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定律:你的思維層次,決定了你的人生能走多遠!(深度好文)

2020-09-04 第一財商學派



思想層次上的差異是高度上的差異,高度上的差異帶來全方位的差異。

近兩年來,有一句話叫做「降維攻擊」,其大致意思是高級生物攻擊低級生物,十來句應準確。

舉例來說,我們玩遊戲時,為了通過關卡,有時候不管我們的速度有多快,都會忽略我們用了多少招式。

在這個時候,只有升級各種進攻性武器,用高級裝備對付低級敵人,才能順利通關。

比賽同時也是現實的比喻。假如你想要進入更高層次的生活,你也需要進行降維攻擊。

怎樣呢?

其目的在於提升我們的思維水平,站在更高的認知維度上,戰勝下面三個低級思維水平,從而加速人生的升級。

打工者思維

就在幾個星期前,一位表妹來找我吃晚飯。

吃晚飯的時候,她接到了老闆的電話,他說她第二天要用富人報導中有一些問題需要她今天內修改。

表妹雖然在電話裡答應了,但是掛上電話後,她很不高興。她認為工作中應提出這些問題。工作之餘佔用私人時間是不道德的。

我想起了吳軍博士在專欄裡提到的一起病例。有一次,他和一位工程師談了如下問題:

吳軍:在你的網站上一次播放一個30分鐘的視頻要多少錢?

工程人員:我是工程師,這個我不了解。

看對方回答的樣子,吳軍問:你們的產品(視頻)的廣告點擊率有多高?

工程人員:這涉及到具體的內容渠道,用戶群和插件的製作。

許多工程師的問題在簡短的問答中顯露出來。

身為一個開發(視頻)產品的工程師,儘管老闆並沒有要求他了解現金流和廣告情況,但是作為該行業的僱員,他需要一些銷售知識。

在這樣的大視野下,我們才能有目的地指導當前的工作。

實際上,那些總是把精力放在工作上而忽視全局的人和那些認為下班後不能工作的人是相似的。她們做的事情都是打工者思維。

「個人賦能」一書中提到:打工者思維是為別人而非自己為了自己工作。

在這種思維模式下工作時,你會下意識地用交易價格來衡量你的工作:

現在我為你工作了9個小時,比法定的工作時間多1小時。你們要加一小時的加班費,不然我下次就不加班了。

這半年來,我一直很努力地工作。你們要給我看點東西,要不然我以後不會用的;

只要把工作做好。對於公司的總體目標,這不是我應該考慮的。

假如你一直這樣想著,那真的很難把工作做好,也很難讓自己舒服。最終,只有你會受傷。

所以,怎樣才能擺脫打工者思維?

首先,要把工作當成一種職業。

每個人都以工作為生計。假如一個公司給你一份工作,你完成了任務,它就會給你報酬,你的工作也就清白了。

人生和事業就是我們的全部。例如當醫生,提高醫療水平,治療疾病,成為名醫。那是個職業。

假如你能夠站在更高的位置,並認識到現在的工作就是為了終身事業的發展,你將會更加專業地對待工作,以實現未來的職業目標。


信奉「勤能補拙」

小時候,父母教我們一個道理:「勤能補拙」,「笨鳥先飛」。

只要多聽,我們就會相信。因此我們不斷地學習。我想,如果我們足夠努力的話,是可以取得好成績的。

但是好像每個班都有一些學生學習很努力,只是總是落後。

還記得初中的時候,物理老師經常讓我們考完單元考了十幾遍就抄題。

一般我都要複印。明白了問題的答案之後,我開始變得懶惰起來。為了節省做別的事的時間,我開始用兩支甚至三支鋼筆抄寫。

但是同桌也會認真抄一兩個小時。儘管可以很清楚地表達,但是由於計算上的錯誤,它們不會一遍又一遍地重複。

由於她的努力,結果是成績越來越差,而且要抄的問題也越來越多。

進了公司以後,越「勤快」越「笨拙」的現象也屢見不鮮

顯然,用 excel表格公式可以直接得到數據,但用計算器一下午計算出來的數據未必是準確的。

這種勤奮,其實就是真正的懶惰,因為他們不想動腦子,只能用戰術努力來掩飾自己戰略上的懶惰。

「思考,快,慢」說:我們的大腦喜歡惰性思考,喜歡快速感知,而且不需要思考就能作出決定,因為這是大腦能量消耗最少的階段,而真正深層的慢思考則會消耗大量的能量,這對大腦來說是一個痛苦的過

