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擁有這樣關係的人,更容易活出自我

2021-01-09 學乃身之寶

文/學乃身之寶

精神分析學家溫尼科特,通過觀察近6萬對母親和孩子,提出過很多經典術語,「抱持」就是其中之一。

抱持,可以理解為接納和支持。

溫尼科特認為,好的父母會提供抱持性環境,即孩子發展好的時候,認可他;孩子受挫的時候,支持他。

也就是說,在這種抱持性關係中,孩子會把最初獲得的這個外部容器內化到自己心中,形成高自我穩定性,內心就比較強大,不輕易懼怕權威,也不容易自我否定。

如果我們能夠擁有抱持性關係,就容易活出自我。

那麼,為什麼這樣的關係容易活出自我呢?

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來說說。

1.抱持性關係,是一個滋養型關係

抱持性關係,除了讓孩子擁有高自我穩定性外,還允許孩子在這個容器內肆意流動,進而讓孩子的自我靈活度、自我力量,以及自我組織力都得到了極大地滋養。

就像電影《海蒂和爺爺》裡的海蒂,她就是一直生活在抱持性的關係中,所以才會開心快樂,哪怕物質生活不是那麼豐富,但她的精神是自由的、充足的。

最初在姨媽家生活,雖然影片中沒有過多介紹海蒂在姨媽家的生活狀態,但我們從她身上的自信的快樂,就能夠判斷出姨媽對她很好,況且牧師也檢查過她的身體,是健康的;

後來和爺爺生活,雖然剛開始爺爺對她很冷淡,但她的熱情感染了爺爺,爺爺也對她疼愛有加,爺爺冒著大雪送海蒂下山,和好朋友皮特玩耍;

再後來又和拉拉一起學習生活,雖然剛開始很不適應,但拉拉的奶奶給予了海蒂真摯的愛,比如當海蒂不愛學習時,奶奶給予她及時的鼓勵,而這些都是支持。

可見,海蒂的生活中總有一個人為她提供抱持性環境,進而讓她的自我得到了滋養(姨媽、爺爺,以及拉拉的奶奶對於海蒂的抱持,讓海蒂的自我擁有了力量,更重要的是,她有了強大的自信心),而這就是抱持性關係對一個人的深遠影響。

2.抱持性關係裡,允許「不好的」部分

很多人之所以無法活出自我,主要原因是他們不允許自己不夠好,而這個「完美」要求的背後,是他們過於看重外界對自己的評價導致的。

也就是說,那些無法輕鬆活著的人,他們感覺到累,是因為他們沒有生活在抱持性關係中。

抱持性關係,是允許、接納一個人有「不好的」部分。

追求完美,會讓一個人特別累,不僅因為這個「完美」的目標無法實現,還因為沒有人允許他們「不完美」。

而海蒂的陽光、自信,源於有人接納了她的「不完美」。

比如,海蒂和拉拉在一起時,拉拉接納了她,並沒有因為她是鄉下的而看不起她;另外,海蒂在拉拉家生活一段時間後,因為想念爺爺出現了夢遊的症狀,給他們家人帶來了不小的麻煩。但我們看到,拉拉一家人沒有嫌棄她,拉拉的爸爸不僅請來了醫生,最後還允許她回家,這些都體現了抱持性關係的重要作用。回到爺爺身邊的海蒂,夢遊的症狀自然消失了。

可見,抱持性環境,能夠接納一個人的真實,更允許一個人的「不完美」,而這就容易讓一個人活出自我。

3.在抱持性關係中,人會重新成長一次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活得孤獨、勞累的原因,是其內心沒有可以依賴的關係。

就像影片中的拉拉,自從母親去世後就出現了無法站立的病症,其原因就是她內心太孤獨,爸爸忙於工作,奶奶偶爾來一次,身邊的管家和傭人並不是她親近的人,所以她心中的傷心、難過沒有人能理解,更沒有得到及時的支持。

但是,當海蒂來了之後,拉拉的生活狀態發生了變化,因為她心中有了可以依賴的關係,而這就是抱持性關係給她帶來的好處。

海蒂可以冒著被罰的風險,會偷偷推著她外出,滿足她看山的願望;海蒂回家時,特意給她準備了禮物,還邀請她去山上玩兒,等等,這些事情對於拉拉來說都是治癒性的,因為她感受到了有人理解自己、愛自己。最後,我們也看到了拉拉在山上和海蒂重聚後,站起來了。

對於拉拉來說,海蒂就相當於她的「抱持者」,因為是海蒂讓她「重生」。

可見,在抱持性關係中生活的人,在遇到挫折和困難時,不會輕易被打倒,而是會重新成長一次。

寫在最後: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一段接納、抱持的關係,因為誰在生活中都會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難,會感覺到累,沒有人理解,沒有人支持。

