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在病房裡聽見兩個年輕的媳婦說自己如何教育老公幹活的疑惑!
汪華斌
昨天碰到一位朋友,他說他到病房裡去看望一位朋友;誰知旁邊病床是一位小孩,有很多年輕的小媳婦來探望。這沒有什麼,可這些小媳婦的對話就叫這位老哥目瞪口呆。因為這些小媳婦的對話全部是如何與婆婆鬥,而且每個人的做法與結果公開在此交流。一個說是自己經常與老公大吵大鬧,最後逼迫婆婆不敢說媳婦;一個說是與婆婆冷戰,同樣逼迫婆婆再也不敢說媳婦。她們的共同觀點就是上海女人最幸福,因為上海男人會幹活;所以武漢市的男人不會幹活,因為需要女人管男人幹活;這樣女人才能幸福,因為只有不幹活的女人其幸福指數才高。
這位老哥對我說,這是第一次知道不幹活的女人最幸福;而自己知道的是新中國改變了婦女的地位,這就是婦女幹活與男人一樣拿工資了。因為舊社會婦女沒有地位,主要是因為沒有經濟地位;所以才造成什麼社會地位都沒有。而新社會婦女與男人一樣幹活,所以經濟地位平等;從而一夜之間將婦女的地位提高上來了。這就是婦女應該感謝毛澤東的原因,因為是毛澤東叫婦女得解放而真正提高了自己的社會地位。
這位老哥說,家庭地位實際從計劃生育開始就改變了;因為生男生女都一樣,這就是婦女家庭地位的改變。當然我們國家也從法律上對婦女進行了保護,如家庭暴力寫進了法律就是一種保護。但對家庭責任與和諧,這就是社會道德與文化的體現;所以中國社會南北還是有很大的差異。如北方男人有大男子思想,所以認為婦女幹家務活是正常的。而上海男人則比較姨娘,更有一些上海男人本身就有潔闢;所以上海男人幹家務活實際也是一種正常行為。然而這幹活與否實際是一種習慣,所以有的婦女幹活相反感覺到生活的幸福指數高;因為夫妻雙方的關心並不體現在這唯一的家務活上,這就是新中國婦女幹活了反而幸福指數更高的原因。正因為如此,上海男人細膩、溫柔、心甘情願做家務還會照顧老婆但卻無法掩飾上海同樣有那麼多人離婚;難道幸福指數高就是離婚嗎?所以說家庭和諧並不是男人幹家務活就和諧,而是雙方對家庭有責任區並願意付出;這才是家庭和諧的基礎。
我們看到改革開放後,由於收入水平的提高;的確不少男人已經不要女人外出幹活了,所以從港澳臺老闆在大陸包養二奶後;我們社會今天不外出幹活的婦女是越來越多。這是因為如今有的男人賺錢多,而女人外出賺錢也不高;所以不如就在家裡當專門家庭婦女。然而事實是這樣的家庭很難和諧,就如同那些被港澳臺老闆包養的二奶;最後有幾個是幸福的。而這些不外出幹活的女人,就存在會做人與不會做人的兩種。會做人的就在家把家庭料理得好好的,男人與孩子照顧得很好;從而給男人一種溫馨的感覺。而不會做人的就是家庭也照顧不好,整天沉迷網絡或購物或手機;結果男人回到家裡也煩心。如果這樣的家庭再遇到吵鬧,最後家庭破裂是一種必然結果。
我們知道今天的社會很難叫人舒心,所以壓力大是很多男人的普遍現象;這時男人最需要女人的是如何舒緩自己的情緒。在這裡我也與很多朋友交談過,還真的有把幹家務活作為自己舒緩焦慮情緒的途徑。但卻不是所有的男人都這樣,有的男人需要的是清靜;有的男人需要的是家庭溫馨。決沒有任何男人會願意回到家裡就吵架,所以這不同的家庭環境其構造者就是女人;這就是中國女人與外國女人不同的地方,也是如今中國家庭離婚越來越多的原因;同時還是很多女人不願意結婚的原因。
有人說『情人眼裡出西施』,但這只能是剛開始的可能;因為長期生活在一起,需要的是雙方能夠依存;這既是中國的『人』字結構,同時也是家庭責任的體現。在這樣的相互支撐中,才能是家庭的和諧。而一旦家庭沒有或者不需要支撐,這家庭可能就面臨破裂;這就是我們今天依然是創業的中國夫妻,而享受時肯定是勞燕分飛;這成為了中國社會的定律,也是我們如今不少被外人看來是幸福家庭破裂的原因。
中國人是非常勤勞的,中國家庭肯定也應該是建立在勤勞之上的;正因為如此,中國婦女給外國人的印象就是更加勤勞肯幹;因為這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然而如今中國人在焦慮的社會之中,所以本來就幸福指數不高的中國男人;如果再沒有一個幸福的港灣,這樣的家庭能是幸福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