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喜歡是乍見之歡,愛是久處不厭。這句話的微妙,讓人感覺陰雲籠罩的天空,突然間放晴一般的歡愉。有的人,也如這句話一般,讓人一見鍾情。
聽過很多愛情故事,有的感人至深,有的平凡動人,有的讓人羨慕。
出生名門的梁思成,當時家裡長輩有意促成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婚姻。他們並沒有一見鍾情,但是當時他們也不知道後來彼此會相伴一生。
林徽因和梁思成,伉儷情深,相濡以沫。林徽因在建築設計上天賦異稟,梁思成經常幫她畫圖紙。細節最能體現一個人的愛意,情到深處時,梁思成說:「俗話說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但是我卻是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
在林徽因病入膏肓時,每日咳嗽不停,梁思成日日守護著爐火,不讓旁人幫忙。他知道,這個爐子是林徽因的命,只有他自己才最清楚適合她的爐火溫度。
婚前梁思成問林徽因:「為什麼是我?」林徽因沉默了一會兒回答:「答案很長,我會用一生的時間來回答你。」在兵荒馬亂的戰爭中,梁思成一直守著林徽因,在眾人眼裡,他是最體貼入微的丈夫。在面對妻子移情別戀時,他對妻子說:「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選擇了老金(金嶽霖),我祝你們永遠幸福。」梁思成能這樣說,可見他對林徽因用情至深。林徽因去世後,只留下那幅著名的輓聯:
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顛沛流離的苦難生活,也未磨滅他和她的深情。
感情裡,最可貴的便是陪伴。愛到極致的感情,大都如此,深情的陪伴,無微不至的照顧與愛護。沒有遇見之前,只覺世事紛繁複雜,只有自己舒心最重要。但遇見之後,卻願意與之偏安一隅,用最輕柔的愛意呵護對方,與之安穩度日。
有時覺得「我愛你」三個字顯得空洞無力,無奈於語言文字的貧乏。可是每個為之所做的努力與改變,都因那句我愛你。
魯迅與許廣平相識之前,魯迅已經結婚了。
魯迅在日本留學期間,家中來信說他母親病重,希望他儘快回國。其實是母親騙他回家娶妻,而他接受母親包辦婚姻也是有原因的。一是不願意對方被退婚,這種事在當時的社會是一種恥辱。二是因為自己在反清的鬥爭中隨時都可能犧牲,為了孝順母親,讓她安心,便聽從了她的安排。當時的他認為和誰結婚都可以。
許廣平在參加了驅逐校長楊蔭事件後被趕出學校,只能躲在魯迅家中,幫他抄書稿,這段時間裡他們的愛情開始萌芽。後來他們互相通了四十多封信,愛意漸漸蔓延,許廣平在《同行者》這篇文章中公開表達對魯迅的愛。此後過了兩年,兩人便一起去了上海開始同居。
許廣平不僅是優秀的家庭主婦,也是魯迅文學創作的得力助手。他們倆都喜歡畫展,經常一起去看畫展。多年來他們同甘共苦,在許廣平遭遇難產時,魯迅毅然決定保大人。所幸母子平安,此後他們便開始了新的家庭生活。
許廣平曾經說過:愛情的滋味,是漠漠混混、不知不覺的。她和魯迅為什麼相愛,她自己也不甚清楚。許廣平在公開示愛時曾寫道:「一心一意的向著愛的方向奔馳」。而魯迅在臨終前都握著許廣平的手說:「忘記俺,管自己的生活。」這段刻骨銘心的愛情,許廣平怎麼可能輕易就忘記呢?在1936年10月,許廣平為魯迅寫了獻詞,以此來懷念魯迅。
瑣碎的生活小事如芒刺,而伴侶的相處就是慢慢拔刺的過程。
伴侶之間的相互改變、相互建立信任是不容易的,但是茫茫人海能相遇,相知,相愛更加不易,所以要倍加珍惜。伴侶相處需要時間的考驗,在相處與磨合的過程中,各自放下自私、自傲,慢慢變得成熟,能夠為對方著想。慢慢地彼此相處模式達到一種舒適的狀態,即使待在一起沉默無言,也不覺尷尬和孤獨,這樣的感情,便是最難得的。
「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沒能忘掉你容顏」。被眾多人傳唱的歌曲《傳奇》,便是李健寫給他的妻子小貝殼的。
1984年夏天,在哈爾濱,10歲的李健,第一次見到5歲的小貝殼,小貝殼還被抱在媽媽懷裡。她長得明眸皓齒,可愛異常,讓李健印象深刻。過了7年,李健上了高中,在一個長輩的婚禮上又見到了她。此時的她亭亭玉立,落落大方。兩人目光交錯,正是這一次的目光交錯,兩人便緣定終生。
後來他們兩情相悅逐漸走到了一起。李健在退出「水木年華」組合後,一度失意,但是妻子小貝殼一直陪在他身邊,和他同甘共苦。直到王菲在春晚上演唱了《傳奇》,李健才又被人記起。在最寒冷的時候,兩人一起溫暖了整個冬季。
在最好的時光遇到對的人,是幸運的。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時代,彼此相守不厭,已是難得。能夠與自己久處不厭的人,一定是包容自己,愛護自己的人,值得用真心去對待和珍惜的。
與你在一起的時光才叫日子,不在一起的時光都毫無意義。
人這一生,無論遇見誰,愛上誰,都是註定的。在剛剛好的時間遇上對的人,讓漂泊不定的心安定下來,願意一生陪伴對方,輕輕悠悠過著平淡安穩的小日子,沒有猜忌,少有爭吵,只有彼此深深的 信任,還有平淡幸福的生活。
最初的遇見,都是熱烈的乍見之歡,熱忱褪去後,但願能漫長的久處不厭。一生一人,三餐四季,醒來有熱粥,睡時有晚安,晨時看日出,冬時一起賞雪。無論生活多少苦難,都有久處不厭的陪伴。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