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不被孝順的老人,多半對子女犯過三種錯,老無所依是自作自受

2021-01-11 小魚奶爸日記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人到晚年,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兒女孝順,能經常來看看自己。我們經常在新聞中看到一些老人晚景悲涼,大家都會下意識去指責年輕人。

殊不知,很多老人都是因為年輕時傷害了孩子,讓孩子傷了心,這才導致兩輩人之間越走越遠。

01女兒辛苦工作錢全上交,父母卻用來寵兒子

此前看見一則尋人的消息,大意是說父母已老,希望離家多年,沒有和家人聯絡的女兒能回來看看。

這則動態下,很多網友都指責女兒「沒良心」、「白眼狼」,不過也有幾個網友比較中立,認為「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或許是老人傷了孩子的心」。

後來老人的女兒終於出來回應,她表示自己這麼做是對父母太失望了。原來,女兒還有一個弟弟,父母重男輕女思想非常嚴重,沒少讓女兒受委屈。

後來女兒開始工作了,想著父母不容易,就每月留下生活費,其餘工資全部上交。可過了兩三年後才知道,老人把這筆錢都給了兒子,而兒子就靠著父母的資助在家啃老,每天就打打遊戲,過得非常滋潤。

女兒要結婚時,父母獅子大張口要50萬彩禮,目的是給兒子以後結婚用。結果女兒的第一段感情就被這樣拆散了,這才有了女兒的出走。

如今女兒已經成家立業,生活得很幸福,而與老人之間也不算完全沒有溝通,可每次父母都是叫她回去給自己養老,這更讓她寒了心。

孩子以後孝不孝順,如何對待老人,其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老人之前怎麼對待孩子。孝順是一種自發的情緒和行為,如果老人此前對孩子不好,孩子以後很難孝順。

晚年不被孝順的老人,多半對子女犯過三種錯,老無所依是自作自受,沒法怨別人。

02晚年得不到子女孝順的老人,多半是這三種

1)重男輕女思想

現在不少老人還存在「重男輕女」思想,總認為女兒「不值錢」,更喜歡兒子。

不管什麼事都偏心兒子,女兒受盡委屈,那以後女兒不願意管老人也實屬正常,最怕兒子也被寵壞了不知感恩。

而且,重男輕女思想不只發生在兒女雙全的家庭中,很多家庭即使沒有兒子,也同樣對女兒百般嫌棄。

2)存在家暴

老一輩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常用打罵來教育孩子,加上生活比較單調,孩子常常成為壓力的釋放口。

不管是打罵孩子,還是把暴力施加給其他家人,都會給孩子的心理帶來較大創傷。孩子長大後身體上的創傷確實好了,可心理的傷口卻一直鮮血淋漓,父母根本不知道。

3)沒盡到父母責任

有些父母明明已經離婚了,重新組建了自己的家庭,等老了卻回來找以前的孩子給自己養老,估計任誰都不會同意。

還有些父母雖然沒有離婚,卻從沒盡到過一個父母的責任。如果有一天他們出現,要你給生活費老,還提出了諸多要求,你會同意嗎?

03寫在最後

除了以上的原因,家長本身不孝順,對老人態度惡劣,就給孩子做了壞榜樣。

要想兒女孝順,家長首先字要先成為合格的子女,否則又哪有底氣來要求孩子呢?即便法律上認為兒女對老人有贍養義務,但贍養和孝順還是有區別的。

大家身邊有這樣的例子嗎?大家對此又是怎麼看的呢?