這個抱持性關係的構建,可以是我們的家人、朋友,當然,也可以是心理諮詢師。

比如海蒂,就相當於拉拉的「心理諮詢師」。

這種抱持性關係就像滋潤的土壤,讓我們的生命之樹長出自己的姿態,而不是被壓抑著;這種抱持性關係就像寬大的容器,不僅裝下我們的「好」,還包括所謂的「不好」;這種抱持性關係,不僅讓我們的自我更加強大,還讓我們有勇氣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出選擇。

希望我們都能擁有抱持性關係,進而活出自我。

本文完

感謝您的閱讀

相關焦點

  • 心理學:活出自我的女人,擁有致命的吸引力
    這個回答背後,其實有一連串的邏輯:活出自我=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生活=不用顧忌別人=自私自利......我想,也許有很多人都和她一樣,對這四個字有一些誤解,或者理解的不夠準確,所以今天我就來談談什麼樣的人才算是活出自我。
  • 活出自我的女人,擁有這三點
    活出自我的女人,擁有這三點有些女性朋友不管是在戀愛還是在婚姻當中那麼,一個女人想要擁有自我,需要有哪些特點呢?01為自己的行為責任朋友小c是一個熱愛學習同時也很會生活的人。在第一段婚姻中她主動放棄,因為前夫是一個喜歡穩定,追求感官享受,不喜歡學習與思考的人,經過5年的磨合,兩人好聚好散。
  • 《擁有一個你說了算的人生》:一個人真正活出自我,是多麼不容易
    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生的最高需求是自我實現,換句話說,我們每個人都希望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然而,怎樣才能活出真實的自我?對於這個問題,大多數人都很困惑,知名心理暢銷書作家武志紅,給我們提供了最好的答案。
  • 心理學:真正能活出自我的女人,都有一點「自私」
    她是個獨立堅強而又脆弱的人,深受原生家庭的影響。蘇明成一直以來都用自私冷漠刻板這些詞來形容蘇明玉,的確在表面上蘇明玉看起來是一個很冷酷的人。但是不得不說的是,她處理事情的手段是最簡單的,也是最有能力的。她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樣子,所以又需要帶著自私的面具。
  • 活出自我的女人,擁有致命的吸引力
    今天這篇文章,我先談談在我心裡什麼樣的人最有魅力?在我看來,這個問題的答案在於以下四個字:活出自我。也許每個人對於吸引力的標準各不相同,但我相信能吸引我們的人,身上都會有一些共同的特質,比如自信、積極、樂觀、專注、堅韌等。在我看來,這些品質之所以會在一個人身上展現,在於ta是否真正活出了自我。
  • 心理學:活出自我,從來不是一件感性的事情
    你也是否想過要「活出自我」?在很多人看來,活出自我是一種理想主義,太過於感性化了。事實上,活出自我從來不是一件感性的事情。心理學中活出自我,大概就是較少的滿足他人期望,更多的發揮自我能動性,更大程度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昨天跟讀者交流,有一位女生剛剛領證,還沒有辦婚宴,然後各種問題都出來了。歸根結底一句話,這位女生已經失去了自我,或者說她從來沒有過自我。什麼是自我?
  • 歲末祈願:活出自我-《擁有一個你說了算的人生》
    「歲末新年之際,送給自己,也送給每一位看到軟文的你:活出自我,個你說了算的人生。相較於姊妹本《擁有一個你說了算的人生》「終身成長篇」,這一本更易讀且深入其中,最讓我歡喜的是整本書不同篇章中,從心理學視角深度剖析關於家庭教育的觀點與方法,以及養育過程對孩子活出自我的影響。
  • 心理學:人到中年,如何活出最好的自己,請學會四個心法重塑自我
    如果我們想要讓人到中年的自己變得越來越好,我們需要學會放下束縛,更需要懂得和別人建立連接。你可以在心裡對自己說,我可以請求任何人對我的幫助,當你嘗試這樣說與做的時候,我們就會打開自己,那麼我們也會和別人建立良好的關係,在這種關係中,你會發現自己的資源是充足的,自然你也會從那種無力的感覺中走出來,獲得更多力量的支持。
  • 最好的餘生:不違背本心,活出自我
    因為我們人從出生開始,就與身邊的人和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甚至經常是密不可分。 武志紅老師曾經這樣解釋:關係,即「與他人相處」。這其中,最主要涵蓋「戀愛或婚姻」、「親子或家庭」和「工作或合作」。這些關係,貫穿著一個人生命的始終。
