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之後是自己住舒坦,還是和子女住更舒坦?老人的回答扎心

2020-10-12 婚戀專家魏亭亭

老舍說: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裡,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

兩人就像老舍先生一樣,是比較孝順的,所以會把父母放在心裡邊,也會把父母比喻的特別的好。

但是有的人卻恰恰相反,當自己小的時候,總是把父母當做提款機,長大之後也會把父母當成拖油瓶。

前段時間鄰居家的老奶奶要搬到別的地方去住了,而且是和老伴在一起外面住,他們要搬去的這個地方是一個山下面的一個小屋子。

我去隔壁鄰居家玩,我和鄰居家的老奶奶談了很久的話,我問奶奶:

「人老之後是自己住舒坦,還是和子女住更舒坦?」


老奶奶說:

「當然自己住舒坦,要不然我們怎麼可能搬走?」

說完這句話,老奶奶低下了頭,眼淚開始流了下來,那一刻我才感覺到人老了之後真的非常的難。

老奶奶和老伴搬到了山下的一個小屋裡,屋子前面種滿了竹子,看起來像一個世外桃源一樣,但每一天都會看到老奶奶忙出忙外的,70多歲的人了,還在房子周圍種了許多土豆和蒜苗。

也許很多人眼中看到的世外桃源,恰恰是別人的無奈。


01.

就算是讓著父母,父母的日子也沒有多久了

之前我弟弟總是和爺爺吵架,有一次弟弟和爺爺吵架,爺爺又跟我打了個電話。

我給弟弟說:

「有什麼事情都要讓著爺爺,我們是年輕人,以後還有很多的日子,可是爺爺卻不一樣。」

爺爺脾氣不好,在家裡面的時候總是喜歡罵別人,有的時候還摔東西砸東西,所以我的爺爺在家裡面的時候,我們都會忍著,但我的弟弟年齡還比較小,所以爺爺有這些舉動的時候,弟弟從來都忍不住。


於是爺爺和弟弟整天吵架,每次吵架的時候總會給我打電話。

其實老人的日子真的已經不多了,年輕人在老人這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過去了。

無論一個老人做錯了什麼事情,但是當這個人到了一定的年齡,他的各項身體的器官都已經不如年輕人了,這時候我們就要讓著老人。

雖然有的時候老人說的一些話真的是沒有耳朵聽,讓人聽了之後會心煩,但是我們要是惹不起,我們就躲起來,躲起來之後,等老人的氣消了,那麼我們再去和老人溝通。

一家人再怎麼做都不要撕破臉皮,尤其是和一個老人。


02.

孝敬父母是子女應該盡到的責任

孝敬父母是子女應該盡到的責任,也許在過年的時候,有的人會給領導拜年,也許領導生病的時候,員工們會非常的關心去看望領導。

可是在我們的周圍有很多的老人生病了,身邊卻沒有一個親人。

我們總是把最好的脾氣和最好的禮物都送給了我們最害怕的人,卻把養育我們的人不屑一顧。

有人說:

「人往往都是欺軟怕硬的動物,巴結管理自己的人,卻不善待愛自己的人。」

但是:

「小羊都知道跪乳,烏鴉也知道反哺。」


生而為人做的一些事情,要對得起自己,對得起自己的父母。

試想一下,我們很小的時候,我們就被父母養育著,當我們受到欺負的時候,我們的父母總會擋在自己的前邊,為我們遮風擋雨。

一路走來都是因為父母的付出,我們才會有我們所看到的世界,就是因為父母,我們才有機會出去。

孝敬父母是子女應該盡到的責任,因為他們養育了我們。

很多父母給孩子取名為:思源。

就是要告訴孩子飲水思源一定要懂得感恩,懂得感恩自己的父母,懂得照顧自己的父母。

只有懂得孝敬父母的子女,才會成為一個真正的人。


03.

