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兒
前不久和幾位朋友聊天,聊起了現在的年輕人普遍選擇晚婚或者不婚。我的一個朋友內心比較傳統,她說:人還是要結婚生子的,不然將來老了以後怎麼辦?我的另一個朋友說:我們國家近兩年離婚率上升,結婚率下跌,已經說明社會的總體趨勢就是晚婚不婚,這是經濟發展帶來的結果之一。你擔心年輕的時候,不婚晚婚老了以後會怎麼樣,其實可以看看日本人的現狀。他們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流行了不婚晚婚。
在最開始,日本人剛出現結婚生子意願比較低的時候,也遭到了他們國內專家的批評。原因很簡單,不結婚晚婚的年輕人,處於獨居的狀態,又加上生活壓力小,人容易滿足,所以對金錢的欲望很小,生活狀態不夠積極。但是,在他們國家也是由於生育成本的提高、男女家庭分工出現了變化,所以不婚晚婚現象還是在他們國家流行起來。自從2000年以後,日本的人口增長就處於負增長。而最開始不婚晚婚的一代,現在他們已經年近百,沒有伴侶和孩子的他們,想要解決養老問題,比較流行的方式就是類似公社性的互助組織。
人老了以後,力量單薄、容易生病,這註定了身邊需要有人照顧。當人老了以後沒有子女、伴侶,想要養老就需要「合群」,跟自己年紀相仿的老人做個伴,能夠互相幫助。其實,不管是不婚族也好,晚婚族也好,當人老了以後都需要身邊有人照顧,也會主動找人幫助自己更好地養老。不過,這是不是以為意味著結婚才是最好、對自己最負責任的選擇呢?這樣認為是不對的,人雖然要為將來自己的養老問題做計劃,卻不能讓自己的人生圍繞著「養老」,這個問題團團轉,對待婚姻充滿功利性,這樣的人生沒有意義。更何況,人的一生變化趕不上計劃,過早地給自己設限,就等於把自己關在籠子裡生活。
現在有些人,一聽到不婚、晚婚,首先想到的就是:晚年生活悲慘。不過要明白,結婚不一定就不孤獨,也不意味著有人疼,嫁錯人反而承擔更大風險。日本人最早期的不婚族,可以給我們的啟示就是:世界上不缺像你一樣的人,老了以後也可以團結起來養老。結婚以後婚姻幸福,自然是最好的,不婚也不意味著結局悲慘。結不結婚,是不是晚婚,人只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任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