相關焦點

  • 晚年不被子女孝順的老人,年輕時大多犯了這些錯,真的怨不了別人
    導讀:晚年不被子女孝順的老人,年輕時大多犯了這些錯,真的怨不了別人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晚年不被子女孝順的老人,年輕時大多犯了這些錯,真的怨不了別人!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這3種父母到了晚年,通常老無所依,很悲慘,願你不在其中
    這三種父母到了晚年,通常會老無所依過的還很悲慘,願你不在其中。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可往往父母在抱怨子女不孝的時候,有沒有想過父母不慈,子女不孝這句話呢?要知道父母年輕的時候,教育子女的點滴就猶如催化劑一般,在子女心裡生根發芽。到了晚年,這三種父母多半會老無所依,還會過得很悲慘,這都是年輕時種下的禍根,我們知道的越早越好。
  • 晚年喪偶,有錢不給子女花會老無所依嗎?3位老人的話讓晚輩警醒
    有一群比較特殊的群體,他們晚年喪偶,膝下只有子女可以依靠。那麼,假如他們有錢卻不給子女花,晚年真的會老無所依嗎?3位老人用樸素的語言講述了自己的親身經歷,讓同齡人得到借鑑的同時,也讓我們晚輩警醒。錢,既然買不來子女的真孝順,那麼留在手裡,至少對將來是個保障。她在餘下的歲月裡,不願再走以前的老路。這位老人守好自己的工資和積蓄,沒再給兒子花一分錢。她不希望自己在餘生中,活在虛無縹緲的「孝敬」中,散盡錢財之後還等待著兒子主動悔改。當舔犢之情不能換來真情實意的孝敬,她把所有的錢用來照顧自己,也是一種權衡利弊後的理智之舉。
  • 這3類父母晚年會享福,兒女們「搶」著孝順,不用擔心老無所依
    每個人的生活都大不相同,每個老人的晚年境遇也是大不一樣。「老李可真享福啊,幾個子女都孝順,每次過節,兒女都要爭著老人去誰家過?」,有的老人和子女關係惡劣,甚至連自己的親生子女都不待見。其實總結起來,最大的原因有兩點,一是子女從小沒被教好,不孝順父母,二是老人自身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影響了家庭關係的和諧。
  • 晚年過得悽慘的老人,不是沒錢和子女不孝順,而多半是這2種情況
    既然人都有老的時候,那麼人老了以後,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自己可以過得幸福和快樂一點,雖然我們沒有抗拒衰老的權利,但是我們有追逐晚年幸福生活的權利,但是對於人老了以後,究竟怎麼樣才算是幸福?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這樣一種認識,也就是認為人老了以後,只要有錢花,子女孝順,那麼就算是過得幸福。那麼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 老人有兒女,晚年卻無人孝順?多半是年輕時做過這4件「虧心事」
    一.老人多半年輕時本身自己就不孝順父母,子女「耳濡目染」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我們為人父母的,在教育子女的問題上面,不僅要嚴格要求自己,而且還要給子女們灌輸一些,正確的做人行為準則和辨別是非曲直等思想才對,父母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面,多半就會影響到我們子女的一生。
  • 不想老無所依?這3種父母老了後,子女們「搶著」孝順
    只有找到正確的表達方式,才能讓自己的愛完全的被子女所接受,親子之間的關係也會更加的和諧親密。這3種父母老了之後,子女們「搶著」孝順。尤其是家庭子女多的,更加要妥善處理這種關係,老人老了,就應該什麼都規劃好,公平的對待子女,沒有過多的偏差,這樣兒女相處才會和諧,就不會有什麼其他的困擾。作為父母,老了就應該讓兒女省心,不給他們負擔。在一些事情的安排上,合理得當,不會讓子女有嫉妒心,這樣一家人才會和氣融融,過於去偏袒一方,就會造成另一方的誤解,做父母的要懂得一碗水端平。
  • 晚年不被子女孝順的老人,多半有以下特徵,吃苦也是自找的
    導讀:晚年不被子女孝順的老人,多半有以下特徵,吃苦也是自找的文|鑫星情感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情感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晚年不被子女孝順的老人,多半有以下特徵,吃苦也是自找的!
  • 晚年不被子女孝順的老人,多半都有這3種特徵,悽涼也是自找的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父母養子女小,子女養父母老,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如果哪個子女要是不承擔贍養父母的義務就會成為被人唾棄的事情,不管走到哪裡都容易被戳脊梁骨。在曾經比較封建的時代中,不管如何子女肯定是要贍養父母的,在外人面前裝作一副父慈子孝的樣子。
