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到底應不應該幫忙帶孩子?這個婆婆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裡話

2020-08-28 婉秋聊育兒

今天,一位退休的阿姨來單位辦事,幾年沒見面,我們聊了一會,談起自己這幾年的生活,阿姨說雖然很充實,但過得有點憋屈:

退休後一點沒閒著,先是幫兒子帶孫子,好不容易將孫子帶到上了幼兒園,兒媳婦又生了二胎。自己馬不停蹄繼續帶孫女,有時看到同齡的老太太在廣場上悠閒自在地跳廣場舞,而自己天天在家帶孩子、做家務,心理就有些不平衡。

而且,自己的退休金基本都花在家裡的日常開銷中,沒攢下多少錢,偶爾想起來心裡確實有點不舒服。但真要向兒子提出來「不帶孫子了」,卻又說不出口,畢竟兒子兒媳婦都有自己的工作,不幫忙說不過去。

現在就期盼著孫女快點上幼兒園,然後放手讓小兩口自己帶孩子,自己能夠和老伴去跳個廣場舞,攢下點退休金趁著胳膊腿還好使的時候出去旅個遊。

阿姨說,她的心態其實代表了很大一部分老人的心理。

為什麼老人們幫孩子帶孫子會心理不平衡?

1、我們也想要豐富多彩的生活。

以前的農村,老一輩只要有了孫輩,多數不再下地幹活,在家裡給兒子帶孫子,讓兒子兒媳這些壯勞力下地幹活,養活一家人。我認為這實際上是大家庭分工協作的結一種模式,也成為中國家庭的一種傳統。

現在,年輕的父母要上班賺錢,年幼的孩子還是需要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來帶。與以前不同的是,現在的祖輩基本都有退休金,不但自己不需要年輕人養活,還要貼補他們。

老人們年輕時經濟條件不好,收入多數只是滿足溫飽、養大孩子而已。現在物質條件好了,精神需求也提高了,自己手裡也有餘錢,老人們也想享受好一點的生活,將生活過得豐富多彩。尤其是看到其他不帶孩子的老人們能夠悠閒地過著自己的生活,心裡便會生出不平衡:我自己明明有錢,卻為什麼要像個保姆一樣整天伺候他們呢?

2、出力不討好讓我們心寒。

有的老人帶孩子,孩子的吃喝拉撒都是自己出,水費、電費、物業費,兒子兒媳都不管。這些都還好,關鍵是有的兒媳婦處處嫌老人帶得不好:追著孩子餵飯不給孩子養成好習慣,不及時更換紙尿褲讓孩子淹了屁股,給孩子買垃圾食品吃,不專心看孩子將孩子磕到了……

婆婆聽了兒媳婦明裡暗裡的指責,心裡非常不舒服,但為這點事吵架又不值當,時間長了心裡難免會憋屈,認為自己出力不討好。

3、其實都是幫兒媳婦在幹活。

因為帶孩子、做家務的活多數家庭是女人在做,婆婆做了感覺就是替了兒媳婦,如果只照顧兒子和孫子,可能就不會覺得委屈。

鄰居一位阿姨曾向我吐槽過她的媳婦:到家就刷手機,不喜歡做飯,也不喜歡打掃衛生,家裡的活多數都是自己在做。

我跟她的兒媳婦是同事,人品有所了解,是個愛學習、要求上進的人,估計在家學習、加班會影響做家務。我心裡覺得她跟婆婆住在一起不積極做家務確實做得不妥,但另一方面也覺得婆婆應該支持兒媳婦努力追求上進。如果換做是阿姨的女兒這樣做,估計這位阿姨就不會有這麼多牢騷了。心理不平衡的多數都是婆婆,姥姥幫女兒看孩子一般不會這樣。

到底應不應該幫孩子帶孫子?

