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三十歲還一事無成的你:對抗焦慮最好的辦法是保持焦慮

2020-08-21 我是鍋大俠TT

我在網上看到一位朋友這樣感慨:

我是91年出生,按照我們這鄉下的算法我已經30歲,今年過整十的生日是要大宴賓客的。可是我拒絕了父母的這個提議。


我由衷得覺得「我30歲了」這件事很丟人。都說三十不惑,為什麼我還是什麼都沒有想通。我已經結婚有孩子,每個月房貸4500元,孩子奶粉每月2000元,固定生活開支1500元。而我一個月的工資8000元。


工作看不到前景,自己也沒什麼專業技能,想考公務員又靜不下心來看書。父母已經老去,在結婚和買房兩件事情上已經耗費了他們幾乎所有積蓄。90後的我們大概已經到了最艱難的時候了吧?

是的,最早的一批90後早就不再像以前那般瀟灑。曾經被看做是孩子的你們如今已經是「上有老,下有小」。當你發現公司同事都開始喊你某某哥的時候,你可能會驚訝於混跡職場那麼多年,漲的似乎只有資歷,能力卻還在原地踏步。

你甚至不再相信自己能有一個好的未來

你開始滿腦子想的都是怎麼能賺錢,怎麼能更快的賺更多的錢。你認為有了錢一切煩惱都可以解決。然而沒有能力沒有資源去哪裡賺錢,於是便開始陷入焦慮,這種焦慮是能力與現實之間的落差所造成的。

原國家衛計委2017年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焦慮障礙患病率為4.98%,高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調查結果。不久前,中華醫學會健康管理學分會等單位發布的《中國城鎮居民心理健康白皮書》也顯示,73.6%的中國城鎮人處於心理亞健康狀態,心理健康的人僅為10.3%。

越來越多的人陷入焦慮,被焦慮所折磨,卻沒有人知道怎麼對抗焦慮。我認為對抗焦慮最好的辦法就是保持焦慮。焦慮就像警鐘,響徹在你耳畔,迴蕩在你腦海。催你上進,鞭策你不要停滯不前。

焦慮有時並不是一件壞事

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焦慮也是如此。它帶來的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影響,關鍵在於你怎麼對待它。

有一個陷阱叫「安於現狀」

你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固定的工資,兩點一線的生活。你覺得一切都挺好,你以為可以這樣過一輩子。有人說真正廢掉一個人的就是安於現狀。但什麼是安於現狀呢?我認為真正的安於現狀是不再感到焦慮。


當外界的刺激在你的內心掀不起任何波瀾的時候,那你就處於一個很危險的時刻。你工資5000的時候,你身邊朋友8000,你覺得無所謂,反正5000你也夠用。3年過去了,你的工資還是5000,但卻再也不夠用了。讓你此刻安心的現狀並不能讓你一直安心,所以你必須讓自己的內心焦慮起來。這種焦慮是憂患意識,是居安思危,是讓你把目光投向遠方的燈塔。

有一個誘餌叫「從明天開始」

你的內心開始對現狀不滿,你想要改變,你想要突破,你想要做出努力去改變這一切。可是今天好累呀!明天再來吧!反正也不在乎這一天。從明天開始,我一定要背英語單詞;從明天開始,我一定要開始跑步;從明天開始我一定要...


明日復明日,但你從未真正開始。


你的所有拖延症都是因為你還不夠焦慮。今天你被狗咬了,你敢說拖到後天再去打狂犬疫苗嗎?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保持足夠的焦慮吧!它會讓你更加迫不及待,讓你更加義不容辭。這種焦慮是抽在你屁股上的鞭子,架在你脖子上的刀子,是讓你成為一個行動派的發令槍。

沒傘的孩子要學會奔跑

有一個訓誡叫「保持焦慮」

你開始行動了,可是半個月或者一個月,又或者更長的時間過去,你覺得改變好累好難啊,你覺得焦慮感讓你身心俱疲。要不算了吧!還是跟以前一樣得過且過吧!