沒有愛的人,以後也不得善終

一個沒有愛的人,以後也不得善終。

有一句話說: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如果說,你和父母在一起的時候,父母對你特別好,可是當父母到了一定的年齡,父母需要你的時候,你不去照顧你的父母。

雖然你的這些做法,你認為你自己良心上可以過得去,但是你的孩子是看在眼裡的,如果將來有一天你也到了你現在父母的年齡,你也會躺在病床上,沒有人照顧的時候,你的孩子也會像你現在一樣,不去照顧你。

所以說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說在你這一輩沒有開一個好頭,沒有好好的去照顧自己的父母,你覺得自己省事兒,但是給你的孩子好好的上了一課,教會了孩子以後也做一個不孝順的人。

如果說每一代的人都不孝順,那麼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會沒有安全感。

佛說:

「因果輪迴。」

有時候因果輪迴,並不一定是一件迷信的事情,而是告訴我們你所做的一切,別人都看在眼中,以後別人也會按照你的方式去做,尤其是你的孩子。


04.

連父母都拋棄的人,誰都不愛

一個連父母拋棄的人,事實上是誰都不愛的人。

芒果臺上有一個綜藝節目,裡邊有句話說:

「如果你愛我,為了我拋棄你的父母,那麼我會永遠和你在一起。」

有人常常問自己的男朋友:

「如我和你媽媽同時掉到水裡,你會救誰?」

很多人都不想讓自己的男朋友向著自己的媽媽認為這樣的男人是沒有出息的,認為這樣的男人如果把自己娶回家,自己會吃虧的。

事實上,一個連自己的媽媽都不放在心上的男人,這樣的男人又怎麼會愛自己的老婆?