舉個例子來說,大多數人喜歡「一天抄一本書」或者「四個小時寫一篇文章」。

而擇業習慣與前者相似,不但使人難以前進,而且陷入「越勤越笨」的困境。

要走出困境,除了要選擇正確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要提高效率。


只聽課,不復盤

我有一個朋友群,裡面有一個特愛學習同學。有時候還會分享一些付費課程或者一些有啟發性的名人演講。

起初,打開這些連結我也很感興趣,我感覺自己學到了一些東西。

但是經過大量的學習,我發現即使有一些知識真正應用到工作中,也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

這是為什麼呢?

由於我忙著聽和讀,所以沒有時間整理這些學到的知識,還有自己的工作。

打雙人比賽是很流行的說法。有人說,在圍棋比賽結束後,玩家通常會進行第二輪的前一局,重新排列他們頭腦中或棋盤上的棋子,思考他們對手的方式和他們自己的方法。

所以,與每年玩1000次或一年只玩100次但每次玩完都要花很多時間的玩家相比,誰會成長得更快?

必須是後者的答案。

對個人工作能力的提高同樣如此。有研究表明,重新審視個人的實踐經驗,其學習效果要比聽課高6倍。

許多人沒有反覆檢查的習慣,先去做,然後很快就去做下一個。

似乎這樣做很有效,其實並不有效。快而慢,多而少。

柳傳志對自己的評價是:智商高於平均水平,情商高,和別人比沒有什麼優勢。優勢在哪裡?他試圖恢復。

如何有效的開始復盤呢?

① 審核目標,確定後續評估結果及差異分析基準;

② 評估結果有真實、全面的資料支持;

③ 發現差距,深入剖析原因;

