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種父母年輕時的行為,有可能晚年容易無人養老,網友:自作自受

2020-09-18 璇璇說育兒

文/璇璇說育兒

「老有所養,老有所依」一直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現在有些老人孤苦無依,自己生活,而且過得也不是很好,沒有子女在身邊,所以就會感覺無依無靠,到了晚年沒有子女照顧自己,究其原因還是年輕的時候自己種下的「苦果」。

現在有的時候我們總會在新聞上看見一些不孝順父母的孩子,責備打罵父母已成常態,這些不孝順的行為會得到社會的譴責,但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外人總是不知道究竟在他們的身上發生什麼,子女對父母的愛都是天生的,如果出現不孝順父母的情況,也是看有原因的。

案例:

李爺爺今年70歲,如此高齡,卻一個人生活在鄉下,更令人驚訝的是,李爺爺兒女雙全,但是卻沒有一個兒女願意承擔李爺爺的贍養義務,只從老伴在幾年前去世的之後,兒女更是很少回家看望老人,究其原因李爺爺也是嘆了口氣。

原來李爺爺在年輕的時候育有一個女兒和一個兒子,「重男輕女」的思想在李爺爺的心裏面根深蒂固,所以生活中處處都偏向自己的兒子,女兒到了上高中的年齡,卻不讓女兒讀書,早早的就讓女兒打工給兒子攢一些學費,女兒面對如此不公的,女兒也是有苦難言

兒子被李爺爺溺愛的不得了,從小就被嬌生慣養,形成了囂張跋扈的性格,從小就不會尊重自己的父母,而且父母有的時候不滿足兒子的要求,兒子還會責備父母,對父母的態度一天不如一天,長大後成家就沒有在管著父母的生活,而女兒從小就沒有得到父母的愛,在女兒的心裏面覺得自己沒有贍養的義務,所以索性就不管父親。

網友對此也表示:自作自受,自食惡果,其實還有很多這種因為種種原因造成老了之後,沒有兒女願意贍養父母,俗話說:可憐人必有可恨之處。

晚年無人養老的父母,多是年輕時3種行為造成的

1. 過於溺愛孩子

過於溺愛孩子,父母就會無所不用其極的去寵愛孩子,形成孩子嬌慣任性,囂張跋扈的性格,這樣孩子就會在對待父母的態度上,不會尊重父母,只要不順孩子的心意,孩子就會形成對父母的埋怨,這樣的孩子怎麼會指望他長大贍養孝順自己的父母呢?

2. 父母總是打罵孩子

「棍棒底下出孝子」在有些父母的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他們總會因為孩子的錯誤而對安徽中進行責打,這樣久而久之會造成孩子心裏面的傷害,甚至會在孩子的內心深處形成一種無形的牆,將自己包裹起來,孩子就會與父母越來越有隔閡,甚至有的孩子還有不想再見到父母,產生離家出走的想法,這樣的父母在老了的時候,孩子也許不會贍養。

3. 父母重男輕女

「重男輕女」在一些父母的眼裡看起來是尤為重要的,他們還有著陳舊的思想觀念,現在都宣傳「生男生女都要一樣」,那麼重男輕女帶來的結果是,兒子不養,女兒不孝,子女都不會管自己的父母,所以一定要摒棄這種「重男輕女」的思想。

那麼家長怎麼做才能老有所依呢?

家長對待家裡面的孩子,無論男女都應該一視同仁,手心手背都是肉,所以要一碗水端平,而且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不要總是過於寵愛,這不是在愛孩子而是在害了孩子,所以家長也要掌握好對孩子的教育問題,讓孩子從小就愛自己的父母,尊重自己的父母,到了老年才會贍養自己的父母。