一個女人十月懷胎,生下了一個孩子,結了婚之後,這個孩子卻不認自己的媽媽了,對媽媽的死活都不管不顧。

媳婦,只是這個男人突然間娶回家過日子的人,根本沒有自己的媽媽親,連自己的媽媽都不愛的男人,又怎麼可能愛一個娶回家的人。

所以說人在看人的時候一定要看這個人孝順不孝順,如果這個人不孝順,說明這個人無情無義。

一個不孝順的人,不要娶回家,一個不孝順的人,也不要嫁給他。

也許剛開始的時候對你特別好,你覺得對方是為了你才拋棄了自己的家人,時間一長,你就會發現對方拋棄了自己的家人,自然也會拋棄你。

人老之後是自己住舒坦,還是和子女一起住舒坦,只要子女孝順父母,那麼當然是父母和子女住在一起比較舒坦了,誰不想坐享天倫之樂。

一個人終其一生都在追求兒孫滿堂,誰也不希望有了孩子的時候去外面住。

相關焦點

  • 父母老了住養老院還是兒女家?80歲老人說出實話,很扎心
    現在社會的福利越來越好,養老院也開始普及起來,許多老人都選擇去養老院生活,不願去兒女家住,或者自己待在家裡。有些老人選擇去養老院住,可能是自己有想法,有些老人卻是被生活所迫,比起在外面住,在養老院生活還是更開心,而且有同齡老人相伴,沒事一起聊聊天、下下棋,自己還能夠更開心。更何況還有專門的人照顧自己,這種生活算不錯了。
  • 老人想和兒女住一起,不做好這3點思想準備,還是自己過更舒坦
    我們和他們畢竟是兩代人,生活習慣、飲食習慣都不同,到時候住在一起難免會起衝突,還是算了。人老了,就像孩子一樣,也需要人哄、需要人陪伴、照顧,我們做子女的什麼時候孝敬父母?就是父母老的時候啊。老人想和兒女住一起,不做好這3點思想準備,還是自己過更舒坦
  • 人老後,跟子女住還是自己住好?這位老人的回答火了
    今年過年回家的時候,外婆的一個鄰居來家裡面做客,由於他沒有和子女住在一起,所以他來了之後我們就問他:「人老後,跟子女住還是自己住好?」>「自己住,想怎麼玩就怎麼玩,和子女住在一起還要顧慮很多。」聽了這話,周圍的人都笑了,不久老人的回答就火遍了整個小鎮。很多人就說老了還要去玩,他還覺得和子女住在一起不方便,這樣的老人真是少見。
  • 老了,自己住還是和子女住幸福?三位老人的回答火了
    但是隨著這幾年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老人喜歡搬出來住,越來越多的夫妻不喜歡和老人住在一起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難處,正如人們常常說的一樣:「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人老了是和自己住好,還是和子女一起住好呢?
  • 老人扎心的回答告訴你:到晚年,是自己住舒服還是跟子女住舒服?
    >你有故事,就來找我,就等你了 人在老了之後,是自己住舒服一點,還是跟子女在一起住的時候更加舒服一點呢。說到這個問題,最有發言權的就是秦大伯了,他剛剛搬回自己家住。很多人問在兒子家裡住的好好地,怎麼就搬回來了呢,他說,「還是一個人住更加舒服啊,一個人自在,沒有那麼多的事,也不用操那麼多的心」。秦大伯的這種回答可能很多人看來是比較扎心的,好像他的孩子不孝順他一樣。其實跟別人家的孩子相比,他的兒子和兒媳婦,還算是比較孝順的。
  • 人到晚年,住敬老院好,還是和子女一起住?老人的回答很扎心
    其中有一位老人和我們聊的非常的投緣,這位老人也是來閒逛的,並不是敬老院裡面的一員。聊著聊著,我們彼此之間也就沒有芥蒂之心了,這個時候媽媽問老人很多問題,後來才得知原來老人是有好幾個兒子,兩個女兒的人。這使我們就更加好奇了,因為在媽媽看來,這位老人來敬老院並不是閒逛,而是為了看敬老院的環境,可能自己也想來敬老院,於是媽媽又問道:「人到晚年,住敬老院好,還是和子女一起住?。」
  • 當你老了,會跟子女一起住養老嗎?老人的一番話很扎心,也很現實
    中國有句老話: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人終有一老,晚年是自己住還是跟兒女一起生活?這個問題很扎心,也很現實,需要從三個方面去考慮。>「養兒防老」不等於「晚年跟子女一起住」。況且父母年齡大了,很多事情需要依賴子女,和子女住在一起難免會變得小心翼翼,看子女的臉色說話做事,生怕遭子女嫌棄。這樣的生活對老人來說,無疑是一種煎熬。曾經在網上看到一位父親給自己即將成家的兒子的一封信,這位父親在信中寫到:孩子,你成家了,肩上的責任也就大了,凡事要以家庭為重。
  • 當你老了,你會自己住還是跟子女一起住?這個老人的回答火了
    大家都知道老年人都想要的養老方式是什麼樣的,是打算自己住,還是決定跟子女住在一起的。對於這個問題,有一個老人的回答就火了,他說,「如果是孩子們有需要的話,就會選擇跟孩子們住在一起。如果孩子們不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就自己住。等到真的有不能自理的那一天的時候,孩子們肯定也不會不管我們的」。
