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王大爺1個人住著,平時也很罕見有子女過來探望,有時間我未免嘆息1聲,認為人老了很可憐。想一想再過20年,我也會成為老人了,未免觸景生情。但是村裡的張2狗和我說:他有什麼可憐的,都是本人作的!
2狗說:這個王大爺年青時就好吃懶做的,是怙恃費錢給張羅的媳婦,怙恃走了,就靠媳婦打工掙錢贍養的,他有1兒1女,高中沒讀完,出去打工了,就在外表沒歸來了。他妻子在的時間,子女還回家的,自從妻子病故了,子女歸來的越來越少了。
王大爺這輩子就沒幹過什麼嚴肅事件,即便在鄉村,田地都沒侍弄過,要麼蹭吃蹭喝,要麼有點錢就買了吃。他有1個美好的計劃:少年靠怙恃,中年靠妻子,老了靠子女。
但是子女現在根源就不來了,1開始還硬氣,說要去法院告,說子女不感謝養育之恩啥的。厥後村落裡人就笑:你本人都養不活,你養育誰呀?從王大爺的例子來看,有些晚年生活過得欠好的老人,還真不行全怪子女不孝順,如果本人年青的時間1點苦都不甘願吃的話,1點家庭使命都不甘願承當的話,老了不管子女孝不孝順,本人1點經濟儲備都沒有,那日子就難過了。
和1群人談到小孩教育的問題,現在的70後80後怙恃原來都是很開明的,大部分人都認為,我們要認同小孩的平庸和平凡,真相或許確實是這樣的:大多的小孩在20年後註定是平凡人,過著平凡的生活,嫁1個平凡的老公或娶1個平凡的妻子,上著平凡的班。所以結論是:天真爛漫,不要把寶押在小孩身上。
我有少許分別的看法,曾和少許朋友在1起閒聊,各人都是上班族,在2020年高考的時令,未免感嘆1番:當初若頭懸梁、錐刺股的念書,今日就不至於活的云云焦慮了?這個社會上焦慮的中年人,他為何焦慮?他便是念書時代怕受苦,簡單的腦力勞動的苦都吃不了,剛走上社會事情的時間沒有繼續進修,把年齡拖到40歲了,然後才發明,他的人生已走到盡頭了。有些人40歲被迫賦閒後,同期也是財政自在了,他的40歲脫離職場叫退休,而你的40歲脫離職場叫賦閒。
你當初沒受苦,現在就得受苦。老來苦和年青時間苦,性子不雷同。老來苦,全社會都厭棄,連本人的子女都厭棄,恨不得你早餐死。所以我們在教育小孩的時間,不行在他念書的時代就奉告他,大多數人註定是平凡的,云云的話,他尚有進修的須要嗎?因為他還遠遠沒有到認命的歲數。
我記得我讀初中的時間,我的理想是當國家領導呢,為中華興起而念書呢!!現在拖到40歲了,我認命了,我疲乏為中華興起而念書,但我起碼沒放棄,創造統統條件,讓下1代進入著名的大學。終究好多家庭的改變要靠三代人的接力。
尚有些人說,養了女兒很輕鬆了,也不需要去供念書,也不需要買房。我認為這更是大錯特錯了,女生的命運很或許會被1次婚配毀掉,你讓女生有1個好的歸宿,這取決於她念書讀到什麼水平,如果她讀到著名的大學,男朋友大機率是碩士或博士。少年時間念書都吃不了苦,老了的時間,1樁1樁的苦在無窮無盡的等著你呢。
只有看透了人間喧鬧,才會享受旋轉木馬,你老了的時間,你有錢叫享受清淡,你沒錢叫孤苦伶仃。所謂的平凡,是盡統統努力後的認命,而不是好吃懶做。有些人初為怙恃,在年青時間,只知道啃老,不知道努力上進,在小孩眼中飾演著1副「好吃懶做」的模樣,比及小孩長大,自然會將小時間對怙恃的厭棄表現出來,年青時沒有盡能力給小孩1個舒適發展情況,比及年老時,小孩自然也不甘願為你養老。
小區的物業在招1個保安,我們的小區用的是新城物業,遇到1名55歲的男性應聘者,暫且稱呼他為徐老師吧,徐老師1頭白髮、神色疲倦,他目前在1家單元做臨時工,很忙很累,又沒幾何錢。
物業司理很缺憾奉告他,年齡超標了,我們小區的保安只能承擔45歲以內的人。以前新城物業只承擔35歲以內的年青人,這幾年已放寬標準了,並且你這個年齡在任何1個新小區裡都當不了保安。你只能去老小區無電梯的公房做保安,不外那場所不叫保安,叫看大門的,但越是老小區的看大門的事情,競爭越劇烈,因為那種事情沒有門檻,好多老年人都想去做。
徐老師聽後非常失望,眼淚都流出來了,他說目前的事情太累了,簡直幹不動了,想找1份保安的事情,相對可以輕鬆少許。但是去了好多場所,都沒人要他。
我跟他說,你這個年齡應當退休回家,蘇息吧。徐老師說,他沒有幾何存款,女兒的婚房還沒買,在城裡是租房子住的呢!他還得繼續拚命幹活,既要給女兒買房,還要贍養本人,上頭尚有怙恃要扶養。
我聽著認為很心酸,想起小時間,母親從來對我說的:「年青受苦不算苦 老來苦才是真實苦」,這位徐老師便是真實的老來苦了。儘管心疼,但也愛莫能助,徐老師帶著1臉無可奈何脫離了。我不知道他年青時發生了什麼,導致現在毫無存款和無房子,如果他年青的時間知道老了會這樣痛楚,沒有錢餬口會那麼卑賤,會不會甘願從新計劃好好的再活1遍呢?
小時家裡窮,我去城裡上高中時,我住校,兩罐鹹菜吃1個禮拜,這類苦日子我過了三年。這類苦日子從來銘記在心,所以在城裡後從來踏踏實實的去努力,比擬同齡的留在鄉村的小同伴會好少許,但是我個人仍然非常缺憾,因為年青時間的後勁沒有完全激起出來,人生原來還可以更美好少許。有了這些經驗教訓後,對待下1代也是個優良的反面教材,我1般教育小孩都這樣的:欠好好進修,就跟我雷同的沒有前途。我的失敗人生奉告你:不怕苦,受苦三五年;怕受苦,受苦1輩子。
原來男人只要身材沒垮掉,努力到70歲都沒問題。但是不行拿什麼姜子牙80歲才樂成的故事矇騙本人,1個人越早受苦,老了翻盤的機遇才會更大。姜子牙在年青的時間就已運籌帷幄,下了苦功去念書,並且尚有技藝,技藝矯捷。他並不是好吃懶做,活到80歲等人來發明他是個人才的。
這1生平凡的人佔多數,每個人都有惰性,每個人都希望生來錦衣玉食,每個人都會做夢。年青不受苦,老了有苦吃,1個人歲數大了,不行像年青時雷同拼搏,能改變的原來很少,如果生活甚至於很苦,那就真的很苦了。
晚年生活的快樂指數,和經濟能力息息相關,因而,我們從年青的時間開始,就需要具備老了該怎麼辦的意志,你可以是乾脆存錢,可認為本人買養老保險,可以投資本人的子女出人頭地,別在年青的時間把時間用來玩。
年青受苦不算苦,老了享福,才算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