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璇璇說育兒
「老有所養,老有所依」一直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現在有些老人孤苦無依,自己生活,而且過得也不是很好,沒有子女在身邊,所以就會感覺無依無靠,到了晚年沒有子女照顧自己,究其原因還是年輕的時候自己種下的「苦果」。
現在有的時候我們總會在新聞上看見一些不孝順父母的孩子,責備打罵父母已成常態,這些不孝順的行為會得到社會的譴責,但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外人總是不知道究竟在他們的身上發生什麼,子女對父母的愛都是天生的,如果出現不孝順父母的情況,也是看有原因的。
李爺爺今年70歲,如此高齡,卻一個人生活在鄉下,更令人驚訝的是,李爺爺兒女雙全,但是卻沒有一個兒女願意承擔李爺爺的贍養義務,只從老伴在幾年前去世的之後,兒女更是很少回家看望老人,究其原因李爺爺也是嘆了口氣。
原來李爺爺在年輕的時候育有一個女兒和一個兒子,「重男輕女」的思想在李爺爺的心裏面根深蒂固,所以生活中處處都偏向自己的兒子,女兒到了上高中的年齡,卻不讓女兒讀書,早早的就讓女兒打工給兒子攢一些學費,女兒面對如此不公的,女兒也是有苦難言。
兒子被李爺爺溺愛的不得了,從小就被嬌生慣養,形成了囂張跋扈的性格,從小就不會尊重自己的父母,而且父母有的時候不滿足兒子的要求,兒子還會責備父母,對父母的態度一天不如一天,長大後成家就沒有在管著父母的生活,而女兒從小就沒有得到父母的愛,在女兒的心裏面覺得自己沒有贍養的義務,所以索性就不管父親。
網友對此也表示:自作自受,自食惡果,其實還有很多這種因為種種原因造成老了之後,沒有兒女願意贍養父母,俗話說:可憐人必有可恨之處。
1. 過於溺愛孩子
過於溺愛孩子,父母就會無所不用其極的去寵愛孩子,形成孩子嬌慣任性,囂張跋扈的性格,這樣孩子就會在對待父母的態度上,不會尊重父母,只要不順孩子的心意,孩子就會形成對父母的埋怨,這樣的孩子怎麼會指望他長大贍養孝順自己的父母呢?
2. 父母總是打罵孩子
「棍棒底下出孝子」在有些父母的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他們總會因為孩子的錯誤而對安徽中進行責打,這樣久而久之會造成孩子心裏面的傷害,甚至會在孩子的內心深處形成一種無形的牆,將自己包裹起來,孩子就會與父母越來越有隔閡,甚至有的孩子還有不想再見到父母,產生離家出走的想法,這樣的父母在老了的時候,孩子也許不會贍養。
3. 父母重男輕女
「重男輕女」在一些父母的眼裡看起來是尤為重要的,他們還有著陳舊的思想觀念,現在都宣傳「生男生女都要一樣」,那麼重男輕女帶來的結果是,兒子不養,女兒不孝,子女都不會管自己的父母,所以一定要摒棄這種「重男輕女」的思想。
家長對待家裡面的孩子,無論男女都應該一視同仁,手心手背都是肉,所以要一碗水端平,而且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不要總是過於寵愛,這不是在愛孩子而是在害了孩子,所以家長也要掌握好對孩子的教育問題,讓孩子從小就愛自己的父母,尊重自己的父母,到了老年才會贍養自己的父母。
今日話題:你認為老人應該在晚年怎麼享受生活?歡迎評論區留言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