  • 晚年過得很悽涼的老人,多半有這五個特徵,怨不得兒女不孝順!
    ,多半有這五個特徵,怨不得兒女不孝順!所以,這類爸媽在教育子女時,表現得極為自信,一切唯我獨尊,根本就不在乎孩子的想法,很少會去傾聽孩子的意見。這類爸媽跟子女之間,心裡隔著一堵牆,晚年孩子不孝順,老人才幡然醒悟,知道自己錯的離譜。
  • 3種父母年輕時的行為,有可能晚年容易無人養老,網友:自作自受
    文/璇璇說育兒「老有所養,老有所依」一直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現在有些老人孤苦無依,自己生活,而且過得也不是很好,沒有子女在身邊,所以就會感覺無依無靠,到了晚年沒有子女照顧自己,究其原因還是年輕的時候自己種下的「苦果」。
  • 寫給即將老去的人,你現在應該有多少存款,晚年才不會老無所依
    任何人都會漸漸地老去,而對於即將老去的人來講,手裡握有多少養老錢,才能夠真正的安享晚年呢?看似「錢不是萬能」的社會,卻無法脫離「沒錢是萬萬不能」的事實,雖是一種悲哀,但也不得不面對現實。這篇文章是寫給每一個人的,希望你在逐漸老去的過程中,了解到對於即將老去的人,現在應該有多少存款,晚年才不會老無所依。
  • 晚年過得很悽涼的老人,多半有這四個特徵,不是兒女不孝順
    導語佟大媽雖然年事已高,行動不便,卻被子女爭著來照顧,子女孝順,兒孫滿堂,晚年生活十分幸福,她一點也沒有覺得孤獨。鄰居蘇大爺跟她的生活卻大相逕庭,他年輕時沒有善待自己的孩子,年老時過於專橫,處處為難子女,把真正關心他的人一個個趕跑,最後自己一個人孤零零地住在老房子裡。
  • 二婚老人 到最後怕的是什麼?是老無所依
    老年人再婚,其實說白了就是怕老無所依,很多時候再婚是為了擺脫孤獨,是為了給自己找個伴,但是老年人再婚未必就會有好結局,老年人再婚最令人難以接受的結局是什麼樣子的呢?老人走的時候已經80多歲,而他的老伴70剛過,當初是因為老人的老伴走的很早,子女又很忙,沒有時間照顧老人,就為老人請了一個保姆。老人現在的老伴兒吳阿姨就是以前的保姆,吳阿姨來的時候也就50多點,家裡過的不順心,就出來了,兩位老人在一起日久生情,就決定在一起,吳阿姨什麼要求都沒有,就無怨無悔了照顧老人近二十年。
  • 爺爺80多歲,退休工資一萬多,兒女不讓死:比老無所依更悲涼
    本來一個月一萬多的退休金,日子是十分好過的。可是今天女兒要一點,明天兒子要一點,甚至一年為數不多的農保都在兒子手裡,他手頭的錢從來沒有超過四位數。為了節約請保姆照顧的費用,兒女常常把他扔給殷殷的父親,讓他隨著大爺爺一塊生活,這樣一來,連吃喝的開銷都省了不少。殷殷看在眼裡,真不是滋味。不僅要霸佔了老人的退休款,還不讓老人好好安享晚年,只要老人活著就好。
  • 62歲阿姨的心酸:我不想再幫帶孫子,但又害怕自己晚年老無所依
    0362歲阿姨的心酸:我不想再幫帶孫子,但又害怕自己晚年老無所依。實話講,蔡阿姨面臨的難題,也是很多老人在生活中避免不了的:人到晚年,在照看孫子與照顧自己之間「進退兩難」。我們先來看一下蔡阿姨的兒媳。她以「十年看婆十年看媳」為由,偏執地鑽「幫帶孩子」的牛角尖,不顧自己婆婆的身體,即便蔡阿姨最終是繼續堅持了下去,她真的會善待蔡阿姨的晚年嗎?在我看來,卻是未必。
  • 真正的「老無所依」:65歲,子女在手機裡聯繫,病了自己去醫院
    我曾經在網上看到過一篇關於老人晚年最為悽涼的一個故事:一個老阿姨,因為一個人常年獨居,她怕自己突然去世沒人知道,就組建了一個微信群。那個群裡只有她和大姐、小妹三個人。她們三人約定,每天每個人都要在群裡發一條微信,其他的人也必須要回復,回什麼都行,一句話,一個表情或是一張圖片。
  • 想讓子女孝順,父母年輕時要想明白這幾件事,有人老了還在犯糊塗
    對老人而言,晚年若子女對自己孝順,各種關懷可以說算得上是人生一大幸事。遺憾的是不少老人在自己上了年歲之後,晚年日子卻過得一塌糊塗。可能這些老人的子女也有錯,但某種程度上,有些老人晚年悽慘的遭遇也與自身年輕時的一些所作所為關係是很大的。
  • 新型不孝正在瘋狂蔓延,比老無所依更傷父母,可能你也在其中
    孝順一直以來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俗話講百善孝為先,可見孝順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情。要說到不孝順的事兒,在曾經大家的意識中可能是不贍養父母、忤逆老人、虐待父母等等,但是現在正在形成一種新型的不孝,而這種不孝卻是很多年輕子女都在做的事情,甚至比老無所依還更傷父母的心。
  • 最悽涼的晚年不是無兒無女,而是為兒孫辛苦一輩子,卻老無所依
    現在很多老人把自己的畢生積蓄拿出來給孩子買房子,每個月的養老金還用來給孩子還貸款。每天幫孩子打掃衛生洗衣做飯,孩子分文不出。孩子每個禮拜都出去吃大餐,每幾個月就出去旅遊一趟,還一直說生活辛苦,工作累。李大爺就是這樣的老人,對自己的兒子沒話說,前幾年兒子要結婚,給兒子30萬付了首付,每個月5000房貸,他們兩口子要出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