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似乎是現代人的一個通病。我有個朋友35歲了,單身的女孩,長得可愛性格溫柔,就在濟南這座溫暖的城市,做著一份普通的工作。她曾經非常焦慮過。
焦慮常常是迷茫的代名詞
大概從25歲開始,朋友就被父母逼著相親,一個一個又一個,不是在相親就是在去相親的路上,朋友差點被逼瘋,苦不堪言。
她整個人是迷茫的,在找我詢問有關結婚生子的話題時,明顯看出這傢伙根本還沒有做好結婚的打算,困惑蠻多的。
可惜我也是「摸著石頭過河」,戀愛只談過一次,婚也只結了一次,有何經驗可談?我只能告訴她:「凡事看緣份,緣份到了姻緣就到了」。但這絕對是個坑人的偽命題:什麼才是緣份?沒遇到誰也說不清啊!
對於朋友,我愛莫能助。
我本人原來是個文藝女青年,婚後也成了侍弄孩子的中年大媽,還不時對生活有些許抱怨,我自己還需要救贖,又怎能指導得了別人?
美好的孩提時代,是不會有焦慮的
最焦慮那一年,朋友29歲,她百爪撓心,一刻不得輕鬆。
「馬上就30歲了,我還沒結婚,怎麼辦,怎麼辦?」然後,就在她不斷的騷擾中,我們這幫朋友看著她度過了30歲的生日。
沒想到的是,一過30歲,她反而沒那麼焦慮了,父母也不再催她結婚了。
她原本就很喜歡漫畫,於是重拾了畫筆,還去參加各種「Cosplay」,找到了自己熱愛的事情。
作為進城第二代,父母為她打下了堅實的經濟基礎,不愁吃不愁穿,她需要的,其實就是做好自己。
前段時間再見她,35歲的人兒了,還跟個小姑娘似的,清純可愛,讓我羨慕。
可憐我已經成了中年老大媽,身材發福,滿嘴說的都是孩子房子,已經沒有一絲一毫的文藝青年的影子。
懂自己,才能過好生活
我這個朋友,終於明白,讓她焦慮的不是嫁不嫁人,而是別人對她嫁不嫁人的看法。
知道為什麼焦慮,她反而不再焦慮。
她找到了自己熱愛的事,工作之餘就去畫畫,去年學著發在頭條上,不求別人的誇讚,不求多少收入,只求有個熱愛的事讓自己沉浸下去。
現在這個社會越來越多元化,我們可以對自己的人生有多種選擇。
女孩子們不那麼著急嫁人了,只要生活得快樂;男孩們也不再將就了,單身的也多了起來。每個人都在追尋一個令自己快樂,令自己舒適的生活狀態。
無論單身也好,丁克也好,生一堆孩子也好,每一種人生都有自己的意義。
學會懂自己,焦慮就會離你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