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婦門前是非多,請善待身邊不幸成為寡婦的女人。

2020-11-12 花開葉落不相逢


請善待,身邊不幸成為寡婦的女人——

村裡有一戶人家,丈夫去世比較早,有三個女兒,一個兒子,一個老奶奶,媽媽交代,叫她穆奶奶。

穆奶奶年紀大了,但是身板硬朗,一頭白髮,走路腰杆筆直,說話做事都很乾練,雷厲風行,再我的印象中,是非常厲害的一個媽媽,說她厲害,不是脾氣厲害,一個寡婦,丈夫去世比較早,三個女兒,一個兒子,一把拉扯大,都出去上大學,八九十年代,農村的日子非常艱難,人們的思想也比較簡單,大部分人,條件艱苦,也沒有供養孩子上學的意識,但是穆奶奶四個孩子,都送出去上大學了。

穆奶奶對媽媽說,寡婦難啊,寡婦難,沒經歷過的人,不知道,有男人的日子在難,就是吃的不好,穿的不好,有男人在前面撐著,不受氣,沒男人了,即要受氣,又要受苦,家裡沒了男人,很多力氣活,不是女人幹的,需要個男人幫忙的時候,沒人會幫你,說實在了,沒人敢幫你,老的來幫你,別人會說和老的不清白,小的來幫忙,別人會說,和小的不清白……

我在旁邊聽著,不知道啥意思,年紀太小,沒經歷過,甚至,沒有看到過。

璐璐三十歲的時候,和自己一年生日的丈夫,在地裡幹著活,突然倒下去了,送醫院都沒來及挽救,醫生說是心梗。

年輕的璐璐,一瞬間成了寡婦,帶著一兒一女,兩個孩子生活在自己家蓋的房子,農村那種獨門獨戶的院子,公公婆婆小叔子,住在另一棟院子裡,離自己家有些遠,璐璐是外省遠嫁過來的,除了婆家人,沒娘家人,現在丈夫沒了,就算有孩子,婆家人似乎也慢慢疏遠了。

璐璐是個端正的女人,自從嫁過來,規規矩矩的和丈夫過著日子,從來不招惹誰,丈夫去世後,為了避嫌,也是深居簡出照顧著兩個年幼的孩子,可就是這樣,也沒躲過那些惡意的攻擊,村裡一個無賴,平日就比較囂張,某日借著酒後,強闖璐璐家,欲行不軌,璐璐拼命反抗,打傷了惡人。

滿村都在議論這件事,有人說這惡男活該,但是也有人惡意攻擊璐璐,不用說,都是平日裡想佔便宜沒佔到的,本來以為這樣議論幾天也就過去了,結果惡人先告狀,惡男竟然先去法院告璐璐,說他喝多了。

天哪,這世界上還有天理公道嗎?