今日話題:你認為老人應該在晚年怎麼享受生活?歡迎評論區留言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三類父母晚年可能無人養老,別怪娃心狠,多半是你年輕時種下的因
    執筆:王豔微編輯:劉一之定稿:蘇子後俗話說:「百善孝為先」,我國作為禮儀之邦,孝順父母是中華的傳統美德,可近些年來,總能在身邊發現晚年無人贍養的老人,有些是子女的問題,而有些則是父母年輕時種下的因李大爺年輕時由於有嚴重的重男輕女的思想,妻子生了兩個女孩後,強烈要求繼續生,直到生出兒子為止,所幸第三胎終於是個男孩。從兒子出生後,無疑是最受寵愛的一個,吃穿用度上都是緊著兒子用,有什麼好玩的女兒們也只能看著,李大爺就像伺候「皇上」一樣寵溺著兒子,可卻對兩個女兒置之不理,不聞不問。不僅如此,甚至還要求女兒早早輟學打工,來負擔弟弟的花銷。
  • 3類父母晚年可能會孤獨,別怪娃心狠,多半是年輕時種下的因
    每一個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今後能夠成才,並且孝順自己。但是生活中,我們也發現並非所有的子女都能用心贍養自己的父母,而其中存在的原因比較多,有的可能是子女自己的原因,但也有的可能是父母年輕時種下的因。
  • 如果不想晚年悽涼的話,就別自作自受,遠離這四種行為
    這4種父母,多半晚年會很悽涼,怨不得別人,更多的是自作自受一.在教育子女的方式上面,更多的就是特別「溺愛」自己的孩子的父母從小什麼都為孩子安排好,不讓孩子受半點挫折但是很多父母不知道的是,自己偏心導致的惡果,往往都是子女不和自己晚年悽慘,還被指責是咎由自取。都說父母是這個世上最愛你的人,但是如果是同樣親生的兄弟姊妹,你會發現偏心嚴重的父母,你在他那可能就是個累贅。有父母對不順眼的孩子不管不問,甚至發生拋棄現象。
  • 這3種父母晚年最容易拖垮子女,希望你家沒有
    導語天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兒女過得好一點,每一位父母都會竭盡全力為兒女做多一點。即使人到晚年,也會想方設法地幫助子女,力所能及地讓子女過得更好一點,儘量不給自己的孩子添加負擔。子女有自己的小家庭需要操心,有自己的事業需要奔波,這個時候,步入晚年的父母如果不仔細規劃好自己的老年生活,一切都依靠自己的孩子,那麼對於子女來說,無疑會是很重的負擔,甚至拖垮子女。
  • 年輕時只生一個孩子的父母,晚年逃不出這3種結局,子女也無奈
    確實,只生一個孩子的父母,對他們而言,晚年基本都會是這3種結局。老人難避免,而子女也無奈。只生一個孩子的父母,晚年還要面對的一個事實就是若唯一的子女不在自己身邊,那麼老人的養老就會變得很難。所以說,那些只生一個孩子的父母,還是要想想若干年後自己養老時可能會經歷的狀況,也許你的想法就會改變了。而有條件的家庭,生個二胎,好處也是蠻多的。
  • 老人有兒女,晚年卻無人孝順?多半是年輕時做過這4件「虧心事」
    導語很多時候,人到晚年,要是我們的老人存在於有兒有女的情況,可老人卻依然「淪落到」無人孝順等的狀態,那麼我們一些不知內情的人就覺得,這肯定就是老人的兒女不孝順了等等,要不老人怎麼可能沒人孝順?老人有兒女,晚年卻無人孝順?
  • 有3種父母的晚年會過得很悽涼,怨不得子女,因為都是自找的
    很多的父母生孩子的初衷就是為了希望自己老了以後能夠老有所依,等到晚年了會有人照顧。雖然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孝順,但如果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對,那麼孩子就有可能不會孝順他。村裡70歲的劉大爺身邊沒有兒女在身邊,可以說晚年過得很悽涼,老人病倒了沒人照料。
  • 年輕時因為愚孝,讓妻子受罪的男人,晚年的生活到底有多悽涼?
    年輕時因為愚孝,讓妻子受罪的男人,晚年的生活到底有多悽涼?想想他年輕時對劉大媽做的事兒,要是我就不管他了,原來劉大媽的老伴的年輕時是個愚孝的男人,因為她是從媽媽媽的意思,沒少讓劉大媽遭罪,有時還打得他遍體鱗傷,所以現在劉大媽對老伴呼呼來喝去,他也不敢說什麼,畢竟是自己當年有錯在先,其實愚孝的男人年輕時若讓老伴兒遭以下這幾種最晚年將比無人養老更悽涼,受生產的罪順產還是剖腹產都聽老人的意見,生產是女人最糟最無助的時候,此時是最需要老公的關愛和支持
  • 晚年不被孝順的老人,多半對子女犯過三種錯,老無所依是自作自受
    這則動態下,很多網友都指責女兒「沒良心」、「白眼狼」,不過也有幾個網友比較中立,認為「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或許是老人傷了孩子的心」。後來老人的女兒終於出來回應,她表示自己這麼做是對父母太失望了。原來,女兒還有一個弟弟,父母重男輕女思想非常嚴重,沒少讓女兒受委屈。後來女兒開始工作了,想著父母不容易,就每月留下生活費,其餘工資全部上交。
  • 這幾種父母老了容易被「嫌棄」,兒孫不去看望,晚年生活悽涼
    小美覺得婆婆可能是累了,也沒有多說。又過了幾個月,小美想回去原單位上班,婆婆開始不樂意了,說自己最近帶孩子身體特別難受,每天都要吃好幾種藥。如果小美回去上班,自己帶不了孩子了,讓小美媽媽幫助帶吧。小美只好把孩子送到媽媽家,自己去上班了。
