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網上看到一位朋友這樣感慨:
我是91年出生,按照我們這鄉下的算法我已經30歲,今年過整十的生日是要大宴賓客的。可是我拒絕了父母的這個提議。
我由衷得覺得「我30歲了」這件事很丟人。都說三十不惑,為什麼我還是什麼都沒有想通。我已經結婚有孩子,每個月房貸4500元,孩子奶粉每月2000元,固定生活開支1500元。而我一個月的工資8000元。
工作看不到前景,自己也沒什麼專業技能,想考公務員又靜不下心來看書。父母已經老去,在結婚和買房兩件事情上已經耗費了他們幾乎所有積蓄。90後的我們大概已經到了最艱難的時候了吧?
是的,最早的一批90後早就不再像以前那般瀟灑。曾經被看做是孩子的你們如今已經是「上有老,下有小」。當你發現公司同事都開始喊你某某哥的時候,你可能會驚訝於混跡職場那麼多年,漲的似乎只有資歷,能力卻還在原地踏步。
你甚至不再相信自己能有一個好的未來
你開始滿腦子想的都是怎麼能賺錢,怎麼能更快的賺更多的錢。你認為有了錢一切煩惱都可以解決。然而沒有能力沒有資源去哪裡賺錢,於是便開始陷入焦慮,這種焦慮是能力與現實之間的落差所造成的。
原國家衛計委2017年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焦慮障礙患病率為4.98%,高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調查結果。不久前,中華醫學會健康管理學分會等單位發布的《中國城鎮居民心理健康白皮書》也顯示,73.6%的中國城鎮人處於心理亞健康狀態,心理健康的人僅為10.3%。
越來越多的人陷入焦慮,被焦慮所折磨,卻沒有人知道怎麼對抗焦慮。我認為對抗焦慮最好的辦法就是保持焦慮。焦慮就像警鐘,響徹在你耳畔,迴蕩在你腦海。催你上進,鞭策你不要停滯不前。
焦慮有時並不是一件壞事
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焦慮也是如此。它帶來的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影響,關鍵在於你怎麼對待它。
你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固定的工資,兩點一線的生活。你覺得一切都挺好,你以為可以這樣過一輩子。有人說真正廢掉一個人的就是安於現狀。但什麼是安於現狀呢?我認為真正的安於現狀是不再感到焦慮。
當外界的刺激在你的內心掀不起任何波瀾的時候,那你就處於一個很危險的時刻。你工資5000的時候,你身邊朋友8000,你覺得無所謂,反正5000你也夠用。3年過去了,你的工資還是5000,但卻再也不夠用了。讓你此刻安心的現狀並不能讓你一直安心,所以你必須讓自己的內心焦慮起來。這種焦慮是憂患意識,是居安思危,是讓你把目光投向遠方的燈塔。
你的內心開始對現狀不滿,你想要改變,你想要突破,你想要做出努力去改變這一切。可是今天好累呀!明天再來吧!反正也不在乎這一天。從明天開始,我一定要背英語單詞;從明天開始,我一定要開始跑步;從明天開始我一定要...
明日復明日,但你從未真正開始。
你的所有拖延症都是因為你還不夠焦慮。今天你被狗咬了,你敢說拖到後天再去打狂犬疫苗嗎?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保持足夠的焦慮吧!它會讓你更加迫不及待,讓你更加義不容辭。這種焦慮是抽在你屁股上的鞭子,架在你脖子上的刀子,是讓你成為一個行動派的發令槍。
沒傘的孩子要學會奔跑
你開始行動了,可是半個月或者一個月,又或者更長的時間過去,你覺得改變好累好難啊,你覺得焦慮感讓你身心俱疲。要不算了吧!還是跟以前一樣得過且過吧!
跑一公裡不難,可是堅持365天都跑一公裡是不是就很難。所以保持焦慮吧!沒有什麼事情是可以立竿見影。在焦慮中艱難跋涉,逼自己去挑戰不可能做到的事。它可以在你每一個想要放棄的瞬間提醒你再堅持一會兒,勾起你內心的恐慌。讓你覺得放棄是一件比堅持更難的事情。這種焦慮是警鐘,時時刻刻都在抨擊著你,讓你絲毫不敢懈怠。
總結:
焦慮可以是洪水猛獸,摧毀你所有的信仰,讓你一邊一事無成,一邊鬱鬱寡歡。焦慮也可以是你前進的助燃劑,它加快你的速度,穩健你的步伐,讓你一步一步走上人生巔峰。決定焦慮對你有何意義的,不是焦慮本身,而是你有沒有為焦慮採取足夠多的行動。
你要相信,未來在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