法律是公平公正的,最終的結果是,惡男輸了,賠了璐璐五千塊錢。

惡男不服,到處胡說,惡男的老婆也到處地詆毀璐璐。

意思成了寡婦本身就是錯的,男人沒啥錯。

經不起種種騷擾,璐璐賣了院子,帶著孩子回娘家那邊去了。

經歷了這件事,我明白了穆奶奶的話,寡婦想生存,太難了。

女子本弱為母則剛,寡母更剛,穆奶奶一介女流寡婦,四個孩子培養成大學生,很多男人都沒有做到的事,一個寡媽做到了。

很多地方,尤其是農村那種環境,都喜歡欺凌寡婦,一個弱女子已經痛失了親人,不幫忙沒問題,就別再想著怎麼欺凌了,善待不幸成為寡婦的女人,也給自己積福吧。

相關焦點

  • 鰥夫房頂炊煙少,寡婦門前是非多!
    鰥夫房頂炊煙少其實「寡婦門前是非多」這句俗語的前半句就是「鰥夫房頂炊煙少」。
  • 為什麼寡婦門前是非多?原因有3個,讓人很無奈
    寡婦,也叫「未亡人」,她們突然失去了丈夫,變得無依無靠,這樣的女人容易吃虧和遭受世人議論,生活十分難過。常言道:「寡婦門前是非多。」對於丈夫已逝的女人,人們對她們的私生活特別關注,容易產生流言蜚語。為什麼寡婦門前是非多?原因有3個,讓人很無奈。
  • 俗語說「寡婦門前是非多」,為何它的上半句卻很少有人提及?
    完整的一句話是「鰥夫房頂炊煙少,寡婦門前是非多」,這裡的「鰥夫」指的是死了老婆而又沒有孩子的男人,而在古時候的話講究的是男主外女主內,男人往往負責的就是下地幹活或者是出門去賺錢,而女人則是負責在家打理家庭,相夫教子,所以通常做飯之類的活都是由女人來做的,而這句話的意思其實也是說如果男人如果沒有老婆孩子的話,那麼往往就會很少自己做飯,這樣自然的自家房頂上炊煙就會少了
  • 俗話說「寡婦門前是非多」,它的下一句是什麼?道盡了人性
    俗話說「寡婦門前是非多」,它的下一句是什麼?道盡了人性中華文明豐富多彩涉及廣泛,其中有多重文採知識是我們現在不能探究的通透的。在民間流傳著許許多多聽著不太不順耳但是卻很有道理的俗話,很多都是一輩傳一輩,從老者那裡聽來的。
  • 「寡婦」和「生妻」都是婚姻中不幸的,而生妻更比寡婦難
    在婚姻中一般不幸的讓女人變成了「寡婦」和「生妻」但寡婦要比生妻再婚後要幸福!什麼是寡婦呢?寡婦一般是死了男人的女人,留下的婦女稱寡婦,也稱「遺孀」未亡人。什麼是生妻呢?在古代被丈夫休了的女人意思丈夫還活著叫生妻,也就等同現在社會離婚的女人,俗語叫」活人妻」。
  • 寡婦」和「生妻」都是婚姻中不幸的,你知道什麼叫生妻與寡婦嗎?
    在婚姻中,讓女人變成了「寡婦」和「生妻」但寡婦要比生妻再婚後要幸福!什麼是寡婦呢?寡婦一般是死了男人的女人,留下的婦女稱寡婦,也稱「遺孀」未亡人。在古代有句俗語:寧娶寡婦,不娶生妻;寡婦在過去通常被人很關注,所以還有句話是:寡婦門前是非多,因為她的人品還是有的,可惜私生活會被很多人盯著。
  • 俗語:「窮單身,富寡婦,寡婦有田無人耕」,啥意思?
    如果總是一副窩囊的樣子,又有哪個女人會在她的身上浪費青春呢? 現代社會中有很多啃老族,女孩子相對來說還好一點,如果男孩子只依靠啃老活著,那麼他們成為單身漢也就不足為奇了。 因為一個連工作賺錢能力都沒有的男人,又怎麼可能讓女人感興趣呢?他們不成為單身漢可謂「天理不容」。
  • 帶大兩個孩子的姑媽,雖然是寡婦,卻活出了自己別樣的人生
    後來一直沒有再找,就這樣一個寡婦帶著兩個孩子一起生活,風裡來雨裡去。如今孩子們也長大了,上了大學出來外面工作買了房子,也算是熬出頭來了。姑媽自己開了兩間熟食店,起早貪黑靠賣滷菜,實現了許多夢想。把孩子送到大學,給自己買了兩套房,存夠了養老錢。對她來講,這一生沒白活。可是那些年有多艱苦,姑媽過得有多麼困難,外人無從得知。即便是她身邊的親人,也無法感同身受。
  • 和寡婦交往有忌諱嗎?
    寡婦門前是非多,男士就要注意一點,不要過多與寡婦接觸,除了自己的親人以外,少與寡婦來往,交往太密切了,會有一些閒言碎語,對大家都不好。特別是已婚男士,不要單獨與寡婦在一起,會引起不必要的誤會,即使你們是正常來往,在外人眼裡就是有問題。如果有需要和她接觸,可以在人多的地方說話,有需要幫忙的可以叫自己老婆去,這樣就減少誤會,對自己的家庭也有好處。
  • 農村俗語「暴風驟雨,不進寡婦門」,有什麼含義?
    這句話從字面意思上去理解的話就是,無論刮多大的風,下多大的雨,都不能選擇去寡婦家裡的躲雨,「寡婦」是指那些死了丈夫的女人,可以說這樣的女人是比較可憐的,再加上古時候的封建制度,對於寡婦的束縛又比較多,人們認為女人就要從一而終,即使丈夫死了也是不能改嫁的,因此在農村地方往往就有很多人為了八卦總是緊緊的盯著寡婦的行跡,要是跟哪個男人走得近,那麼謠言就來了,通常風言風語是會害死一個人的