有的公婆特別好,出錢出力還不多管閒事,遇到這樣的婆婆兒媳婦應該知道感恩,好好報答她們。

有的公婆還年輕、身體也好,卻找各種理由逃避帶孩子,這樣的公婆也不是沒有。

老人們辛苦了一輩子,養大了孩子,確實也該享福了。不看孫子是本分,幫帶孫子是情分。到底應不應該幫孩子帶孫子?每個家庭都有自己家的現實情況,應該根據自己的家庭情況具體問題具體看待。

我覺得最好的家庭模式是:兒子能夠掙足夠的錢,兒媳婦在家做全職太太,再請個保姆幫忙。老人們只管自己享福,有時間去探望一下孫子,聯絡一下感情就好。

其次是夫妻倆都去工作,讓父母照看孩子,再僱個保姆來幫忙。這樣老人既不會很累,還可以享受天倫之樂,也能夠有時間安排自己的娛樂時間。

但是,大多數家庭都是工薪族,收入有限,兒媳婦不能做全職媽媽,也僱不起保姆,只能讓老人來幫忙帶孩子。而且現在的年輕人壓力很大,不管是購房還是孩子的教育都需要龐大的支出,生個二胎花費更高,不得不適當「啃老」。

和諧相處可以這樣做

1、既不要一點不管,也不要大包大攬。

自己的孩子雖然結了婚有了獨立的家庭,但總體上還是一個大家庭,一家人應該互幫互助。孩子有了自己的孩子後,最初幾年是最需要人的時候:孩子年幼需要人照顧,剛參加工作收入低,資歷低不敢隨便請假,老人們在能力尚可的情況下,應該伸出援手來幫助。

美國「硬核母親」梅耶.馬斯克,一個非常獨立堅毅的女性,72歲還在做模特、寫書,她也要時不時地幫助兒子和女兒們帶孫子。何況非常重視家庭紐帶的中國人呢。

老人幫忙就是幫忙,不要大包大攬。孩子大了,父母也應該與他們保持一定的界限,能幫忙的地方就幫忙,不能幫的地方要說開,不能老是懷著委屈卻不說出口,孩子們也沒看出來,造成矛盾越積越多。

當然,老人幫忙帶孫子,孩子們一定要知道感恩,要知道體恤父母的付出,給父母應有的關懷,而不應該認為是理所當然。

關於孩子們家庭的事情,決定權還是要交給孩子們。尤其是教育孫子的問題上,應該由孩子們負責,自己做好輔助就可以。

2、保持良好的溝通。

老人如果就是不想帶孩子或者確實力不從心,可以跟孩子們溝通,能否只出錢?在你們調節不開時間的時候短期看護?

我一個親戚就是這樣,兩個兒子她都沒有幫忙帶孫子。她提前跟兒媳婦商量,她不帶孩子,但可以給兒媳婦支付保姆費。兒媳婦正好請來自己的母親帶孩子:婆婆支付費用,只在親家有事時幫忙帶兩天。這樣外婆盡心,兒媳婦開心,婆婆省心,一直相處融洽。

也有的家庭是奶奶和姥姥一家一個月,輪流上陣,不偏不倚。這樣大家都不累,還可以有整塊的時間安排出去遊玩。

不管採取哪種模式,前提是全家人一定提前溝通好。

3、調整好心態。

帶孫子雖然辛苦,但也有很多歡樂。孩子一天天地長大,越來越懂事可愛,有時候給人帶來的幸福感比去遊山玩水更多。

老人們在孩子們困難的時候提供幫助,孩子們會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孫子們也會親近爺爺奶奶。一家人,只有注重感情,才會和諧興旺。

