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寡婦門前是非多?原因有3個,讓人很無奈

2020-10-11 情感秀才

寡婦,也叫「未亡人」,她們突然失去了丈夫,變得無依無靠,這樣的女人容易吃虧和遭受世人議論,生活十分難過。常言道:「寡婦門前是非多。」對於丈夫已逝的女人,人們對她們的私生活特別關注,容易產生流言蜚語。

為什麼寡婦門前是非多?原因有3個,讓人很無奈。

人們的獵奇心理

在古代,封建禮教要求婦女遵守「從一而終」的婦道,即所謂的「烈女不嫁二夫」,即使沒有了丈夫,也不可以另嫁他人,只能自己孤獨生活。受這種觀念的影響,很多人對寡婦的私生活十分關注,總喜歡"湊熱鬧",看看寡婦沒了丈夫如何生存,將寡婦的私生活當成茶餘飯後的談資。

另外,一些人還秉持著「男尊女卑」的觀念,認為女人只能為男人而活,而寡婦也往往被認為是克夫的女人,遭受很多非議。其實,「克夫」根本就是莫須有的,人的命運都是掌握在自己手裡,不可能受到別人的影響。男人如果妻子早逝,沒有人會說他"克妻",這完全就是「男尊女卑」的觀念導致的。

寡婦如果與別的男人有所往來,即便是正常的交往,也會遭到非議或指責。特別是一些年輕的寡婦,她們的人生還很長,她們多數都會再找其他男人結婚,當她們和別的男人交往時,總會激發一些人的好奇心,造成流言四起。

也有一些女人為了孩子或其他原因,選擇了守寡,單親媽媽撫養著孩子,生活負擔重、壓力大,還承受著人們的議論紛紛,生活十分艱難。在這個社會,女人總是會承擔更多責任,失去了丈夫的寡婦,不但承擔著巨大的責任,還要一人扛下所有的流言蜚語。

欺軟怕硬的心理

自然界的生存法則就是「弱肉強食」,人們也總是有恃強凌弱的心理,寡婦失去了丈夫,沒有男人可以為她們出頭,就變成了很多人眼中的弱勢群體,很容易受到別人的欺負。

從某種意義上說,寡婦確實是弱勢群體,她們失去了可以依靠的丈夫,自己又是手無縛雞之力的弱女子,不但要自謀生計,還要撫養孩子,同時還面對著別人的指指點點,無論是心理還是身體都承受著非常大的壓力。

這反映出了一些人奇怪的心理,他們不喜歡同情弱者,反而喜歡用欺負弱者來彰顯自己的強勢,認為弱者就應該受欺負。但是,當他們面對比自己厲害的強者時,立刻就會卑躬屈膝、百般討好,生怕別人欺負他。

有人認為,一個巴掌拍不響,寡婦被別人欺負,一定也有自己的原因。但是,有些事情並沒有什麼原因,有些人就是喜歡欺負比他弱小的人,沒有任何理由。

個別人佔便宜的心理

在一些人的觀念裡,沒有了老公的女人,為了生活肯定要依靠別的男人。所以,總有人去寡婦門前閒逛,找尋機會欺負她、佔便宜,這就造成了寡婦門前容易發生口舌之爭或糾紛,惹人猜疑,從而流言四起。

這些人之所以這麼做,完全是出於自己想佔便宜的心理,心裡存著不可告人的企圖。當他們的意願沒有達成或者被寡婦拒絕時,他們就會編造並傳播根本不存在的謠言,以此來報復寡婦。

這些人是最可惡的,他們為了自己的私慾,不惜傷害本就因為失去丈夫,而十分痛苦和艱難的寡婦,使她們的生活雪上加霜。

雖然「寡婦門前是非多」,但是隨著女性地位的不斷提高,寡婦已今非昔比,她們有權去追尋自己的幸福,也可以盡情尋找感情的歸宿,真正可以挺直腰板走路,不再受任何人的欺負,成為一個獨立而自強的女人。

