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啞鈴媽媽
同事小李最近心情很不好,問起原因才知道,因為婆婆來照顧她了。有人照顧為什麼還會心情不好呢?
因為,小李的老公長期在外出差,兩人婚後三年沒能要上孩子,這次好不容易懷上孩子,老公請婆婆來照顧小李。
都說,婆媳關係是世界上最難處理的關係,可不是嗎?小李和婆婆天天過招,就連閒聊都爭鋒相對。
小李問婆婆:「您有社保嗎?每個月有退休金吧?」
婆婆說,「我兒子出生的第一天開始,我就交上了社保,我有兒子養啊!」這話讓小李心裡不痛快了幾天,對婆婆做的各種做法都挑肥揀瘦。
我們常常勸小李:「婆婆是來照顧你的,不要太挑剔啊!」可小李卻說,「她是照顧我嗎,她是照顧我肚子裡的孫子,照顧孫子天經地義!否則誰來給她養老?」
接下來幾天,小李和婆婆各種過招:
小李不許婆婆早上起床做早餐,因為抽菸煙機的聲音會影響她的睡眠;不吃婆婆剝好的核桃,因為婆婆手上的油膩味兒,會讓自己覺得噁心;孩子還沒出生便給婆婆約法三章,給孩子提出了各種帶娃的要求。
終於昨天晚上和婆婆一言不合,婆婆氣得收拾東西回老家了。我們勸小李跟婆婆道個歉,未來帶孩子,畢竟還是需要婆婆幫忙的。
可小李卻不以為然地說:「她不帶孩子,我就不上班,讓他兒子養著!她也別指望我們給她養老!」
如今物價不斷上漲,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如果家裡沒有老人幫忙帶娃,雙職工家庭總有一個要犧牲工作出來帶娃。
很多好心的老人就如小李的婆婆一樣,為了讓兒子媳婦安心工作,主動來幫忙帶娃。可是年輕父母根本不領情,總把帶娃當作是老人的義務,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年輕人早該「斷奶」了,不應該依靠夫妻任何一方的老人。
身邊常常有這樣的抱怨:
寶媽欣欣:「當初是婆婆催生的,如今卻又不幫忙帶娃,老公一個人的工資根本不夠養活我們一家,這簡直是讓我們喝西北風!」
寶媽樂樂:「現在請保姆一個月要6000,我們的工資根本不夠,婆婆既不幫忙帶娃,又不貼補家用,真是狠心。」
試想,如果老人不幫忙帶娃,雙職工家庭會花錢請保姆,可有沒有年輕的父母會拿請保姆的錢孝敬老人呢?
年輕的父母,可能無意識地就把帶娃的老人當成了「免費的保姆」!
無獨有偶,媽媽群裡有這樣一位二胎媽媽在群裡問,「你們懷上二胎後,婆婆每個月給你們多少錢?」
這位名叫小雨的寶媽說,自從懷上二胎後,公婆每月給自己5000元營養費。這個月還沒及時打錢,不知道自己應不應該開口提醒他們。
太多中國家庭中,老人不僅要帶娃,還將自己微薄的退休金給兒女貼補家用,貼得心甘情願。
老人自己生病時,捨不得去醫院,總是能忍就忍…
天氣漸涼時,老人捨不得給自己添一件像樣的羽絨服,總是穿著那些多年前的舊棉襖…
出門購物時,老人手提著大包小包拼命擠上人貼人的公交車,也捨不得打一次的士…
然而,很多老人當子女需要幫助時,毅然辭掉了工作,幫助子女帶孩子。
最近一期中國老齡中心的調查顯示,我國老人幫助子女帶孫子的比例已經高達66.98%,也就是說近七成的老人,都將自己的晚年生活奉獻給了子女。
可又有多少子女能夠換位思考呢?
年輕的父母們都說自己生活壓力大,工作壓力大,往往30多歲就期盼著自己能夠早日退休,可我們的父母年輕時也經歷過和我們同樣的壓力,年過半百,非但不能退休,卻在子女的家裡重新上崗。
很多帶娃的老人自嘲道,「這就是所謂的生命不息,戰鬥不止。」可是我們的生活中總是上演著這樣那樣的家庭矛盾:
子女嫌棄老人帶娃不講究衛生,孩子生病了就怪老人…
子女嫌棄老人不能全身心陪伴孩子,周末總把孩子甩給自己…
子女嫌棄老人不貼補家用,不在自己最困難的時候幫助自己…
可是,凡事都要換位思考,父母們希望自己擁有怎麼樣的晚年?
很多年輕人會這樣憧憬自己的老年生活:辛辛苦苦工作了一輩子,晚年要稀罕著過。
晚飯後跳上一曲廣場舞,
午睡起來打上幾圈麻將,
周末上上老年大學,
隨時可以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可我們給了父母這樣的晚年生活嗎?父母們凡事都要換位思考,老人帶娃是情分,不帶娃是本分。
養育孩子是我們此生義不容辭的義務,從孩子出生那刻起,就無法推卸。
年輕的父母們心理「斷奶」最重要!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