跑一公裡不難,可是堅持365天都跑一公裡是不是就很難。所以保持焦慮吧!沒有什麼事情是可以立竿見影。在焦慮中艱難跋涉,逼自己去挑戰不可能做到的事。它可以在你每一個想要放棄的瞬間提醒你再堅持一會兒,勾起你內心的恐慌。讓你覺得放棄是一件比堅持更難的事情。這種焦慮是警鐘,時時刻刻都在抨擊著你,讓你絲毫不敢懈怠。


總結:

焦慮可以是洪水猛獸,摧毀你所有的信仰,讓你一邊一事無成,一邊鬱鬱寡歡。焦慮也可以是你前進的助燃劑,它加快你的速度,穩健你的步伐,讓你一步一步走上人生巔峰。決定焦慮對你有何意義的,不是焦慮本身,而是你有沒有為焦慮採取足夠多的行動。

你要相信,未來在等你

相關焦點

  • 30歲一事無成,還有機會翻身嗎?與其焦慮,不如從小事做起
    現在的她一事無成啊。 她焦慮了,不知道明天在哪裡,一想到自己都30歲了,還一事無成,一想到未來就迷茫焦慮,找不到出路。 她問我,三十歲一事無成,還有機會翻身嗎? 三十歲一事無成,這並不是她一個人面臨的困境,多的是30歲還一事無成的人,他們有些人也正在待業,有些人一直在普通崗位。
  • 三十話題的熱議背後,是90後的集體性焦慮
    在我看來,頻頻上熱搜的背後,隱藏的是90後對於三十這道坎的集體性焦慮。而相比較80後的三十焦慮,90後的三十焦慮來得更為猛烈,尤其是女性。90後這代人,是隨著網際網路一起成長起來的一代,他們可以說是網際網路的原始居民,同時也是空巢青年的主力軍。他們背井離鄉,獨自一人前往大城市謀生。
  • 別再為「30歲還一事無成」而焦慮,「大器晚成」也是一種成功
    ,還一事無成,我要逆襲,我要贏回來,我要爭這口氣。」在這段語無倫次的表達中,我們可以看到李思雨的要強和執著,但同時也看到「30歲還一事無成」的焦慮和恐慌。不止是電視劇中的李思雨,現實中很多三十多歲的人也有著同李思雨一樣的焦慮。
  • 人人都會有焦慮,但優秀的人能駕馭自己的焦慮
    你在上面浪費的時間,都會成為你日後需要解決問題時所增加的成本。所以,面對焦慮最好的方法,就是去解決眼前的問題。把你現在正面臨的問題一個個羅列出來,分清楚其中的主次關係,然後把它們變成生活中的計劃,逐個擊破。
  • 突破焦慮!寫作對三十歲的女人成長究竟有多大?
    吸引人的不僅僅是三位性格迥異的女性的顏值,更是她們突破「三十焦慮」的成長故事。毫無疑問,當下的我們生活在一個焦慮的時代。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焦慮:事業、婚姻、子女、社交等很多社會及家庭問題困擾著我們。那麼,如何在這個焦慮的時代擁有不焦慮的人生呢?《三十而已》告訴女人:我們不僅需要經濟上的獨立,更需要精神上的獨立。不再依賴父母,愛人!
  • 晏凌羊 |焦慮?焦慮你妹啊!
    焦慮你妹啊!張愛玲一句「出名要趁早呀,來得太晚,快樂也不那麼痛快」,把我們搞得惶惶然,再看周遭一大把「少年得志」的人才,更是讓年逾三十歲還一事無成的我們心生焦慮和自卑。可是,人家張愛玲說這句話是有語境和時代背景的。
  • 年齡從來不是焦慮的對象,一事無成才是
    我們常說的「三十而立」其實就是頂在人頭上的一個社會時鐘,時刻提醒你:你已經三十歲了,不管是學業還是事業都要有所成了!其實,我們焦慮的不是年齡,而是自己的一事無成。聽到一個很中肯的說法:「我們的社會在討論歲數這件事上相當相當的low,透露著一種戾氣和低俗,不是討論34歲就退休、讓路,就是90後鄙視80後70後,00後看不上90後,然後大家一起討論油膩中年男......看看愛因斯坦那一些人,在他們成熟的那一刻起,就永遠保持著一種鮮活的成熟狀態,從來不會關心年齡。」
