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未婚女孩曾經很焦慮:她不是自己焦慮,而是因別人眼光焦慮

2020-09-22 快樂魚K

焦慮,似乎是現代人的一個通病。我有個朋友35歲了,單身的女孩,長得可愛性格溫柔,就在濟南這座溫暖的城市,做著一份普通的工作。她曾經非常焦慮過。

焦慮常常是迷茫的代名詞

1

大概從25歲開始,朋友就被父母逼著相親,一個一個又一個,不是在相親就是在去相親的路上,朋友差點被逼瘋,苦不堪言。

她整個人是迷茫的,在找我詢問有關結婚生子的話題時,明顯看出這傢伙根本還沒有做好結婚的打算,困惑蠻多的。

可惜我也是「摸著石頭過河」,戀愛只談過一次,婚也只結了一次,有何經驗可談?我只能告訴她:「凡事看緣份,緣份到了姻緣就到了」。但這絕對是個坑人的偽命題:什麼才是緣份?沒遇到誰也說不清啊!

對於朋友,我愛莫能助。

我本人原來是個文藝女青年,婚後也成了侍弄孩子的中年大媽,還不時對生活有些許抱怨,我自己還需要救贖,又怎能指導得了別人?

美好的孩提時代,是不會有焦慮的

2

最焦慮那一年,朋友29歲,她百爪撓心,一刻不得輕鬆。

「馬上就30歲了,我還沒結婚,怎麼辦,怎麼辦?」然後,就在她不斷的騷擾中,我們這幫朋友看著她度過了30歲的生日。

沒想到的是,一過30歲,她反而沒那麼焦慮了,父母也不再催她結婚了。

她原本就很喜歡漫畫,於是重拾了畫筆,還去參加各種「Cosplay」,找到了自己熱愛的事情。

作為進城第二代,父母為她打下了堅實的經濟基礎,不愁吃不愁穿,她需要的,其實就是做好自己。

前段時間再見她,35歲的人兒了,還跟個小姑娘似的,清純可愛,讓我羨慕。

可憐我已經成了中年老大媽,身材發福,滿嘴說的都是孩子房子,已經沒有一絲一毫的文藝青年的影子。

懂自己,才能過好生活

3

我這個朋友,終於明白,讓她焦慮的不是嫁不嫁人,而是別人對她嫁不嫁人的看法。

知道為什麼焦慮,她反而不再焦慮。

她找到了自己熱愛的事,工作之餘就去畫畫,去年學著發在頭條上,不求別人的誇讚,不求多少收入,只求有個熱愛的事讓自己沉浸下去。

現在這個社會越來越多元化,我們可以對自己的人生有多種選擇。

女孩子們不那麼著急嫁人了,只要生活得快樂;男孩們也不再將就了,單身的也多了起來。每個人都在追尋一個令自己快樂,令自己舒適的生活狀態。

無論單身也好,丁克也好,生一堆孩子也好,每一種人生都有自己的意義。

學會懂自己,焦慮就會離你而去。

相關焦點

  • 35歲不結婚該焦慮了嗎
    你今年多大了,結婚了麼,相信每年有各種人問你這個問題,如果男女35歲沒結婚,就覺得你太挑了,可是我們不是挑,只是作為一個上了那麼多年學的人,無法忍受和一個只見了幾面的人結婚生子,生活不是一句對不起就可以從頭來過,那些不能交心的生活,就如你想吃辣椒,他卻要清炒,永遠走不到一塊,35歲人生為什麼不能是自由的,金錢自由,生活自由,等遇見生命中的那個他或她一拍即合豈不完美,人生一定不能湊合,湊合的人生我們輸不起
  • 打破年齡焦慮,做自己情緒的主宰
    不同的年齡不同的焦慮焦慮感不是僅針對某一個群體,某一個年齡層,而是涵蓋到每一個群體,每一個年齡層。,盼著趕緊畢業,不用再因為成績不好而受到父母批評,想走遍世界各地,想做一個足球運動員,想成為大老闆,想光明正大的談戀愛,想去看演唱會...其實那時的我們不是想長大,而是想擁有自由,想成功,想脫離學生的身份,脫離孩子的年紀,不再受管束。
  • 焦慮要趁早
    ,如果再向外去對比那些過得不錯,看起來很成功的朋友們,你會越發焦慮和自責。昨天和一個年輕同事吃飯,他提到自己當下的結果,其實三代積累而來。我們的起點、接受的教育、父母的影響以及自身的天賦皆不相同。這些不同的「因」,當然會導致不同的「結果」。所以盲目地與其他人對比沒有意義。