對於老人帶孩子,你有什麼想法?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婆婆幫忙帶孫子,還需要給「帶孫費」嗎?這3個兒媳說出心裡話
    婆婆幫忙帶孫子,還需要給「帶孫費」嗎?這3個兒媳說出心裡話現在很多老人覺得退休了之後,自己就自由了,就能享受生活了,但是殊不知其實很多老人年紀大了之後,反而更加繁忙,需要操心的事情也變得更多了,可能要照顧子女,更可能要帶孩子,那幫著兒女帶孩子,需要給錢嗎?我們就來看看下面的例子。
  • 不幫忙帶孩子的婆婆,老了以後都是怎樣的, 3個婆婆說出了心裡話
    關於老人是否應該幫忙帶孩子的話題在現在已經成為一個非常熱門的話題,如果老人不幫忙帶,那就只能自己帶,自己帶孩子也就意味著不能上班工作。現在生活壓力這麼大,很多年輕人都會把孩子交給老人帶,這樣也可以專心工作掙錢。可有些婆婆就是不給兒媳帶孩子,那她們老了以後都是怎麼生活呢?
  • 婆婆應該幫忙帶孩子嗎
    婆婆是否應該幫忙帶孩子?看到過很多關於婆婆的吐槽,內容各不相同,大部分都是抱怨。抖音上看到很多說坐月子時候婆婆出去旅遊,回來之後不讓抱孩子的!當然可能只是段子啊,但是世界之大,啥人都有吧!這件事情中到底是媳婦錯還是婆婆錯了呢?相信生過孩子的都能理解媳婦的做法,月子之仇不共戴天!婆婆剛好這個時間去旅遊,我個人認為是說不過去的,可是給她找找理由吧!媳婦的親媽也可以來照顧照顧啊,畢竟是自己女兒,我就出去玩幾天怎麼了,我欠你的嗎?非得照顧你啊,行程本來就是之前訂的,錢又不能退,不去多可惜啊。。。
  • 即使老人不幫忙帶孩子,年輕父母也不應該抱怨,早該「斷奶」了
    我們勸小李跟婆婆道個歉,未來帶孩子,畢竟還是需要婆婆幫忙的。可小李卻不以為然地說:「她不帶孩子,我就不上班,讓他兒子養著!她也別指望我們給她養老!」如今物價不斷上漲,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如果家裡沒有老人幫忙帶娃,雙職工家庭總有一個要犧牲工作出來帶娃。很多好心的老人就如小李的婆婆一樣,為了讓兒子媳婦安心工作,主動來幫忙帶娃。
  • 那些不幫兒女帶孩子的老人,後來過得怎麼樣?3位老人說出心裡話
    幫不幫兒女帶孩子對老人來說真的不是一個需要深思熟慮的問題,因為中間沒有灰色地帶。那些一心一意撲倒兒女身上,想幫兒女減輕負擔的老人不會考慮應不應該;那些想追求自己晚年生活,認為帶孩子就是兒女自己的事的老人,更覺得自己不帶孩子理所應當。但幫不幫兒女帶孩子,等孫子輩長大之後,老人們的生活還是很不一樣的。
  • 辛苦幫子女帶孩子的老人,最後結局怎麼樣?3個女人說出了心裡話
    快節奏的生活模式下,年輕人的壓力都非常大,作為父母看了非常心疼,很多老人就選擇辛苦的幫助子女帶孩子。本意是為了給孩子減輕負擔,但是給子女帶孩子的過程中雙方也更容易產生矛盾。這些幫子女帶孩子的老人,晚年過的怎麼樣呢?3個女人說出了心裡話。
  • 老人應不應該給兒女「帶娃」?
    有超過一半以上的老人表示不願意幫孩子帶娃,因為那樣會影響自己的生活質量。這個結局似乎有些讓年輕人失望,因為在他們的眼裡父母是無所不能,願意為了孩子付出一切。01案例小翁和丈夫結婚之後就分開住了,平時與公婆之間很少往來, 就算懷孕了也是自己燒飯做菜洗衣服,婆婆從來沒有分擔過什麼。
  • 辛苦幫子女帶孩子的老人,現在過的怎麼樣?3個女人說出了心裡話