  • 古代的寡婦是怎麼生活的呢,看完這些,慶幸自己生活在現代
    因此,在封建時代,當丈夫不幸離世後,他的妻子往往會受到各種各樣的壓迫,不光是生活的很艱辛,還要受到社會的種種監視,那麼這些守寡的女人,她們在失去丈夫後的生活是怎樣過的呢?這樣的女人不光要照顧公婆,養育孩子,還要打理好家裡的大小事務。實際上更多的女人都是一邊承受生活的窮困潦倒,一邊還要承受社會上的閒言碎語,日子過得是苦不堪言。
  • 19歲小夥與寡婦私奔,隱居深山50年,為愛鑿出6208級天梯
    為愛,不懼「寡婦門前是非多」劉國江和徐朝清的緣分,或許就是從徐朝清嫁進高灘村那天就開始了。1942年6月,在徐朝清結婚的時候,劉國江還是一個六歲的孩子,而他在隊伍中看到了漂亮的新娘子徐朝清。因為成為寡婦的徐朝清,成為了村裡日子最難過的人。俗話說:寡婦門前是非多。
  • 父親晚年孤獨,可當我得知他想娶一名寡婦時,孝順的我卻阻止了他
    喜歡傾聽情感,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我是個苦命的女孩可我聽說,父親看上的人是個寡婦。而且農村人都這樣,寡婦門前是非多,關於她的流言蜚語我也是聽了不少。甚至,連一度支持父親再婚的爺爺,都讓我勸勸父親。他說,老輩看人很準的,這樣的女人根本靠不住。
  • 寧娶寡婦不娶生妻,生妻為何不能娶,古人說的有道理嗎?
    電視劇人物:潘金蓮這樣的人群變多,就有正就必有負了。今天小編就來分享一句俗語叫做寧娶寡婦,不娶生妻。作為男人自然也不會考慮再去迎娶這樣的女人了。畢竟在古代還有這樣一個說法,那就是寡婦門前是非多。這一句話就是講人和人之間的對比了。相比於生妻那寡婦就更容易讓人接受了。首先我們說從這個人品上來看,既然這個寡婦能過門,那一方面就代表著她的人品肯定是沒有問題的。
  • 小夥娶大10歲寡婦,隱居山林50年,為愛妻親鑿愛情天梯!
    這一張臉深深的刻在了6歲的劉國江心裡……他想:長大後,我也要娶這樣漂亮的女人做媳婦兒!婚後十年,26歲的漂亮女人成了寡婦,16歲的少年看在眼裡,痛在心中,可卻只能默默地守護心中的那個女神!都說:「寡婦門前是非多」!在那個思想陳舊的年代,寡婦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
  • 我的同學另類婚姻觀:" 非寡婦不娶!"
    我這位同學好學,在學校一貫成績好,是出了名的書呆子,但性格古怪,平時話不多,屬一另類;參加工作後我們見面時,我的孩子都有幾歲了他還是未婚。   一次,我們有幾個要好的同學在一起小聚,都很關心他,說有合適的為他穿針引線物色一個對象,他也只是笑笑而己。
  • 2021年是寡婦年,「牛寡年不結婚,醜滑年莫蓋房」,啥意思?
    寫的是山中寡婦:丈夫因當兵離世,自己獨守茅屋,穿薴麻衣服,兩鬢髮焦。可憐家中桑柘林荒廢,土地無人耕種,躲到深山中,卻避不開納稅。寡婦悽慘無人知,門前是非萬人曉。毫無疑問,寡婦是弱勢群體,需要社會關愛。但在當時社會背景下,寡婦卻得不到幫助,甚至會被冠惡名。寡婦年和戰亂頻繁有關,戰亂生就召壯丁,普通壯丁從軍是九死一生,世人就有了八個寡婦。曹植有詩:高墳鬱兮巍巍。松柏森兮成行。
  • 寡婦晚年孤獨,儘儘孝心,多陪陪老人
    寡婦在那個年代經常會讓人瞧不起。一個是寡婦,一個是孤兒,在那個年代讓人瞧不起是常見的事。以寡婦為例,別人總覺得你是克夫,身邊有許多的流言蜚語傳來傳去,心靈嚴重受到創傷,壓力巨大,如果你不能堅強和勇敢生活根本抬不起頭做人。奶奶說:「孩子沒了爹受到影響和我是一樣的,我能堅強,我可以勇敢,我卻沒法控制我的孩子想法。
  • 為何古人寧願娶寡婦,也不願娶這種人
    這篇文章要和大家說一句俗語就是:寧娶寡婦,不娶生妻?這句話又有怎樣的說法呢,生妻又是什麼意思呢?寡婦就是指丈夫去世後,一直獨自生活,沒有再婚的女人。在現代社會,寡婦獨自生活的現象並不少見。而因為宣揚男女平等以及女權的緣故。所以在社會上,寡婦並不是什麼會遭人歧視的身份。但是在男尊女卑的古代,女人的身份本就低微,再加上寡婦這重身份,身份就更低微了。經常受到街坊鄰居的猜忌,以及他人的鄙視。
  • 20歲知青娶31歲寡婦,拒絕回城,他為啥?
    古往今來,一對男女成為夫妻或是青梅竹馬,兩情相悅,或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還有可能是為了報恩以身相許。上世紀70年代卻發生了這樣一件事,20歲的知青小夥和31歲的農村寡婦結婚,婚後他主動放棄回城的機會,始終陪伴在妻子身邊,甘願當了46年的農民,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呢?