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故事#
1.報喜不報憂
朋友說,她這輩子說過最大的謊言,就是逢年過節報喜不報憂,謊報自己的工資。
朋友是一家公司的普通白領,在一線大都市,每月拿一萬多點的工資,其實這點錢對於魔都的高消費來說,只能保證基本生活,至於什麼生活質量,那就是奢望了。
但是逢年過節,每次面對七大姑八大姨的靈魂拷問:每月賺多少錢?
她都大言不慚地說:三萬多!
她說自己也不想撒謊,但有時候撒謊能解決很多問題:
比如當她說了三萬多之後,親戚們就不會勸她回老家發展找婆家之類的,另外,對於她這個大齡剩女來說,還能多少給父母挽回點面子,雖然沒有男朋友,但是賺得多啊!這樣大家就沒話說了吧!
這就像我們小時候謊報自己的考試成績一樣,儘量往多了說。
但有的人卻相反,明明自己工資兩萬,卻謊報五千,為何?
2.丈人問女婿月薪,女婿從兩萬改說五千
粉絲小江就是這種故意把自己工資往少了說的人。
小江發來私信說,最近丈人請他吃飯,問他月薪多少,他本來要如實回答兩萬,但想了想改口說了五千。
小江在一家網絡公司做程式設計師,月薪兩萬,如果加班多的話,工資還要高一些。
在小江生活的那個小縣城,這樣的工資可謂是「高薪」,令很多人羨慕。
但高薪的背後,是加倍的付出。
小江說,生活逼迫著他不得不努力掙錢,因為男人到了中年,真的壓力山大。
小江結婚三年,為了帶娃,妻子從職場退居二線,當起了家庭主婦,掙錢的重擔都落在了他身上。
除此之外,小江父母身體不好,既不能幫他帶娃,且每年的醫藥費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而這些錢,都需要小江這個獨生子自己承擔。
更讓小江糟心的是,他還有個無比怕死的老丈人。
提起自己的丈人,小江滿腹委屈,用他的話說,丈人真的是朵「老奇葩」。
五年前,那時候小江和妻子尚未結婚,準丈母娘因癌症去世,從那以後,老爺子整日鬱鬱寡歡,他除了思念老伴,更多的是擔憂自己的健康問題。
不知他從哪個「神醫」那聽說,癌症也會潛在傳染,如果老伴患有癌症,那麼另一半也有極大可能得癌。
在我們看來的荒謬之事,在老人眼裡卻成了科學真理。
從那以後,丈人總是格外關注健康問題。
小江跟妻子結婚以後,老爺子總是讓女兒給他買各種各樣的補品,女兒為了盡孝,為了安慰父親痛失老伴的心,總是有求必應。
小江多次跟妻子溝通過,其實很多所謂的保健品都是騙人的,根本沒有保健功能,花了冤枉錢不說,還對老人身體沒有一點益處。
開始妻子不聽,她總認為孝順嘛,就應該順者為孝。
但後來有了孩子之後,家裡的開支翻倍,妻子也漸漸感覺到了壓力,於是就不給父親買補品了,每次回娘家,都給父親做思想工作,告訴他那些所謂補品的不好。
久而久之,妻子徹底得罪了老爺子,老爺子逢人就說,女兒如何不孝順,看誰家誰家的女兒,每月給父母孝敬錢,人家床底下都是國外的補品,人家就活得健康。
面對執迷不悟的老人,兩人只好任他說去,但不管怎麼說,他們不會再掏這份錢。
前段時間,小江聽妻子嘮叨,老爺子又迷戀上了一種什麼磁療床,聽人介紹說,只要在這床上睡上幾年,渾身上下的老毛病都會痊癒,更不會得什麼癌症。
於是乎,老爺子天天跑到人家店裡躺床上體驗,並覺得效果極佳,事後就讓女兒給他買一張。
妻子打聽過了,那種磁療床動輒好幾萬,她肯定買不起。
於是,老人又對女兒各種編排,甚至鬧到了跟女兒斷絕父女關係的地步。
既然女兒難以攻克,老人又想到了女婿。
那天,丈人突然要請小江吃飯,席間,老人對磁療床的事隻字未提,而是問小江月薪多少。
小江是個實在人,一般不會撒謊,剛要實話實說,忽然想起妻子跟他說的磁療床的事兒,於是轉念一想,不能上了老爺子的當,撒謊說五千。
還沒等老人說什麼,小江一杯酒悶下肚,跟老人訴起苦來,說當下年輕人的壓力如何大,說得老丈人不得不點頭喝酒。
最後,兩個人攙扶著回家了。
小江說,對於自己撒下的這個謊言,他既慶幸,又慚愧。
慶幸於自己避免了一次與丈人衝突的可能,慚愧在,面對這個對死亡無比恐懼對健康無比嚮往的老人,他不知如何給予幫助。
3.當老人老得像孩子,請給予關懷與陪伴
相信我們身邊都有像小江丈人這樣的老人。
他們年輕時拿命換錢,等老了,無比懼怕死亡,又拿錢換命。
大概因為對健康的渴求太過於迫切,因而往往有些不擇手段,掉進一些虛假保健品的陷阱。
而面對晚輩們的苦口相勸,老人又往往油鹽不進,跟兒女們的話比起來,他們更相信某某專家在臺上的忽悠,他們更相信那些所謂保健品精美包裝上的誇大其詞。
都說人這一生,經歷的事越多,活得也越明白。
但很多老人,明明已經活過了大半輩子,卻越活越糊塗,讓晚輩們深感擔憂與焦慮。
正如小江一樣,他雖然矇混過關騙了丈人,但是與此同時,又因為不能正確引導幫助老人而自責。
其實,老人這種執迷不悟的行為背後,恰恰說明了對愛與陪伴的渴求。
有個朋友說,她曾經悄悄尾隨母親去參加一個保健品的福利講座,發現在場的工作人員對所有老人,簡直比親生子女還要好,家長裡短、噓寒問暖,走路必攙,不管老人最後買不買保健品,但是在這段時間裡,個個臉上都洋溢著快樂和幸福。
朋友看後熱淚盈眶,她說,如果子女們能像這些賣保健品的人一樣對待自己的父母、給他們關懷與陪伴,那麼,或許老人就不會去那些講座蹭溫暖了!
當有一天,老人老得像個孩子時,我們要做的就是像對待孩子一樣,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與陪伴!
文/無筆
對於熱衷於保健品的老人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