    很多老人辛苦忙碌了大半生,退休後不是選擇好好享受生活,而是選擇幫助子女們帶孩子,減少下孩子的生活壓力,只為了他們的生活更加輕鬆一點。這些幫子女帶孩子的老人,晚年過的怎麼樣呢?3個女人說出了心裡話。老人總想為孩子再多做一點,孩子們總是想多索取一點。帶孩子是一個非常勞累的工作,年輕人都吃不消,何況是兩個上了年紀的老人。能生就能養,每個人都要承擔起自己的責任,而不是一味的推給老人。
  • 婆婆不幫忙帶孫子,兒媳有義務養老嗎?4位婆婆說出了心裡話
    那麼婆婆不給兒媳帶孩子, 兒媳有責任為婆婆養老嗎?一起來看看4位婆婆的經歷。,兒媳也沒有義務為我養老,畢竟我和兒媳沒有血緣關係,但是尊敬老人,孝順老人是年輕人的義務,也是他們應該的,我也知道他們的負擔很重,養一個家真的很不容易,所以我會主動幫他們帶孩子,當然,他們也會回報我, 其實只要懂得怎麼維護一個家庭,那麼這個家庭就能一直和睦幸福下去。
  • 婆婆幫忙帶孩子,應該自掏腰包麼?聽聽這三個老人怎麼說
    一,導語現在,由於年輕夫妻都上班,再加上經濟壓力比較大,夫妻之間就沒有專門的人來帶孩子。一般情況下,都是年輕人只負責生,老年人負責帶。所以帶孩子的群體,基本上都是退休的老人,這裡邊有爺爺奶奶,也有姥姥姥爺。那就勢必產生了另一個問題:幫忙帶孩子的時候,所產生的的所有消費和支出,有誰來買單呢?
  • 婆婆不幫忙帶孩子,是本分,媳婦不孝敬婆婆,是犯罪?
    前幾天的婆媳文章裡,有很多人評論和私信我義正言辭的說:婆婆幫忙帶孩子是她對我們的情分,不帶則是本分。不應該把帶孩子的事情強加給婆婆,孩子是我們自己的,有本事生,就要有本事養。閨蜜對婆婆百般好,覺得老人幫忙照顧孩子不容易,一個人住在租住屋裡也夠通情達理。於是吃穿用度都儘量給婆婆最好。事情是從兒子一次意外摔傷開始的,不管誰帶娃都不可能沒有磕碰,閨蜜理所當然的安慰著婆婆,說沒事,小孩磕一磕還結實。結果呢,隔三差五,兒子就磕傷了,有時候是眼角,有時候是膝蓋,有時候是手。有劃傷,有碰傷......
  • 婆婆不幫忙帶孩子,寶媽揚言不給她養老,婆婆:那不行
    小傑懷孕後公婆嚷著要幫忙照顧她,小傑覺得現在月份還小,不想麻煩兩個老人,在小傑的堅持下,公婆沒有從鄉下老家趕過來,小傑這種想法原本是為二老著想的,可兩個老人心裏面卻有怨氣,他們覺得兒媳婦是嫌棄他們鄉下老人,等快到預產期的時候,公公婆婆終於來了。
  • 婆婆該不該幫忙帶孩子?
    首先,我們先來看下婆婆不願幫忙帶孩子的家庭後來都怎樣了呢?一般有幾種結果:1、老死不相往來;2、離婚,妻離子散;3、表面客套,貌合神離,沒有親情;4.老人最後孤獨終老,沒有福氣享天倫之樂! 婆婆不願幫忙帶孩子的確是比較冷漠無情的做法,但以下幾種情況除外:1.婆婆身體有比較嚴重疾病,包括傳染病和精神疾病等不適宜帶孩子的情況可以理解;2.婆婆年事已高(八九十歲);3.婆婆還年輕還可以出去工作有比較穩定收入,可以為家庭分擔的;4.婆婆兒子多孫子多,沒辦法家家都照顧到的;5.兒媳婦嫌棄不讓帶孩子(極少數)。 法律上,婆婆沒有帶孩子的義務,兒媳也沒有贍養婆婆的義務!
  • 父母幫忙帶孩子,要不要給父母「辛苦費」?這4個子女說出心裡話
    導語現在的年輕人在社會上面臨著很多壓力,尤其是在小孩子出生後壓力就更大了。父母退休後為了減少兒女的工作壓力和生活壓力,大多都會選擇幫子女帶孩子,給孩子分擔一部分負擔。那麼父母幫忙帶孫子,要不要給父母一點「帶孫費」呢?1.王女士我覺得應該給。