相關焦點

  • 鰥夫房頂炊煙少,寡婦門前是非多!
    鰥夫房頂炊煙少其實「寡婦門前是非多」這句俗語的前半句就是「鰥夫房頂炊煙少」。
  • 俗語說「寡婦門前是非多」,為何它的上半句卻很少有人提及?
    完整的一句話是「鰥夫房頂炊煙少,寡婦門前是非多」,這裡的「鰥夫」指的是死了老婆而又沒有孩子的男人,而在古時候的話講究的是男主外女主內,男人往往負責的就是下地幹活或者是出門去賺錢,而女人則是負責在家打理家庭,相夫教子,所以通常做飯之類的活都是由女人來做的,而這句話的意思其實也是說如果男人如果沒有老婆孩子的話,那麼往往就會很少自己做飯,這樣自然的自家房頂上炊煙就會少了
  • 俗話說「寡婦門前是非多」,它的下一句是什麼?道盡了人性
    俗話說「寡婦門前是非多」,它的下一句是什麼?道盡了人性中華文明豐富多彩涉及廣泛,其中有多重文採知識是我們現在不能探究的通透的。在民間流傳著許許多多聽著不太不順耳但是卻很有道理的俗話,很多都是一輩傳一輩,從老者那裡聽來的。
  • 寡婦門前是非多,請善待身邊不幸成為寡婦的女人。
    請善待,身邊不幸成為寡婦的女人——村裡有一戶人家,丈夫去世比較早,有三個女兒,一個兒子,一個老奶奶,媽媽交代穆奶奶年紀大了,但是身板硬朗,一頭白髮,走路腰杆筆直,說話做事都很乾練,雷厲風行,再我的印象中,是非常厲害的一個媽媽,說她厲害,不是脾氣厲害,一個寡婦,丈夫去世比較早,三個女兒,一個兒子,一把拉扯大,都出去上大學,八九十年代,農村的日子非常艱難,人們的思想也比較簡單,大部分人,條件艱苦,也沒有供養孩子上學的意識,但是穆奶奶四個孩子,都送出去上大學了。
  • 和寡婦交往有忌諱嗎?
    寡婦門前是非多,男士就要注意一點,不要過多與寡婦接觸,除了自己的親人以外,少與寡婦來往,交往太密切了,會有一些閒言碎語,對大家都不好。特別是已婚男士,不要單獨與寡婦在一起,會引起不必要的誤會,即使你們是正常來往,在外人眼裡就是有問題。如果有需要和她接觸,可以在人多的地方說話,有需要幫忙的可以叫自己老婆去,這樣就減少誤會,對自己的家庭也有好處。
  • 帶大兩個孩子的姑媽,雖然是寡婦,卻活出了自己別樣的人生
    姑媽說做一個寡婦很難,如果有的選,她可能不會這麼固執死板一個人帶兩個孩子過一輩子。也許有合適的,她會再找一個。可是她當年有的是機會,只是她沒有去找。姑媽聊天時說寡婦門前是非多,現實真是一點不假,時刻防備著。灰暗的日子裡,也曾很多次以為自己扛不過來了,在地裡幹著活,好好的會有人突然從後面摟住她,言語調戲。
  • 俗語:「窮單身,富寡婦,寡婦有田無人耕」,啥意思?
    俗語「窮單身,富寡婦」是什麼意思,兩者有何區別呢,古人此話有何用意?實為老祖宗經驗之談。 筆者身邊就有這樣的人,雖然在父母的幫助下也娶妻生子了,但是婚後卻一直與父母同住。所有的事情都是父母和老婆幫他做,而他自己只顧著在家打遊戲,就連孩子都懶得看一眼。後來他的妻子無法忍受這種生活狀態了,於是下定決心就和他離婚了。
  • 人到50,遠離這3處「險要之地」,容易招惹是非
    古代的智慧就告訴我們:富貴險中求,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越是危險的地方,往往藏著稀世珍寶。創業是危險的,9成的創業者都要面臨失敗的結局,但是每天都有很多年輕人前僕後繼,因為一旦成功,回報非常大。人到50,遠離這3處「險要之地」,容易招惹是非!花天酒地的地方不要去了。
  • 農村俗語「暴風驟雨,不進寡婦門」,有什麼含義?
    這句話從字面意思上去理解的話就是,無論刮多大的風,下多大的雨,都不能選擇去寡婦家裡的躲雨,「寡婦」是指那些死了丈夫的女人,可以說這樣的女人是比較可憐的,再加上古時候的封建制度,對於寡婦的束縛又比較多,人們認為女人就要從一而終,即使丈夫死了也是不能改嫁的,因此在農村地方往往就有很多人為了八卦總是緊緊的盯著寡婦的行跡,要是跟哪個男人走得近,那麼謠言就來了,通常風言風語是會害死一個人的
  • 「寡婦」和「生妻」都是婚姻中不幸的,而生妻更比寡婦難
    在古代有句俗語:寧娶寡婦,不娶生妻;寡婦在過去通常被人很關注,所以還有句話是:寡婦門前是非多,因為她的人品還是有的,可惜私生活會被很多人盯著。如果有單身的男人首先會考慮娶寡婦的,因為她也是天降的禍,不可抗拒的因素造成的,從古至今人們都會認為還是好女人,能過日子的女人。
  • 寡婦」和「生妻」都是婚姻中不幸的,你知道什麼叫生妻與寡婦嗎?
    在古代有句俗語:寧娶寡婦,不娶生妻;寡婦在過去通常被人很關注,所以還有句話是:寡婦門前是非多,因為她的人品還是有的,可惜私生活會被很多人盯著。在當今社會女少男多,很多人說離婚的女人,只要有口氣就可以嫁個好老公,難道世道真的不同了嗎?