  • 現在的你是否很焦慮?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我們習慣了熬夜,我們腦海裡不再有兒時的夢想和理想,你是否還記得曾經老師問你長大了以後要做什麼?你是如何回答的,反正,我已經忘記了。而現在的我們,也許想的只有四個字了,就是生活,掙錢。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我們每天接受的各類文章,雞湯,有時候給我們很大的信心,而當天亮的那一刻,我們信心滿滿,告訴自己一定可以的時候,我們才發現要想改變,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但我們依然看著網際網路大佬分享的各種商業知識的時候,我們還看的津津有味,因為我們想從中去學習,看自己能否有一些改變,但回歸現實,發現很難很難,因為你經濟能力達不到那個水平的時候,大佬講的很多事情你做不了,因為你沒有經濟能力,所以你展現不出來所謂的格局和魄力
  • 二十歲的年紀擔心著三十歲的人生,你的焦慮已經暴露了你
    今天我們來談談我們心底關於未來的焦慮吧!我在問答中看到了這樣一問題:現在大二了,但是一想到以後面臨著買車買房的困境,真不知道以後的我要怎麼辦!真不知道他們那麼多錢是怎麼賺的!雖然算不上杞人憂天,但顯然這樣過早的焦慮對他的現在也是毫無幫助的。而他焦慮自己的未來,其實恰恰暴露了他前半生的「醉生夢死」。我們要清楚的明白:例如焦慮這種負面情緒其實根源於我們自身在面對事物時所展現出來的無能為力上。
  • 三十歲你在焦慮什麼?
    那時候我整天焦慮緊張,希望這種忙碌的時間趕緊過去。可是回過頭看時發現,以前不懂的東西,好像慢慢懂了。爭吵。結婚五年,沒有孩子,但生活中的瑣碎事已經讓我們變得疲憊不堪。可能還是不會相互體諒和理解,後來發現老公有了一個曖昧對象,因此爭吵開始變得頻繁。那時候終於明白,信任的崩塌就是在一瞬間的。
  • 都三十歲你為什麼一事無成??
    男人到了三十歲為什麼一事無成,為什麼不自我反思反思,自己這些年自己得了什麼?現在擁有什麼?自己以後會有什麼?男人到了三十歲,發現一事無成,也沒有什麼的事;這說明你已經有了危機感,只要有了危機感、壓迫感等等才會去努力發展;這樣才會更加奮發圖強;這樣的男人一般比較靠譜
  • 年輕人,沒錢沒愛情沒夢想,你焦慮嗎?
    當你的父母還在懷疑,你有什麼不開心的,就是想太多的時候,多少人已經走不出囚困自己的黑夜。焦慮,如影隨形,令人恐懼。1、不逃避,試著接納它焦慮來自對現狀的不滿意,對自己的不滿足,所以想要解決焦慮只有勇於自救。不逃避,不對抗,試著接受現實,換角度看待焦慮並發現焦慮的積極性。其實適當程度的焦慮是好事,能幫助你客觀地認識當前的處境,從而為你提供反思生活的機會,更好地認識自己。不要害怕,接受自己的現狀,然後面對它吧。
  • 負債纍纍、焦慮迷茫,急於賺錢又找不到辦法?這篇文章會給你答案
    你是否經常覺得自己很累,看到曾經一起長大的朋友和同期的同事過得都比你好,內心覺得很壓抑,總是否定自己,覺得自己一事無成,又找不到自我救贖的方法?你是否總覺得自己目前焦慮、迷茫的原因就是因為缺錢,如果你有足夠的錢就會過得很幸福?以上5條,如果其中一條你的回答是「YES」,那麼這篇文章就是你需要的。你害怕改變嗎?
  • 焦慮的時候試試這些辦法吧
