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我們的傳統,老人去世時基本是由兒子送終的,舊時代,如果沒有兒子,那麼就會由本家侄子送終。
夕陽下的老人看海
唐老爺子80歲高齡,只有一個女兒。
女兒早就從農村搬遷到了城市,和丈夫經營著一家小個體店,日子過得也算是和和美美。
老爺子這兩年身體明顯衰老,經常住院,女兒也盡心的孝敬老人。也因此,唐老爺子雖然身體狀況不佳,但是聽著左鄰右舍的羨慕誇讚,心裡還是悠然自得的。
女婿也是頻繁跟女兒回來,給老人洗澡換衣。可以說,唐老爺子的晚年生活,都是在村裡人羨慕中度過的。
身體好一點,唐老爺子就會提著馬扎子,拄著拐棍,樂呵呵的向村裡老人喜歡扎堆的地方走去。他每天的樂趣就是坐在那裡看著其他人打牌,也會幾個老人靠一起聊天。
一天,唐老爺子和往常一樣,和幾個老人聊天,聊著聊著,就聊起了送終的事。
村裡的老人們仍舊比較看重這個事的,也因此,以前的人們是那麼的渴望,家裡能添個男丁。唐老爺子本來就有這麼一個心結,如今又被提起,心裡確實有點失落。
感受到他的不自然,其中一個老人說到,現在女婿送終也是一樣的,一個女婿半個兒,半個兒也是兒啊。這話被唐老爺子記在了心裡,感覺也的確是這麼回事。
回家後,撥通女兒電話,說有時間回家一趟,讓女兒把丈夫也帶上,有事商量。
聊天的老人們
女婿老實本分,對老丈人的孝順有目共睹,唐老爺子住院時,女婿都是一直在旁陪護的,醫藥費什麼的,也自己包攬毫無怨言。
唐老爺子把他們召回來,說起了自己的想法,在自己百年之後,由女婿來起靈送終,這樣自己一輩子也沒有遺憾了。
這事可不能隨便答應,答應了就必須做的,身後之事本來就是一件莊重肅穆的事。女婿心裡犯了難,自己可以像兒子一樣照顧老人,但是披重孝,他心裡還是抗拒的。
女婿的抗拒並非沒有道理,因為他如果給老丈人送終,意味著自己成了上門女婿的角色,這讓他的自尊心有點難以接受。
女婿本不在五服之列,雖然是新時代了,但是新時代可以女兒披重孝,女婿穿孝服守靈即可,但是老人的傳統觀念,仍舊想男丁起靈,不然心中有遺憾。
唐老爺子的女婿當場沒有答應,女婿後來和他女兒也說了另一個理由,身為女婿穿了重孝,摔盆起靈,可是周圍觀禮的人們,自己可都不認識,而且說實話,雖妻子的父母也是自己的父母,可是實在是無法像親生兒子一樣,哭不出來啊。
這多尷尬,自己作為披麻戴孝的主角,結果哭的昏天黑地,抬起頭來,眼淚都擠不出來,搞不好還能來個笑場,可就無法收拾了。
略顯蒼老的侄子也是老實巴交的人,爽口答應下來,安慰老爺子說,老輩子不都這麼過來的嗎,沒有兒子自然是侄子管事,現在閨女能養您的老,也是福氣啦!
侄子說,給自己父親的親哥哥做喪主,這是說的過去的,不會有閒話,村裡人只會敬重,遺產什麼的不需要,反正是你閨女贍養你。
對於女婿能不能給老丈人起靈送終,人們存在著兩種觀點。
較傳統的人認為,女婿是外姓人,本來就不適合充當孝子的角色,能盡心孝敬老人已經難能可貴了。
較年輕的人認為,女婿就應該作為孝子,妻子的父母應當就是自己的父母,老人沒有兒子,則女婿自動替補兒子角色,畢竟女兒現今是有繼承權的。
期待你的觀點,評論區裡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