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層次上的差異是高度上的差異,高度上的差異帶來全方位的差異。
近兩年來,有一句話叫做「降維攻擊」,其大致意思是高級生物攻擊低級生物,十來句應準確。
舉例來說,我們玩遊戲時,為了通過關卡,有時候不管我們的速度有多快,都會忽略我們用了多少招式。
在這個時候,只有升級各種進攻性武器,用高級裝備對付低級敵人,才能順利通關。
比賽同時也是現實的比喻。假如你想要進入更高層次的生活,你也需要進行降維攻擊。
怎樣呢?
其目的在於提升我們的思維水平,站在更高的認知維度上,戰勝下面三個低級思維水平,從而加速人生的升級。
打工者思維
就在幾個星期前,一位表妹來找我吃晚飯。
吃晚飯的時候,她接到了老闆的電話,他說她第二天要用富人報導中有一些問題需要她今天內修改。
表妹雖然在電話裡答應了,但是掛上電話後,她很不高興。她認為工作中應提出這些問題。工作之餘佔用私人時間是不道德的。
我想起了吳軍博士在專欄裡提到的一起病例。有一次,他和一位工程師談了如下問題:
吳軍:在你的網站上一次播放一個30分鐘的視頻要多少錢?
工程人員:我是工程師,這個我不了解。
看對方回答的樣子,吳軍問:你們的產品(視頻)的廣告點擊率有多高?
工程人員:這涉及到具體的內容渠道,用戶群和插件的製作。
許多工程師的問題在簡短的問答中顯露出來。
身為一個開發(視頻)產品的工程師,儘管老闆並沒有要求他了解現金流和廣告情況,但是作為該行業的僱員,他需要一些銷售知識。
在這樣的大視野下,我們才能有目的地指導當前的工作。
實際上,那些總是把精力放在工作上而忽視全局的人和那些認為下班後不能工作的人是相似的。她們做的事情都是打工者思維。
「個人賦能」一書中提到:打工者思維是為別人而非自己為了自己工作。
在這種思維模式下工作時,你會下意識地用交易價格來衡量你的工作:
現在我為你工作了9個小時,比法定的工作時間多1小時。你們要加一小時的加班費,不然我下次就不加班了。
這半年來,我一直很努力地工作。你們要給我看點東西,要不然我以後不會用的;
只要把工作做好。對於公司的總體目標,這不是我應該考慮的。
假如你一直這樣想著,那真的很難把工作做好,也很難讓自己舒服。最終,只有你會受傷。
所以,怎樣才能擺脫打工者思維?
首先,要把工作當成一種職業。
每個人都以工作為生計。假如一個公司給你一份工作,你完成了任務,它就會給你報酬,你的工作也就清白了。
人生和事業就是我們的全部。例如當醫生,提高醫療水平,治療疾病,成為名醫。那是個職業。
假如你能夠站在更高的位置,並認識到現在的工作就是為了終身事業的發展,你將會更加專業地對待工作,以實現未來的職業目標。
信奉「勤能補拙」
小時候,父母教我們一個道理:「勤能補拙」,「笨鳥先飛」。
只要多聽,我們就會相信。因此我們不斷地學習。我想,如果我們足夠努力的話,是可以取得好成績的。
但是好像每個班都有一些學生學習很努力,只是總是落後。
還記得初中的時候,物理老師經常讓我們考完單元考了十幾遍就抄題。
一般我都要複印。明白了問題的答案之後,我開始變得懶惰起來。為了節省做別的事的時間,我開始用兩支甚至三支鋼筆抄寫。
但是同桌也會認真抄一兩個小時。儘管可以很清楚地表達,但是由於計算上的錯誤,它們不會一遍又一遍地重複。
由於她的努力,結果是成績越來越差,而且要抄的問題也越來越多。
進了公司以後,越「勤快」越「笨拙」的現象也屢見不鮮
顯然,用 excel表格公式可以直接得到數據,但用計算器一下午計算出來的數據未必是準確的。
這種勤奮,其實就是真正的懶惰,因為他們不想動腦子,只能用戰術努力來掩飾自己戰略上的懶惰。
「思考,快,慢」說:我們的大腦喜歡惰性思考,喜歡快速感知,而且不需要思考就能作出決定,因為這是大腦能量消耗最少的階段,而真正深層的慢思考則會消耗大量的能量,這對大腦來說是一個痛苦的過
舉個例子來說,大多數人喜歡「一天抄一本書」或者「四個小時寫一篇文章」。
而擇業習慣與前者相似,不但使人難以前進,而且陷入「越勤越笨」的困境。
要走出困境,除了要選擇正確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要提高效率。
只聽課,不復盤
我有一個朋友群,裡面有一個特愛學習同學。有時候還會分享一些付費課程或者一些有啟發性的名人演講。
起初,打開這些連結我也很感興趣,我感覺自己學到了一些東西。
但是經過大量的學習,我發現即使有一些知識真正應用到工作中,也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
這是為什麼呢?
由於我忙著聽和讀,所以沒有時間整理這些學到的知識,還有自己的工作。
打雙人比賽是很流行的說法。有人說,在圍棋比賽結束後,玩家通常會進行第二輪的前一局,重新排列他們頭腦中或棋盤上的棋子,思考他們對手的方式和他們自己的方法。
所以,與每年玩1000次或一年只玩100次但每次玩完都要花很多時間的玩家相比,誰會成長得更快?
必須是後者的答案。
對個人工作能力的提高同樣如此。有研究表明,重新審視個人的實踐經驗,其學習效果要比聽課高6倍。
許多人沒有反覆檢查的習慣,先去做,然後很快就去做下一個。
似乎這樣做很有效,其實並不有效。快而慢,多而少。
柳傳志對自己的評價是:智商高於平均水平,情商高,和別人比沒有什麼優勢。優勢在哪裡?他試圖恢復。
如何有效的開始復盤呢?
① 審核目標,確定後續評估結果及差異分析基準;
② 評估結果有真實、全面的資料支持;
③ 發現差距,深入剖析原因;
④ 總結經驗,明確下一步。
有些人說,思維層次的不同就是高度的不同,高度的差異會導致全面性的不同。
由於生命中一切重要的事物都局限於思考層面,而提高思考層面可以通向全身,帶來全方位的改變。
可見,提高思想境界是人生第一要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