  • 婆婆和親媽,你會讓誰幫忙帶孩子?
    多數家庭,都是由長輩幫忙帶孩子,年輕人掙錢養家。雖然這樣是一個不錯的安排,但這個過程中,也容易出現一些矛盾。相信不少的已婚女人都面臨過一個難題。那就是,婆婆和親媽,你會讓誰幫忙帶孩子?有不少當婆婆的認為,應該是自己幫兒媳帶孩子,才是對的。她們的思想很固執。但有些現實情況,其實自己的親媽幫忙帶孩子會更妥當一些。
  • 婆婆願意給兒媳婦帶孩子嗎?3位婆婆說出了心裡話
    那麼,婆婆會給自己的兒媳婦帶孫子嗎?這3位婆婆就說出了心裡話。我兒媳婦也是一個不願意帶孩子的人,我的這兩個孫子,都是我一手帶大的,出了月子就把孩子放回了家裡,不管我有沒有精力帶孩子,都要我帶。我兒媳婦也是一個遠嫁的人,家裡離我們家可以說是有幾千公裡,我在很多事情上面都比較理解她。可她這個人從來就沒有理解過我,對我從來都是大呼小叫的,我兒子也是一個怕老婆的人,什麼事情都要聽他老婆的,我真的是有苦說不出。
  • 婆婆不幫忙帶孩子你不恨她?兒媳婦的一句話讓婆婆感動
    爺爺奶奶帶孩子成了很多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就連我身邊同事找對象都堅決不想找兄弟兩個的,原因很簡單,就怕到時候沒人幫忙帶孩子,自己應付不來。還有一些當媳婦的,如果爺爺奶奶沒有幫忙帶孩子,她會把她的恨意轉移到孩子身上,告訴他爺爺奶奶不疼你,甚至是阻止老人來看孩子。
  • 帶孫子和不帶孫子的老人,有什麼不一樣呢?三位老人說出了心裡話
    前言很多的老人都在幫兒女帶孩子,這幾乎成了老人的一項工作,每天去外面遛彎的時候,都能看到不少的老人帶著自己的孫子。是不是所有的老人都願意帶孫子呢?答案是否定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選擇,那麼還孫子和不帶孫子的老人,晚年的生活有什麼不同呢?一起來聽聽這三位婆婆的心裡話。
  • 如果可以選擇,老人還會幫著帶孩子嗎?三個老人說了心裡話
    現在自己都是將近60歲的人,每天累得腰酸背疼。看著王阿姨越來越佝僂的身材。不禁感嘆,老人的生活真的不容易。那麼,如果可以選擇,老人還會選擇去帶孩子嗎?三個老人,說出了心裡話。其實,說實話老人在城市已經呆習慣了,真的回去可能也會有所不舍的,兒媳婦這麼深情的挽留,更是讓劉阿姨覺得溫暖。劉阿姨人很好,沒有什麼文化,而且對孩子們也是盡心盡力。她說如果有下一次選擇,她還會選擇來幫忙帶孩子,因為在帶孩子的這幾年,她和孩子們之間的感情更深了,現在的小孫子連她媽都不找,非得要找奶奶。
  • 婆婆不幫忙帶孩子,丈母娘說了幾句話後,婆婆立馬抱著孫子不放手
    二三十歲的年輕夫妻經常說起自己壓力大,心累,這類人是社會的中堅力量,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結婚對象也是獨生子女,對上,他們有著贍養四位老人的義務,對下,有撫養孩子的責任,肩上的擔子壓的喘不過氣,每天都是忙忙碌碌,這個時候,他們最希望的就是能有人搭把手,幫他們分擔一下,而能夠幫忙的也只有自己的父母。 俗話說,婆婆看兒媳,越看越不順眼,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