  • 35歲還沉迷於打遊戲,母親對此充滿焦慮,但女兒覺得這是自己的自由自己很享受
    來自重慶的劉女士今年61歲,已經退休幾年。退休之後,她堅持上老年大學,學習鋼琴、歌唱等等,日子過的忙碌充實。可是她唯一的35歲的女兒卻讓她充滿焦慮。除了與手機電腦為伴,女兒似乎其他一無所有,就連對她這個做母親的也是避而遠之。女兒小馬認為,母親才是那個真正讓人感到不安的人。那麼小馬的生活狀態究竟是否如母親劉女士所說的漫無目的呢?一起走進今天的節目。
  • 你的焦慮就是別人的財富
    焦慮大多都是假的很多人看到別人畢業進入大公司、年薪百萬、創業成功、婚姻幸福自己卻一事無成便開始自我「反思」:我努力的不夠,為什麼別人可以我不可以,只要我努力我也可以,我一定可以……生活中許多焦慮其實是自己強加給自己的,是自己在和別人比較時盲目的自我代入
  • 35歲離異媽媽成功逆襲,遠離焦慮人群,別為不確定的未來擔憂
    歲,離異獅子座女生,離異前是全職媽媽,兒子8歲。七七就給她列舉了四條:第一,離了婚,沒工作,經濟來源怎麼解決?第二,35歲了,不再婚,總不能孤獨終老。再婚,很難找到條件好的。第三,兒子才8歲,就要在單親家庭中成長,性格肯定會有缺陷。第四,桑妮是遠嫁的,親友都不在身邊,離婚了,以失敗者的姿態回老家,父母和親友會怎麼看?不回老家,孤立無援,接下來的生活該怎麼過?
  • 30歲,從焦慮開始
    2020年的疫情來得突然又猛烈,讓這個闔家團圓的春節變得冷清無比,人們全都響應號召,把自己和家人都「憋」在了家裡。2020年,我30歲了。這一刻來臨之前,我對30歲絲毫沒有概念,一直認為自己依然是那個天真快樂的小朋友。但是,30歲就這麼悄然而至。30歲之前的我,樂觀、開朗、逗比,是大家的開心果,還是我老公最佳的相聲搭檔。
  • 人人都會有焦慮,但優秀的人能駕馭自己的焦慮
    同樣的,焦慮有時候卻並非全然是一件壞事,也不是那些優秀出色的人都不會焦慮,而是他們比我們更懂得如何駕馭住自己的焦慮。而與焦慮相處,我們要學會把焦慮轉化為自我進步和提升的動力,在焦慮的鞭笞之下,我們的人生會有更多明確的目標和方向。我有的一個朋友小A,是自由職業者,她的生活自律且上進,依靠自己的努力已經給自己買了房、買了車,同時也有一位相愛的男友。
  • 致三十歲還一事無成的你:對抗焦慮最好的辦法是保持焦慮
    我在網上看到一位朋友這樣感慨:我是91年出生,按照我們這鄉下的算法我已經30歲,今年過整十的生日是要大宴賓客的。可是我拒絕了父母的這個提議。我由衷得覺得「我30歲了」這件事很丟人。都說三十不惑,為什麼我還是什麼都沒有想通。
  • 李松蔚:焦慮不是你的問題
    我們總能看到一句話:接受你自己,然後做你自己。什麼叫接受你自己呢?不是說你接受了自己就不會焦慮了,而是你要接受自己的焦慮,然後你接著焦慮。對有些人來講,他們老覺得焦慮是個問題,這種對焦慮的焦慮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它會不斷地渲染焦慮這個概念,從而讓人覺得焦慮是一件壞事。
  • 如果你35歲以上還沒混到領導層,不是焦慮去辭職而是學會自省
    看到這個標題的人,一定很焦慮,尤其是已邁入或即將邁入35歲坎的人。為何職場中35歲的焦慮是一種普遍的現象,而且像鬼魂一樣揮之不去。讓我想到了近段時間知乎上很火的一個問題:「為什麼感覺中國人月薪過萬很普遍了?」。其中有一個觀點,我非常的認同:圖片來源於網絡其一,人口基數。
  • 熊玲:那些因不能選擇而產生的焦慮
    曾有來訪者說,他最討厭作選擇,曾經在做「媽媽和愛人同時落難,你只能救一個」那樣的「可惡」遊戲時,感到受煎熬一樣,強忍著對「遊戲」的憤怒,始終不做回答。他說「只要面臨作選擇,我肯定是選擇不選擇」。而這種「不選擇」,其實就是他的選擇,正是他在不能選擇的焦慮下的一種無奈的選擇。選擇擁有還是放棄的焦慮。
