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壹號情感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人生的道路上,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無法擺脫的自然規律,而最受人們關注的或許就是老這件事,畢竟人老了之後,需要面臨的東西太多了。
隨著青蔥歲月的消失,衰老就會如期而至,年輕時候的努力和拼搏,無非就是為了能夠擁有安享晚年的資本,達到老有所依的基礎,而這份資本和基礎都離不開你手裡的養老錢。
任何人都會漸漸地老去,而對於即將老去的人來講,手裡握有多少養老錢,才能夠真正的安享晚年呢?看似「錢不是萬能」的社會,卻無法脫離「沒錢是萬萬不能」的事實,雖是一種悲哀,但也不得不面對現實。
這篇文章是寫給每一個人的,希望你在逐漸老去的過程中,了解到對於即將老去的人,現在應該有多少存款,晚年才不會老無所依。
都說「養兒防老」,其實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這樣的觀念顯然已經行不通了,唯有自己擁有足夠的資本,才能夠做到老有所依。
當一個人老了之後,孩子們雖然也已經長大成人,可也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家庭,有些甚至早已經遠走他鄉,這時候的老人難免會有一種悽涼的意味,一種是源於內心,而另一種則是來自於生活。
而生活中的悽涼,則是老無所依最直接的體現,你的手裡沒什麼存款,而孩子們的生活壓力又那麼的大,這時候就會陷入被動的局面,即便孩子們已經很孝順了,可仍舊無法讓你做到真正的老有所依。
這也是現實生活裡的無奈,或許年輕的時候你還可以賺錢,可隨著年齡的增長,早已經沒有能力去工作,若是整個家庭都落魄的同時,你有沒有足夠的養老錢,就是一個人老無所依的原因。
面對這種悽涼的生活狀態,似乎只有手裡的錢可以解決這一切,尤其是生活本身就充滿了戲劇性,誰又能預料到人生的走向呢?
你無法確定自己的老了之後,到底需要多少錢去支撐晚年的生活,或許你完全不需要關心這些,或許你到老都需要為了賺錢而感到苦惱,畢竟世事難料。
所以說,在準備養老錢這件事上,我們也需要保持理性的心態,而不是為了滿足一個標準而著急,甚至到老了都難以從這種困境中走出去,這樣只會消耗自己的身體和精力。
然後就是對內心悽涼的安慰,無論是身邊有沒有人的陪伴,都要儘可能的勸說自己去面對這一切,保持良好的心態走下去,因為生活自始至終都是戲劇性的,而這份戲劇性的好壞,則取決於你的心態。
不得不承認,無論你手裡有多少存款,都無法決定你所擁有的幸福,也許你很富有,但卻無法避免內心的悽涼,也許你正遭受生活的悽涼,但身邊卻有家人的陪伴。
倘若我們只是把晚年的幸福寄託於金錢之上,即便你擁有再多的財富,也體會不到一種由內而外的幸福,畢竟錢只能解決日常的需求,卻帶不來其他方面任何的幸福感。
一個人的晚年是否幸福,並不取決於你有多少錢,而是你的內心有多麼的美好。其實,錢不過是一個生活裡的工具,不可或缺也是不爭的事實 ,但卻買不來所謂的幸福,最多就是讓一個人在物質生活中體會到滿足而已。
所以說,存款和幸福不成正比,但不可或缺,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需要準備養老錢的原因,但一切都不應該是刻意的,而是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儘可能的為了晚年的老有所依而努力。
歸根結底,人不是一個只需要物質生活的存在,還包括心理上的滿足感和幸福感,而晚年的老有所依,也不單單是物質上的滿足,也包括自我內心的狀態,以及面對生活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