  • 晚年悽涼的老人,也許是年輕時種下的苦果
    一些晚年悽涼的老人,也許是年輕時種下的苦果。那些真正晚年幸福的夫妻,和鄰居、親戚朋友都很友好,有事情了,大家互相照應,其樂融融過日子。04年輕時,很偏心的夫妻,導致兒女關係不和睦,晚年也不會好過。我們村裡,有一對夫妻,生了三個兒女,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在常人的眼裡,父母都是重男輕女,但是這對夫妻,他們「重女輕男」,把家裡所有的財產,都送給了女兒。在兒女讀書方面,他們堅決送女兒去讀大學,兒子考上了大學,他們也不去交學費。
  • 晚年不會幸福的父母,都有這4種行為,早知道早改正
    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有一些老年人,不被子女孝順,有的甚至遭到孩子的唾罵,這跟中國的孝道有悖,這裡面有子女不懂得做人的道理,其實,大多數原因是這些父母自找的。為什麼這樣說呢?這些不被孝順的父母年輕時,都有這4種行為,那麼是哪4種呢?
  • 晚年時,被子女「爭著」照顧的父母,一般都是以下這6種父母
    6種父母:1.所以說,那些不溺愛孩子的父母,才更容易養出一個懂得感恩,懂得體諒父母,知道生活不容易的孩子,晚年時才會被子女「爭著」照顧。而這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父母,父母沒有給孩子提供一個有愛的環境,老了以後就會遭報應。所以說,懂得理解孩子的父母,才是在晚年時被子女「爭著」照顧的父母。
  • 這3種父母到了晚年,通常老無所依,很悲慘,願你不在其中
    這三種父母到了晚年,通常會老無所依過的還很悲慘,願你不在其中。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可往往父母在抱怨子女不孝的時候,有沒有想過父母不慈,子女不孝這句話呢?要知道父母年輕的時候,教育子女的點滴就猶如催化劑一般,在子女心裡生根發芽。到了晚年,這三種父母多半會老無所依,還會過得很悲慘,這都是年輕時種下的禍根,我們知道的越早越好。
  • 父母年輕有這「3個行為」,晚年多半不被孝順,孤獨終老怨不得誰
    中國一直有句古話叫做「百善孝為先」,孝順是非常重要的一種品格。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父母的養育之恩要以湧泉相報,但也並不是每個父母都值得這份恩情的回饋。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如果你看到身邊有不盡孝的子女,先別急著指責,或許在了解他們背後難以言衷的人情冷暖後就會知道,這些父母根本不值得被孝順。
  • 以下父母養出「不孝子」的概率高,不想晚年悽涼,中了要儘早改
    都說有果必有因,很多父母晚年抱怨自己的兒女是「不孝子」,那麼他們年輕時候如何對待兒女就是因。要不然,同樣是含辛茹苦養大的孩子,為什麼別人家都是母慈子孝,一家和樂,自己家卻雞飛狗跳,晚年無人養老?所以,作為父母要懂得透過現象看本質,別總抱怨現在子女靠不住,養老還是要攢錢靠自己。而是要知道,什麼因種下什麼果,早做預防才是正事。一般來說,以下父母養出「不孝子」的概率高,不想晚年悽涼,中了要儘早改。
  • 遇到以下3種時刻,老婆最容易背叛婚姻,可卻是男人「自作自受」
    畢竟在結婚時,彼此都是帶著最美好的憧憬,走入了婚姻的殿堂,誰又會想到,有一天自己卻被愛人給「綠」了?背叛當然讓人無法原諒,但是發生這樣的事,不能把錯都簡單的歸結在一個人的身上。因為婚姻有了問題,就好像我們生病是一樣的,而外遇的那一方就是「病人」。
  • 丁克夫妻年輕時做好幾項準備,即使沒子女養老,晚年往往也挺幸福
    在中國,老人晚年由孩子照顧似乎是約定俗成的,因此這部分沒有孩子的丁克家庭晚年究竟應該怎麼生活也讓人存疑。2、受社會因素的影響,有的老人育有很多孩子,卻老無所養,而有的老人沒有孩子,但是得益於社會保障功能的進步,仍然可以安度晚年。因此,丁克家庭不將未來自己的生活寄托在後代身上,而是寄託於社會的保障。
  • 父母把家產全給兒子,晚年卻讓出嫁女兒輪流養老,兒子:應該的
    但是,現實生活中卻更多的是父母與子女、子女與子女之間因為養老問題,不是互相埋怨和推諉,就是大打出手,鬧出讓人笑話的家庭悲劇。前不久,我們老家一個跟我同歲的朋友,因為不肯與哥哥輪流養老被父母起訴了。原因是,父母原本重男輕女,給兒子買房結婚不說,去年還把家產全給了兒子。
  • 這4種父母,晚年多半過得悽涼,怨不得別人,更多是自己造成的
    雖然很多不養老的情況,基本都是子女沒良心,但其實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父母的身上也存在很大的問題,就是因為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使用了錯誤的方法,才導致老了晚年不幸福的「悲劇」。有4種父母,晚年大概率子女不孝順,這也怨不得別人,只怪自己自食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