    總結我焦慮的原因,一般是這幾點:對未來的擔憂,人生目標的迷茫,同齡壓力。很多文章說,焦慮的時候出去運動運動,伸幾個懶腰,和朋友傾訴,洗一個熱水澡,睡一個好覺。不能否認這些辦法有用,但都治標不治本,甚至我會焦慮的睡不著覺,好不容易睡著了,也因為精神緊張導致睡眠質量不高,醒來並沒有神清氣爽。正因為上面這些辦法不好用,讓我摸索出了其他行之有效的辦法,一起看下去吧。
  • 第四輪「單身潮」來襲,30多歲還沒結婚的你,焦慮嗎?
    前言:現在年輕人常說的話之一就是「談戀愛幹什麼,是手機不好玩,還是遊戲不好打」,與父母輩二十五六歲就結婚生子相比,現在的年輕人明顯步子慢下來了,三十多數還沒結婚的比比皆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過著單身的日子,有的樂在其中,有的也焦慮不堪。1、 年輕人為什麼這麼多單身?人們都說二三十歲是一生中最好的年華,容貌最美,精力最旺盛,對生活有熱愛,對事業有衝勁,最好的年齡當然要用來談戀愛,跟愛人一起製造幸福的回憶。但實際我們看到的卻是很多年輕人長期處在單身的狀態,有的甚至還是母胎solo。年輕人為什麼會單身呢?
  • 好吧,我焦慮了
    工作的焦慮完全不亞於高考 考試當中有很多的酸甜苦辣,心酸當下,細品一品,焦慮仿佛是陪伴我最長時間的情緒。當我考試的時候,我會焦慮;當我覺得自己不夠好時,我會焦慮。外界給了我太多焦慮的理由了,這世界上總有人比你聰明 有魅力 有錢有地位 ,別人的出生的起點將是你奮鬥的終點,這麼一想,感覺自己要是再焦慮就可以去死啦。因為完全沒什麼可比性呀~比錯了對象啦,重來。
  • 《認知覺醒》:你的大多數焦慮,都和沒有耐心有關
    長此以往,你就會發現自己的收藏夾堆砌著一大堆雜亂無章的乾貨,而自己似乎什麼都沒有學到。此時,你開始變得焦慮,開始覺得自己什麼也不會。書中作者提出這樣的觀點,我們之所以會焦慮皆因我們,想同時做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效果。但大多事情無法同時做好,而且也恰好需要時間。如此說來,大多數人都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焦慮。
  • 所有的焦慮都是自找的
    總是關心未來還沒發生或難以預測的事:工作完不成怎麼辦?他不愛我了怎麼辦?經濟危機了怎麼辦?容易焦慮的人,都是喜歡胡思亂想的人。眼睛總盯著別人的世界,眼睛總盯著不確定的未來,白白浪費了時間,錯過了時機。欲望大於能力,預期大於現實,人總會焦慮。克服焦慮的第一步是心理上:回歸自我,回歸眼前。把注意力收回到自身。
  • 你的焦慮就是別人的財富
    焦慮大多都是假的很多人看到別人畢業進入大公司、年薪百萬、創業成功、婚姻幸福自己卻一事無成便開始自我「反思」:我努力的不夠,為什麼別人可以我不可以,只要我努力我也可以,我一定可以……生活中許多焦慮其實是自己強加給自己的,是自己在和別人比較時盲目的自我代入
  • 上有老下有小,焦慮是一種什麼感覺?
    如今這些二十多、三十歲的孩子們,正面臨著就業、結婚、生小孩。也就是說,正面臨著買房結婚、找人帶孩子的困境。霞現在發愁兩件事,一個是兒子有病找對象難,一個是她剛剛退休、還沒有領到退休工資,愛人那一點微薄的工資剛夠全家的生活費用,如何給兒子買樓房呢?退休的那點喜悅早已被愁悶壓下去了。沒有辦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先帶兒子工作。好在種地只要勤勞、肯學,也容易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