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整天不著家,在外面花天酒地,做婆婆的不教訓兒子,反而對兒媳說男人都是饞嘴的貓,這是餘華所著的小說《活著》裡的一個片段。
男主人公福貴原本是地主家遊手好閒的少爺,因為某晚偶然瞥見一個長相漂亮身段好的女學生,便要父母派人去打聽提親,不久就把這個姑娘娶進了家門。
姑娘名叫家珍,是米行老闆的千金,兩家也算門當戶對,可結婚沒多久,福貴就過了新鮮勁,他整天住在青樓裡,不是賭就是嫖,每次回家的時候,還讓一個胖妓女背著他招搖過市。
不久,福貴把百畝良田和房產輸了個精光,氣死了親爹,老丈人也敲鑼打鼓把懷著二胎的家珍接回了娘家。沒想到的是,家珍生下兒子有慶後不久,又一個人走路回來找福貴了。
不管福貴腰纏萬貫還是一貧如洗,家珍都不改初心,一心一意地陪在他身邊。即使自己得了軟骨病,還堅持下地掙工分。我想,福貴這一生最大的幸運就是娶了家珍這麼一個溫柔賢惠,外柔內剛的老婆吧。
只是生活太殘酷了,充斥著意外、災難、病痛和死亡。
女兒鳳霞因為生病無錢醫治成了啞巴,嫁了個偏頭,生活平淡倒也幸福,卻在生孩子後大出血而死。
兒子有慶為了省鞋,大冬天光著腳丫跑著去上學,卻因為給縣長夫人輸血而死。
兒女離世之後,家珍因為早已患有軟骨病,不久也離世了。鳳霞的老公和孩子,最後都因為意外而死去,活到最後的只有福貴一個人。
每次讀《活著》,都忍不住哭紅了眼睛。起初,我覺得餘華筆下的生活太苦了,讀過幾遍之後才發現,小說只不過是把現實裡的種種不幸加在了一家人身上,來了個集中爆發。這樣的苦難人生,在現實世界裡也在某些人身上重複著。
但活著不就像餘華說的那樣嗎?
「 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人活一世,要享受得了甜,更要承受得住苦,因為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抱怨訴苦非但起不到一點作用,久而久之還會將人活下去的意志磨滅掉。
生活再苦,也要抗住;人生再難,也要活下去,這就是《活著》要表達的精神意義。
這本《活著》首版於1993年,至今已跨越了近30個年頭,不僅使餘華成為享譽國內外的名作家,更道破了生活的真正涵義,這本書裡沒有雞湯,只有真實和喚醒。
在我看來,讀懂了《活著》的人,能以更加淡然平和地心態面對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和跌宕起伏。
如果你覺得生活很苦,我建議讀一讀這本《活著》,或許在字裡行間你能汲取到繼續下去的精神養料。
《活著》用最樸實無華、最平鋪直述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人生的真諦。沒有煽情的語言,很直白,也很殘忍,有的都是經歷著苦難還竭盡全力活著的人們。
接受苦難,也是接受自己,戰勝苦難,也是給自己找條活路。魯迅先生說:「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
細讀餘華你就會真正明白「絕望是不存在的」,只要活著,絕望就不存在。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有獨特的魅力,其中的每一個人物都能讓你覺得,絕處逢生就是這個樣子,只要活著,絕望就不存在。
餘華經典著作僅需28元,一杯咖啡的價錢就能讓你震撼:「原來,這就叫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