  • 古代的寡婦是怎麼生活的呢,看完這些,慶幸自己生活在現代
    並且嫁了人就要從一而終。即使是丈夫死後之後,自己也不能改嫁。即使這樣還是逃不過流言蜚語的攻擊。這樣的女人不光要照顧公婆,養育孩子,還要打理好家裡的大小事務。實際上更多的女人都是一邊承受生活的窮困潦倒,一邊還要承受社會上的閒言碎語,日子過得是苦不堪言。
  • 寧娶寡婦不娶生妻,生妻為何不能娶,古人說的有道理嗎?
    電視劇人物:潘金蓮這樣的人群變多,就有正就必有負了。同時也有一批人拿婚戀當做兒戲,喜歡朝三暮四,喜歡花天酒地,和之前人完全就是兩個極端。如果我們把這部分人放回到古代來講的話,那可能得天翻地覆了,畢竟古人的觀念都是很保守的。很多人不知道古人保守到什麼程度?今天小編就來分享一句俗語叫做寧娶寡婦,不娶生妻。
  • 農村寡婦的無奈,有氣全往孩子身上撒,做人真難
    農村不比城裡,一個村子裡總有那麼幾戶或十幾戶人家,沒有男人的女人總是受人欺負,什麼事都得處處小心。我們村有個大戶人家,房子修得漂亮,屋前種了一顆大棗樹,家裡雖說裝修得花轎一般,但此家人為富不仁,經常瞧不起村人,特別是他家裡那個母老虎,更是格外的潑辣,不可一世,村裡人都叫她癲婆。
  • 19歲小夥與寡婦私奔,隱居深山50年,為愛鑿出6208級天梯
    為愛,不懼「寡婦門前是非多」劉國江和徐朝清的緣分,或許就是從徐朝清嫁進高灘村那天就開始了。1942年6月,在徐朝清結婚的時候,劉國江還是一個六歲的孩子,而他在隊伍中看到了漂亮的新娘子徐朝清。因為成為寡婦的徐朝清,成為了村裡日子最難過的人。俗話說:寡婦門前是非多。
  • 都說「寡妃門前是非多」,現在留守婦女,也正面臨著同樣的情況
    隨著改革開放,人們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一些人不再有這樣的觀念了,即使有的寡婦再嫁人,總之有很多原因,有一部分農民只好把妻子留在家裡,自己常年在外工作,一年到頭只有春節才回來呆上些天。在這種情況下,這些農村留守婦女,有時候面對這種事情也很無奈。村裡的華姑,她丈夫常年在外,有一次他她把腰扭了,但是家裡有一袋玉米,需要加工,她自己搬不到小車上去,就叫來隔壁的阿強幫忙,阿強是一個養雞專業戶,所以他沒有外出打工。
  • 2021年是寡婦年,「牛寡年不結婚,醜滑年莫蓋房」,啥意思?
    唐詩人杜荀鶴有詩: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薴衣衫鬢髮焦。桑柘廢來猶納稅,田園荒後尚徵苗。寫的是山中寡婦:丈夫因當兵離世,自己獨守茅屋,穿薴麻衣服,兩鬢髮焦。可憐家中桑柘林荒廢,土地無人耕種,躲到深山中,卻避不開納稅。寡婦悽慘無人知,門前是非萬人曉。
  • 為一個承諾,20歲小夥娶31歲有4個孩子的寡婦,如今隱居深山
    《詩經》有言「攜子之手,與子偕老」,多美優美的句子,道盡了所有相愛之人最真切的期盼,也是相愛時對未來最美好的想像。一生一世一雙人的理想愛情狀態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生活,但卻不是每一個人都一定能有此緣分,但徐朝清和劉國江真正做到了永不相負,為了愛情拋棄一切浮華,甘心在大山中隱居生活一輩子。
  • 20歲知青娶31歲寡婦,拒絕回城當46年農民,他為什麼這樣做
    上世紀70年代卻發生了這樣一件事,20歲的知青小夥和31歲的農村寡婦結婚,婚後他主動放棄回城的機會,始終陪伴在妻子身邊,甘願當了46年的農民,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呢?他最放心不下的是胡庭秀和4個孩子,張志遠拍著胸脯打包票:「大哥,只要有我在,嫂子和侄兒就不會挨餓受凍!我向你保證,我會對嫂子和侄兒負責到底!」聽到這句話佘林海淚水連連,他慢慢地閉上雙眼。
  • 20歲知青娶31歲寡婦,甘願當46年農民,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上世紀70年代卻發生了這樣一件事,20歲的知青小夥和31歲的農村寡婦結婚,婚後他主動放棄回城的機會,始終陪伴在妻子身邊,甘願當了46年的農民,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呢?他最放心不下的是胡庭秀和4個孩子,張志遠拍著胸脯打包票:「大哥,只要有我在,嫂子和侄兒就不會挨餓受凍!我向你保證,我會對嫂子和侄兒負責到底!」聽到這句話佘林海淚水連連,他慢慢地閉上雙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