④ 總結經驗,明確下一步。

有些人說,思維層次的不同就是高度的不同,高度的差異會導致全面性的不同。

由於生命中一切重要的事物都局限於思考層面,而提高思考層面可以通向全身,帶來全方位的改變。

可見,提高思想境界是人生第一要務。

相關焦點

  • 富人定律:一個人的思維層次,決定了你離成功的距離(深度好文)
    米切爾之所以受到大家的歡迎,是因為他把自己的人生理念和公司的經營理念結合起來,使成功者在追求視野成功的同時,也享受人生的幸福。人們的思維方式也相當於人們對待生活的態度,這將對人們的生活產生重大影響。其次是能力與熱情。按照這個定義人生成功的公式,能力和熱情的取值範圍是0-100。思考的範圍是-100-+100。思想方法就等於生活態度。
  • 6張思維邏輯圖,決定你的人生層次!(深度好文)
    你的思維模式決定了你的行為,你的行為決定了你的習慣,你的習慣決定了你的人生層次。這看似簡單,但你能堅持10年的思考、記錄與整理,你就真的會超越很多同齡人。既能中立地保留自己的堅持與性格,又能愉悅地與人相處,既不會咄咄逼人,也不會畏手畏腳。
  • 你認知的富人思維=真正的富人思維?錯!它是一種視界!(深度)
    你認知的富人思維=真正的富人思維?錯!它是一種視界!(深度)如果你有十萬塊錢原始資本,而你的身份是一個普通人,你覺得自己能用這10萬塊錢賺取1000萬嗎?一般人都會說不能吧!如果是一個破產的億萬富翁,他有十萬塊錢原始資本,你覺得他能將這10萬塊置換成1000萬?
  • 窮人與富人的思維,決定了你人生的層次,你的態度決定未來的生活
    為什麼窮人只會更窮,富人還會更富?在人們之間流傳得最多的一個觀點就是,思維差距是造成這一現象的關鍵,那麼,具體來說,窮人的思維和富人的思維又有什麼區別呢?1、窮人缺乏思想,行動魯莽;富人有遠見,能促進成功事實上,
  • 你的思維層次,決定你的人生高度
    層次一個人的思維層次決定了你的人生高度,「NLP理解層次」把人的思維分為六個不同的層次,其核心劃分的依據就是每個人的思維方式。「NLP理解層次」【*注釋:NLP(神經語言程序學)是由理察·班德勒和約翰·格林德在1976年創辦的一門學問,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微軟領袖比爾蓋茨、大導演斯皮爾博格等許多世界名人都接受過NLP培訓,世界500強企業中的60%採用NLP培訓員工,理解層次是NLP中的一個核心概念。】
  • 女人,你的獨處方式,決定了你的層次!(深度好文)
    等到畢業的時候我卻發現,那些"孤獨"的人,他們有一張漂亮的成績單,有科研比賽項目,有大大小小的頭銜,收到了好的offer,而自己,成為了大多數的普通人。網上有句話,話粗理不粗:當你覺得別人是傻子的時候,其實你就是最大的傻子。
  • 你想讓自己的思維有深度嗎?點進來了解NLP思維六層次
    想讓自己的思維擁有深度,不一定要看很多書,但是NLP思維邏輯層次,是你必須深入了解,並熟練運用的。理解NLP這六層思維邏輯層次,不僅可以加深你思考問題的深度,而且可以讓你看明白很多問題。通常低層次的問題,在高層次都能輕易找到解決方法,而如果在同層次或者更低層次來尋找解決方法,往往會陷入困境且消耗精力過大。
  • 富人定律:你的財富,是由你的行為習慣決定的,很精闢
    富人定律:你的財富,是由你的行為習慣決定的!通過他們的行為習慣,可以得出結論,正是由於這些不同的行為習慣決定了他們不同的財富和地位。很多坐在普通艙的乘客都會羨慕那些坐在頭等艙的乘客,他們只覺得有錢真好,可是他們從來不會去想背後的原因。 從這個小細節中,我們可以推斷出每個人目前的行為正在為他未來的財富和事業打下基礎,鋪平道路。你想走多遠,你能走多遠,你未來能擁有多少財富,都取決於你現在的行為。
  • 是什麼決定了你的身份?看完後我沉默了(深度好文)
    最後在成為優秀領路者的路途上越走越遠。一個人的眼界有多寬,決定能看到多少風景。人生下半場,拼的就是格局。是什麼決定了你的身份?看完後我沉默了。格局越小,人生路越窄;格局越大,人生路才越寬。很多時候,你能看多遠,恰恰決定了你以後的路能走多長。而格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看待事物的角度、寬度以及高度。有大格局的人,往往很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什麼,自己的目標是什麼,會盯著目標而不停的奮鬥。
  • 思維方式決定了你能走多遠,真正厲害的人往往具備這三種思維模式
    思維方式決定了一個人的成就,更決定了一個人能走多遠。心理學上有很多書籍講述了思維方式對人的深度影響,好的思維方式是我們探索世界的開始,不僅會幫助我們打開自己,解放自己,更能讓我們養成良好思維習慣,成就自我。那些厲害的人,許多時候並不是贏在智商,智商只是人發展所需要的一樣東西,而好的思維模式才是影響人生發展的根本與走向。真正厲害的人,大都在人生的發展中,建立了良好的基礎思維方式,建立了對世界正確的探索,才會越走越遠。