  • 年齡從來不是焦慮的對象,一事無成才是
    其實,我們焦慮的不是年齡,而是自己的一事無成。看到了自己乃至身邊人的窘迫,然而卻無能為力。曾經許願,要讓自己和親人,不為布帛菽黍所困,而如今已近而立之年,卻仍然在為柴米油鹽奔走。所以年齡從來不是焦慮的對象,一事無成才是。
  • 她76歲學畫,他79歲走T臺:人喜歡確定性,卻忘了焦慮是天性
    比如76歲的摩西奶奶,她76歲才開始學習畫畫,而且學習4年之後,在80歲居然辦了自己的個人畫展。整整4年的時間,她用心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且從沒間斷過。提到摩西奶奶,很多人都想到她年齡雖大,但不放棄學習的精神,除此之外,她有一個更可貴的品質,是在學習的路上,不管年齡大小,不管學好學壞,勇敢的去戰勝焦慮。人總是喜歡穩固的東西,它的唯一性和確定性是人們鍾愛的,但是摩西奶奶的不焦慮,平和的心態,是除了她追求新事物的精神之外,最難能可貴的品質。
  • 八零後的焦慮
    讓我們焦慮!上有年事已高的父母害怕他們身體有不舒服,他們有一聲咳嗽都要心驚膽顫的害怕付不起醫藥費,現在生活過的這麼緊湊,自己年輕身體還能抗,可是老人生病真的沒有能力看病!下有喝奶粉或者上學的孩子,不忍心他們吃的穿的比不上其他的小朋友,人家有的也想讓自己的孩子有,孩子說想要自己喜歡的玩具,卻沒有多餘的錢給他買,心理百般無奈又難受!
  • 我會焦慮,並不是沒有目標,而是我的出生決定
    問了周圍的朋友,發現他們大多數人都會有焦慮,對工作不滿意,在別人面前忍氣吞聲,想買房子車子卻囊中羞澀,這樣的人太多了,以至於我曾一直以為,所有人都會有各種各樣的焦慮。但是後來我發現不對,我統計的人都來自於我身邊的朋友,而我身邊的朋友不管是家庭背景,還是學歷,工作都差不多,我們的焦慮不過只能代表我們這一群同等社會階層的人的焦慮,還遠不能代表所有人。
  • 難以迴避的年齡焦慮:「男人不會老,會老的永遠只有女人」
    最近經常在微博上看到這樣的感慨:「感覺自己心理一直停留在二十歲,結果一下就奔三了。」馮小剛曾說,「最他媽討厭五十歲就說人年過半百」。事實上,無論是覺得自己能「永遠」二十歲,還是抗拒奔向大齡的現實,說到底還是年齡焦慮惹的禍。只不過男性在五十歲之前都享受著紅利期,而社會時鐘對女性,遠沒有這麼友好。
  • 販賣焦慮:成年人的感情焦慮,如何自救?
    你有為感情焦慮的時候嗎?我有過!我相信很多20多歲的小姐姐也都有過關於感情的焦慮吧!因為20-30歲之間對於大多數女生而言,都是飄忽不定的一種狀態。還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麼,什麼又是最適合自己的,也就一路迷茫著,尋找著。
  • 那些正在焦慮的人
    只是他們和普通人憂慮不是一個層面上的東西。雖然有些人生活過的體面,有物質上的配備,有一份好工作,甚至有個好老公,他們也會擔心自己哪天失業,哪天會被出軌,被拋棄,這也是自己的根本原因所在,焦慮無疑不是一種心理疾病,沒有你想像中那麼容易擺脫。
  • 30歲,為何讓我如此焦慮?
    我突然開始焦慮了,整夜整夜,翻來覆去的睡不著,白天無心上班,回到家什麼到不想說,老婆找我談心,我卻和她大吵一架,我的生活變的異常糟糕,我想去很遠很遠的地方,誰都不認識我,我也不認識誰,我想逃離這一切。是每天做著不想做的工作,但心中總想著自己應該更有一番作為的煩躁嗎?或者是,人到三十,命運使然,註定再也無法看開,無法坦然面對一切。我總認為我和別人不一樣,總有一天我會取得非凡成就,一鳴驚人,我習慣性的輕視別人給的意見,我總認為自己才是最正確的那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