  • 生兩個兒子和兩個女兒,哪種晚年過得更舒坦?老人們說出了大實話
    導語前半生父母含辛茹苦地撫養兒女成人,後半生很多老人,往往會把養老的希望寄托在兒女身上。家裡有兩個兒子的老人,有些人會覺得晚年無憂了,兩個兒子輪流給自己養老,想想多美妙!家裡有兩個女兒的老人,一些人反而是愁眉不展,她們既擔心女兒以後遠嫁,見一面都難,又擔心女兒出嫁後,成為空巢老人。
  • 「當你老了,會和子女一起住嗎?」老人的回答,既現實又無奈
    2019年,我國人口大數據顯示:60歲的老人高達2.5億人次,佔到全國總人數的18%,而且隨著老齡化比重的增加,養老問題也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而養老問題的升級,也給老人帶來了一系列的思考,其中一個問題是「當你老了,會和子女一起住嗎?
  • 老了是住兒子家舒服,還是女兒家舒服?聽聽過來人的話,太現實了
    導語老人為兒女勞碌了大半輩子,無怨無悔。然而,當老人日漸年邁,一天天老去的時候,老人也不得不考慮自己的養老問題。養兒防老是很多人的選擇,如果老人只有一個孩子,那麼毫無疑問,這個孩子成年之後,需要承擔起贍養老人的責任。
  • 老了,為何父母更願意和子女一起住?三位老人的回答很現實
    總以為父母是我們最親近的人,除了父母之外,其他人都比較現實,但有時候你會發現父母也有現實的一面,只不過他們不會用自己的現實來傷害子女。當一個人老去的時候,很多人老人都願意和自己的子女在一起住,有時候你可能單純的認為老人和子女住在一起只是為了和子女們說話,其實老人還是有屬於自己的想法的。
  • 人到晚年,過得很舒坦的都是這幾種老人,不是錢多的
    現實生活中,什麼樣的老人過得很舒坦?老年朋友們怎樣才能活的自在又健康,看完這篇文章,相信你會豁然開朗。這一輩子,用心看看:上有老,我們孝順他們,為他們養老送終。下有小,我們還「孝順」他們,為他們帶兒帶女。唯獨就是沒怎麼好好為自己。
  • 老了住養老院還是兒女家,哪種方式更舒服?3位老人:血的教訓
    都說養兒防老,但現在時代不同,有的家庭只有一個女兒,您說這女兒等您老了,不管不顧您,那也不太現實,因為人,都是講良心的!但是,一直以來都有一個問題困惑著眾多老一輩的人們,等到晚年是住在兒女家還是養老院呢?
  • 人到晚年,和子女住還是自己住更幸福?72歲老太說出了心裡話
    導語人到晚年,到底是和子女住,還是和自己住,一起來看看這位72歲大媽的心裡話。馮大媽/72歲如今我也72歲了,老伴沒去世的時候我的身體還挺好的,也不怎麼生病,後來老伴去世後,我整天出現毛病,老是要跑去醫院看病。
  • 懂得拒絕之後,活得「舒坦」多了
    舒坦」 懂得拒絕,不勉強自己,不做他人的「救火車」,更不做他人使喚的工具。 要懂得拒絕不懷好意的人,不要委曲求全。做事也不要想得太複雜,若是讓自己不快樂,就不要一味的顧及他人感受,不敢拒絕。 懂得拒絕,會活得更順心,更「舒坦」。
  • 面對老後是自己住還是和兒女住,這位老人的回答讓人「眼前一亮」
    現如今年輕人壓力其實挺大的,老人的贍養問題一直都是社會熱點。我們在新聞或者網上不乏看到有的子女因為財產問題跟父母發生糾紛,然後棄父母不管不顧,不認自己的父母。如何養老,人老以後,生活看病各種問題該怎麼解決是我們政府要操心的事情。那麼,作為老人自己是怎麼想的呢?有一位老人如是說:「我老了以後,孩子們需要我的時候,我能幫就幫,如果他們不需要我,我就自己住,也挺自在。
  • 人到晚年,為什麼不願意跟子女一起住養老?這位老人的話很扎心
    父女倆僵持不下,最後父親妥協,說顧佳如果實在擔心,自己可以去住養老院。人到晚年,為什麼有些老人寧可住養老院,也不願意跟子女一起住養老?顧佳父親拒絕女兒的理由,其實也是大多數老人的想法,不想給子女添麻煩。在父母眼裡,子女擁有現在的生活不容易,他們已然到中年,沒有哪件事情不是拼盡全力才得到的。
  • 家裡兩個兒子和兩個女兒,哪種晚年會更舒坦?過來人回答很直白
    有的家庭生二胎也是為了自己晚年後的養老。都說養兒防老,養一個孩子可能不足以老人日後的養老,所以乾脆多生一個,讓自己今後生活也能有所依靠。可是大家沒有想到,現在養兩個兒子是為了今後的養老,那麼真到了晚年,兩個兒子就能值得完全託付麼?如果當初年輕的時候生了兩個女兒,自己的養老之路會怎麼樣呢?我們來聽幾個老人的回答。
  • 晚年「跟子女住」和「自己住」哪個更幸福?73歲的大媽道出了實情
    導語如今很多老年人都會為這一件事情很煩惱,晚年以後時候,到底是跟子女住好,還是自己住好?其實這個問題沒有正確的答案,只能說,要看你的經濟條件,和子女孝不孝順,那麼一起來看看這個73歲的大媽怎麼說?給老人的3點建議人老了之後身體好,真的比什麼都強,身體好的時候和子女住在一起,能幫他們做事,他們自然不會說什麼,可是一旦你病倒了,給他們增加壓力了,他們就會嫌棄你。所以在這裡給老人三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