  • 想讓自己的思維有深度,點進來了解下NLP思維邏輯六層次
    想讓自己的思維擁有深度,不一定要看很多書,但是NLP思維邏輯層次,是你必須深入了解,並熟練運用的。理解NLP這六層思維邏輯層次,不僅可以加深你思考問題的深度,而且可以讓你看明白很多問題。通常低層次的問題,在高層次都能輕易找到解決方法,而如果在同層次或者更低層次來尋找解決方法,往往會陷入困境且消耗精力過大。
  • 你的家,暴露了你的層次!(深度好文)
    有句老話說的好:你住在怎樣的家裡,你就是什麼樣的人,你怎樣度過一天,你就會如何過完一生。 一個人的家,決定著他的層次,藏著一生的模樣。他恍然大悟:背負的太多,終究難以走完人生的全程。 家,亦是如此,填得太滿,裝的太多,就會繁雜易亂,影響你的生活層次。 「斷舍離」的創始人山下英子在決定改變生活方式時,就是從收拾房間開始的。
  • 陌生人定律(深度好文)
    他說:「讓對方喜歡你,只有對方認可了你的人,才能認可你推銷的產品。」當時我有疑惑,陌生人相互之間的了解非常淺,怎麼能做到短時間內讓人喜歡你呢?他的回答非常簡單:「就是先喜歡對方。」後來我才了解到,這就是心理學上的相悅定律:「人與人在感情上的融洽和相互喜歡,可以強化人際間的相互吸引。」簡單的解釋就是:想讓別人喜歡你,先要喜歡上對方。
  • 獨處,決定了你人生的層次(很透徹!)
    來源:詩詞天地(ID: shicitiandi)獨處,是精神的減負。人只有在獨處之時,方能撥開迷霧,心靈遊於物外,與天地精神往來,看清生命的真相。層次越高的人,越喜歡獨處。因為,獨處可以讓一個人的精神得到減負,讓心靈和自我重新回歸,更能讓靈魂得到升華。
  • 一個人的格局越大,生活就越順(深度好文)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回答:格局,體現在一個人所追求目標的高度,眼界的廣度,思維的深度,以及這個人身上所體現出的從容大度。簡單的說就是:站多高,看多遠,格局大了,生活自然就順了。而我們普通老百姓,只要有了一定的格局,先「見自己」,了解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再「見天地」,看清天地的廣闊,自身的渺小,就也能把小日子過得順風順水。格局,往往決定了我們能看多高,能走多遠。02格局大的人,有哪些特點格局大者,往往有這樣幾個特點:第一,不糾纏過去,不畏懼將來。
  • 當你有了「富人思維」後,財富自然而然就會成倍增值
    那麼結果就很容易分辨,因為投資界有一個「二八定律」,就是說,如果80%的人說好看,那我就買了;但是一個投資機會被我遇到了。如果80%的人說他們能做到,我永遠不會做。 第二,把自己想成有錢人。 大多數富人都知道致富的過程很長,不能著急。他們需要逐步積累經驗和知識。對於大多數窮人來說,他們總是認為有捷徑,有「秘方」。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富人慢慢地走,他們學習到的東西就越多,基礎就越牢固,他們的經驗也就越紮實,從而逐漸接近成功。
  • 世界上最棒的10種思維(深度好文)
    希望你也可以用正確的思維理解事物的本質,自信地生活。作者:洞見Neo來源:洞見(ID:DJ00123987)大衛·舒爾茨在《大思想的神奇》一書中說:「決定成功的因素中,體力、智力、精力、教育都在其次,最重要的是思想的大小。」
  • 層次,是人與人之間,不可逾越的鴻溝(深度好文)
    真正區別一個人的,不是他的身份地位,而是他的層次段位。有的人,讓你覺得相見恨晚;有的人,讓你覺得對牛彈琴。有的人,讓你覺得相遇是緣分;有的人,讓你覺得相遇是報應。其實歸根究底,是你們境界不同,層次各異。
  • 富人定律:想要致富,取決於錢找人,而不是人找錢!(深度好文)
    富與窮最大的不同就是發賺錢習慣,其實就是人們的思維方式。擁有良好的致富習慣,會加快人們財富的積累,而那些「壞習慣」過多的人即使努力工作也難以致富。為了賺錢,我們需要養成賺錢的習慣。不但要養成賺錢的習慣,還要養成賺錢的習慣。
  • 五大思維模式,決定你的人生能走多遠 走多高
    每個人,都在以他的理解和經歷,構建自己的思維模式,然後再用這個思維模式,去理解世界,面對人生。因為思維模式的不同,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做,結果也會截然不同。在這篇文章裡,我將跟大家分享五個思維模式,讓你在漫長的人生路上走得更遠,也更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