  • 活出自我——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
    那個時候我是在初一,她的作文主題是《媽媽,請你為自己而活吧》。這篇作文的內容我早已記不清了,但是「為自己而活」這幾個字,卻烙印在了我的心裡,好像有什麼神奇的魔力一般。每每想起這幾個字,好像覆蓋在上面的灰塵都會拂去,變得褶褶生輝。被情緒「綁架」下的生活什麼樣的人,是活出了自我的?什麼樣的人沒有活出自我呢?
  • 蔡依林:女人四十,如何活出自我?
    有網友說:「40歲的蔡依林,才真正活出了一個瀟灑的自己。」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蔡依林也是經歷了一段長長的心理歷程,才活成了今天這般氣定神閒的狀態。    其實不只是大明星蔡依林,我們每個普通人也可能面臨著這樣的情況。有時,我們為身邊人而活,為他人的期待而活,在不知不覺間,丟失了真正的自己。  比如前一段熱播的電視劇《三十而已》裡的鐘曉芹,她的經歷就是很多普通人的縮影。上學、工作、結婚、過著按部就班又不會出錯的人生。曉芹性格溫順,就連她的老公陳嶼都覺得,和她結婚是圖她省事兒。
  • 心理學:活出自我的關鍵在這
    也許有的小夥伴會反駁說,真的就有那種「橫眉冷對千夫指」的人啊。這樣的人,或許有,但如果把周圍人對自己的評價、反饋完完全全的屏蔽後,他又如何校正他的自我呢?也就是說雖然「別人的看法」可能帶給我們巨大的痛苦,但我們卻並不能用脫離關係的方法來抵禦這種痛苦。
  • 願你擁有,活出自我的底氣
    大概每個人的心裡,都住著一個「叛逆」的小孩。不想被世俗的眼光束縛,想過自己想過的人生,看自己想看的風景,成為自己最想成為的人。但不一定每個人都有「做自己」的勇氣,能遵從自己的內心,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在漫漫人生中,活出自我的底氣來自哪裡?這幾個故事,可能給你一點啟發。
  • 傾聽他人,活出自我
    傾聽他人,活出自我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一部著作,或是地攤文學,或是歷史巨著;每個人都是生活的創作者,無論如何都會有他的受眾,都有與之相匹配的欣賞者;每個人在「創作」生活時又有他自己的意識形態,有人重視讀者的呼聲,有人注重自我的感受。
  • 女人就應該這樣,活出自我、活出精彩、活出霸氣。
    女人一定要活出自我,想要的就要大聲說出來。有些傻傻的女人就是對於男人什麼都不圖只圖虛無縹緲的溫存最後原本屬於自己的一切都被那些拜金女所剽竊相反聰明的女人就是要不圖男人財大氣粗要不圖男人官運亨通總之她們懂的用自己的美麗容顏來換一切想要的女人一定要活出精彩,讓所有的人都高攀不起。
  • 活出自我,從建立內心的安全感開始
    如果一個人在缺乏父愛母愛的家庭中長大,孩子更容易缺乏安定感和歸屬感,有較少的自信與自我認同。曾看到這樣一個故事:來自西部貧困縣的梅麗,以高分被清華大學錄取,不到一年,她因為掛課被退學。復讀一年後,她又順利地考進了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 「愛得越深,越感覺被控制」 | 如何在親密關係中活出自我
    每個人都渴望擁有一段親密的關係,但是對多數人而言,越親密的關係,卻越渴望將自己的意志強加到對方身上。Z一直想不明白,原來那麼好的男友,為什麼會變得越來越控制?為什麼自己明明那麼喜歡他卻難以忍受他的控制?02 不屈的自我意志1.5歲左右的孩子發展出自我意識。
  • 我,就是這樣一個人……(活出自我)
    我,就是這樣一個人……(活出自我) 我喜歡高興時開懷大笑,
  • 活出自我,是一個人最好的姿態
    「活出自我,告別平庸」很喜歡村上春樹的一句話:「在自己喜歡的時間裡,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對大部分人而言,也許這就是自由的方向,也許這就是活出自我的突破。聽王錚亮的「時間都去哪兒了」會讓你感覺人生晃晃而過,時間真的不等人,我們沒有機會再回頭望,我們有的是告別平庸然後一腔熱血地向前跑。
  • 活出自我.
    《朗讀者》裡,董卿問餘秀華,如果你可以選擇,你是會選擁有像普通人一樣的行動能力,還是會選擇擁有你現在的才華? 餘秀華回答說:「如果大街上都是一模一樣美麗的面孔,那麼世界就會少了很多樂趣,我想我還是不會那樣選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