禮物,母親節的康乃馨。對此,劉欣指出,這些物化的符號,實際上對於消費者都能給與行動指引。「但是父親節,在國內消費者心智中還沒有這樣一個物化符號,這也造成消費者想送禮物,但不知道什麼類的禮物才是正確不會出錯的,這樣缺乏指引的窘境也讓消費者對這個節日無所適從,更別聚焦性的提購買消費了。」
那站在市場消費上怎麼看待?劉欣表示,男性的綜合購買力實際上處於隊尾,在市場營銷中那條鄙視鏈:孩子>老人>女人>寵物>男人,也確實存在。趙欣指出,男性購買相對較為理性,會追求性價比的合理性,衝動型消費和消費頻率都不及女性,所以,商家自然對女性節日更加上心。
當然,除了「父親」的自我特性影響促銷之外,劉欣還告訴記者,也存在不少外界環境的幹擾。「大多數人的消費需求和欲望都是有限的。父親節一般都在六月中旬,而同一時間正巧碰上618年中慶。」據了解,通常情況下,各大商超平臺以及品牌商都會鼓勵消費者在618期間進行消費,大型平臺也會要求品牌商家給與618活動最大力度的促銷優惠支持。「所以在購買慾望激發和達成上,618年中慶實際上把消費者購買力和商家促銷的力度進行了釋放,等到父親節當天,基本上就變成商家無特別優惠,消費者無特別欲望的狀態。」
可見,父親節基本上是撞車「618年中慶」,又處在6月這個消費熱潮之間,後續還有端午節在「追擊」。這樣的競爭之下,父親節也的確難逃被大眾淡化甚至遺忘的窘境。
父親節能不能成為一個有商業價值的節日?
「我個人覺得商業潛力還是很大的」。劉欣指出,其實現在的商家可以把「父親節」通過營銷事件包裝成自己的產品。「比如說,聖誕節的紅衣微胖聖誕老人,實際上是可口可樂的營銷結果,而在日本,聖誕節去KFC吃炸雞成了與中國春節吃餃子一樣的習俗。因此,父親節也具備這種潛力。」
拼多多新消費研究院的研究院範日召也認為 「男性消費市場的潛力巨大。」他表示,移動網際網路正在抹平代際差異,幾年前年輕人還要教父親如何使用智慧型手機,現在Switch等商品也出現在榜單上,「男性樂於挑戰新事物,隨著像拼多多這樣的新電商平臺普及,高科技產品的受眾群體會越來越廣」
瀟湘晨報記者姚方媛
【來源:瀟湘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